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357
9107
论坛元老
2057343yfwgg04fry434x3.jpg (368.0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2016-7-29 17:55 上传
04351941332.jpg (81.17 KB, 下载次数: 1)
2016-7-29 18:01 上传
res36_attpic_icon.jpg (168.59 KB, 下载次数: 8)
2016-7-29 18:03 上传
瑞丽人的生活总是与牛分不开的。当地最基本的运输工具就是牛车,生产建设兵团每个连队都养有牛或是牛群。健壮的牛被选出来拉车,其它的牛就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逢年过节牵一头出来宰杀吃肉。景颇人也养牛,除了耕地,拉车,还有专走山路,披红挂绿,为山里人驮物的驮牛。傣家人就更是离不开牛了,除了靠近山脚的村寨养着一大群的黄牛外,更使他们得意的是那些无比健壮,又肥又大的水牛。在边疆生活的几年里,瑞丽的牛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有趣的故事。
水牛与黄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150d5a49&690 - 副本.jpg (95.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05 上传 瑞丽的水牛可说是生活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草繁茂,四季都有可吃的食物。当地只种一季稻,除了农忙耕作外,一年中的大部份时间,水牛都是在那水草丰茂的大地上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和煦的阳光。所以,瑞丽的水牛都养得膘肥体壮,尤其它们那滚圆肥硕的牛背就象平坦的小台桌,使得傣族的小男孩们都乐意爬到牛背上逍遥自在地玩耍和休息。他们整天在牛背上跳上跳下,或躺在牛背上仰面朝天睡大觉,或欢笑着拍打牛背快步奔跑。在蓝天白云、远山近林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景色。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样的情景,都会使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让人产生对瑞丽风光无尽的眷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0157ea8f45f02c37da.jpg (53.3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06 上传 瑞丽的水牛,因水草丰美而长得尤其健壮, 好像有太多的力量积蓄而无法排泄,因而特别好斗。只要一遇到另一头不常碰面的牛,马上就象遇见劲敌一样,非得打斗较量一番,不分出胜负决不罢休!我们常常都可看见田间野地里,两头十分健壮的牛将头顶在一起,身上的健子肉一大块一大块地凸现出来,两眼因亢奋、发怒而发红,眼晴瞪得要暴突出来!两只又大又弯的犄角不时因碰撞而发出“哐噹!哐噹!”的响声,牛头因顶撞发力而低得就要触到地面,地面又因牛蹄的蹬踏被刨成一道道深深的凹槽。每当这时,那些放牛的小孩往往不顾危险,兴奋地在一旁又跳又叫喊,为自己的牛加油而摇旗呐喊!看着那样的场面,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两只壮牛的战斗厮杀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01e0453fd0dac4772a.jpg (70.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7-29 18:07 上传 瑞丽的黄牛不及水牛那样得宠,好象有些两极分化:一部份被选出来拉车的牛,体形高大、健壮,特别是颈背处长着一个特大的肉峰,正好将拉车的辕给架上。也不知这种牛生来就是这样呢,还是在长年的拉车生涯中炼就出来的。它们好象天生就是为人们拉车而存在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缅甸的黄牛);其它大部份黄牛则与拉车牛相差甚远,体形上个头小得多,群居,一般三五十只到一百来只一群,多半是坝子边缘与山脚周围的村寨才会喂养这样的牛群。因为那里有足够的草地供养着它们,这些牛一年四季也不会缺什么食物,每天被主人们赶着上山去放养,倒也自在。这些既不耕地又不拉车的牛,放养的目的只有一个:供人宰杀食用。因此,它们又被叫做“菜牛”。也许是这里人少牛多,也许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对它们进行优选繁育,这里的牛是放任自流,自然交配,结果造成了物种的退化,好象这些牛是越来越矮小了,当然,也可能是这里的文化教育落后无知造成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963bc417&amp - 副本.jpg (173.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0 上传 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瑞丽的牛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而仅限于为人们提供一部份肉食来源。我们在八连时,瑞丽县集市上的黄牛肉卖到二元钱一拽 (缅秤:一拽约三市斤)而水牛肉只能卖到一元钱一拽。听郭排长讲,他们当年(58年)到瑞丽时,十元钱就可买到一头牛,真是太便宜了!75年我在营部时,杀一头黄牛,一付牛杂,一个头,四只牛蹄及一付牛肚也才卖五元钱。只可惜当时还不时兴吃牛肚火锅,否则我们这些知青又该经常打牙祭过瘾了。那时,不但牛肉不值钱,现在看来十分宝贵的牛皮就更不值钱了。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不会加工牛皮,杀了牛后,把牛皮就地一摊,就不再管它,让它风干后再把它收来放到屋里。认真一点的,就把牛皮用竹条子绷撑,那样风干后就显得平整得多。在营部当粮管员时,一次我把营部收集的十张硬梆梆的牛皮拉了满满一牛车到瑞丽县城的农资收购站去卖,没想到,跑了20多公里的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总共才卖了5元钱!看到牛皮这么不值钱,气得我发誓再也不去卖牛皮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1378926070576865.jpg (58.7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2 上传 ( 这是我2009.12.回瑞丽在我连最近的瑞丽江渡口拍的傣族杀牛后晒的牛皮.还是我们当时的那种方法)
4fe28bf3x8c09150d5a49&690 - 副本.jpg (95.3 KB, 下载次数: 1)
2016-7-29 18:05 上传
瑞丽的水牛可说是生活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草繁茂,四季都有可吃的食物。当地只种一季稻,除了农忙耕作外,一年中的大部份时间,水牛都是在那水草丰茂的大地上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和煦的阳光。所以,瑞丽的水牛都养得膘肥体壮,尤其它们那滚圆肥硕的牛背就象平坦的小台桌,使得傣族的小男孩们都乐意爬到牛背上逍遥自在地玩耍和休息。他们整天在牛背上跳上跳下,或躺在牛背上仰面朝天睡大觉,或欢笑着拍打牛背快步奔跑。在蓝天白云、远山近林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景色。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样的情景,都会使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让人产生对瑞丽风光无尽的眷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0157ea8f45f02c37da.jpg (53.3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06 上传 瑞丽的水牛,因水草丰美而长得尤其健壮, 好像有太多的力量积蓄而无法排泄,因而特别好斗。只要一遇到另一头不常碰面的牛,马上就象遇见劲敌一样,非得打斗较量一番,不分出胜负决不罢休!我们常常都可看见田间野地里,两头十分健壮的牛将头顶在一起,身上的健子肉一大块一大块地凸现出来,两眼因亢奋、发怒而发红,眼晴瞪得要暴突出来!两只又大又弯的犄角不时因碰撞而发出“哐噹!哐噹!”的响声,牛头因顶撞发力而低得就要触到地面,地面又因牛蹄的蹬踏被刨成一道道深深的凹槽。每当这时,那些放牛的小孩往往不顾危险,兴奋地在一旁又跳又叫喊,为自己的牛加油而摇旗呐喊!看着那样的场面,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两只壮牛的战斗厮杀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01e0453fd0dac4772a.jpg (70.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7-29 18:07 上传 瑞丽的黄牛不及水牛那样得宠,好象有些两极分化:一部份被选出来拉车的牛,体形高大、健壮,特别是颈背处长着一个特大的肉峰,正好将拉车的辕给架上。也不知这种牛生来就是这样呢,还是在长年的拉车生涯中炼就出来的。它们好象天生就是为人们拉车而存在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缅甸的黄牛);其它大部份黄牛则与拉车牛相差甚远,体形上个头小得多,群居,一般三五十只到一百来只一群,多半是坝子边缘与山脚周围的村寨才会喂养这样的牛群。因为那里有足够的草地供养着它们,这些牛一年四季也不会缺什么食物,每天被主人们赶着上山去放养,倒也自在。这些既不耕地又不拉车的牛,放养的目的只有一个:供人宰杀食用。因此,它们又被叫做“菜牛”。也许是这里人少牛多,也许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对它们进行优选繁育,这里的牛是放任自流,自然交配,结果造成了物种的退化,好象这些牛是越来越矮小了,当然,也可能是这里的文化教育落后无知造成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963bc417&amp - 副本.jpg (173.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0 上传 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瑞丽的牛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而仅限于为人们提供一部份肉食来源。我们在八连时,瑞丽县集市上的黄牛肉卖到二元钱一拽 (缅秤:一拽约三市斤)而水牛肉只能卖到一元钱一拽。听郭排长讲,他们当年(58年)到瑞丽时,十元钱就可买到一头牛,真是太便宜了!75年我在营部时,杀一头黄牛,一付牛杂,一个头,四只牛蹄及一付牛肚也才卖五元钱。只可惜当时还不时兴吃牛肚火锅,否则我们这些知青又该经常打牙祭过瘾了。那时,不但牛肉不值钱,现在看来十分宝贵的牛皮就更不值钱了。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不会加工牛皮,杀了牛后,把牛皮就地一摊,就不再管它,让它风干后再把它收来放到屋里。认真一点的,就把牛皮用竹条子绷撑,那样风干后就显得平整得多。在营部当粮管员时,一次我把营部收集的十张硬梆梆的牛皮拉了满满一牛车到瑞丽县城的农资收购站去卖,没想到,跑了20多公里的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总共才卖了5元钱!看到牛皮这么不值钱,气得我发誓再也不去卖牛皮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1378926070576865.jpg (58.7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2 上传 ( 这是我2009.12.回瑞丽在我连最近的瑞丽江渡口拍的傣族杀牛后晒的牛皮.还是我们当时的那种方法)
t0157ea8f45f02c37da.jpg (53.32 KB, 下载次数: 1)
2016-7-29 18:06 上传
瑞丽的水牛,因水草丰美而长得尤其健壮, 好像有太多的力量积蓄而无法排泄,因而特别好斗。只要一遇到另一头不常碰面的牛,马上就象遇见劲敌一样,非得打斗较量一番,不分出胜负决不罢休!我们常常都可看见田间野地里,两头十分健壮的牛将头顶在一起,身上的健子肉一大块一大块地凸现出来,两眼因亢奋、发怒而发红,眼晴瞪得要暴突出来!两只又大又弯的犄角不时因碰撞而发出“哐噹!哐噹!”的响声,牛头因顶撞发力而低得就要触到地面,地面又因牛蹄的蹬踏被刨成一道道深深的凹槽。每当这时,那些放牛的小孩往往不顾危险,兴奋地在一旁又跳又叫喊,为自己的牛加油而摇旗呐喊!看着那样的场面,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两只壮牛的战斗厮杀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t01e0453fd0dac4772a.jpg (70.92 KB, 下载次数: 0)
2016-7-29 18:07 上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963bc417&amp - 副本.jpg (173.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0 上传 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瑞丽的牛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而仅限于为人们提供一部份肉食来源。我们在八连时,瑞丽县集市上的黄牛肉卖到二元钱一拽 (缅秤:一拽约三市斤)而水牛肉只能卖到一元钱一拽。听郭排长讲,他们当年(58年)到瑞丽时,十元钱就可买到一头牛,真是太便宜了!75年我在营部时,杀一头黄牛,一付牛杂,一个头,四只牛蹄及一付牛肚也才卖五元钱。只可惜当时还不时兴吃牛肚火锅,否则我们这些知青又该经常打牙祭过瘾了。那时,不但牛肉不值钱,现在看来十分宝贵的牛皮就更不值钱了。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不会加工牛皮,杀了牛后,把牛皮就地一摊,就不再管它,让它风干后再把它收来放到屋里。认真一点的,就把牛皮用竹条子绷撑,那样风干后就显得平整得多。在营部当粮管员时,一次我把营部收集的十张硬梆梆的牛皮拉了满满一牛车到瑞丽县城的农资收购站去卖,没想到,跑了20多公里的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总共才卖了5元钱!看到牛皮这么不值钱,气得我发誓再也不去卖牛皮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1378926070576865.jpg (58.7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2 上传 ( 这是我2009.12.回瑞丽在我连最近的瑞丽江渡口拍的傣族杀牛后晒的牛皮.还是我们当时的那种方法)
4fe28bf3x8c09963bc417&amp - 副本.jpg (173.91 KB, 下载次数: 4)
2016-7-29 18:10 上传
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瑞丽的牛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而仅限于为人们提供一部份肉食来源。我们在八连时,瑞丽县集市上的黄牛肉卖到二元钱一拽 (缅秤:一拽约三市斤)而水牛肉只能卖到一元钱一拽。听郭排长讲,他们当年(58年)到瑞丽时,十元钱就可买到一头牛,真是太便宜了!75年我在营部时,杀一头黄牛,一付牛杂,一个头,四只牛蹄及一付牛肚也才卖五元钱。只可惜当时还不时兴吃牛肚火锅,否则我们这些知青又该经常打牙祭过瘾了。那时,不但牛肉不值钱,现在看来十分宝贵的牛皮就更不值钱了。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不会加工牛皮,杀了牛后,把牛皮就地一摊,就不再管它,让它风干后再把它收来放到屋里。认真一点的,就把牛皮用竹条子绷撑,那样风干后就显得平整得多。在营部当粮管员时,一次我把营部收集的十张硬梆梆的牛皮拉了满满一牛车到瑞丽县城的农资收购站去卖,没想到,跑了20多公里的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总共才卖了5元钱!看到牛皮这么不值钱,气得我发誓再也不去卖牛皮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1378926070576865.jpg (58.7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12 上传 ( 这是我2009.12.回瑞丽在我连最近的瑞丽江渡口拍的傣族杀牛后晒的牛皮.还是我们当时的那种方法)
591378926070576865.jpg (58.78 KB, 下载次数: 2)
2016-7-29 18:12 上传
( 这是我2009.12.回瑞丽在我连最近的瑞丽江渡口拍的傣族杀牛后晒的牛皮.还是我们当时的那种方法)
使用道具 举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63617553722697649.jpg (118.2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23 上传 (以前瑞丽随处可见的牛车现在只有在中缅胞波节上才能看到了.当年我们在山上看到的景颇驮牛打扮得与这个花车牛一样花枝招展) 在山路边的拐弯处,这些漂亮的驮牛与我们的拖拉机相遇了。可能它们长期在深山中行走,从来没见过拖拉机,面对这样一个机声轰鸣的庞然大物,一下子被吓懵了!站在路边呆呆地看着我们。老段驾着拖拉机只得减速行驶,慢慢地向前开。这时有一头被打扮的最漂亮、个头也最大的公驮牛,大概是驮牛的头头吧,它竟然无视拖拉机的逼近,仍然坚持站在原地。看得出来,它也被拖拉机这个“铁牛”吓着了!看样子很紧张,也许是一惯身无敌手的尊严使它不能后退,仍然故作威严地直视对面这个从未打过交道的“铁牛”,想以自己特有的威严来阻止“铁牛”的前进!而紧跟其后的其它驮牛早已转身往后逃了。有几头胆大一点的跑了一段路停了下来,又转过头来,想看看眼前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在车斗上看见这场面都感到十分好笑。我们也不能就停下来与牛对峙着吧?老段把车速降至最低,继续向前开去,直到离这头牛只有一两尺远了也没停下来。结果这头牛看到自己这样坚强、硬抗都还是无法镇住这个新对头,这个大怪物,就在快要碰到它的那一瞬间,它终于挺不住了,一下子后退两步,突然向上一猛跳,在空中转了个180度的弯,调头逃跑了!其它的牛一看到领头的败下阵来,更是吓得纷纷往后溃逃。这时,更有趣的事发生了。也许是这只头牛从来没有这样丢过面子、威风扫地,自尊心,羞耻感使它放慢了溃逃的步子,再次转过身来,并且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摆出了决战的架式!这回,它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向“铁牛”发起了攻击!只见它低着头,用犄角猛地顶向“铁牛”,“哐噹!”一声,牛角顶在拖拉机铁壳上。看到老牛这次是铁了心,来真格的了!老段只好把拖拉机停了下来。老牛退了两步,摆好架势,又一次冲向“铁牛”!这一次,它对着“铁牛”左右开弓,撞得“铁牛”哐噹!哐噹!直响!看到这头花枝招展的头牛这样不畏强手;勇猛顽强和憨得可爱的样子,把我们车上的人笑得前俯后仰。老段更是乐不可支,又笑又担心,他怕这头牛再斗下去会把车灯给撞坏,万一再向他撞过来可更不得了!可他又不敢再开车往前走,怕把牛给撞伤了。他急中生智,马上脚轰空油门,连着按响喇叭,想吓唬吓唬这头勇猛而莽撞的头牛!拖拉机的突然轰鸣声和高音喇叭声终于把这头战斗正酣的头牛给镇住了!它着着实实地被吓着了,连忙倒退两步,心想:啊!这个对头这样坚硬,我这样顶撞它都纹丝不动,而且发起怒来如此可怕!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手,只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了。这时的驮牛群,兵败如山倒,全线溃逃而去!
1163617553722697649.jpg (118.21 KB, 下载次数: 2)
2016-7-29 18:23 上传
在山路边的拐弯处,这些漂亮的驮牛与我们的拖拉机相遇了。可能它们长期在深山中行走,从来没见过拖拉机,面对这样一个机声轰鸣的庞然大物,一下子被吓懵了!站在路边呆呆地看着我们。老段驾着拖拉机只得减速行驶,慢慢地向前开。这时有一头被打扮的最漂亮、个头也最大的公驮牛,大概是驮牛的头头吧,它竟然无视拖拉机的逼近,仍然坚持站在原地。看得出来,它也被拖拉机这个“铁牛”吓着了!看样子很紧张,也许是一惯身无敌手的尊严使它不能后退,仍然故作威严地直视对面这个从未打过交道的“铁牛”,想以自己特有的威严来阻止“铁牛”的前进!而紧跟其后的其它驮牛早已转身往后逃了。有几头胆大一点的跑了一段路停了下来,又转过头来,想看看眼前会发生什么事?
我们在车斗上看见这场面都感到十分好笑。我们也不能就停下来与牛对峙着吧?老段把车速降至最低,继续向前开去,直到离这头牛只有一两尺远了也没停下来。结果这头牛看到自己这样坚强、硬抗都还是无法镇住这个新对头,这个大怪物,就在快要碰到它的那一瞬间,它终于挺不住了,一下子后退两步,突然向上一猛跳,在空中转了个180度的弯,调头逃跑了!
其它的牛一看到领头的败下阵来,更是吓得纷纷往后溃逃。这时,更有趣的事发生了。也许是这只头牛从来没有这样丢过面子、威风扫地,自尊心,羞耻感使它放慢了溃逃的步子,再次转过身来,并且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摆出了决战的架式!这回,它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向“铁牛”发起了攻击!只见它低着头,用犄角猛地顶向“铁牛”,“哐噹!”一声,牛角顶在拖拉机铁壳上。看到老牛这次是铁了心,来真格的了!老段只好把拖拉机停了下来。老牛退了两步,摆好架势,又一次冲向“铁牛”!这一次,它对着“铁牛”左右开弓,撞得“铁牛”哐噹!哐噹!直响!看到这头花枝招展的头牛这样不畏强手;勇猛顽强和憨得可爱的样子,把我们车上的人笑得前俯后仰。老段更是乐不可支,又笑又担心,他怕这头牛再斗下去会把车灯给撞坏,万一再向他撞过来可更不得了!可他又不敢再开车往前走,怕把牛给撞伤了。他急中生智,马上脚轰空油门,连着按响喇叭,想吓唬吓唬这头勇猛而莽撞的头牛!拖拉机的突然轰鸣声和高音喇叭声终于把这头战斗正酣的头牛给镇住了!它着着实实地被吓着了,连忙倒退两步,心想:啊!这个对头这样坚硬,我这样顶撞它都纹丝不动,而且发起怒来如此可怕!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手,只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了。这时的驮牛群,兵败如山倒,全线溃逃而去!
杀 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 896 - 副本.jpg (72.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29 上传 (这就是当年我们看傣族杀牛的海子边,海子已比当年缩小了很多,只剩下了约十分之一。作者摄于2009年) 在内地,看过杀牛,那场面显得惨不忍睹:牛被人将四只脚拴上后四边一拉紧,四只脚蹄被牢牢地捆在了一起,牛即刻倒地。这时屠夫过去将早已磨好的刀深深地捅入牛的心脏……,牛倒地时,眼晴里还流着泪,似乎在诉说自己的不幸和一生悲惨的命运。边疆的牛,不象内地的牛那样承受太多的苦役,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与人们赐与的富足生活。因而,杀牛没有引起过我更多的同情和联想,杀牛就意味着改善伙食,美餐一顿。所以杀牛就被当成很好玩的事。边疆的杀牛与众不同,很有特色,既有十分奇特、利落的杀法,也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杀法。记得是1972年的国庆节,连队杀的猪有米线虫不能吃,决定杀牛改善生活。我想见识一下边疆是怎样杀牛的,于是,积极主动参加了杀牛的行动。连队老工人最常用的杀牛方法是“锤击法”,即用铁锤砸牛的头顶盖,一锤毙命,千净利落!郭全德排长牵来了一头不太大的菜黄牛,将它拴在一根木桩上。这头牛并没有意识到面临的危险,仍象平时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呆呆地看着我们。我在连队知青中,力气算是较大的,很想体会一下杀牛的滋味。按照郭排长的指导,我拿起了一把十二磅重的铁锤,对着牛角中间的顶盖骨试了试位置,然后,鼓起劲,抡起铁锤,向牛头砸去。“咚!”地一声,铁锤不偏不斜正正地砸在牛头顶中间。但不知咋的,这头牛只是在被砸的瞬间两只眼闭了一下,竟然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憨憨地瞪着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再来一次,使劲!”郭排长在一旁喊道!我再次鼓足了劲砸了下去,结果仍然一样。第三锤砸下去,牛腿只弯了一下,而我自己却没劲抡铁锤了。郭排长赶紧换了一个16磅重的大铁锤,让我站到一边。他抡起铁锤 ,对准牛头狠狠地砸了下去!随着沉重的一声闷响,牛头的顶盖骨被击碎了,一下子瘫了下去,基本上没有动弹,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命赴黄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 907 - 副本.jpg (118.4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31 上传 (连队旁贺弄寨傣族家养的黄牛,作者摄于2009年) 我第二次杀牛是在营部,这次不用抡大锤了,是用枪打,这也是当地老工人常用的方法 一一击毙法。牛放出去在野外时,枪击比较危险,我便到牛圈去执行任务。在打米班班长王彩玉的指点下,选中了一头较肥壮的水牛。我转到它的正对面,爬到牛圈的竹栏杆上,用一支老38式步枪瞄准牛的头顶盖正中。这时,这头牛好象发现我要对它 构成威胁,便后退了一下,四周的牛也纷纷往旁边挤。我突然有些紧张:万一打偏了,这群牛向我冲过来怎么办?那也是非常危险的。王班长看我迟迟不开枪就向我喊道:“瞄准了就开枪!牛群乱起来就麻烦了!”我赶紧再次瞄准牛的头顶中央,屏住呼吸,一边准备扣动板机,一边想着怎样逃避危险。好在我站的地方还比较好跳,看来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后,象吃了颗定心丸。这时,牛也安静下来了,呆呆地与我对视着。我立即扣动板机,“砰!”一声枪响,这头牛就象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连哼都没哼一声。我一看,这一枪打的实在太准了, 指甲盖大小的枪眼打在牛头顶盖的正中,枪眼处流出 一小股殷红的血液,牛的眼睛已经闭上,命归西天了! 真痛快!这头牛死到临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在不知不觉的瞬间结束了生命,这可能是一种最痛快的方法,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杀牛方法了!但多年以后,每当回想起那些杀牛的场面,我心里就会感到一种无以言状的难受,没有了当时的那种轻松和潇洒。 而我们到边疆第一次看到的杀牛,却给我们留下了充满刺激和惊心动魄的记忆,这就是独具一格的“傣族杀牛法”!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4点过,我与好友邓伦明、高永久、张世伦、赵世富几人到八连附近的贺弄寨去玩。刚到寨子边的牛圈旁,就见一帮傣族男子从牛圈中牵出一头非常肥壮的水牛。这群傣族汉子大约十来人,他们的装束别具风格,每个人都穿着一种宽松异常的大筒裤,裤腰与裤腿直上直下,裤腰足有4、5尺宽、不用腰带,只是把裤腰多余的部份折过来,插到腰里就行。裤脚也有2尺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好不凉爽。他们每人身上都挎有一把傣族特有的长刀,有几个人可能是民兵,肩扛着一支冲锋枪。这群傣族汉子,长得黝黑壮实,个个精神抖擞,显出几分野性的彪悍。他们用绳索把大水牛的两只犄角拴上就往外拉。大水牛不那么情愿,老往一边跑,傣族汉子们,一边哄着、吆喝着,一边将它牵到一个水塘边,又将它赶下水去。几个汉子围着给它浇水,把它身上的烂泥洗掉。这时的牛可能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己经极不情愿,开始对人甩牛角,吹胡子瞪眼了。结果还没洗干净,就只有让它跳上岸了。这群傣族汉子仍然兴高彩烈,一路吆喝着赶着牛向村外走去。我们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询问后得知,他们是去杀牛。这一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索性改变主意,跟着这些傣族去看他们杀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8149c95d&amp - 副本.jpg (117.8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32 上传 我们随着傣族汉子们来到了海子边的缓坡草地上。开阔的草地中有一棵碗口粗的酸枣树,没有树叶,光秃秃地立在那儿。傣族汉子把牛牵向酸枣树,这头牛象是己发觉了什么,死也不肯向那棵树走去,挣扎着要往回奔。傣族汉子们一哄而上,拉的拉,推的推,很快将牛拽到树下。可这头牛就是不靠近树,这些傣族看来都很有经验,一个“小卜冒”见牵牛的绳索己经够长度了,马上拉到树前,围着树转了一圈,然后再将绳索拉紧。这样,每当牛动一下,就被绳索拉紧一下,并缩短了一段与树的距离。其它的人围着牛又打又推。一会儿,这头牛就被拉来与酸枣树靠在一起了。由于绳索套在比牛稍高的一个树权上,拉紧绳索后,牛的头被拉来昂起,这正是这些傣族所希望的。拉绳索的“小卜冒”以极快的动作将绳索在树干上绕了几圈,打上结后就飞快地跑开了。 其余的人,看到进展顺利,马上也迅速跑开, 各人站在一边,好象这种位置是早已编排好了似的。他们将身上挎的刀拿到了手上,作好某种准备。当他们看到我们几个知青站在离牛不远的地方,便高声招呼道:“有危险,赶快离远点!”看到这箭拨弩张的架式,我们顿时产生了一种紧张的感觉,赶快跑到远处,观察着眼前将要发生的一切。 主刀的“小卜冒”大约二十来岁,两只手袖和裤腿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肌肉,他手里拿着铮亮发光的长刀。这种傣式长刀极象日本军刀,只是略短一些。他动作十分机敏,只见他飞快地跑到牛的身后,躲开牛的视线,然后转到牛的侧面,用他那把锋利的长刀对准牛的脖子朝上猛地一挥,牛脖子顿时裂开了一个几寸宽、一寸多深的大口子!可能是受到这狠命一刀的巨大刺激,这头牛一下子高高地跳了起来,“啪!”的一声,拴牛的绳索被挣断了! “哗!……”似喷泉样的鲜血一下子从牛脖子的刀口处往外喷射!大水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呆呆地瞪着双眼看着自己体内喷出的热血。但它很快就反应过来:袭击来自身后!它突然转过身,看见拿着刀的小卜冒,它怒不可遏地朝着这个小卜冒就冲了过去!它要把杀它的人撞翻!挑死!它要复仇!小卜冒成了这头壮牛的唯一攻击目标!面对发怒的大水牛,小卜冒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往后跑。 此时,其余的傣族汉子齐声高喊:“反逮!反逮!”(傣语:砍死!)欲将牛的注意力引开。但被激怒的大水牛根本不理睬,认准主刀手小卜冒拼命地冲击!此时,这个小卜冒的处境非常危险。说时迟那时快,另一位小卜冒, 应该是副刀手,疾步从牛的后面追了上去,挥起长刀,朝牛的后腿膝关节处狠狠地砍下去,“啪!”地一声,牛脚筋被砍断了!白色粗大的脚筋露了一大节出来,牛腿一下子软了。这头牛被突如其来的又一次袭击弄得不知所措,马上停了下来,转过身看着从身后袭击他的另一个人。这时,牛脖子上的伤口流血太多,不再喷泉如柱,而是随着心跳一股接一股地伴着气泡往外喷涌!大水牛愤怒之极,马上对准第二个目标冲了过去!这恰好是我们几个知青站的方向,看到牛冲撞过来,我们吓得拼命往后边跑。好在牛的一条后腿己被砍断,只靠其它三条腿在跑,速度慢了不少,不然我们真的就会很危险了。“反逮!反逮!”周围傣族汉子仍然高喊着。这时另一个傣族汉子又从牛的身后追赶了上去,举刀朝牛的另一只后腿关节砍下去,砍得不是很准,他又飞快地补砍两刀。这头牛再次被人从后面袭击了一次,它停下来,转过身去寻找砍它的人,却看见拿刀的人也飞快的跑开了。 这头牛真是气急败坏,想去追刚才砍它的人,而后面又遭袭击,调头追了几步,又再次从后面遭袭击,它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它自己来回小跑了几步,还想反击!可是,失血太多,它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它的后腿被砍伤后,已撑不住那巨大的身躯!几经挣扎后,两条后腿完全折断无法站立了,整个身躯只有两条前腿支撑着!它似乎明白,人们对它的攻击还在继续,于是它不停地来回扭头往四周看,惊恐地寻找着要攻击它的人。只要人一接近,它就用前脚挪动身躯,企图反击。但它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今天这些人为啥会这样攻击它!水牛的垂死挣扎已是徒劳的了。主刀手小卜冒瞅准时机,从后面又冲到牛的侧面,举刀对准牛的脖子又快又狠地连砍数刀!然后又飞快地跑开了。紧接着,另一个小卜冒又赶过来飞快地朝牛仍支撑着身躯的前腿连砍两刀。此时的壮牛,前腿也被砍断,头也被砍得抬不起来了,只能搭拉着来回进行最后的抵抗和挣扎!己经断了的腿几次拼命想撑起来都失败了!终于,它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头猛地一抬,眼晴瞪得很大,很大!绝望地朝天一望,然后,轰然倒地!再也没能起来…… “噢!噢!……”这群傣族汉子欢呼起来,一拥而上,准备对死去的牛开膛剖肚!今晚,他们又可以敲着芒锣,跳着孔雀舞,围着篝火,乐滋滋地享受一顿美味大餐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满天的晚霞已把这片海子和大地映得殷红殷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a9edfbg75a1a7fbaebe&690 - 副本.jpg (166.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7-29 18:48 上传 我们几个知青被眼前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 握有枪和刀的一群壮汉,杀一头牛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被这群傣族汉子演绎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一场人与牛之间的游戏,而他们则在这场搏杀和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充满野性的刺激和快乐! 当晚,我们在贺弄寨铓锣声的伴随中进入了梦乡。 时过许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傣族杀牛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傣族生性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注:照片除署名外选自网络。 初稿于1997年 完稿配图于2016年7月23日
照片 896 - 副本.jpg (72.9 KB, 下载次数: 1)
2016-7-29 18:29 上传
(这就是当年我们看傣族杀牛的海子边,海子已比当年缩小了很多,只剩下了约十分之一。作者摄于2009年)
在内地,看过杀牛,那场面显得惨不忍睹:牛被人将四只脚拴上后四边一拉紧,四只脚蹄被牢牢地捆在了一起,牛即刻倒地。这时屠夫过去将早已磨好的刀深深地捅入牛的心脏……,牛倒地时,眼晴里还流着泪,似乎在诉说自己的不幸和一生悲惨的命运。
边疆的牛,不象内地的牛那样承受太多的苦役,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与人们赐与的富足生活。因而,杀牛没有引起过我更多的同情和联想,杀牛就意味着改善伙食,美餐一顿。所以杀牛就被当成很好玩的事。边疆的杀牛与众不同,很有特色,既有十分奇特、利落的杀法,也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杀法。
记得是1972年的国庆节,连队杀的猪有米线虫不能吃,决定杀牛改善生活。我想见识一下边疆是怎样杀牛的,于是,积极主动参加了杀牛的行动。
连队老工人最常用的杀牛方法是“锤击法”,即用铁锤砸牛的头顶盖,一锤毙命,千净利落!郭全德排长牵来了一头不太大的菜黄牛,将它拴在一根木桩上。这头牛并没有意识到面临的危险,仍象平时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呆呆地看着我们。我在连队知青中,力气算是较大的,很想体会一下杀牛的滋味。按照郭排长的指导,我拿起了一把十二磅重的铁锤,对着牛角中间的顶盖骨试了试位置,然后,鼓起劲,抡起铁锤,向牛头砸去。“咚!”地一声,铁锤不偏不斜正正地砸在牛头顶中间。但不知咋的,这头牛只是在被砸的瞬间两只眼闭了一下,竟然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憨憨地瞪着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再来一次,使劲!”郭排长在一旁喊道!我再次鼓足了劲砸了下去,结果仍然一样。第三锤砸下去,牛腿只弯了一下,而我自己却没劲抡铁锤了。郭排长赶紧换了一个16磅重的大铁锤,让我站到一边。他抡起铁锤 ,对准牛头狠狠地砸了下去!随着沉重的一声闷响,牛头的顶盖骨被击碎了,一下子瘫了下去,基本上没有动弹,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命赴黄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 907 - 副本.jpg (118.4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7-29 18:31 上传 (连队旁贺弄寨傣族家养的黄牛,作者摄于2009年) 我第二次杀牛是在营部,这次不用抡大锤了,是用枪打,这也是当地老工人常用的方法 一一击毙法。牛放出去在野外时,枪击比较危险,我便到牛圈去执行任务。在打米班班长王彩玉的指点下,选中了一头较肥壮的水牛。我转到它的正对面,爬到牛圈的竹栏杆上,用一支老38式步枪瞄准牛的头顶盖正中。这时,这头牛好象发现我要对它 构成威胁,便后退了一下,四周的牛也纷纷往旁边挤。我突然有些紧张:万一打偏了,这群牛向我冲过来怎么办?那也是非常危险的。王班长看我迟迟不开枪就向我喊道:“瞄准了就开枪!牛群乱起来就麻烦了!”我赶紧再次瞄准牛的头顶中央,屏住呼吸,一边准备扣动板机,一边想着怎样逃避危险。好在我站的地方还比较好跳,看来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后,象吃了颗定心丸。这时,牛也安静下来了,呆呆地与我对视着。我立即扣动板机,“砰!”一声枪响,这头牛就象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连哼都没哼一声。我一看,这一枪打的实在太准了, 指甲盖大小的枪眼打在牛头顶盖的正中,枪眼处流出 一小股殷红的血液,牛的眼睛已经闭上,命归西天了! 真痛快!这头牛死到临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在不知不觉的瞬间结束了生命,这可能是一种最痛快的方法,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杀牛方法了!但多年以后,每当回想起那些杀牛的场面,我心里就会感到一种无以言状的难受,没有了当时的那种轻松和潇洒。 而我们到边疆第一次看到的杀牛,却给我们留下了充满刺激和惊心动魄的记忆,这就是独具一格的“傣族杀牛法”!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4点过,我与好友邓伦明、高永久、张世伦、赵世富几人到八连附近的贺弄寨去玩。刚到寨子边的牛圈旁,就见一帮傣族男子从牛圈中牵出一头非常肥壮的水牛。这群傣族汉子大约十来人,他们的装束别具风格,每个人都穿着一种宽松异常的大筒裤,裤腰与裤腿直上直下,裤腰足有4、5尺宽、不用腰带,只是把裤腰多余的部份折过来,插到腰里就行。裤脚也有2尺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好不凉爽。他们每人身上都挎有一把傣族特有的长刀,有几个人可能是民兵,肩扛着一支冲锋枪。这群傣族汉子,长得黝黑壮实,个个精神抖擞,显出几分野性的彪悍。他们用绳索把大水牛的两只犄角拴上就往外拉。大水牛不那么情愿,老往一边跑,傣族汉子们,一边哄着、吆喝着,一边将它牵到一个水塘边,又将它赶下水去。几个汉子围着给它浇水,把它身上的烂泥洗掉。这时的牛可能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己经极不情愿,开始对人甩牛角,吹胡子瞪眼了。结果还没洗干净,就只有让它跳上岸了。这群傣族汉子仍然兴高彩烈,一路吆喝着赶着牛向村外走去。我们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询问后得知,他们是去杀牛。这一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索性改变主意,跟着这些傣族去看他们杀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fe28bf3x8c098149c95d&amp - 副本.jpg (117.8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7-29 18:32 上传 我们随着傣族汉子们来到了海子边的缓坡草地上。开阔的草地中有一棵碗口粗的酸枣树,没有树叶,光秃秃地立在那儿。傣族汉子把牛牵向酸枣树,这头牛象是己发觉了什么,死也不肯向那棵树走去,挣扎着要往回奔。傣族汉子们一哄而上,拉的拉,推的推,很快将牛拽到树下。可这头牛就是不靠近树,这些傣族看来都很有经验,一个“小卜冒”见牵牛的绳索己经够长度了,马上拉到树前,围着树转了一圈,然后再将绳索拉紧。这样,每当牛动一下,就被绳索拉紧一下,并缩短了一段与树的距离。其它的人围着牛又打又推。一会儿,这头牛就被拉来与酸枣树靠在一起了。由于绳索套在比牛稍高的一个树权上,拉紧绳索后,牛的头被拉来昂起,这正是这些傣族所希望的。拉绳索的“小卜冒”以极快的动作将绳索在树干上绕了几圈,打上结后就飞快地跑开了。 其余的人,看到进展顺利,马上也迅速跑开, 各人站在一边,好象这种位置是早已编排好了似的。他们将身上挎的刀拿到了手上,作好某种准备。当他们看到我们几个知青站在离牛不远的地方,便高声招呼道:“有危险,赶快离远点!”看到这箭拨弩张的架式,我们顿时产生了一种紧张的感觉,赶快跑到远处,观察着眼前将要发生的一切。 主刀的“小卜冒”大约二十来岁,两只手袖和裤腿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肌肉,他手里拿着铮亮发光的长刀。这种傣式长刀极象日本军刀,只是略短一些。他动作十分机敏,只见他飞快地跑到牛的身后,躲开牛的视线,然后转到牛的侧面,用他那把锋利的长刀对准牛的脖子朝上猛地一挥,牛脖子顿时裂开了一个几寸宽、一寸多深的大口子!可能是受到这狠命一刀的巨大刺激,这头牛一下子高高地跳了起来,“啪!”的一声,拴牛的绳索被挣断了! “哗!……”似喷泉样的鲜血一下子从牛脖子的刀口处往外喷射!大水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呆呆地瞪着双眼看着自己体内喷出的热血。但它很快就反应过来:袭击来自身后!它突然转过身,看见拿着刀的小卜冒,它怒不可遏地朝着这个小卜冒就冲了过去!它要把杀它的人撞翻!挑死!它要复仇!小卜冒成了这头壮牛的唯一攻击目标!面对发怒的大水牛,小卜冒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往后跑。 此时,其余的傣族汉子齐声高喊:“反逮!反逮!”(傣语:砍死!)欲将牛的注意力引开。但被激怒的大水牛根本不理睬,认准主刀手小卜冒拼命地冲击!此时,这个小卜冒的处境非常危险。说时迟那时快,另一位小卜冒, 应该是副刀手,疾步从牛的后面追了上去,挥起长刀,朝牛的后腿膝关节处狠狠地砍下去,“啪!”地一声,牛脚筋被砍断了!白色粗大的脚筋露了一大节出来,牛腿一下子软了。这头牛被突如其来的又一次袭击弄得不知所措,马上停了下来,转过身看着从身后袭击他的另一个人。这时,牛脖子上的伤口流血太多,不再喷泉如柱,而是随着心跳一股接一股地伴着气泡往外喷涌!大水牛愤怒之极,马上对准第二个目标冲了过去!这恰好是我们几个知青站的方向,看到牛冲撞过来,我们吓得拼命往后边跑。好在牛的一条后腿己被砍断,只靠其它三条腿在跑,速度慢了不少,不然我们真的就会很危险了。“反逮!反逮!”周围傣族汉子仍然高喊着。这时另一个傣族汉子又从牛的身后追赶了上去,举刀朝牛的另一只后腿关节砍下去,砍得不是很准,他又飞快地补砍两刀。这头牛再次被人从后面袭击了一次,它停下来,转过身去寻找砍它的人,却看见拿刀的人也飞快的跑开了。 这头牛真是气急败坏,想去追刚才砍它的人,而后面又遭袭击,调头追了几步,又再次从后面遭袭击,它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它自己来回小跑了几步,还想反击!可是,失血太多,它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它的后腿被砍伤后,已撑不住那巨大的身躯!几经挣扎后,两条后腿完全折断无法站立了,整个身躯只有两条前腿支撑着!它似乎明白,人们对它的攻击还在继续,于是它不停地来回扭头往四周看,惊恐地寻找着要攻击它的人。只要人一接近,它就用前脚挪动身躯,企图反击。但它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今天这些人为啥会这样攻击它!水牛的垂死挣扎已是徒劳的了。主刀手小卜冒瞅准时机,从后面又冲到牛的侧面,举刀对准牛的脖子又快又狠地连砍数刀!然后又飞快地跑开了。紧接着,另一个小卜冒又赶过来飞快地朝牛仍支撑着身躯的前腿连砍两刀。此时的壮牛,前腿也被砍断,头也被砍得抬不起来了,只能搭拉着来回进行最后的抵抗和挣扎!己经断了的腿几次拼命想撑起来都失败了!终于,它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头猛地一抬,眼晴瞪得很大,很大!绝望地朝天一望,然后,轰然倒地!再也没能起来…… “噢!噢!……”这群傣族汉子欢呼起来,一拥而上,准备对死去的牛开膛剖肚!今晚,他们又可以敲着芒锣,跳着孔雀舞,围着篝火,乐滋滋地享受一顿美味大餐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满天的晚霞已把这片海子和大地映得殷红殷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a9edfbg75a1a7fbaebe&690 - 副本.jpg (166.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7-29 18:48 上传 我们几个知青被眼前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 握有枪和刀的一群壮汉,杀一头牛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被这群傣族汉子演绎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一场人与牛之间的游戏,而他们则在这场搏杀和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充满野性的刺激和快乐! 当晚,我们在贺弄寨铓锣声的伴随中进入了梦乡。 时过许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傣族杀牛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傣族生性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注:照片除署名外选自网络。 初稿于1997年 完稿配图于2016年7月23日
照片 907 - 副本.jpg (118.46 KB, 下载次数: 1)
2016-7-29 18:31 上传
(连队旁贺弄寨傣族家养的黄牛,作者摄于2009年)
我第二次杀牛是在营部,这次不用抡大锤了,是用枪打,这也是当地老工人常用的方法 一一击毙法。牛放出去在野外时,枪击比较危险,我便到牛圈去执行任务。在打米班班长王彩玉的指点下,选中了一头较肥壮的水牛。我转到它的正对面,爬到牛圈的竹栏杆上,用一支老38式步枪瞄准牛的头顶盖正中。这时,这头牛好象发现我要对它 构成威胁,便后退了一下,四周的牛也纷纷往旁边挤。我突然有些紧张:万一打偏了,这群牛向我冲过来怎么办?那也是非常危险的。王班长看我迟迟不开枪就向我喊道:“瞄准了就开枪!牛群乱起来就麻烦了!”我赶紧再次瞄准牛的头顶中央,屏住呼吸,一边准备扣动板机,一边想着怎样逃避危险。好在我站的地方还比较好跳,看来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后,象吃了颗定心丸。这时,牛也安静下来了,呆呆地与我对视着。我立即扣动板机,“砰!”一声枪响,这头牛就象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连哼都没哼一声。我一看,这一枪打的实在太准了, 指甲盖大小的枪眼打在牛头顶盖的正中,枪眼处流出 一小股殷红的血液,牛的眼睛已经闭上,命归西天了! 真痛快!这头牛死到临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在不知不觉的瞬间结束了生命,这可能是一种最痛快的方法,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杀牛方法了!但多年以后,每当回想起那些杀牛的场面,我心里就会感到一种无以言状的难受,没有了当时的那种轻松和潇洒。
而我们到边疆第一次看到的杀牛,却给我们留下了充满刺激和惊心动魄的记忆,这就是独具一格的“傣族杀牛法”!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4点过,我与好友邓伦明、高永久、张世伦、赵世富几人到八连附近的贺弄寨去玩。刚到寨子边的牛圈旁,就见一帮傣族男子从牛圈中牵出一头非常肥壮的水牛。这群傣族汉子大约十来人,他们的装束别具风格,每个人都穿着一种宽松异常的大筒裤,裤腰与裤腿直上直下,裤腰足有4、5尺宽、不用腰带,只是把裤腰多余的部份折过来,插到腰里就行。裤脚也有2尺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好不凉爽。他们每人身上都挎有一把傣族特有的长刀,有几个人可能是民兵,肩扛着一支冲锋枪。这群傣族汉子,长得黝黑壮实,个个精神抖擞,显出几分野性的彪悍。他们用绳索把大水牛的两只犄角拴上就往外拉。大水牛不那么情愿,老往一边跑,傣族汉子们,一边哄着、吆喝着,一边将它牵到一个水塘边,又将它赶下水去。几个汉子围着给它浇水,把它身上的烂泥洗掉。这时的牛可能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己经极不情愿,开始对人甩牛角,吹胡子瞪眼了。结果还没洗干净,就只有让它跳上岸了。这群傣族汉子仍然兴高彩烈,一路吆喝着赶着牛向村外走去。我们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询问后得知,他们是去杀牛。这一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索性改变主意,跟着这些傣族去看他们杀牛。
4fe28bf3x8c098149c95d&amp - 副本.jpg (117.82 KB, 下载次数: 2)
2016-7-29 18:32 上传
我们随着傣族汉子们来到了海子边的缓坡草地上。开阔的草地中有一棵碗口粗的酸枣树,没有树叶,光秃秃地立在那儿。傣族汉子把牛牵向酸枣树,这头牛象是己发觉了什么,死也不肯向那棵树走去,挣扎着要往回奔。傣族汉子们一哄而上,拉的拉,推的推,很快将牛拽到树下。可这头牛就是不靠近树,这些傣族看来都很有经验,一个“小卜冒”见牵牛的绳索己经够长度了,马上拉到树前,围着树转了一圈,然后再将绳索拉紧。这样,每当牛动一下,就被绳索拉紧一下,并缩短了一段与树的距离。其它的人围着牛又打又推。一会儿,这头牛就被拉来与酸枣树靠在一起了。由于绳索套在比牛稍高的一个树权上,拉紧绳索后,牛的头被拉来昂起,这正是这些傣族所希望的。拉绳索的“小卜冒”以极快的动作将绳索在树干上绕了几圈,打上结后就飞快地跑开了。
其余的人,看到进展顺利,马上也迅速跑开, 各人站在一边,好象这种位置是早已编排好了似的。他们将身上挎的刀拿到了手上,作好某种准备。当他们看到我们几个知青站在离牛不远的地方,便高声招呼道:“有危险,赶快离远点!”看到这箭拨弩张的架式,我们顿时产生了一种紧张的感觉,赶快跑到远处,观察着眼前将要发生的一切。
主刀的“小卜冒”大约二十来岁,两只手袖和裤腿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肌肉,他手里拿着铮亮发光的长刀。这种傣式长刀极象日本军刀,只是略短一些。他动作十分机敏,只见他飞快地跑到牛的身后,躲开牛的视线,然后转到牛的侧面,用他那把锋利的长刀对准牛的脖子朝上猛地一挥,牛脖子顿时裂开了一个几寸宽、一寸多深的大口子!可能是受到这狠命一刀的巨大刺激,这头牛一下子高高地跳了起来,“啪!”的一声,拴牛的绳索被挣断了! “哗!……”似喷泉样的鲜血一下子从牛脖子的刀口处往外喷射!大水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呆呆地瞪着双眼看着自己体内喷出的热血。但它很快就反应过来:袭击来自身后!它突然转过身,看见拿着刀的小卜冒,它怒不可遏地朝着这个小卜冒就冲了过去!它要把杀它的人撞翻!挑死!它要复仇!小卜冒成了这头壮牛的唯一攻击目标!面对发怒的大水牛,小卜冒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往后跑。
此时,其余的傣族汉子齐声高喊:“反逮!反逮!”(傣语:砍死!)欲将牛的注意力引开。但被激怒的大水牛根本不理睬,认准主刀手小卜冒拼命地冲击!此时,这个小卜冒的处境非常危险。说时迟那时快,另一位小卜冒, 应该是副刀手,疾步从牛的后面追了上去,挥起长刀,朝牛的后腿膝关节处狠狠地砍下去,“啪!”地一声,牛脚筋被砍断了!白色粗大的脚筋露了一大节出来,牛腿一下子软了。这头牛被突如其来的又一次袭击弄得不知所措,马上停了下来,转过身看着从身后袭击他的另一个人。这时,牛脖子上的伤口流血太多,不再喷泉如柱,而是随着心跳一股接一股地伴着气泡往外喷涌!大水牛愤怒之极,马上对准第二个目标冲了过去!这恰好是我们几个知青站的方向,看到牛冲撞过来,我们吓得拼命往后边跑。好在牛的一条后腿己被砍断,只靠其它三条腿在跑,速度慢了不少,不然我们真的就会很危险了。“反逮!反逮!”周围傣族汉子仍然高喊着。这时另一个傣族汉子又从牛的身后追赶了上去,举刀朝牛的另一只后腿关节砍下去,砍得不是很准,他又飞快地补砍两刀。这头牛再次被人从后面袭击了一次,它停下来,转过身去寻找砍它的人,却看见拿刀的人也飞快的跑开了。
这头牛真是气急败坏,想去追刚才砍它的人,而后面又遭袭击,调头追了几步,又再次从后面遭袭击,它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它自己来回小跑了几步,还想反击!可是,失血太多,它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它的后腿被砍伤后,已撑不住那巨大的身躯!几经挣扎后,两条后腿完全折断无法站立了,整个身躯只有两条前腿支撑着!它似乎明白,人们对它的攻击还在继续,于是它不停地来回扭头往四周看,惊恐地寻找着要攻击它的人。只要人一接近,它就用前脚挪动身躯,企图反击。但它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今天这些人为啥会这样攻击它!水牛的垂死挣扎已是徒劳的了。主刀手小卜冒瞅准时机,从后面又冲到牛的侧面,举刀对准牛的脖子又快又狠地连砍数刀!然后又飞快地跑开了。紧接着,另一个小卜冒又赶过来飞快地朝牛仍支撑着身躯的前腿连砍两刀。此时的壮牛,前腿也被砍断,头也被砍得抬不起来了,只能搭拉着来回进行最后的抵抗和挣扎!己经断了的腿几次拼命想撑起来都失败了!终于,它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头猛地一抬,眼晴瞪得很大,很大!绝望地朝天一望,然后,轰然倒地!再也没能起来……
“噢!噢!……”这群傣族汉子欢呼起来,一拥而上,准备对死去的牛开膛剖肚!今晚,他们又可以敲着芒锣,跳着孔雀舞,围着篝火,乐滋滋地享受一顿美味大餐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满天的晚霞已把这片海子和大地映得殷红殷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9a9edfbg75a1a7fbaebe&690 - 副本.jpg (166.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7-29 18:48 上传 我们几个知青被眼前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 握有枪和刀的一群壮汉,杀一头牛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被这群傣族汉子演绎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一场人与牛之间的游戏,而他们则在这场搏杀和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充满野性的刺激和快乐! 当晚,我们在贺弄寨铓锣声的伴随中进入了梦乡。 时过许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傣族杀牛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傣族生性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注:照片除署名外选自网络。 初稿于1997年 完稿配图于2016年7月23日
59a9edfbg75a1a7fbaebe&690 - 副本.jpg (166.59 KB, 下载次数: 0)
2016-7-29 18:48 上传
我们几个知青被眼前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 握有枪和刀的一群壮汉,杀一头牛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被这群傣族汉子演绎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一场人与牛之间的游戏,而他们则在这场搏杀和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充满野性的刺激和快乐! 当晚,我们在贺弄寨铓锣声的伴随中进入了梦乡。
时过许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傣族杀牛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傣族生性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注:照片除署名外选自网络。
初稿于1997年 完稿配图于2016年7月23日
273
8928
2万
超级版主
雾梦 发表于 2016-8-28 09:45 阅读后真有耳目一新之感,更感到自己真的是孤陋寡闻,楼主学长的贴文让雾梦有机会去了解学长们知青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4-28 21:43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