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四章把握机会之一 作者董连峰

[复制链接]

83

主题

596

帖子

67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13: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章、把握机会
转眼到了一九七一年,那年的秋天,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事件”的中心人物林彪在其篡党夺权的阴谋败露后,携少数家人及其部分追随者仓皇驾机外逃,最终因飞机坠毁而命丧于蒙古国的温都尔汗。
消息正式披露前,个别消息灵通的人已在较小的范围内悄悄透露出来,我截获的“内参消息”是从几位躲在角落里咬耳朵的战友那里逼问出来的。其中一人告诉我,林彪乘机叛逃坠毁在外蒙古,目前我边防军正在加强各个要塞地区的军事部署,以防发生意外。十月初,这则消息基本上已经处于半公开状态,国内的政治局势日见紧张,各大报刊上尽管并未指名道姓批判林彪,但是,抵御“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乘虚入侵的备战工作却明显升温。那时候,我作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屯垦戍边工作刚好两年的时间,仍在八连的一排一班担任班长职务。
不知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还是真的从备战,甚至从实战出发,在兵团序列内,各个连级建制单位都在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加紧开展政治思想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进包括日常军事训练在内的各项战备工作的有序落实,尤其是密集增加了长途野营拉练、夜间紧急集合,甚至实枪实弹等军事训练活动。与此同时,还不切实际地在营区四周挖掘了许多仅仅具有象征意义的地下通道和防空掩体(由于河套地区的地下水位普遍较高,而且土质松软、富含沙粒,又普遍缺乏砖木、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进行有效加固,因此,在地下挖掘通道和防空掩体极易发生塌陷情况。勉强竣工后的地下防空掩体大多为低矮狭窄,且又泥泞潮湿的应景工程,许多地段基本上只能一人弯腰屈膝,有时尚需借助双手爬行才能勉强通过,根本就无法起到人员紧急疏散和预防空袭的作用。特别是到了翌年开春之际,土地翻浆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地下防空掩体频频出现塌陷状况自然也就在所难免,甚至就连通往地下防空掩体入口的大礼堂和其它房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故此,笔者在此处使用了“不切实际”、“仅具象征意义”和“应景工程”等词汇。八连发现问题尚算比较及时,但是出于坚决执行上级领导相关命令的需要,也为营造备战工作的紧张气氛,还是象征性地在营区四周挖掘了一些可供个人临时躲避用的半地下防空掩体,玩笑时常常被大家戏称为“猫耳洞”,人力和物力资源上造成的浪费和损失相对较小),连队里到处弥漫着战争似乎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后来尽管人们最为担心的事件并未发生,我的人生轨迹却多少因此发生了变化。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师部党委为贯彻执行兵团司令部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有关决定,组织了全师班、排正职以上的基层干部,分期分批到五原县城郊的解放军某部军事靶场,参观包括实弹打坦克在内的军事演练活动。
我所在的连队距离目的地大约六十多华里,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实弹演习结束后,各个基层建制单位的参观人员必须当天返回驻地。一天之内往返距离一百二十多华里,即便对那些现役军人和刚刚退伍的复转军人而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我们这些极少接受过任何正规军事训练的知青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那是一次深深地嵌刻在我的脑海当中、终生都难以忘怀的特殊经历。特别是在返回连队的路途中,我依然清楚记得,大多数知青班长几乎都已经处在接近丧失主观意识的状态下,仅仅依靠着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勉强支撑着,踏着脚底磨出的层层血泡,强忍钻心的疼痛,拖着沉重且又疲惫不堪的身躯,在微弱的星光下,步履蹒跚地跟随着队伍,时而行走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时而跨越沟渠,穿行在崎岖不平的田间地笼里,不时地有人因为腿脚乏力,以及无法抑制的瞌睡而跌倒在地上。
因为缺乏经验,又不顾连长的反复叮嘱,我早早地就把随身携带的干粮全部吃光,还美其名曰,可以轻装前进了。然而,越到最后,饥饿和疲劳越是频繁地交替袭来,双腿双脚磕磕绊绊,越来越不听从使唤,挥之不去的瞌睡更是让我数次跌倒在地上,每一次跌倒,索性倒头而睡的意念就会愈加的强烈。在朦朦胧胧的潜意识里,我唯有时断时续地重复着“掉队可耻”这几个字来激励自己,咬紧牙关坚持着仿佛是永无穷尽的长途跋涉。就在又一次跌倒后的短暂清醒中,我无意中听到了走在最后的连长和一位男排排长的对话,大意是,连队即将选派一到两名战士去团部木场学习木匠手艺,并为以后正式组建修理班做必要的组织准备。                                                                                                   
多么诱人的消息!对我来说,那可是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啊!自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初,八连正式组建以来,连队里各类农具的维修工作一直都没有专人负责,门窗、农具,以及少量办公和生活用具,则需到隶属于团部后勤处的木匠坊去专门订做,即不方便,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甚至还可能增加连队的生产成本。对此,我曾经产生过以毛遂自荐的方式,向连队的领导表达自己希望担当起连队农具维修工作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担心领导会误认为自己见异思迁,不安心农业生产,进而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未来发展,才把这个想法暂时搁置起来。此时此刻,连长亲口说出了即将组建修理班的计划,顿时激活了在我心中沉淀并且深藏许久的愿望,也暂时忘却了饥饿和疲劳。我立刻不失时机地跛着双脚紧走了几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对连长悄声说到:“连长,我会点木匠活儿,希望您能考虑派我到团部去学习木工手艺。”
连长在黑暗中看了看我,坚决且又严肃地回答道:“没你的事,当好你的班长!”听他说话的口气,显然还不想调整我的工作岗位。但是,通过连长与那位排长刚才的的对话,我断定,木匠的人选仍然处在物色和摸底的过程当中。
很早以前就产生了这样的“小九九”,而此时此刻,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就摆在了自己的眼前,我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在最后一段返程的路途中,我一直都在既紧张又兴奋地盘算着,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去努力争取这个、也许是稍纵即逝的好机会。
我之所以如此执着地钟情于此,一方面是由于自己骨子里就有对木匠手艺的喜爱,有对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这门技术,改变连队里无人维修各类农具的现状,更好地服务于连队的生产建设。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头脑中的一些私心杂念,也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坦白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下无权自由选择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年代里,尽管人们灵魂深处的私心杂念表面上仍被人们所不齿,但是,大多数知青私下里已经不再讳言对未来命运的担心和忧虑,我自然不能排除在外。尽管我为此常常感到自责,觉得自己缺乏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革命精神,并时常提醒自己要狠抓“斗私批修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但却仍然止不住那些不着边际的美好憧憬,不断产生如何规划自己未来前途的胡思乱想,有时甚至会在冥思苦想间,恍若看到了一丝美好的希望,于是自己也就腾云驾雾似的兴奋起来,却又总是遥不可及。当理智告诫自己,那些遐想不过是些虚无缥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6 04:00 , Processed in 1.20120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