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救救孩子“(三)

[复制链接]

712

主题

739

帖子

27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9:4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10-6 09:54 编辑

也谈”救救孩子“(三)

5

   分数不够吗?想择校入学吗?这也好办。缺一分多少钱,缺两分多少钱,一分价钱一分货都有明码标价,熟人优惠,讨价还价,学校俨然是一个买卖学生的市场,学校的管理者就象一群惟利是图的商人,教育商人。
   高价收费,买卖文凭,弄虚作假,考场舞弊,一桩桩校园丑闻,一件件教育腐败,偶尔的暇疵固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量变引起的质变,就使人不能不怀疑我们当代标榜的一些教育精英们究竟是学人还是商人,是育人还是赚钱?这样的氛围环境,叫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怎么能放心让自己的子弟置身其间?
   以前人们在学校里曾经批判过所谓“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其实质是指责一些人在教育中突出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德育培养和联系实际的训练,那么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们今天推出的“金钱挂帅”我实在说不清楚他们想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什么。

6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深究起来,并不完全算错。在“科教兴国”喊得震天价响的今天,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企盼着自己孩子能多读一点书。为了子女的学业,许多人罄尽家产,舍弃一切,那感人细节,甚么时候想起来都是铭心刻骨的。
   走投无路的学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挣扎在书山题海的梏桎之中。懂事的孩子们都清楚,他们现在的任何一点付出,都联系着他们和父母未来的命运。无情的丛林法则和利害的灌输使孩子们大多都早熟了,一种孤注一掷的心态激励着幼小单纯的心灵一步一步地走向扭曲。
   每每看到一些学业有成的孩子,或考上了名牌大学,或取得了某项成绩,家长乃至亲友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亢奋,遭遇挫折的孩子们面对的那种失落,那种无奈,不知怎么回事,往往很容易使我想起旧时代的科举,想起《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先生……

7

   人是要读书的,不读书不明理,不明理不知义,充其量是个苟且衣食营营田舍的糊涂人。读书是要学本事的,学什么本事,学了本事干什么,不同的人群可能会有着完全不同理解。
   五千年的中华教育,孕育了无数民族精英。以德育人,是我国传统教育精华所在,黄河长江的儿女中造就过多少忧国忧民舍身成仁慷慨赴义的仁人志士和追求真理献身国家造福民众的英雄豪杰。
   献身精神是近代先驱者们矢志不渝的主义,那些真正立志于社会改革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莫不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牺牲为本份,为了理想的追求他们可以抛舍个人的所有甚至生命。
   以利诱学,是几千年剥削阶级旧式教育的痼疾。无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勉励还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诱惑,指点给读书人的都是谋取个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途径。“十年寒窗”不过是一些人爬向精英阶层谋取特权的阶梯。是为了后来攫取而付出的先期投入。
   一些通过“十年寒窗”的苦辛,由“无人问”的人下人爬上了“天下知”的人上人地位后,“视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为了私欲的满足,不惜舍弃一切,民族的利益,个人的良心,甚至他人的生命。这些人生命的全部价值就是攫取,他们梦寐以求的只是个人通过何种途径向社会索取更多。曹雪芹先生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所痛诟的入了国贼禄蠹者流,此之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沙发
发表于 2020-10-6 16:08:5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友佳作,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20-10-7 07:51:3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最怕沾上钱,
味道立马就哗变,
各种名目样子货,
内里肮脏难诉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6 18:01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