(上接《难忘的木匠生涯》 第二章 风雪拉练之二)
悲哉,哀哉!肩负屯垦戍边双重历史使命的年轻战友们,这是一幕多么惨不 忍睹、且又令人堪忧的光景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究竟是些什么?我们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呢?或许队列中确有不少人与我一样,正在暗自反思同样一个问 题: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不过两百多米的距离,不过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 进行的一次普通拉练活动,却暴露出这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倘若时间再长,路途再远,或者是在深更半夜,需要摸黑整理行装,又将出现怎样的状况啊? 再假设是处在更加残酷的战时状态,来犯之敌不宣而战,突然来袭,以我们目前的 这种训练水平而言,又将出现怎样不可预测的严重结果?毋庸置疑,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不存在这种假设,结果必定是,轻者毫无还手之力,陷人始终被动挨打的地 步。重者可能全军覆没,使敌长驱直人,大片国土惨遭沦陷,国人再遭鸦片战争以 来的种种屈辱,而收复失地却将付出旷日持久,而且更加惨痛的代价。当然反思绝不只是目的,提高训练水平,增强必胜的信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因为触景生情产生了这些想法,也让我突然想起出发前指导员与值班排长咬 耳密语的情景,由于是在正式场合,那种交流方式又是一种必要的常规性做法,故此,我当时并未产生太多的联想。现在回想起来,值班排长以超常速度带领全 连队伍跑步前进的做法,一定是指导员巡视队列时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 不能排除少数人带着抵触情绪胡乱打理背包的现象,才悄悄授意值班排长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让事实教育那些轻视训练作用的人,当然重点还是针对那几个 爱发牢骚的后进分子。他很清楚,有些人未必肯听那些絮絮叨叨,并且早已了然 于胸的正面说教,而事实却往往能够充当最具说服力的活教材。 在大雪纷飞的雪幕里,身穿笨重的冬衣,身背几乎半个家当,特别是在手指 冻得僵硬,又没有任何依托物的情况下,想要打好背包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队伍刚刚停下,值班排长便根据自己多年军旅生活的经验,明确地告诉大家一定 要相互配合。他说:“两人以上合力先将被子完全展开,再按规定折起,捆扎时 既可放在一位战士并拢的双膝上,亦可放在背部进行。”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连长、指导员和几位经验丰富的复员兵不得不四处巡回,实施救援式辅导。 指导员还特意“看望” 了一位出发前曾经大发牢骚,此时却在埋头重新打理背包 的落后分子。 “难得一见的漫天飞雪,给这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增添了一种说不尽的特殊魅力。山河壮丽,美不胜收,实可谓天下奇观哪!但是,在暴风雪中观景顾然是 一种精神上的巨大享受,雪中练兵却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难得的体验,总而言之 感受颇多,总觉得对备战的认知水平好像比从前突然深刻了许多。”身边一位身材瘦小,满脸稚气,颧骨和鼻头被冻得通红,眉睫毛上凝结着乳白色冰雪,鼻孔 下尚且残留着一些未能擦抹干净、且已冻结的鼻涕,但却不乏坚毅神色的年轻战 友一边侧歪着身体,单手尽量向后拍打背包上的积雪,一边豪情满怀地感叹着。 身旁另外一位深受感染的战友立刻声情并茂地接口朗诵起毛主席的著名诗作 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我的中学时代,班里一位多才多艺的辅导员曾经满怀敬仰之心,声情并茂 地朗诵并讲解过这首《沁园春•雪》,其磅礴气势在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期间亦曾在文坛和政界引起过巨大的轰动。此时此刻,站在茫茫雪原上,重温毛主 席的这首著名诗词,顿感心潮澎湃,精神备受鼓舞。为了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 严,为了克服一切困难,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这种“自找苦吃”的训练活动算得了什么?比起毫无准备,在或可发生的未来战争中处处被动挨打,甚至无谓 丧失更多年轻人的生命和祖国的神圣领土来说,眼下这点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风雪严寒中的拉练活动固然举步维艰,但是,漫天飞雪却又这般秀色可餐, 雪中观景的冲动在短时间内又不那么容易平静下来,况且,刚被身边的一位战友称之为“天下奇观”,我是深以为然的。为此,利用队列中许多年轻战友重新整 理行装的当口,我满怀无以言表的巨大冲动,不顾飞雪弥漫,寒风刺骨,顾不上 清理肩上、背包上,以及皮帽上厚厚的积雪,快步走近乌加河边,凝聚起全部精神眺望着远方。 映人眼帘的景象何止壮观啊,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接天连地的鹅毛飞 雪早把无边无际的沃野妆点成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远方的阴山隐去了,附近的农庄虽然依稀可见,也只是参差错落的一片银白色的轮廓。唯有横跨在乌加河两岸 的那座丑陋的独木桥,在雪色朦胧中神龙活现般的悬浮在那里,恰似播下了瑞 雪,时时都要腾空而去似的。 河冰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然而,风吹雪舞却形同雨季的河潮白浪翻滚。
面对这一极富风情雪韵的美丽花卷,或许人人都会情不由己地想要做点儿什么, 此时此刻,我正是如此。尽管手脚早被冻得麻木僵硬,背包显得格外沉重,肩上、帽子上还有许多需要清除的落雪,但我还是不时地捧起一把一把冷雪,兴致 盎然地团成雪球奋力地抛出去,至于抛向哪里,则随心所欲,全无目的,只是带 着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在这漫天的飞雪中,在这天有不测风云的大自然里,充分宣泄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巨大乐趣。 或许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队伍再次出发,除偶尔喊喊口号、唱唱语录歌 曲外,剩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暴风雪中慢步行走。整个行程也比预先估计缩短了许多,穿过六分桥,继续向北行走了大约二十几分钟,值班排长便根据指导员和 连长临时商定的意见掉头回转,返回到连队的时候,据说还不到上午十点钟。 队伍解散前,指导员并未针对此次野外拉练做例行总结,只要求各个班排结 合中苏漫长边界线上的紧张局势在午饭前自行安排讨论,而且一反常态,绝口不提此次拉练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和后劲分子的实际表现。 事实上,就如何认识这次野外拉练的经验教训而言,许多战友已经取得了不 少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即便开展专题讨论也只是走走形式,已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从在独木桥边重新整理行装起,直至返回连队,战友们已在拉练沿途 断断续续的私下交流中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不过,连队首长的命令还是得到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而且讨论的气氛显然 是相当深人的,取得的收效也是非常明显的,从我所在班的讨论情况,以及在中午就餐时其他班排战友们意犹未尽的热烈议论中,我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当天晚上,我心怀兴奋且又复杂的心情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次雪中拉练的心 得体会(在此重新归纳,并摘选如下): “如果说,来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天的新兵教育课,是我在政治思想 上小小的一次升华,这次雪中拉练堪称是第二次。尽管这在自己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过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次实践活动,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在我的灵魂深处却 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给我带来的那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只是暂时的,但是, 雪中拉练对自己意志品质上的锻炼乃至思想走向成熟,却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细细地想来,收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在身体的适应性和意志品质 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磨练,也为今后参加强度更大的训练活动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第二、拉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全部得与失,都将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或者说是在自己的人生起步阶段获得的一些宝贵经验,而且必将在今后的各种训练 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性作用。 此外,这次雪中拉练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训练的实际效果也让我更加清醒 地意识到,面对随时可能来犯的人侵之敌,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加强战备观念,提高训练水平,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否则,我们绝无可能永 远立于不败之地。” 反复回看这篇日记的时候,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略作斟酌,我又满怀激情 地尝试着写下了、自从来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以来的第一首顺口溜(此处引用,略作修改),抄写如下。 凌风傲雪战备拉练 鹅毛飞雪遮望眼,疾风灌耳近失聪。 长空沃野无觅处,丈外疑似到天庭。 忽闻战训集合令,只为来日缚苍龙。 千锤百炼强筋骨,何惧敌屯百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