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名作《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09:4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名作《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与奋战,牺牲了无数生命,终于在一九四九年推翻国民政府,夺取全国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
    这一天的意义,远远不是本文能够阐述的。记录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献史料。在这众多的文献史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那幅被命名为《开国大典》的新闻照片。是这幅照片,把新中国领袖的风采,通过新华社生动具体地传向了全世界。
因为这一历史事件太大、太重要,因而,这张新闻照片给人的印象就太深刻。以至几十年后,人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把它淡忘。
    由于这张照片本身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历史价值都太重大,因而,它在中央历史博物馆、新华社档案馆、众多的大型纪念画册、正式纪念场合,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人们不仅要问:这张照片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作者又是谁呢?
    根据周凤桥记述:“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天,天安门广场成为人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担负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台摄影的有陈正青、杨振亚、侯波三同志。陈正青分工拍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承担主要发稿任务;杨振亚则拍摄阅兵场面和游行队伍全景;侯波是中南海摄影工作者,没有发稿任务,主要是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图片资料。”(《中国记者》1999/10)“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中央,以庄严宏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陈正清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定格这永垂千古的一瞬。”(同上)
    周凤桥记述说:“照片《开国大典》的作者陈正青(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已故),湖南长沙人,是一位在战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他19岁就离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20岁入党,开国之年32岁。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作为《东北画报》特派摄影记者长驻在北平采访。在当时有幸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青年记者中,陈正青年岁最长,参加革命最早,摄影经验丰富,使用的摄影装备较为精良,大家公推他担负摄影的主力:主要人物的活动、会议的一些重要场面尽可能让他多拍。陈正青果然不负众望,开足马力,为历史留下许多极为珍贵的镜头:如政协会议上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场挂起第一面新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首先执锹破土》;如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开国大典》),《朱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发布进军命令》等等,都凝结了伟大的历史瞬间,用照片书写了新中国的诞生。”(同上)
戴煌回忆:“陈正青在抗战伊始就投身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后来著名于世的作曲家周巍峙为同窗挚友。建国前后,他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摄影报道,拍过大量珍贵历史镜头。‘文革’伊始,不堪凌辱,夫妻双双服安眠药自杀。”
    由此,我们对《开国大典》这件新闻摄影经典之作的作者,有了个朦胧抽象的认识。
    陈正青其实是福建福州人,初名陈为勋,十九岁去延安时更名正青。其父陈仲经辛亥革命后参加国民革命,曾任林森、宋子文、孔祥熙秘书。现藏南京中山陵藏经楼中,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全文碑刻,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在这十四位碑文的书写者里,其中就有陈仲经先生。其学养名望,由此可见。
    陈正青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结果他们父子反目。陈正青便毅然离家,在叶剑英、丁玲的帮助下去了延安。
    但一向高度重视“阶级成分”的党,并不看重陈正青。尽管他很年轻,也十分有才华。他在政途上一直不被重用,先在西北战地服务团戏剧队当队长,与周巍峙、王昆夫妇结下真挚友谊。建国前在《东北画报》工作,后调新华社摄影部当副主任。
    从抗战到建国后,陈正青在及其困难的环境里拍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尤其是为共和国的领袖们。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都为绝版,惜在“文革”中全部被毁坏散失。
陈正青的命运并不象他的作品《开国大典》那样幸运与辉煌,一九六六年夏末,年富力强的陈正青不堪忍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与凌辱,在新华社住所与其妻何慧(也是老延安,建国后在新华社摄影部当国际组组长)一起愤然自杀!撒手人寰之际,他们留下了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以后,这些孩子也一个个被下放到内蒙、山西、吉林等地,其中最小的孩子才十五岁!
    我们今天可以细细体会到陈正青、何慧二人当时绝望无助与悔恨无奈的心情。当然,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人格的尊严与铮铮骨气。
    他们献身革命,革命却葬送了他们,这就是历史事实。
    直到打倒“四人帮”后,陈正青、何慧夫妇二人才得以一纸空文平冤昭雪,可惜斯人已去!
    一九七三年(民国六十二年)陈正青的父亲陈仲经先生在台北逝世,其在台亲友并不知道他儿子陈正青在大陆早已去世,赫然在其墓碑底款署上陈正青(陈为勋)的名字。先已蒙难的儿子,竟然给后逝世的父亲立碑,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笔者叹曰:空怀忠心难报国,一代精英魂不归。凄凉夫妇同蒙难,权谋面前无是非。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4-10-3 08:03:15 | 只看该作者
一张照片真传世,
一位才子却冤死,
幸亏作品仍留传,
人民纪念未忘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77
板凳
发表于 2014-10-3 19:22:0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教训要永远牢记,怀念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5 09:42 , Processed in 0.16601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