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79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金秋故乡游

[复制链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秋故乡游题记

   筹措多日的电动车自驾游,终于成行了。此行的目的地是去距第二故乡方子地村约20公里之遥的小街基镇,看望一位当年在一起玩闹凝情的身患残疾的农青蜜友。

             初始途遇

深秋的早晨,带着初冬的凉气。在蒙蒙的晨色中我等三人匆匆地品尝了早点,小笼包子外带一碗豆腐脑。用餐后,煞有介事的在电车前面作了,出发前的拍照留念。哈哈,此行准备名垂青史了。

 新购置的电动老年代步车,载着二位体重超标的花甲旅行者,和身体更重的花甲驾驶员,出发不久就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渐行渐慢起来。为了缓和电流的高输出,只好中途停车,名曰“缓电”,驾驶员巡视一番,发现车灯没闭,故而认定了此行的电能不足,是开着灯的原因,于是登车继续前行。上车后,驾驶员关闭了一切与驱动车轮无关的用电,可是,并未见有较大的起色,电动车依旧缓缓的行驶着,看看用电的指示表,距警戒线还有三个单位了。两位体态雍容旅行者做好了,下去推车的思想准备,好在,驾驶员有着60多天,丰富的电动车驾驶经验,在他时缓时快的操作下,电动车终于驶进了,开鲁县境内的靠边屯村,这里有驾驶员的远房亲属,就在这条县级公路旁开着一爿小店。他轻车熟路的把亏电的小车驶进了后院充电了。

计算此次的初驶里程,在最高时速50公里的状况下,连爬带滚的跑了50公里,就必需充电了,否则就成为趴窝鸡了。

想当初,挚友购买此车时,商家承诺,此类型的电动车,续航能力为150---200公里,随车的性能说明书,亦是如此的介绍。按此性能说来,我的第二故乡与小城约有70公里之距,单程行驶到达目的地,应该是绝对有把握的。所以才有了驾驶电动车回乡一游的动议。并且在出发前,还责成驾驶员经过反复的行驶实验,并且与销售商沟通换了一副新的蓄电池。

另外,为了节省电能,一改由驾驶员开车接送出行的惯例,把出发的集合点,定在了出城的辽河大桥下,我发挥余热的单位。以只致使挚友在蒙蒙的晨色下,热汗扑面的骑自行车赶到集合点。

这一切精心的筹划准备,是都是基于销售,生产电动车的商家,厂家的那纸说明书和言之凿凿的承诺之下。然而在谎话说上千遍,就是真理的现实中,我们这些自感读懂人世的慎行者,也终于交付了要继续读懂社会大学的学费。
  好在,我等心境偏好,不为遭遇到的不测所动。在电车充电的闲暇,我与挚友踱步在靠边屯村中的小路上,并随手拍摄了一些小城里看不到乡村秋景。

与闲适的村民聊天得知,现在的农业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种地时,一条龙的把种子,化肥,灭草剂,按株矩一并播下,基本上不再需要除草,间苗等田间管理,真是达到“草死,苗活,地发宣”,的境地了。只有在需要灌溉时,才去人开关电闸或简单处理水的流向而已。秋收时,有玉米收割机,扒皮机,脱粒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农用三轮。四轮车。闲聊中,聊民还不无自豪的说,现在的锄头,镰刀都已经下岗了。

   这些情形与当年我们战天斗地的生产劳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由此想起当年流行在知青中的一句口头禅,叫做“有力开锁,无力推门”。它道出了当年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道出了当年知青人铲地回来时,那种有气无力的窘况。

稍后,驾驶者认为小车补充的电能足够跑到目的地了,谢过亲属,我们继续登程,临行前,还不忘提醒,返回时还要来此充电。

在行驶途中,我们看见一家农户正在打玉米,停车,观看,手机拍照。

半米多高的红砖院墙内,一堆玉米的周围,站着几位手拿钢叉的农民,一台小型铲车,铲起黄灿灿的玉米送到不远处脱粒机的漏斗里,隔墙有一台大挂车停在墙外,输送带把脱下的玉米粒,源源不断的送进宽大的车厢里。

看到我在拍照,那几位农民还摆出一副姿态,农家秋收后的喜悦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想当年生产队打玉米,是由十几个人排着队,用柳条筐把玉米棒子送到脱粒机里,稍一疏慢,玉米脱粒机就咣咣的空转起来,那刺耳的声音震动人心,现场又忙又乱的。打下来的玉米,是用人工装进大口袋里,然后扛到小队的仓库内穴起来。在适当的时机,再装进麻袋或口袋里,由四套大马车承运到公社粮库,首先保证国家的公粮上缴,然后才是余粮销售。

“大鞭子一甩咔咔的响,一挂大车下了岗-----,今年的送公粮,咱排在了头一行---”的歌声,仿佛又在我的心中荡起----

40多年来农业生产的进步,真是令人刮目啊!

小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故乡之一

电车继续前行着,路旁一座新颖加油站,映入脸帘。驾驶员告诉我们方子地村到了。眼前的一切,与曾经的骨铭心的记忆,完全不同。

它颠覆了我的所有想象,这是一个近代的新式农村,这是一个我并不熟识第二故乡。

乡级的柏油公路横穿村中,外表整齐华丽的村舍农居,透发着现代的时尚气息。

 他早已不是40多年前,夯土筑屋,没有直通公里,全村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油灯照明,天黑睡觉,口哨一响,集合出工,未曾开化的那个方子地村了。

进村后,与相关的人士稍事交流,我们继续够奔我们的目的地小街基镇。

  出村不久,驾驶员就感到供驱车的电能又开始减弱了。走在稔熟的家乡公路上,他相信十足的抛开平坦的公路抄近道,走上了土路。也许是已经几年不走此路了,路况的变化,出乎了他的意料,坎坷不平的土路,更是加重了电耗,眼见指示表的指针要逼近警戒线了,他倍加小心的驾驶着亏电的机车,通过了孤榆树村,小街基镇就出现不远的前方了。

看见了明确的方向,为了减轻负荷,节省电能,避免推车的辛苦,我们三人经过磋商,一致决定,我与另外的一位乘员下车步行,由驾驶员独自驾驶,先行到我们要拜访的家里充电,然后用电话联系,接应我们。

这条距方子地村不足20华里的乡间小路,40多年前的我等,都曾经不止一次的步履过,印记未泯的我等,自然对它充满着感情,尽管它早已改变了模佯,甚至改变了原来的走向。但是卸载下来的我们,依然兴致勃勃,脚踏实地的步量着这条凹凸不平的沙石路。

一边走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特别对当年路过孤榆树村口的那户人家的大黄狗,心存着余悸。

发现,不远处先行的电车不动了,我等心想,这回的推车是不可避免了,谁知,不久它又开始行动了。终于在小镇的入口处,驾驶员又让我们登上电动车,之后顺利的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家农资杂品商店的门前。

下得车来,我顺势的观察,寻找着那位农青蜜友的身形,台阶上一位正在接待顾客的人,不正是我们迢迢赶来要见人吗!但见他瞄了我一眼,毫无反应的回过头,继续招呼着他的买卖。

我回过头来,对故意没下车的二人说;

“哈哈,他不认识我了”。

谁知道,这位农青蜜友,听到我的声音,马上转过头来说;

“你不是x x x吗!我哪能不认识你呢!不过,你可有点胖了”

 对后来下车的挚友说;

  “x x x的变化不太大,还是那个样子。”

  接下来,就是一通哈哈,一通问候,一通的相互观摩,一通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迸发。

毕竟脑海里存在的都是40多年前的青葱印象,现如今都已年过花甲,且不说,由于各自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就各自体态,身形的变化,也足够品味一番了。

关门歇业,饭店伺候,是我们的既定方针。

于是,我们相拥着来到百姓饭店,各自落座,点菜,选酒,慢慢的酌饮起来。

挚友对40多年前,曾在这里喝过的粮库小烧酒,情有独钟,他单独点要了一杯小烧散酒,酒后品评说,完全没有当年那种酒的味道了。

小酌其间,就各自家庭的情况,相互通报了一下,就曾经的过去,回忆一下,就当前的世风,议论一番,至于各自的个人经历,由于多年来,我们之间有着许多的渠道在传导着信息,所以大体上还都略知一二。此次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更深入的探讨。

整个小酌的气氛,亢奋热情,态度积极。但是毕竟都是花甲之人了,谈吐间,理智多于冲动,城府多于直率,言谈举止中,已没有了青葱时代的骚动和激情。沉稳,平和的交流了各自思绪和情愫。

饭后,我们来到这位农青蜜友,包括门店房在内的近4000平米的有自主房,地产权的居舍,又饮茶小叙一番,之后,依依惜别,返程了。

总体看来,我的这位农青蜜友,除了由于身体的残疾所造成自卑感,有所加强以外,其他方面所取得成就,绝不逊色于身体健全的人,而且其经济状况还略强于一般农户人家。当然他谢顶之后的丝丝白发,记录着他曾经的操劳和坎坷的经历。

返回时,驾驶者开着充足了电的机车,走上了乡级柏油公路,粗略的浏览了这个当年别村的公社所在地。

   所见之处,一派繁荣,楼房,商铺,饭店,旅店,歌厅一应俱全。于当年相比,真可谓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我曾经在这里参加过工农兵上大学的考试,现在回忆起来,当时交了白卷的张铁生,确实给一些上天无路的知青人,搞出了一条跻身于世的捷路。

可我,至今仍没弄明白当年的考试题中,“画任意弧,找出所在的圆心”这道题的圆心所在,更不知道生活中,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因而,无缘像张铁生那样一纸成名,跨入大学校门。虽为同期的考生,天生命薄的我,被抛弃在了改变命运的大门之外,至今落了个身无寸金贴面的布衣草民,所以退休的工资自然也与人相差甚远。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故乡之二

 以50迈的车速,沿着平坦大路,十几华里瞬时就回到当年奋战了近5年的方子地村。由于电动机车蓄电池的质量不佳,不能完成预计当天返回的筹划。我们只能下榻于方子地村了。

     向导挚友兼驾驶员,是这个村里曾连任两届村长。为了避免过度的饮酒,早出发前我们就商定,此次要低调运行,不要招摇过市的引来连续的酒场应酬,花甲的身体经不住酒精的连续浸泡和长时间的情绪亢奋。于是,电车悄悄地驶进了一户庄院,这是他内弟家的阔宅,也是他家曾经的居所,在这栋房舍里,有着我们许多的回忆。回城之后,几十年来的数次返乡怀旧,都是在这里下榻的。

但是,这次是十几年之后的再次造访,还是让我浑然不觉自己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里的变化,绝不为过。

  进屋与主人略事寒暄,趁着日落之前,我们要去当年集体户的旧址看看,还要就近去村外,到曾洒汗奋战的“张连地”瞄上一眼。

     现在的方子地村,绝大多数农户的住房都是砖瓦结构,石头基础。外表鲜亮,室内的装潢以流行的时尚为主,宽敞明亮,且大多有自设的暖气装备。就连厕所都是全封闭的了。

    过去那种上厕所时,需拿着棍子赶猪的现象,仿佛是很遥远的过去了。

   家家的院门讲究,宽敞的庭院内,堆放着大片未脱粒的玉米,据说一般家庭都在10万斤左右,还有更多的。难怪挚友对东道主说;

 “现在你们一家的粮食产量,就超过40多年前我们五队一年的粮食总产量。”

是啊,过去挥汗如雨的辛勤劳动,只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是在靠天吃饭。

现如今,耕地都已规划成了连片,随之有机电井配套的地埋管出口,孓然立在每片耕地的地头,一排排防风林带,环绕在大小片耕地的四周。

过去的粮食种子都是自育的,低产是自然的,亩产达到300多斤就相当不错了。

当年虽然“跨纲要,(亩产400斤)赶黄河,(亩产800)过长江(亩产1000斤)”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是江山依旧,毫无起色。

现在没有响亮的口号了,但是每亩的产量都在千斤以上了。

说话间,来到了当年集体户所在的方位,向导挚友指着一片收获后庄稼地和一片由杂草,枯树枝构成的空地说;

“这里就是过去你们五队的集体户,五队的社院子所在的位置”

完全的改变,使我的大脑失去了回忆的基础。我和当年同户的挚友只是凭空的凭吊一番,慷慨一番,感叹着世事人非,感叹着岁月的沧桑。

当然,到了当年挥汗的“张连地”,也有了面目全非的变化。

当年秋收时我曾在这片耕地里,由于割黄豆时漏夹太多,遭到队长的处罚,返工重割,那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垄长啊!放眼四周没有一棵树,诺大的空间里,孤零零的只有我一个人起伏的身形。

当然我也只是象征性的忙乎一会,就回到地头上的人群中休息了。

现在这块耕地,已规划得方方正正的,林带环绕,平坦有致,灌溉方便。又是一番感慨,一番嘘唏,40多年的变化得让人瞠目。

夕阳染红树梢时分,我们返回了住地。热情的主人摆桌布菜,大抱的啤酒早已放到炕头上热着了。

鱼,肉,兔,嫩豆腐,一桌丰满,实惠的农家菜肴香味四溢。主食吃的是荞面的拨面,这是主人为了我们的到来,特地加工的新荞麦。味道纯正,口感甚好。我们对女主人初练的拨面技术,赞叹不已。

进而探知,村中的副食杂货店竟然还有活鱼销售,其他食品的供应也是应有尽有的,难怪主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准备得如此的丰盛。

当然兔子是自家养的,拎出一只宰杀即可了。

夜幕降临,清冷的夜空,有几颗星光闪烁,漆黑的村庄里,万籁寂静。

关闭了,闭路电视,关闭了,滔滔的话语,我等进入了迷糊的睡眠状态,正当我等在毛毡铺就的热炕上碾转反侧之际,屋外传来公鸡的鸣唱,这种久违的鸣叫声,代替了我手机里的提醒铃声,我们该起床了。

清晨,这里还有一个去处,需要凭吊点评,就是名曰“北泡子”的水库。

我与同车而来的挚友,当年曾在这个水库里,打了一正夜的鱼,虽然收获无几,却让集体户的全体在户人员,尝到了新鲜小鱼的味道,当然不只是清炖的鱼汤,每位成员还都分得了两条小鲫鱼。我和挚友由于是鲜鱼的捕获者,故而均摊之后,多余出来的两条小鱼,作为酬劳,我俩分而食之了。

现在这个占地约3-4000亩的水库,早已是一片良田了。

多年的干旱少雨,让辽河水系上游的红山水库,危危可及,无水可蓄。所以这个靠上游水库蓄水的天然的养鱼池,日渐干涸,终于变成了良田。过去流传在方子地村的那种“大鲤鱼稀烂贱,鲫鱼瓜子两毛半”的俚语,也戛然而止了。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故乡之三

一抹朝霞,透过了丘岗上的丛林,一轮红日,已冉冉升起。

在凭吊旧迹的路上,向导挚友接到电话催请,那边早饭已准备好了,请速规。

其实,早到达的第一天晚上,这户人家就要求到他家去吃饭,念于我等有约在先,向导挚友婉转的谢绝了他的盛情。谁知,此刻天刚刚放亮,这盛情又来了。

一介草民,两个龙钟的旅行者,受到如此的待遇倍感亲切。一切的推诿,客气都那么的苍白无力。赴宴势在必行了。

 这户人家的主人,是当年与我们五队集体户近邻的六队木匠的后代,(向导挚友当年也是六队的社员)主妇是过去我们五队赫赫有名的“老科研”的后代,且现任村里的妇联主任,说来我们都是近邻的乡亲。虽然与他们夫妇未曾谋过面,但有相近同龄的“老科研”在座,那自然是亲情倍增了。

炕桌上,摆满菜肴,鱼,乌鸡蛋,火腿肠,还有昨天捕获的野鸡(环颈雉)。主食是羊肉水饺。

浓郁的酱香口味,鲜嫩的羊肉水饺,主人亲切地招待,盛情难却,使我等一改早晨不饮酒的固习,盘腿热炕上,有节制的畅饮了一番。

这是一户殷实的人家,大院内,堆满了秋收后的各种果实,一字排开畜舍里,猪,狗,鸡,鸭齐全,仓库了停放着,三轮车,四轮车,门口还有两轮的电动车,和四轮的电动车。

早在40多年前的国内外,有关农村题材的电影里,包括当时的苏联老大哥的电影里,我都没有看到如此富裕的农户人家。

 相对富足的生活,应该是来源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对清澈的生存环境,大概是来源于没有工业生产投入的结果。当然也与庄户人家淳朴善良,勤俭持家的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我看到和感受到的,第二故乡方子地村现在的自然状态及人文景观。

在此次亲密接触的两户农家里,我还了解到,他们都是40出头的年纪,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且都在外地的大学里读书,有的已经与外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后的就业合同。

后顾少忧,这些轻手利脚,正当壮年的夫妇们,有着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着自己喜爱的事情。

这与40年前,每家的孩子成堆,进门一看,不是孩子哭,就是老婆叫,鸡飞狗跳墙,柴火堆连着锅台,油纸糊窗户的窘况,有了根本的变化。

  询问之,是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很好地落实的结果。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庄户人也改变了陈旧的生育观念。

在我们行走村中大路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一个未成年的小孩,甚至没有发现过去常见的,抱着孩子倚门看热闹的妇女。

眼见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国策的威力。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发现之

还有,就是这里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还处在一个空白区,有了大把富裕的时间和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村中绝大多数的人,不论年老的或年少的都把时间耗费在在号称“国耍”的麻将桌上了。当然赌钱是主要动力,没有空磨手指头的。

据说方子地村曾经组织了一个秧歌队,红火一阵之后就自消自灭了。

我想,大概是由于组织者的凝聚力和活动的形式缺乏吸引力所致吧。

还有,这里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尚有很的大漏洞,大多数的村民没有清醒保健意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常见病,没有足够的重视,长期的漠视,使一些可以早期预防的病症,发展成致命的因素,致使许多与我们年龄相近的人,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想起当年的困苦艰辛,看到如今的富庶生活,为那些过早离世的乡亲们惋惜,遗憾。

  40多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这里的大多数庄户人家,与当年一样都没有读书的习惯,许都人家的藏书就是学生用的课本。

哈哈,暂短的第二故乡行,慷慨如是,撰文抒发以兹纪念。

          131030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6611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341
6#
发表于 2013-11-2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富裕起来的农民,还有很长的精神文化之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7#
发表于 2013-11-3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故乡结伴行,

沿途经历见乡亲,

认真考察见解细,

有喜有忧慢慢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38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425
8#
发表于 2013-11-3 23:19: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豆兄一篇开着电动车互访第二故乡甚是开心。豆兄所走过的曾经下乡的地方,在变化,变得那样令人兴奋。好一篇回访第二故乡游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黑土阡陌在2013-11-2 20:07:00的发言:
  富裕起来的农民,还有很长的精神文化之路要走。

哈哈!黑土阡陌好!

              谢谢光临!

   就是,就是同意你的见解!

                         祝愉快!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主题

944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8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1-3 9:15:00的发言:

第二故乡结伴行,

沿途经历见乡亲,

认真考察见解细,

有喜有忧慢慢品。

哈哈!龙兄好!

                谢谢赐诗支持!

         祝愉快!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5 05:10 , Processed in 0.488028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