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钟山人 于 2016-12-31 12:45 编辑
塆里来了女“阿拉”
雷家垅又一次热闹起来,因为塆里来了“阿拉”,还都是女的。 远远看到几个红红绿绿的女生跟随着大队余会计和几个挑着行李的人走过来,队长余成金点燃了一挂爆竹,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迎接的人群簇拥着她们来到了大堂前。 队里把中堂前东边厢房里的禾斛水车等大型农具搬走,腾出来作为这批女知青的住处,跟西边厢房的黄敦纯三人门对门。房间里早已经打扫干净,床头铺板也都架好了。 一班的男知青们热情欢迎新来的“五七大军”战友,黄敦纯等人帮着她们搬箱拎包,江鸣也夹混其中。女“阿拉”的东西真多,光是大皮箱就有七八口,还有大包小包一大堆,几个小伙子忙得不亦乐乎,房间里时不时响起几句“谢谢侬”的道谢声,软软的很好听。 等到房间里安置得差不多了,几个女生拿出糖果招待大家,江鸣也拿了几颗放进口袋,随手剥开一颗扔进嘴里,一股浓浓的奶香味顿时充满了口腔,味道又香又甜,确实很好吃。 江鸣从来没有见过被称为“海佬”的沪海人,更谈不上跟沪海女性面对面的打交道。在他的印象中,沪海女人就是像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那个女特务曲曼丽一样,长得妖里妖气,穿得花枝招展,一副狐狸精的模样。看到眼前的几个沪海女生,个个清雅脱俗,大方开朗,跟泽口县城的女伢仂大不相同。 等到大队小队干部相继离去,看热闹的人群也就慢慢散了。 房间里安静下来,黄敦纯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一个见面会,先是作了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了陶重、黄通贤和江鸣。接着新成员也进行了自我介绍。 四个女生中,戴着眼镜的高个子叫做张春萍,白白胖胖的叫做乌晓芸,皮肤稍黑一点的叫做李胜男,个头最矮的叫做宁英秀。她们全都是高中生,但不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年级也各不相同:张是高三,乌和李是高二,宁是高一。她们以前互不相识,是在从沪海到宋州的轮船上住进同一个舱房,通过交谈才得知被分配在同一个公社。 张春萍在四个女生中年龄最大,性格显得成熟稳重,有一股大姐的味道。老二乌晓芸性格活泼开朗,圆圆的脸蛋笑起来两个酒窝,很可爱的样子。老三李胜男显然是个风风火火的性格,夹着沪海口音的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像打机关枪一样。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的宁英秀文文静静,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江鸣对这个只大他两岁的女生最有好感。 相互认识之后,大家便开始了闲聊。 “沪海的学生都下放了么?”黄敦纯问道。 张春萍思索了一下,说:“差不多吧,居委会的阿姨们挨家挨户登记,天天上门做思想工作,漏不掉的。” “都下放到哪里?” “听说很多人去了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有不少人去了穷困山区。我们知道昌江是革命老区,学校里的广播天天播放《昌江是个好地方》的歌曲,说是有八一起义和革命摇篮,还有黎山和蠡泽湖的风光,听得我们心里都痒痒的,所以就报名来了。” “我们昌江本来就是个好地方嘛!”江鸣得意地哼起了《昌江是个好地方》的曲调。 “听说上海都是高楼大厦,站在马路上向上望,帽子都会掉下来?”黄通贤也是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土包子”。 “噗嗤!”乌晓芸一下没忍住笑出声来,两个深深的酒窝立马显现出来,她对这位“阿乡[1]”帅哥的提问很是不屑,弄得黄通贤有点尴尬。 “听说沪海都是洋灰[2]路,那你们以前走过泥巴路吗?”江鸣接着提出了一个更“阿乡”的问题。 “什么是洋灰?”宁英秀插话,眼睛瞪得溜圆,像个好奇宝宝。 “水门汀[3]。”李胜男头发一甩,潇洒地来了一句“洋泾浜[4]”。 江鸣没听懂李胜男说什么,赶紧解释:“洋灰就是水泥。” 宁英秀轻声轻气地说:“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走过泥巴路,今天第一次走,觉得软软的,好舒服。” 看着宁英秀那弱不禁风的模样,江鸣肚子里的坏水泛了起来。“好舒服?等到天落雨,到处都是烂泥巴,我看你还舒服不舒服。哼哼!” 天南地北胡扯了一阵后,黄敦纯带头起身告辞,说是让女生们整理一下物品,然后好好休息一下。江鸣也跟着离开了。 吃过晚饭后,江鸣在家里坐不住,又想溜到“阿拉”那里去聊天,还没动身,忽然听到从大堂前方向隐隐约约传来了哭声。他赶快跑过去,只见黄敦纯三人已经站在了女生房间的门前,旁边还有十来号人正在议论着。 房间里是一片嚎啕大哭的声音,听不懂她们在哭诉着什么,只能听懂“妈妈”的字音。好像张春萍带着哭腔在劝说着什么,也是完全听不懂。 “进去劝劝啵?”江鸣问黄敦纯。 黄敦纯摇摇头,“门里边栓上了,敲不开。” 有人小声说道:“海佬女伢仂好可怜,欠[5]老子娘了!” “是啊,乡下哪有大城市好?也难怪她们要哭。”有人附和。 过了半个多小时,房间里的哭声渐渐停息,时不时传出一两声抽泣声。 黄敦纯试着敲了敲门,轻声问道:“张春萍,没事了吧?” “黄班长,没事了,你们都走吧,谢谢啦!” 黄敦纯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回西边厢房,江鸣也跟着进去,几个男知青默默无语,各人想着自己的心事。 江鸣悄悄退了出来,鼻子里还是酸酸的,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回家。
[1] 阿乡:上海人对外地人的统称。 [2] 洋灰:水泥。 [3] 水门汀:“洋泾浜”沪语,指水泥,有时也指混凝土。 [4] 洋泾浜:暨洋泾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它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 [5] 欠:挂欠、思念(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