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提线木偶剧
岳允富/图文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宋代“弄傀儡”,班社众多,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文人墨客,兴趣盎然。宋代是中国木偶艺术鼎盛时期。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遍及各地,支派繁多。
木偶剧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最早出现在汉代。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提线木偶戏(又称吊线木偶剧)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提线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提线木偶的脸谱一般用秋后砍伐的柚木或银木雕成,涂上褐石,根据要体现的人物个性用墨描绘五官,架肩配衣服,并在衣服双袖、双肩和背部系上细绳,细绳上端连接挂钩把手,由表演师操纵动作唱演。木偶人物主要有“文武”、“小生”、“须生”、“丑生”、“红脸”、“花脸”、“花旦”、“刀马旦”、“青衣”、“闰门”等。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三弦、秦琴、木叶、锣、钹、木鱼等。音乐和唱腔有开场曲、高腔调、平调、诗调、采花调、喜调、叹调、哭调等,有时穿插巫伦调、下甲山歌,属板腔板体和联曲体相结合的形式。
(资料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