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伯江 于 2016-11-3 07:44 编辑
身残志坚纯爷们
四年前,我与伯江在中知网纪实文学版块相遇,彼时我正撰写知青回忆录《足迹》并陆续在网上发表。 2011年6月25日,伯江在拙作《足迹·自留地》后留言:“我看完这篇文章后,很佩服朋友的勤劳。同时我也在想,种菜最关键的是水,朋友在自留地里种菜有井吗? 请朋友看一看我的文章,留下只言片语,我将不胜感激!(2011/6/25 10:17:00)” 因为忙于生计,两天后我才回访这位新朋友,立即被他的故事吸引,深为震撼并在他的文章后留言:“一口气读了伯江兄弟的文章,泪水一次又一次溢满眼眶,深深为桂荣弟妹的伟大情怀感动!请您向她转达我深深的敬意! 期待您的下文。同时也请您注意劳逸结合,多多保重!”(2011/6/27 11:45:00) 从此,我认识了天津知青孙伯江,并且逐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毫不夸张地说,伯江是一位身残志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能够用伤残之躯坚持六年多,数易其稿,完成六、七十万字的文稿,他的妻子尹桂荣功不可没。然而,没有对妻子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没有坚忍不拔的信念,没有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钻研精神,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怎么能够完成这感人肺腑的作品呢? 伯江说:“我是68届初中生,刚上中学不久就开始闹文化大革命,罢课停课。说实在话,我的文化相当于小学六年级水平,平常又不爱读书学习,可谓胸无点墨,更别说写文章。现在由于我的颈椎严重受伤,低头就头晕想吐,因此平常我很少看报或看书。我撰写长篇自传纯粹是鸭子上架,对文学方面知之甚少。比如说标点符号、得地的、词汇等等,我只是一知半解不会正确使用,只好边写边学。” 伯江说的是大实话。作为同龄人,我们都是受害者。但是,被迫辍学并不是我们的错!虽然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但我们这代人尽管经历不同,职业各异,但无不以各种方式在各自的领域自行充电自行学习,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伯江虽然因工致残身陷轮椅,但不也是利用《金山词霸》等工具孜孜不倦地学以致用么?怎么可以自谦“胸无点墨”呢? 在我的朋友圈内,持有“小、中学文凭”而有大学水平的人多了去了,伯江兄弟大可不必对文凭耿耿于怀。 我向来不把文凭与水平划等号,特别是在文凭大肆加水、伪劣大学遍地、假文凭满天飞的当今社会,一纸文凭又能够代表什么呢? 我敬重伯江兄弟!敬重桂荣弟妹!感谢伯江对我的信任,给我提供为他们夫妇尽一点绵薄之力的机会。伯江一再对此表示鞠躬感谢,真真让我无地自容了。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不足挂齿。恳请伯江:如果真正把我当作弟兄,就不要这么客气见外了! 我和伯江能够从相遇、相识、相交到相知相伴,感谢网络!感谢知青网站!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 感谢我的挚友——身残志坚、顶天立地的孙伯江! 自强不息——实名:王安平 2015-3-3于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