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十九章选择助手之二 作者董连峰

[复制链接]

83

主题

596

帖子

67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10: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1-26 10:20 编辑

(上接《难忘的木匠生涯》第十九章选择助手之一)
    他说这笑话时,并非只是动动嘴,那样岂不是太乏味?配以仿真且又夸张、传神的肢体动作,才能体现他的真风格。说真的,他那种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言语和照搬移植的肢体动作,令所有在场的人无不笑得前仰后合,拍手叫绝!给人的感觉,仿佛站在你面前的,活脱的就是那个愚蠢低俗、正在当街撒泼耍浑的“老娘儿们”!
    类似这样的笑话,他居然张嘴就来,绝不重样,而且,从来没人见他自己真笑过。鬼才知道,那些场景究竟是他自己亲眼所见,还是他借花献佛,再添足自家的秘制作料,演绎并戏说出来的。反正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天生的大活宝,以他的语言风格和表演天赋就该改行说相声!
    他也是个爱生事、爱弄点动静的人。有一年冬季,我带领全班战友执行野外拾粪积肥的工作任务,他在抽烟的时候顺便点燃了田间水渠旁边较为浓密的一片枯草,噼啪爆响的红色火焰,借着强劲的风势迅速蔓延,同班的一位老高中生故意吓唬他说:“孙大圣,你是想在这儿制造火灾现场吗?毁坏了国家的财产,还不把你直接打成现行反革命,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永世都不得翻身?” 闻听此言,他顿时慌了手脚,脸色煞白,急忙挥舞起铁锹,不停地铲土灭火,间或还弓背弯腰地四处作揖,央求身边的战友们一起帮忙灭火。看到大家袖手旁观,全不睬他,他急得眼看快要跪地叩头了。当有人示意他看看脚下的田地里有多少干草可以持续燃烧时,他真就认真地环顾四周,当看到除去渠背两旁的枯草较为密集外,被翻耕过的大片田野里,满目都是整齐翻卷起来的干裂土块时,他才恍然大悟似的变得悠悠然了。
    接着,另外一位战友并无所指地说,农区的广大农民每年冬季都要主动放火烧荒,因为草木灰可对次年的谷物生长起到自然增肥的作用,他听说后,又把放火当成一件造福人类的好事,满脸焕发着青春的光彩,放心大胆地四处点火去烧荒了。更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晚饭还没有结束,班里的一位战友故意调侃他说:“你烧荒的地方千万可别死灰复燃哪!万一明火蔓延到附近的村庄,烧毁了民房,你的罪过可就大了,说不定现形反革命大帽子就会牢牢地扣在你的头顶上!”他听后立刻紧张了起来,也不管同班的战友孔祥东吃饱与否,非要同他一起带上铁锹,冒着接近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再到实地去细心查看一下,否则他就会整夜都睡不踏实,而且无论谁劝都不起作用。事后他悄悄地跟我解释说:“我出身资本家,一旦弄出点事故来,我这一辈子也别再指望有什么出头之日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开朗活泼而又天真率性的人。
    我挪动到他的身边,悄声问道:“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这么郁闷?我从没见过你这个样子。”他低着头,面露惶恐的神色,转动眼珠向人群的深处看了看,然后附在我的耳边,眼神却仍然不住地往四处打量着说:“自打你去团部学习,我就一直倒霉。就因为发了一句牢骚,现在全排各班都在批判我,说我对现实不满,思想反动。他们要革命,要进步,干嘛偏要把我踩在脚底下?”他说着,面带痛苦的表情低下头去,再也不看任何处。原本他是那么开朗且又活泼的一个人,突然之间情绪就变得如此低落、沮丧。
    我深知,在那个持续疯狂的年代里,如果一旦被人冠以思想反动的大帽子,想要翻身,谈何容易!况且,他曾经私下里对我说起过,他的父亲解放前是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手工业者,因为雇用过几名工人,解放初期公私合营时被定性为小资本家,文革初期再被指控剥削,遭到批斗,家人们亦为此事受到过那场史无前例运动的影响和冲击,这理所当然是他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原因之一。
    他的处境,让我深感忧虑。在兵团范围内,那些家庭成分不好(时称黑五类,既:地、富、反、坏、右等五类分子)的年轻战友,或因为口无遮拦遭批,或由于其他原因被人无端上纲上线挨整,这都并非罕见。为此,在这些人中沉默忍耐者有之,精神失常有之,走上自杀或报复杀人者亦有之。我无法预测他能否顶住压力,挺过这一关。作为他曾经的班长,无论如何我都有责任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至少不能让他走向极端,从而毁了他自己的一生。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思索着,如何才能给他提供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帮助。但是,我也知道,仅凭借自己浅薄的资历,想要说服那几个积极的组织者,放弃对“大圣”进行新一轮的批判,直至放弃他们或有的全盘计划,这显然并不容易。我很清楚,自己的面子绝对比不过那些人的“远大政治抱负”更重要。看来,想要让“大圣”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或许争取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和我一起做个木匠,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反正连长已经明确表示,所需助手由我自行选择。不过,自己人微言轻,尤其需要摆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才行,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决定试一试。
    在晚饭后返回宿舍的路上,我拉住“大圣”,并且尽可能避开众人的视线,悄悄对他说明了我的初步想法。他听后自然是欣喜若狂,昔日的单纯和快乐重新挂在了他的脸上。但是为了谨慎起见,我还是预先警告他说,如果他在班里继续受到批判或批评,切勿再做无谓的顶撞,更不要为一件尚未实现的好事而过早地喜形于色,到处去宣扬,以免让人从中作梗,使我的实施计划受到阻碍,甚至直接导致公关失败。因为,我实在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受到如何解决“大圣”问题的困扰,晚上,在和其他战友们聊天时,我又专门了解了“大圣事件”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个细节更是让我深感忧虑。“大圣”的事显然还在持续发酵,而且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的尖锐对立,照此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战友们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作为并肩工作过两年多的同班战友,我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也让我下定决心,积极促成“大圣”的工作调整。为此,我几乎整夜都没睡好,甚至忘记了去后勤排报到这件最为件重要的事,想到的时候,已经是在午夜时分了。
    次日清晨,让人厌烦的起床号声轰轰烈烈地击碎了人们冬日里的长梦。我迷迷糊糊地赖在暖被里不想起来,理由当然很简单,而且很坦然,因为我已经不再是这里的班长。实际上,这也是我近两年多来,听到这样的号声首次不是第一个跳起身来,当然也是我第一次没有行使班长的职责,督促战友们起床去跑操了。趁着战友们出晨操,我多想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曹红旗团长一年四季都在广播里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早(晨)。”,所以,年轻人能够舒舒服服地睡上一个回笼的早晨觉,有时候真的感觉比什么都金贵!
    然而,回笼的天明觉固然宝贵,可习惯性的“晨事”儿却搅得我片刻不得安宁,结束晨操的战友们尚在洗漱,惯性的感觉便让我紧急集合般地蹿起身来。
    说来也巧,跑进厕所,后勤排长王志正好独自一人蹲在厕所里办“大事儿”。想到自己的身上既背负着无端遭贬的“前科”,昨日又稀里糊涂、罪上加罪地未能及时向他去报到,这让我着实后悔了好长一阵子,万一今后的这位顶头上司为此而挑眼呢?可在眼下,能与他并排蹲在一起,到是个稍纵即逝的好机会。既然一天之计在于晨,我刚刚睁开眼睛,就把向他报到的事儿摆在了首要位置,排长还有何话好说吗?尽管这只是一次巧遇,并非是我的预谋,但我料定,在这等四处透风、八方漏气,且又冷风刺骨、臭气弥漫,又是谁都离不开的“雅”地界儿,谁好意思因为屁大的一点儿小事,甘愿耗着宝贵的时间,蹲在那里与你臭矫情呢!我一边忙着就位,一边打着招呼,随后,也不管场合是否合适,便迫不及待地向排长正式履行了自己的报到手续,仿佛唯有多此一举才能将功补过似的。还未等他有所表示,我又把组建修理班以及前期筹备工作的基本思路向他做了简单汇报。
    后勤排长姓王,名志,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曾在部队服役多年,六八年底转业后响应号召参加了兵团基层单位的筹建工作,是个聪明、豁达、仗义、幽默的人,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兵油子。我与他相识,还是在七零年参加全团春季篮球联赛的球场上。他长着一张长方形的大脸,紫里透红,明显是在野战部队久经磨练留下的印记,闪亮而又狡黠的眼神里似乎藏满了智慧,他的体魄更是高大威猛,在篮球场上常被大家戏称为“坦克”。他见我说个不停,丝毫不给他留下任何可以插嘴的机会,于是他左眼紧闭,右眼瞄着我,一会儿歪撇着下巴,一会儿又把下颌拉得老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惯用的一个“提示性”动作,意思是说:他都听懂了,而且已经有点儿不耐烦了。或许,放在此处,我应该理解为:这儿是说话的地方吗?然而,我却并不那么识趣,当然尚未达到目的,我也不愿“识趣”。经过了一个几乎是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我这心里已然有数,事关“大圣”的调动问题,必须得到他的首肯和支持,以他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影响力,倘若他能出面与各方进行积极的斡旋与协商,事情就会好办得多。因此,我还是壮着胆子,并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道:“王排长,连长希望木匠坊能够尽快开工,而且同意给我配备一名助手。经过再三考虑,我希望能把一排的‘孙大圣’调到修理班给我做个帮手,他是个聪明能干,肯吃苦耐劳的人,而且为人忠厚,重情重义,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修理班的各项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5 21:56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