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游皖西知青展览馆
2024.11.10
皖西知青展览馆,这是我在11月8日,通过微信中金安区自行车协会群里骑友晁晓琪才知道的。仔细一看,原来骑友大徐早上九点就发的消息和视频,只是我整天忙忙碌碌,没有看微信。从视频中得知,这是安徽省唯一的一个有关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展览馆。身为老三届知青的我,当然想去参观游览。平时我不大看微信,这次我一反常态,不时查看群里的信息,终于在9号下午2点多,看到大徐发的帖子,确定10日上午6点45分在吾悦广场集合,骑行去皖西知青展览馆。第二天一早5点半起床,洗漱时,老伴也起来了,为我准备好早餐。来到吾悦广场,我们按时出发。
地面象刚下过一场雨似的,湿滑的很,有的路面,还有积水。天上云雾蒙蒙,似乎随时都会下雨。大徐在前面领骑,我们鱼贯而出,相互提醒,路滑小心,注意安全。
皖西知青展览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离六安城区约六十公里。今天我们一行有六人,刚刚骑行十来公里,后面传来消息,有人中标爆胎。大徐闻讯回去帮助他们维修,我和晁晓琪与祥云则到中店等候。过了约二十分钟,他们到了,是骑友枫中标了。等王国宝与枫吃过早餐后,我们继续骑行,这路还是这么湿,天还是阴沉沉的。打山渡槽到了,我们在此打卡。打山渡槽是淠河灌区淠杭干渠与张家店河的立体交叉建筑物。它与将军山渡槽一起,将杭埠河灌区与淠河灌区连成一体,实现了南水北调的规划目标,调剂补充了淠河灌区的灌溉水量。它于1971年4月开工,1973年6月竣工。渡槽总长843.2米,有14个墩子共15跨,每跨为52.5米,灌溉面积达2.4万亩。现在来看,这工程不算什么,但在1971年,这可是个大工程。
离开打山渡槽约十公里,又经过将军山渡槽。它是杭淠分干渠跨张母桥河建筑物,横跨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和舒城县张母桥镇。将军山以商代守卫广王城将军驻扎地而得名,渡槽西侧现存广王城遗址。将军山渡槽始建于1969年,1971年竣工。渡槽自龙河口水库引水,连接淠河、杭埠河两大灌区,是沟通江淮两大水系的建筑物。将军山渡槽共16孔,每孔跨52.5米,全长840米,灌溉农田12万亩。2012年,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将军山和打山渡槽,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表彰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贡献成就。将军山渡槽比打山渡槽早建成两年,工程量与名气也大的多。
骑友王国宝与晁晓琪在渡槽上骑行,我们则在另一头等他们。我们在将军山渡槽上游览,虽无大江大河,但风光绮丽,令人赏心悦目。
当年毛主席语录碑,依然屹立在渡槽大堤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倍感亲切。
好大的石磙,有四吨重,当年就用它压实堤坝的。
一路骑行,一路美景。骑友们切行切停,享受着骑行的乐趣。
过张母桥镇,大徐领我们来到砂院村入口处的皖西知青村。说村不是村,它是田野上的一处精心设计的景观点。高大的徽派建筑轮廓,以及红白相间造型的文化墙,醒目壮观。让人们想起当年知青生活,突显皖西知青村的主题。
我们六人,只有我和王囯宝下放过,他是75年下放的。在皖西知青村,新老知青合影。
骑友们下车打卡,我黙黙的走到收割过的稻田里,看着眼前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标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脚踩稻田,此情此景,回想起55年前,我下放插队在金寨莲花山,与老房东儿子学习犁田的事。
骑友们呼唤快走啦,快走了,打断我的思绪。我赶紧骑上车,与他们一起,来到皖西知青展览馆。
皖西知青展览馆就在公路边。当年知青生活劳动的雕塑,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场景。我们去时,有十几位参观者刚刚离开。
皖西知青展览馆是一座体现知青农耕、生活、民俗主题的庭院式建筑,馆内收集了知青物件200余件。还有大量的图片展板,详细的介绍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安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以及知青们生活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场面。虽说都是黑白照片,但真实反映了当时现状,再现了历史。它是2023年12月18日开馆的。
看着这一幅幅画面,看着这一件件熟悉的物品,身为知青的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正渐渐地老去。下放时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现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农民居住的茅草屋,已换成一幢幢小别墅;当年缺衣少食,现在已衣食无忧;当年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现在公路四通八达,每人手机在握。新时代的美丽新农村,令我们这些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我和我老伴都是下放知青,我是安徽的,她是上海的,我们都下放在莲花山。是上山下乡这条红线,把我们牵连在一起。所以知青情结更浓,对知青的感情更深。我找到展览馆工作人员,郑重的向皖西知青展览馆,捐赠了两本我写的《老三届知青 下放莲花山》一书。在写回忆录时,我常常会想起,那些曾经让我内心百感交集的人和事。虽然时光已经荏苒,但是那份感觉却依旧清晰如昨。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刻骨铭心吧。
骑友们已经在馆内参观结束,又去馆外景地游览。观景台上,看到的风景如画,红枫绿草,黄叶青松,色彩缤纷,鸟语花香。
已经十一点多了,骑友们决定去将军山村找饭店吃饭时,发现又一骑友~祥云中标了。不得已,晁晓琪,枫和王国宝先去将军山村找饭店安排中饭,大徐帮祥云补胎,我则利用这段时间,再看一看展览。当年知青与当地百姓共同生产生活,演绎了无数难忘故事,他们和第二故乡之间的情谊绵延至今。就是1971年下放在这个村里十年的上海知青李田强,1981年回沪工作,经常帮助去沪求医求学务工村民,2013年退休后,李田强和当地几位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安徽金山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没有资金,他在上海卖大房买小房,筹资300多万元,挖塘修路,提升砂院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青春理想,反哺第二故乡。他是2022年第一季度“六安好人”。是啊,每一个知青,心中都有一个第二故乡。
走出展览馆,大徐已经帮助祥云补好胎了,正在收拾工具。我们一行三人很快来到将军山村的饭店,先到的三位早已点好饭菜,就等着我们了。吃过中饭,大徐领我们,从六舒路返回。
途中休息时,我们还在谈论皖西知青展览馆的事,都觉得这是周末周边游的好去处,既能亲近大自然,享受户外活动乐趣,又能看看展览,了解一些过往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追昔抚今,鉴往知来。都认为,大徐又为我们寻找到一个骑行的好路线。回到家,才四点,今天骑行120公里,但感觉不累。特别感谢骑友们一路相伴,每次与骑友们骑行,我仿佛年轻了十岁。
晚上,我和老伴翻看了我今天在皖西知青展览馆打卡的图片,共同回忆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以及永远抹不去的青春记忆。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日月蹉跎的年华。
皖西知青展览馆
这是一处留住知青过去时光的地方,
这是一处回忆知青接受再教育的地方,
这是一处寄托知青情怀的地方,
这是一处激励过去的知青,现在的老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寻健康与自由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