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岁寒三友 于 2015-4-20 17:53 编辑
老知青回第二故乡探亲一看见你们格外亲 弹指一挥间43年过去了,“知青情结”让我唤起……退休之后回第二故乡看一看……! 2014年8月30日李占祥夫妇领路,女儿驾车送我回到了阔别43年的第二故乡当年我下乡的村—丰宁县老东营子村探亲,圆了我的回乡探亲梦。上午10点我们到了村庄,朴实淳厚、热情好客的当年的生产队长75岁的王大哥、大嫂早早在公路上等候我的到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村民与我们双手紧紧相握,顿时,一种亲人回家的动人场面让人激动。这次回乡探亲重温了当年那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知青岁月”,展望了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转眼43年过去了,这次回到村里,只看到少数的乡亲,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多数人依然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当年下乡时这里仅有14户人家,我认识的人有的去世了,有的搬迁了,现在只有当年的生产队长王大哥大嫂是我认识的人了。 在王大哥家里乡亲们互相问候,畅谈每个人的生活、社会经历,及43年来的化变,我亲切地回忆起当年乡亲们手把手教我干农活和当过女羊倌的情境;我们没有忘记曾经生活、劳动过的这片热土;我们没有忘记山村的袅袅炊烟;我们没有忘记春播、夏锄洒下的汗水,和分享秋收的喜悦。在插队的日子里,乡亲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关照我们,经常请我们吃饭,劳动上手把手教我们干农活。我们也回忆了许多有趣的往事,我们刚来时不会干农活,耪地除草时五谷不分常把莜麦苗铲倒,做饭时苯手苯脚,不会做饭的我们又经常到乡亲家蹭饭。一件件、一事事的往事都历历在目。如今已都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乡亲,回味的全是当年结下的深厚友情,43年的别离之情和今日久别重逢聚会的兴奋心情,情感的闸门被撞开了…我和王大哥大嫂啦起了家常,他(她)们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好,免除了农业税,治病吃药有了农村合作医疗,让我们病有所医。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不再只是土豆、胡箩卜,也能吃到新鲜蔬菜了。村委会制定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规划正在逐项落实。看到农村的新变化,乡亲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能够丰衣足食、安享晚年,我们特别开心、备感欣慰。祝愿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给他们送去了问候,送去了礼物,表达了感恩之心。祝福大哥大嫂健康长寿,乐享晚年。 王大哥带我们看村容村貌,眼看着整齐的民居,昔日的草房、矮土房、都建成了大红瓦房。过去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的土路不见了,都是村村通公路。我下乡时摇辘轳的水井已用石条封上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做饭炒菜用上了煤气。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放眼望去我曾经干过农活的山冈上,待收割的莜麦、胡麻、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又要到了“秋收万颗子”的季节啦,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接下来王大哥又带我去看了当年曾居住过的窑洞、老房子、和知青屋旧址。窑洞因没人居住,年久失修已倒塌了,我住过的老房子,因房东去县城孩子家养老去了已大门紧闭封起来了,知青屋已拆除了只看到了旧址。看到这些我很感慨:在农村我们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付出了勤劳的汗水,但我们也得到了许多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东西,不怕苦和累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收获了浓浓的乡情和知青间美好的友谊。 中午王大哥、大嫂为了迎接我的到来,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地道的莜面窝子、莜面苦粒、黄花菜、长寿菜等山野菜,许多城里吃不到的好吃的饭菜为我们解馋,女儿赞不绝口称大娘是厨艺高手。我们是不客气连吃带拿,热情好客的王大哥大嫂给我们带了莜麦面、胡麻油等特产。 时光飞逝,暂短五个小时的相聚很快就过去了,因女儿要回承德上班,下午三点我带着诸多的留恋和乡里乡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王大哥大嫂,在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村看看的叮嘱声中踏上归程,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呀!一路上走走停停用相机记录了家乡美丽的田园风光。看到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金黄的谷穗像害羞小姑娘一样低下了羞涩的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喜庆硕果累累丰收的乐曲。回乡探亲相聚虽然短暂,却享受了一日饱含友情、亲情的丰盛精神大餐,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我回来有几天了还沉浸在探亲的喜悦之中……第二故乡再见了!我会再来的! 感谢外沟门乡李亚民副书记对我回第二故乡探亲的支持与帮助!感谢王大哥大嫂的盛情接待!真诚的邀请王大哥大嫂及乡亲来承德做客。感谢女儿不辞辛苦,长途驾驶送我去探亲!
知青探亲坝上行, 难忘人生那段情, 相聚回味情更浓, 举杯同唱友谊颂。 岁寒三友
2014年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