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棋中王 于 2015-10-5 15:48 编辑
我的“凤凰” 我的“凤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那匹“坐骑”——凤凰牌自行车。 那年月,自行车对上班族来说,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每天上下班高峰,马路上黑压压一片的骑车大军,蔚为壮观,不愧是号称世界首屈一指的自行车王国。当时能拥有一台名车,成为许多人的渴望。年轻人更是互相攀比,想方设法也要淘换一台名牌车。只要骑辆名车,就如同现在开辆名车一样,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和优越感。 那时的凤凰牌自行车,名列凤凰、永久、飞鸽三大名牌之首。在短缺经济时代,这些名牌商品无疑是需要凭票供应的,而要搞到一张炙手可热的“车票”,那是相当的不容易。黑市上,一张名牌自行车供应票,私下交易至少也要好几十块钱呢。对于月薪只有三十几块钱的年轻人,大都只能望车兴叹。我买车时,刚从农村抽调回城,还是一名学徒工,月薪只有24元。不过,回城时当年带回的分配收入攒下了200元,恰好够买一台凤凰自行车还有余。可“车票”一票难求,让我大伤脑筋。看到同班组的小顾,靠他当厂长的爸爸给他搞到了“车票”,买了一台26永久轻便自行车,那个神气活现的样子,心里实在是羡慕嫉妒。心想,我一定买一台凤凰牌的,非盖过你不可。 正当我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她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塞给我100张侨汇券,告诉到秋林公司侨汇柜台去买车。原来母亲从上海外婆那儿要来的侨汇券,原本是用来购买侨汇供应的细粮和副食品的,这下都给我派用场了。我欣喜若狂,盼到了星期天,赶紧来到秋林公司侨汇柜台,只见那台亭亭玉立的“凤凰”乌黑铮亮,灯照下闪闪发光,心里喜爱得直发痒。赶忙开票付款提车,霎时我成了这台“凤凰”的主人。这夜我兴奋地一宿没合眼,时不时地起来给“凤凰”打蜡抛光,竟然大半夜地骑着“凤凰”出去兜风…… 第二天一早,我睡眼惺忪地扒拉一口饭,推出我的“凤凰”坐骑去上班。一路上那个春风得意,车子骑得飞快,穿行在茫茫车海之中,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到了班组,我特意将“凤凰”停靠在小顾的“永久”旁边,引来工友们的啧啧赞叹。我的“28大凤凰”,一下就把小顾的“26小永久”给比下去了。我就像一个斗鸡的胜利者,那个趾高气扬的劲儿,甭提有多高兴了。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为了让我的“凤凰”更出众,我特意托人从上海捎回来硬质海绵座套,它要比一般的座套高级很多。再把鞍座拔得老高,突显我的“凤凰”鹤立鸡群。尤其安装了两个转铃,还用一根白钢片将两个转铃的扳手连接一体,只需轻轻按动,两个转铃就呈联动效应,顿时嗡嗡作响的铃音比普通转铃声高出一倍。每当按铃呼啸而过,总能吸引许多羡慕的目光,那叫个惬意,至今难以忘怀。关键是我这种车龄的配置,在当时沈城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足以用“高大上”来形容。更让我沾沾自喜的是,当时我家周边前后院和单位里都还没人拥有一台“凤凰”呢,岂能不让我到处显摆得瑟。终于乐极生悲,我的“凤凰”不翼而飞了。 一日,我居然把“凤凰”忘在了楼下,还鬼使神差地未上锁。结果被人家顺手牵羊给“借”走了。一连几天,我守在阳台上,期待着“借”我“凤凰”的人,能够有借有还把我的“凤凰”送回来,最终希望成为泡影。我连憋气带窝火,满嘴大泡,七窍生烟,如同大病一场,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工作也无精打采,一心想着我的“凤凰”…… 光阴荏苒,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重新又拥有了一台“凤凰”,但已再无往昔的风采。如今私家小汽车、电动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凤凰”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没有人再会羡慕嫉妒拥有“凤凰”的人。 (原创于2015年10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