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啸乡劫余录》有题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55

帖子

18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18:5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2、读《啸乡劫余录》有题
二○一七年十二月
方平先生大手笔,啸乡劫余一书奇。
家国情怀泣鬼神,忠孝品德惊天地。
抨时击弊今文墨,刻骨铭心古诗词。
         信史之作平民味,雅俗共赏老更宜。
  注(1)“方平先生”自号乡村遗老1,出生于安徽桐城派文化世家(方苞九世孙、方以智十一世嫡传),。大学本科学历,国际金融专业,安徽中青年金融专家,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桐城派末期文化二十多年,忽有发现:要宣传桐城派文化,最好走文艺的路子,才能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传统的书斋研究只会导致桐城派古文更加没落。因此方平先生用十余年时间,搜求乡贤资料,挥动如椽大笔,以一个家族的百年兴衰,蹉跎变迁的故事为主线,勾画出桐城、枞杨、贵池、安庆诸地一百年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画卷,读之让人拍案叫绝!
  (2)“啸乡劫余”指《啸乡劫余录》 方平著。内容属于桐城派文化,表现了桐城派文化处在社会变化大潮中的坚守、继承和没落,复兴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精神。全书63万字,上下两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书中300多个人物,多以底层民众(包括桐城派文人)为主,本乡本土发生的真实故事,读来亲切感人,因此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但更适合于老年人。书中对当年时弊的抨击,极富远见,可作今事之师;书中诗词楹联众多,不少刻骨铭心,可圈可点。
附1啸乡劫余录自序》方平2016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祖母谓余是也。
  忆儿时在故乡,每遇风雨狂骤,或烈日当空之时,祖父、祖母必押余在家,不许外出。趁此时间,或听故事,或听大人谈话,故懂事较早;又有一帮老友来访,余祖父陪客聊天,余祖母下厨做饭。客走时,常对余祖父说:“今日谈得开心”;对余祖母说:“今日饭菜味道很好”。及余长,知魏晋尚清谈,余即揣知其因也:穷乡僻壤,无乐矣,清谈一日,苦中作乐尔。
  然就此清谈,余长知识多矣:本乡文人之事迹,耳濡目染,渐能略述大概。犹喜一些有从军经历之文人,其人生传奇必求祖父祖母细告余,故有些掌故比儿孙知道多矣!
  时余在小学,祖母常骂说:“还不去读书”?记得一夏日晨,余于门前大枫树下,躺在竹床上纳凉,祖母又开始念经矣!邻居杨波者路过,恰好听到,便对余祖母说:“三奶奶,你别急,他长大时是吃油炒饭的”!时乡下人家能够饱腹即是万幸,油炒饭就是妄想,余长大时是吃油炒饭的,当时何种人生哉?
  八八年考入上海一末流大学,学国际金融专业,乡人闻之而号,对余父说:“你家儿子将来是资本家”!
  今油炒饭常吃,当资本家却渺茫矣!毕业后被分配到皖省一闭塞地级市,与市里领导住一宾馆,领导多人草帽、布鞋,外形与大队干部似,不会系领带,也不会交际舞,然兴趣浓,余常教之。各领导以为余较前卫,实乃误矣!余性好静,有家国情怀,喜看古书,爱搜集文史资料,览前人事迹者多,尝叹曰:“今人未必聪明于前人,名人未必聪明于不是名人者”。后来看得越多,就越有发现,如合作社、如特区、如乡村困境等问题,在民国时期吾乡都有人做过。再结合余祖父、外祖父的一帮所谓士绅之经历,猛然想到:“何不就民国以来吾乡之一些人文事迹加以整理,敷衍成文,点缀以许多可悲可笑之事,真知灼见之谈,让后来者了解本乡本土之人之事,涤荡心胸,以求广远”?
  余自知浅薄,不畏讥讽,努力为之,历时三年,以周末、节假日时间,将本土先贤的事迹撰写成文,冀来者凭以借鉴,于家于国多作贡献。
  嘻!桐城之文忘于人间久矣,余能为之乎?不能也。缪采先贤遗迹,辑录其中英玉者,忆死者,迪来者,余却能矣!
  藩篱村落,鸡犬交替鸣吠;场圃帆樯,渔樵隔空互答。远山缥缈,秋水一川,寒花附于枯枝之上;幽涧之鸣,孤松之韵,迭奏于荒凉清冷之中。感人生之于世,如林海之一叶。幸而生于桐城文邦,览先贤之遗迹,岂不让人蹶然而兴,喟然而叹者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8 22:23 , Processed in 0.10400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