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是辽宁省抚顺市一高中二年三班学生,于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王家大队第五小队,历时七年.当时同队的共有11名同学,所住的屯子叫后青堆子,(当地管村庄叫屯子)在那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高玲同学是我们11名同学中的一名,她原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于1974年回城任抚顺五中语文教师4年。1980年毕业于抚顺师专中文系。在职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抚顺市委党校工作24年,历任团委付书记,基础部主任等职,中文教授,讲授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写作及干部培训班专题课等。
殷殷家书情,绵绵父母爱 ——重读父亲家书(一) 高 玲
父亲小时考入北京分司厅小学,初、高中分别就读于北京五中、四中,194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他得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位爱国、向上,拥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父亲。他虽然在1957年反右中遭遇打成右派,劳其筋骨20年的磨难,但始终以超然、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40余年前,在我下乡的六年间(1968年9月——1974年12月),父亲用书信的方式与我展开心灵深处的对话,给我写了几十封家书。我有幸保存了16封。这些家书写于1972年1月至1973年10月,总计一万多字,30多页。泛黄的信笺上书写着俊美、流畅而又规整的钢笔字,宛如魅力无穷的硬笔书法,令我百看不厌。 更可贵的是这些家书思想深邃,文情并茂,深蕴着中华文化的底色。朴素的道理,超越时空,今天读来仍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重读这些家书,不仅读出了40余年前我国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受国家快速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重温了父亲当年对我殷切的希望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书信用质朴、形象、幽默的语言表现了深刻、积极、富有哲理的思想。那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语如清纯的涓流荡涤我的心灵,抚慰我时而焦躁的心绪,鼓励我勤奋努力,学会坚守,战胜自我,从而平安、充实地度过了我在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王家大队六年的蹉跎岁月。期间我的思想性格在砥砺中渐渐成熟。这对我日后的事业、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重读家书,再一次让我体味到父母的绵绵深爱与同胞骨肉之情。书信所传达的浓浓的、暖暖的亲情,闪烁着人性最圣洁、最高尚的大爱之光,令我感到亲情的美好和人生幸福的真谛。 重读家书,还让我从那不经意的平叙中看到父母身传言教的身影,正是他们美好的品德,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乃至传承到后代。 还是让我从摘抄父亲的笺笺家书娓娓说起吧! (一)1972年1月3日的信 高玲: 昨天发信后,我们恐怕你挂念,所以今天又给你写这封信。 …… 关于你现在的情况,我们非常满意。希你继续努力,总结过去,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奋勇前进。啥东西也不买。肉类我们定量足够用,你开支不多,不要买啦!如有葱蒜,可稍带些来,少许即可。其他一概不买。…… 无论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总希望你回来一趟,你要高高兴兴地,心情舒畅地回家过春节,全家在欢迎你。 …… 如你有余钱,可给你杨婶带5斤肉来。如无钱就不买,其实,你杨婶并没要求你给他带肉,这是你妈的意思。 …… 你缺什么衣服,可看着买些布,回来给你做衣服。 …… 早晨当我还未起床时,思想上浮想联翩,好像听到广播声音。……于是想到你的一切。一个从城里到乡间磨练一颗红心的青年,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多么有意义的生活。 要扎实而又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地战斗下去。不要显示自己。发动能写的人写稿。自己学习做组织工作。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善于学习。利用一切时间读马列主义的书,毛主席著作。能不能有计划地,有系统地,熟读几本马列主义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等等。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会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更加热爱现实生活。 父:宗 19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