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耕野 闻听唐河地下涵拆除重建的消息,我的心一直躁动不安,忍不住去现场看了两趟。因为那里深埋地下的石头不知都多少块是我卖力运去的,块块石头上曾浸透、散发过我多少勤劳的汗水和少年的辛酸! 唐河是我家乡的河。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没有植被覆盖的唐河堰像一条黄色的长龙纵贯南北,穿过我家的西面,前面看不到龙头,后面看不到龙尾。及至走近唐河又发现唐河宽阔而又宁静,波光粼粼的河水深不可测,神秘得令人望而生畏。听老一辈人讲,唐河有老唐河与新唐河之分,老唐河在虞姬墓西侧,新唐河在虞姬墓东约6里。1951年,兴修水利时,废老唐河虞姬墓段,从上马铺西头开现在的新唐河。新唐河将横穿我家南面的隋唐运河拦腰斩断,一路南下,流归沱湖。 在唐河小于庄段,50年代修有一座大闸,叫唐河闸,并配备水力发电站。唐河闸竣工后,每到夜晚,闸顶两排由水力发电供电的电灯就亮起来了。那时,农村没有电,点的都是煤油灯。我家离唐河闸直线距离不过5里。对于电灯,我和伙伴们很是好奇。天天在夜幕降临时都会往唐河闸上看,远远的欣赏那划破夜空的灯光。1966年,国家动用豫皖苏三省部分县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挖了新汴河。新汴河西起宿州北七岭子,东至洪泽湖溧河洼,全程127公里,是一条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航运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河道,主要担当豫东和皖北等地的客水泄洪任务。作为内河的唐河、石梁河水必须与新汴河高低分流,否则就会再次造成水漫泗州。由此就有了泗县的长沟唐河地下涵和石梁河地下涵。 修唐河地下涵始于1966年。当时,工程主要石料来自鹿鸣山和我家东面的灰山。从地下涵工地有一条小铁轨铺到鹿鸣山下,采石工人采的石头用小歪把车通过铁轨运往工地。在灰山南面修一条南北砂石公路,截断老汴河直通泗宿公路向西一公里经宗庄下正南的一条砂石路通往地下涵工地。灰山的石料全靠人力平板车运往工地。那时,经济条件落后,我家因买不起平板车,就和我近房的姑爷尤祥觉家一起合买了一辆平板车。平板车的底盘都是一样的,只是我家车架的车把比别的车把不同,因为两个把梢都有弧度.这些,至今我都记忆犹新。那时,我刚满13岁。我父亲因为是石匠被抽调去修泗县南面的石梁河地下涵了。我父亲对我说:“你娘在家侍奉几个小的,离不开。有牛使牛,无牛使犊!我这也是没办法,你就天天给你姑爷带车子吧,拉个偏经!”就这样,我天天起早贪黑的跟随姑爷一趟又一趟的往地下涵工地搬运石头。姑爷个头不高,五大三粗,非常有力气,偌大的石块他肚子一挺,脸一红,吃力的搬上搬下,令人钦佩。我考虑到自己年幼力小,作为我家出一个我这样的半劳力,和力大无穷的姑爷相比实在不对称。为寻求心理平衡,我拉偏经十分卖力。每次卸载回来时我都拉空车要姑爷坐在上面歇歇。有时姑爷很犟还是要我坐。我们爷俩每天要运5-7趟石头到工地。每车过磅重量基本都在750-850公斤,到时候凭票按期结算运费。至于结多少?我们两家怎么分?我就不知道了。用人力拉平板车运石头,那是非常艰苦的事,步步得用力,一步不用力,车就不走。我天天累得实在够呛。记得那是一次拉重车走到宗庄的南面,由于很累,我突发奇想:唉,要是能在我们的车上安装一台机器,驱动车轮,把后面的车子都链接在一起不就轻快省力了吗?还能拉得多!可想归想,那是遥远的事,眼下不可能,该累还得累。于是,我继续卖力拉车。就这样,我和姑爷一起一直把修地下涵的石头收齐才不拉平板车。 修唐河地下涵,正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紧要关头。老百姓看到如此动静都不知道是干啥的,有的说是修藏兵洞,有的说是军火库,有的说是。。。。。总之,众说纷纭,猜测四起。等到建筑成型时我们才看出眉目,16道凹形石墙上全部盖上水泥拱盖,用水泥砂石封死、泥平。北头河岸上是15孔大闸,一提闸,唐河的水就从涵洞里通过新汴河底汹涌南下,这就实现了新汴河水和唐河水的高低分流治理。记得唐河地下涵是1968年竣工的,安全运行45年后,因出现诸多碍航和隐患现在开始拆除重建。这次重建不再用石头,洞墙全部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在加大流量的前提下,把涵洞由原来的15孔减少到12孔,并且高程下沉3米。这样,地下涵就既不影响唐河泄洪也不影响通航了。 目前,唐河地下涵拆除重建工程已经进入紧张阶段,工地上工棚座座、展板林立,人头攒动,挖掘机、塔吊、混凝土运输车、轰轰隆隆往来不绝。地下一道道钢筋混凝土墙拔地而起。据说,原来三年建成的唐河地下涵,这次连拆带建一年完成工程任务,实现在2014年汛期前通水泄洪。 哦,唐河与唐河地下涵,你将以新的风姿展现于世人。待到梨花风起,绿草如茵时,我将再次与您对语,垂钓您的碧波,您的情怀! 20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