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年如溪,青年如河,中年如湖,老年如海 【转帖】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0:42:02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3-30 14:06
比喻得深刻,有哲理、、、

谢谢江苏地子跟帖。

论坛有您真精彩.gif (92.88 KB, 下载次数: 15)

论坛有您真精彩.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74
25#
发表于 2016-3-30 14:06:12 | 只看该作者
比喻得深刻,有哲理、、、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7:14 | 只看该作者
时间,
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人,
留到最后的才是真朋友;
岁月,
给我们诠释了许多情,
患难与共的才是真感情。
这个世界上对我们好的人不多:
拥有了,你要放心里疼;
得到了,你要珍惜如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6:19 | 只看该作者
真正对我好的人,我珍惜如命
一路走来一路行,
渐行渐远了多少身影;
一次风雨一次醒,
越来越淡了多少感情。
最落寞的时候,
谁不离左右一直守候;
最平淡的岁月,
谁不言不语默默执着。
有好处的时候,
谁的笑意盈盈往上凑;
没利益的时候,
谁的背影冷冷急忙躲。
有人瓢瓢冷水凉了一颗心,
再也不信人心能换回人心;
有人次次漠然断了一份念,
再也不盼真情能赢得真情。
有人在困难时伸出了援助的手,
让你体会到什么是风雨同舟;
有人在需要时捧出一颗炙热的心,
让你感受了什么是肝胆相照。
虚情假意,
到底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真心真意,
永远挨得过时间的提炼。
感情的冷暖尝遍,
就会知道谁是真爱你的人;
世态的炎凉走过,
就会知道哪是最疼你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5:33 | 只看该作者
后来王勃在文章中发牢骚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实际上不是他命运不好,而是他自己没有把握好处事的分寸。有才华并得到大家的赞赏,社会的认同,理应是一件很好的事,但他太得意自己的才华,恃才卖弄,恃才游戏,犯了忌讳,得到谪贬,实在可惜。有个成语叫“天道忌才”,实际上忌才者非“天道”,实乃“人道”。才大如海,处处夸炫,自然树大招风,招人嫉妒,心胸狭窄的小人就会设法构陷,招致人祸。
所以为人处事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事业有所成功,心中可得意,但表面不要忘形,要表现得“中节”,合规矩,给人以有成就不倨傲之感,自然不树“敌”,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4:5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诗歌成就居于“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年少而才华横溢,因写了《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因此之故,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礼聘,要网罗他入王府。唐高宗授意,王勃到沛王李贤的府第,充当谋士和指导读书的角色。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沛王李贤也加入其中,每次都能斗过别的鸡,惟独打不过英王李显那只公鸡。为了讨好沛王,王勃就写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当场吟诵。才子文章,自然动人视听,大家夸赞,王勃也得意洋洋。谁知此事传至高宗耳中,龙颜大怒,说用这样庄重的文体竟写如此无聊的文章,且明为檄鸡,实在搬弄二王间的是非,实在可恶。于是高宗下令,免除王勃官职,逐出王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4:08 | 只看该作者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中”,表现出来又能合乎礼节的叫和。比如说,在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一笑过之;当别人批评你时,态度要像平常一样自然,做到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中和”的境界。
    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议论对一个人评价时出现的悖论: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又是自己的缺点。有人问我可以不可以不出现这种悖论,让优点成为纯粹的优点?我思考的结果是:能。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优点不要过分当作长处,去与别人在这方面短处比较、炫耀、自夸、卖弄时,他的优点就是永远不附带缺点的优点。
   为人处世忌骄傲自满,忌恃才傲物,忌居功自傲,当然也包括得意忘形之徒。也许有人会说,我有才,我有功,就不能得意一下吗?我想,得意一下还是可以的,也在圣人的“忠恕”之道,但不能过分得意。有一句俗话叫“小人得志,穷人当官”,想必大家都明白这是骂人的话,小人得志就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一阔就变脸,那是个小丑形像。所以还有句话叫“得不得意,失不失志。”“得不得意”是说你有了才能,做出了成绩,在别人称赞你时,不要显得志得意满。“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情做过头,都会得不偿失,产生负面效应。要遵循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恰当地表达又合礼节,这样处理人际关系就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3:10 | 只看该作者
                    中庸之道,分寸之间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恰逢过之上,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
  (孔子说:“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践行,我知道缘由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言行做过了头;愚笨的人智力不及,又达不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昌明,我知道其中缘由了:有才德的人做过份了,无才德的人又做不到。这犹如人们没有不吃不喝的,却很少有能品尝其中的滋味。”)
    孔子十分感慨中庸之道难以推行,他分析其中的原因说,聪明的人做过了头,愚笨的人又做不到,“过”和“不及”都不是最好的效果,所以达不到中庸之道。
孔子对中庸之道难行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为人处事很具有启发意义,凡做事都要把握好分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6:55:12 | 只看该作者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9435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6: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4 20:22 , Processed in 0.2120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