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1:4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5-5-2 08:26 编辑

    去年深秋,我在福州通过朋友,得到林正德先生赠送给我的、他写的一套三本《非常十年》纪实小说。
    读罢深受感动。
    当时,我的自传《大圹圩农场十二年》初稿刚好草成,因为我的纪实和林先生的纪实,都是写这“非常十年”的事情,故虽然我们尚未谋面,但通过读他的《非常十年》,我对林先生已经有了一种文字知己的心仪。
    林正德先生是个“老三届”,福建福州人,生在中华政权大交替的一九四九年。这就决定他这个人,必然先天带有不堪故国的传统基因,也一定要经受新事物熏陶和煎熬。
    林先生退休前的职业是治病救命的医生,但他却与笔墨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林先生本人除著有很多医学专业的论文、著述外,还陆续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政治、社会、文学、民俗方面的文章,可谓硕果累累。
    早在文革中期,林先生就开始动笔写这部《非常十年》了。这部反映文化大革命全过程,和立体的“始、中、终”的上山下乡大作,经过他二、三十年的泣血孕育,二百六十万余字的三部曲终于横空出世。
    《非常十年》再现了“老三届”一代,在动荡年代里的种种遭遇和命运。作品气势恢宏,场面巨大,时期十年。因为是纪实作品,全书不乏布局构思的合理精巧,和情节事件的细腻逼真。此书是全方位描写文化大革命,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过程大部头著作,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
    知青纪实文学《血色黄昏》一书的第一责编岳建一,在评论知青文学时指出:“我认为过去的知青文学绝大多数我都很失望,除了少数的作品,比如:老鬼的《血色黄昏》、邓贤的《中国知青梦》,大多数知青文学轻浅、圆通、单薄、苍白,甚至矫饰,不能直面那一页历史,也不能直面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有过的行为,从所谓的诗情画意到所谓的‘青春无悔’再到所谓的‘劫后辉煌’,唯独缺少面对那一页空前绝后的、残痛的、真实的、沉重的历史的勇气。那么照过去那些‘前知青文学’的观念写下去,真正的中国知青历史将会被淹没,令人痛心。”
    这段话对知青文学的概括,中肯而犀利。
    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出现,是专制独裁政治的产物。至今,文革也没有摆脱是敏感话题的尴尬境地。为什么对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的,党和政府已经有过定论的历史,在社会现实中还这么让人敏感呢?还这么叫人忌讳呢?
    其中,必然有难言之隐情。
    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
    对待十年“文革”,多年前官方就将其定性为是发生在中国的“浩劫”。浩劫二字,当然不需要再解释。
    党中央的历史决议,针对文革给其定性说:“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对十年“文革”是灾难,内乱,动乱,浩劫的定性,从官方到民间,早成全社会共识。
    吹捧文革的异声不是没有,但仅是少数人寒蝉凄切般的悲鸣。
    李慎之先生说文革是“国耻”,季羡林先生对文革概括说“这是一场极端野蛮、极端残酷、极端荒谬、极端愚昧、极端灭绝人性、极端违反天良的空前绝后的人类悲剧。”
    文革发动的时间,应该以一九六六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五一六通知”算起。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这十七年,其十七年间,这些政治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无数冤假错案,将许多无辜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冤魂屈鬼。这种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使整个社会下层,充满恐惧。
    特别是民间成分不好的所谓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庭成员,包括资本家、反革命、伪职人员家属及子女,还包括直系亲属在台湾、香港、澳门及在海外的人,他们低人一等,被当成隐患。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是少数,罗瑞卿有个报告,说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六年的六年里,处决了两千万、监禁两千三百万人。
    除了以上这些人,按当时政策,农村伪保长以上、城镇科员以上、军队排长以上,曾经在国民政府工作过的人员,都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象。
    按党和政府的政策,每次运动,各地、各部门要肃整揪斗的坏人数字是百分之五。也就是说,这这次运动肃整百分之五,下次运动再肃整百分之五,数字是递增的。因为阶级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敌人会不断增加,所以要不断抓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中阶级本质的论据,使以上这些阶级敌人成为贱民。即使是他们的子女,在“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威吓下,只能成为“可以改造好”,即本质是不好的人。
    批准入党,提拔干部,招收工人,大学招生,所有好事都将他们拒之门外。连军队征兵都明文规定不收他们,他们连保卫祖国的权利都被剥夺。
    这些人处处被公然歧视,时时会遭受欺凌。稍有抵触或争辩,阶级报复、反攻倒算的帽子就马上压下来。如果你要抗争,那就是飞蛾投火,套用一句老话,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就一定会把你砸的粉碎。
    像刺配一样,阶级烙印,无情地烙印在阶级敌人和他们子女的脸上、身上、心上。
    小孩子玩耍吵架,别管对方多凶悍,你一句“你是地主羔子”、“你妈是右派”、“你爸在台湾”,立刻就能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卑贱身份,乖乖认栽。
    这些人,包括大量出生好但思想“落后”分子,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放弃自尊,改变性格,委曲求全。他们见人矮三分,只能拼着性命工作、干活,夹着尾巴做人。
    他们敢怒而不敢言,自卑的心,自然对这个社会不满。这些人同样目睹了吹牛的赶英超美,荒诞的大炼钢铁,浮夸的大跃进,惨不忍睹饿死人的哀鸿遍野。但他们不敢表现出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甚至连冷风热潮的权利也没有,也不敢。
    无中生有的横祸,随时会因为他们无意中一句玩笑,或者是他人的刻意栽赃诬陷,而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
    那种无妄之灾,把人逼疯,给无辜带来家破人亡的惨剧,我们见识的太多。
    一部分人在这种长期专制淫威下,放弃了思想自由,被改造的精神麻木,陷入宿命。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伟大领袖会开展一次“四大自由”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社会基层的人们,并不知道文革的目的。他们亲历了开始由红卫兵冲锋陷阵,砸烂封资修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但这个新生事物对社会只是表层的触及。后来的大批判运动,他们看到了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与全面夺权斗争。而这些,则完全是针对党和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人的,与社会的基层民众毫无关系。
    一霎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一切乱套。文革运动以文斗开始,却以武斗的方式把运动推向高潮,又以枪杆子军管形势,成立革命委员会这个临时政府,来收拾残局。
    人民,或者叫百姓更准确,被全部席卷进去。
    无论他们是自发的、被迫的、虚假的、真挚的、纯情热血的、狭私报复的、别有用心的、稀里糊涂的,但他们都有积极参与的内因。久久纠结压抑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结,都在响应伟大领袖号召这个光明堂皇的理由下,理直气壮地释放了。
    等待他们的命运并不是“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在无政府状态下,他们痛痛快快地“自由民主”了一下。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1:4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5-5-2 08:27 编辑

    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是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的必然程序,二者带有血缘基因,是一种依附和孪生和因果关系。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上上下下,家、国、公、私,都不满意。
    现在之所以还有人吹嘘这件事,是倒行逆施的“四人帮”阴魂的死灰复燃。表面上,这好像是个人认知的认识问题。其实,折射出、表现出的是拥护专制独裁政治失势者们的怨愤。
    对知识青年,毛先生有两条最高指示。一是“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一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我就纳闷了,要把“国家大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知识青年,为什么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难道这些需要再教育知识青年,能担当国家大事的重任?抑或是开始他们能担当,后来变幼稚了,需要再教育?而且,是要让农民来教育!
    这种胡言乱语还值得我们去驳斥吗?
    我们中国农村变化是缓慢的,就是这些慢悠悠的微小变化,都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哪个什么“救世主”的力量所致,更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关。
    相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四不满意”,即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
    一九五七年以前,虽然反右派运动在政治上确立了毛泽东的一言堂,但在经济上还能维持。直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把中国经济搞得不可收拾,饿死几千万人后,刘少奇才开始反思。知青下放,只不过是人祸后对经济萧条的无奈扑救。其中对成分不好知青的下放,骨子里带有流放性质。逼人妻离子散,且要人们感恩戴德。
    城市知识青年,包括社会失业青年下放农村和支边去新疆建设兵团,并非是文化大革命开始。
    实际上从一九六二年就已经开始。
    再早点,从一九五八年知识青年支边支内,就已经开始。当时,知识青年下农村的模范代表人物,有董加耕、邢燕子和候隽等人。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权者将知青下放这一政策和规模发展到极致。而且几乎都是强迫执行,只有极少数城市青年可以幸免。
    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不过是当初始作俑者羞于启齿败笔。
    知识青年当时的服从,是弱势群体面对强势的无奈屈从。
    我不明白,现在还有一些当初饱受迫害的知识青年,直到今天,他们还能感觉到上山下乡运动是青春奉献、青春无悔。能功盖日月,功彪千秋,还要将这段历苦难史浓彩重墨地写入史册!
    既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么伟大、光荣和神圣,那么有意义,怎么就没有一个知青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继续做伟大、光荣、神圣、有意义的事业呢?难道那么多知识青年觉悟都不高?
    长年累月被洗脑,脑子进点水实属难免。
    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毒害至深直切。但官方从未对其认真批判、清算过,一直是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才造成今日思想混乱的“容虎”之患。
    伟大的民族,总会留给清醒者一份空间,让他们留下一些文字,为鉴别和除却污浊,做一份参照。
    这就叫“礼失求诸野,史乱民补之”,林正德先生的《非常十年》一书,就是如此。
    《非常十年》这本书,没有对这十年的人世沧桑进行主观、感性的评论。作者只是客观、理性地对这十年的事物、世态、人情、遭遇,作出真实的再现。林先生的文字,不温不火,娓娓地将这十年的“非常”,冷静地记叙下来。曾经的经历。亲情、故土、梦想、初萌,都在荒唐岁月里被权势者搅拌得面目全非。只有饥肠碌碌,衣不蔽体,艰苦劳作,无望奔忙的曾经,顽强地在意识里,实实在在地地显示着真实的存在。
    时光走过,旧事似无痕迹,实则铭心刻骨。只要能够凝视自己,就能感受良知。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我们每个知识青年的经历回忆,都能折射出它的荒谬和反动。
    《非常十年》书中主人翁之一李晟和他的同学们,亲身经历过文革的狂热和欢欣,感受过受骗的愤怒,摧心的痛苦。他们上山下乡,在穷乡僻壤里苦恼、渴望、期盼。他们在漫长坎坷的道路挣扎着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历程。无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些经历他们都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往事依稀浑是梦,都随此书到眼前。
    现在,这些四五十年前的过往历史,被林正德先生《非常十年》的文字真实地再现出来。
感谢林正德,先生善莫大焉!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15-5-2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也是一家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53
地板
发表于 2015-5-2 10: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5-5-2 10:25 编辑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5-1 11:41
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是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的必然程序,二者带有血缘基因,是 ...

      那段历史我们都是见证人,但因为所处的环境、客观条件的不同,对亲身经历的历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历史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如何正确面对历史进程中的客观的真实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百姓也许不了解或不知晓更多或更高的真实,多数是以自己的感受去看去评价也是在情理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吧。
      雾梦能来到这里,感受知青大家庭的温馨愉快就是因为有着知青的经历。雾梦有幸结识各位老三届的学长,心中充满了欢欣。中国知青网是雾梦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雾梦喜欢这里~
      半醉兄,五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5 14:01 , Processed in 0.174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