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下乡 草原千里大好风光, 招来了知识青年要下乡, 早早备齐了美食与佳酿, 到上级请求又在路上拦截努力拼命抢。 头一年风雪阻滞了消息晚了一步, 却已经完成了纯羊肉饺子几大缸, 总算是听到又一批娃娃的好消息, 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往出让。 五月春暖花开时, 喜讯遥自远方至, 牧人的马队浩浩荡荡, 齐聚到公路两旁焦急地等待车队的显示。 地平线上冒出来小小的影象, 很快就变成了一串汽车的模样, 那是一辆辆解放牌军用卡车, 知识青年和他们的行李满载在车上。 马儿放开了缰绳奔腾, 狗儿在旁边助力吆喝, 中间夹着飞驰中的这一队卡车, 越过一个又一个漫漫草坡。 车上的知识青年放声歌唱, 车下的马队骑手抬手挥扬, 终于停在了规定的地点, 热闹的场面至今难忘。 (二)下队 吃掉了公社食堂的羊肉饺子几缸, 知青们开始往各队分派前往, 交通工具换成了牛车马车, 三队的十五匹马儿鞍辔带缰。 第一次骑上马儿战战兢兢, 牧人在两边护持叫大伙放心, 谁知才出了公社马队就撒开了四蹄, 知青们勇敢接受了草原的第一次洗礼。 越过了那座高高的山顶, 一望无际的草原伸开了她宽宏的胸襟, 马队以冲锋的姿态冲向西方那处唯一的院落, 到家了!这就是我们将要落户的盘营。 两座雪白的蒙古包扎在院中, 全套的家具设施摆布真丰, 半尺高矮的可爱木床, 展现的是牧人们对于知青的关怀心胸。 火一般的热情激动着一颗颗年青的心, 暖融融的关爱交织起牧人与知青间的真情, 知青们强烈要求直接插包, 坚决要直接融入草原父母的家庭。 从这个草原上似乎最最普通的月夜, 知青们就成为了草原百姓中的一名, 从此经历了草原的风霜雨雪, 锤炼出一批由草原孕育的子女真亲。 (三)回访 盛夏的和风传来新的喜讯, 当年的知青要结队回访草原的乡亲, 携儿带女自是又一番热烈, 掩饰不住的是那一颗颗激烈跳动的心。 这是草原上又一个盛大的节日, 那达慕的会场早已布置一新, 当年的姑娘小伙已经进入中年, 却仍然还是那么豪放、那么冲动、那么深情。 各队把蒙古包扎到了会场, 勒勒车和骏马旁边增加了不少的摩托与车辆, 不变的是草原上那永远的蓝天与白云, 还有那长调的歌声在我们耳畔悠扬。 孩子们争相品尝着草原的美食, 也面对血肠有过一丝彷徨, 年届耄耋的朱凡老师, 还为草原带来了她的丹青大气辉煌。 一人一件绚丽的蒙古袍穿到了身上, 银质的酒具和角质的蒙古刀也配到了身旁, 草原迎接自己的儿女, 一定要打扮成回家的模样。 阿妈带了出嫁的女儿特来看望, 当年的亲密伙伴开着车来要接哥哥姐姐到家走一趟, 知青们的相机只恨带来的胶卷太少, 牧人们争相展示家中嵌有知青当年影像的相框。 美酒灌醉了咱们当年的马倌, 已经忘怀的乡语顿时变得分外流畅, 知青们与当年的亲人欢乐交流, 孩子们疯得没人再能顾得上。 这是下乡三十年后的一次回访,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赶来捧场, 大家都讲了好多心中的话语, 集中的意思就是“我爱家乡”。 (四)思念与回望 转眼又是二十年的岁月流淌, 当年的知青们一个个退休把清福来享, 于是对于草原的思念更加频繁和热烈, 仍有不少人几次三番回到故乡。 家人们也有不少来到城里, 专程把当年的亲人造访, 又是多少次欢乐的相聚, 有多少知青在为此奔忙。 如今大家还最爱草原的一切, 很多的生活习惯也还是当年的模样, 奶茶还在我们的餐桌上飘香, 手把肉仍然让我们垂涎流淌。 辽阔的草原万里无疆, 我们的思念源远流长, 曾经在草原上锤炼了青春, 我们就永远是草原的儿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