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岁月里的歌与情》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8228/wps1.png 在这个仲春时节,我翻遍了四月的日历,却发现每天的细雨仿佛总是这样绵绵不绝,带着无尽的愁绪滴落。似乎要把人的心情也浸得湿漉漉的,让情绪在满天烟雨的笼罩下,化作“帘幕重重,不锁相思”,随意飘散到天涯海角。 然而,还是在暮春里,却有一首歌,一经发行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并迅速传唱于大街小巷。歌词表达的情感意境深远,悄然开启了我尘封的心境,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情感的良夜,那便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此歌表达的微妙情愫和柔肠寸断让人感叹、伤怀。曲调缠绵悱恻,哀婉凄绝,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如同一把精致的小锤,轻轻敲打着听者的心扉,令人动容不已。它实在太美了!尤其是歌曲背后的故事,那是一段如此悲情却又纯洁如水晶的真爱,感人至深,仿佛有一种魔力,非要让听者肝肠寸断才肯罢休。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四月整整一个雨季都网在其中。 不知不觉间,我避开车马喧嚣,在心里一边写下了这些文字,一边轻轻哼起它的歌词,仿佛活得没有时间和年龄: “那夜的雨,
也没能留住你,
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
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
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
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
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
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
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
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
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
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
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
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
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
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有人曾这样评价这首歌词,说它多一字则显多余,少一字则留遗憾。读来真是美得令人沉醉。还有人说,幸福的人听旋律,悲伤的人听歌词,而音乐,总是这般神奇。
有些人唱歌唱到了耳朵里,有些人唱歌唱到了心里,而我,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中听到的,竟是曾经的自己。歌里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如同一把温柔的利刃,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每当这首曲子的旋律响起,一种情感便如行云流水般从思绪里倾泻而出,内心仿佛有小鹿在乱撞,思绪也如同被时光的列车带回了自己情窦初开的初恋时光。 那是四十七年前的上山下乡岁月,青春在山峰上驻守,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重峦叠嶂。枯松倒挂倚绝壁,终日云遮雾罩,满坡青黄的茅草与饥寒、超强度的体力活相伴,苦难和绝望如影随形,让人黯然神伤。唯有两颗青涩的心,在茅草花絮飘飞的季节里,带着风含情、水含笑的温柔,悄然飘零。不论前方等待着它们的是什么,锄头和镰刀簇拥着爱情的旗帜,高高地在蛮荒中飘扬。虽然内心也暗流汹涌,但一切都向爱情致敬。 三年后,那个雪夜,我没能留住她。漆黑的夜晚,她将招工回城的消息告诉我,只有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陪着我哭泣。之后,她留下山涧出工小道的痕迹,告诉我她曾来过这里。几十年过去了,山峰上曾回荡着知青初恋的情歌。最后,我明白,这世上爱情是一种美丽的情怀,也是一份浪漫的伤痛。而音乐,是我疗伤最好的药,没有人能陪我走出那悲伤的山峰。 思绪回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查资料才知道,这首歌是来自辽宁鞍山的80后年轻歌手王琪老师推出的新作。此前,我并未完全留意这首歌,只是在它成为网红后,才认真聆听。当歌曲入耳时,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旋律掀起的情感旋涡在心灵中澎湃起伏,久久不能平息。为此,我对这首歌的偏爱也随之重新定位,车上的U盘里、手机上都下载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歌曲是表达感情的载体,每当拧开车上U盘400多首歌曲的按钮时,我总喜欢反复单放《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它带着浓郁的新疆民歌风味,一调走到底,而配器更具民族特点,有厚重的背景音,托住主旋律,托住演唱者步步走向歌曲的高潮。特别是王琪老师以他标志性的嗓音深情演绎,唱出爱情里的无奈和遗憾。在他略带西北草原风格的声线里,既有忧郁的深情,又不失情感爆发力,营造出忧伤的氛围。他以独特的气声演绎,一句一叹息,将情感倾诉得淋漓尽致。整首歌饱含着爱情里求而不得的遗憾,令人闻之揪心。所有浓烈的情感,最后归于平静,只化作一句“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这种唱出人间最美的痴情,使我听一次醉一次。 如今,我的生活中已离不开音乐,听歌成了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虽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音乐表演者,但我绝对是一个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平日里,我喜欢收集中国民歌和世界名曲。特别是那些名曲,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我曾多次聆听它,它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乐曲体现出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它的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堪称“交响曲之冠”。聆听它,就如同获得了一种鼓励我与命运拼搏的精神寄托。 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吧。有时,音乐给我向上拼搏的力量;有时,音乐又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我悲伤时轻抚我这颗受伤的心;有时,音乐还像一个诙谐的演员,给我带来开心与欢笑。 除开正统严肃的古典音乐外,我还比较喜欢流行音乐。这种音乐可以使我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忘记一天中的不快,沉醉在音乐中,感受那绕梁三匝的余音。例如毛阿敏的歌《思念》: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我曾听过毛阿敏的许多歌,她那充满磁性的歌喉将我牢牢吸引。她对每一部作品都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唱得自然无与伦比,包含了天地间所有的风情与滋味。她那深沉沧桑的歌喉,使她这个至性至情的女人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其说她在倾诉什么,不如说她在探究什么;与其说她在抒发感情,不如说她在感叹人生。她堪称歌坛上的大姐大,也是流行歌曲演唱者的杰出代表。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近来非常流行。歌词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诉说,向听众诉说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后半部分为抒情,作者借牧羊人向苍天表达着内心的独白。歌曲借助故事的背景,加深了人们对它的了解与喜爱。 一般来说,一首歌如果有着深厚的故事底蕴,又有意境完美的歌词,再配上优美的曲子,那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首歌问世以来,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包括我自己。当乐音从音响中播放出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民歌旋律,还有一种西部苍凉而**的倾诉在曲间流泄出来。在这暮春的夜里,虽然有些凉意,但听见《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旋律与自己曾经的经历交织在一起,不免让这夜晚显得格外诗意。 扣着一曲年华的歌谣,唱热了昨日的记号。这让我再次想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里的故事用笔尖做一番探寻。 这是一个哈萨克牧羊人和四川养蜂女的故事。一个是追逐草场的更替,赶着羊群以草场为家的牧羊小伙;一个是追随着花开花落,驼队驼着蜂箱,哪里开花哪里就是家的养蜂少妇。失去丈夫不久的养蜂少妇,带着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养蜂驼队,在一个夏天来到了可可托海(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地方)。 初来乍到,她受到了当地蜂民的排挤,而牧羊小伙则用他的善良保护、关爱着这娘仨。时至深秋,他们彼此相悦的爱情之花即将绽放:牧羊小伙不在乎养蜂少妇有两个孩子,愿意成为他们的父亲;养蜂女也很喜欢这个善良的牧羊人。然而,现实的残酷最终让养蜂女果断放弃了这段情感。于是,在一个雨夜,养蜂女带着孩子和养蜂驼队离开了这里,嫁到了伊犁。牧羊人选择了在枯黄的草场上痴情等待。她的离去,让牧羊人备受打击。人生或许最难摆脱的是世俗的眼光,但活在别人眼中,真的能幸福吗? 也许,故事的版本不止一个,但叙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人物、结局完全一样。我坚信:一定是先有故事后有的歌!否则,作家还需要采风吗? 歌曲的故事既平凡又非常动人,与许多年轻人的过往经历似曾相识。如今,回想起来,却再也不能看清曾经相似的脚印,也不能望穿来时的始初。只有记忆的思绪,在麻木地寻找被涂改的轨迹,不知该如何才能找到一处歇脚之地靠岸。那长长的经年情歌,又该怎样唱美岁月的婆娑?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却再一次撩拨着我的心境,牵扯我去追寻有“那拉提”沐浴太阳的地方。 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让人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我已用絮叨的文字,将自己对《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曲感受写了几番,牧羊人和养蜂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慢慢落幕了。现在,我们都已变老,但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人可以是欲望的主人,也可以是欲望的囚徒。欲望能使人沉沦,也能让人鲜活灿烂。 其实,在生活中,歌声时常与人同行,它比看风景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同行的更多还是歌声的陪伴。珍惜好歌,就在身边。 2010.4.12 晚于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