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的信——1969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20:41:53 |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信——1969,到此就算抄写完了,总共十封信。其实,应该不止这些,起码有几封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了,在父亲的来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的确,那时候牧区通讯落后,和家里的书信往来一般需要20天左右,最快也要两周,有时30多天或更长的时间也是有的。这完全取决于放牧点距离公社的远近,还有是否能够及时将信件交到能够去公社的人手中或者别人能够到你所在的牧业点来。在人们的往来传递中,发生信件遗失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1969年是到牧区的第一年,那一年我刚17岁,还未成年。这一年也是我经受考验,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会适应、学会生存本领,从身体上长大成人、从心理上走向成熟的一年。也是父母对我最为惦念、最为放心不下的一年。这十封信文字都比较长,内容除了家事之外,最多展现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每当我重读父亲的信时,总会心潮澎湃。可惜,对于如山的父爱、如海的母爱都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来报答,这便是我永生的遗憾。
后面还有父亲的信1970、1971、1972等,我将尽快整理出来,继续发在咱们的知青网上。之所以将它放在网上,除了想与有着相似经历的知青朋友们分享和回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之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将父亲的信作为一种纪念而保存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26#
发表于 2015-7-29 08:09:1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思儿面面到,
极盼归来探亲笑,
儿子坚强在坚持,
身心进步不动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25#
发表于 2015-7-28 18:4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7-28 18:50 编辑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7-26 08:00
1969年12月27日禹辰见字知悉:   我于12月14日给你的信晾已收到。今有你的战友李继军定于12月28日由津返回 ...
儿行千里母担忧,字里行间透出的关爱,让人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08:00:51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12月27日
禹辰见字知悉:
   我于12月14日给你的信晾已收到。今有你的战友李继军定于12月28日由津返回你处,李继军在津期间曾到咱家来访两次,把你们的生活情况都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你们那里的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地了解,因此就更加放心了。现在你们队里的知识青年回津人次据我们知道的,已经超过永红队了,因此盼望你回家探亲的心情就有些迫切。希望你根据你队的工作忙闲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回来就回来一趟,不要怕花钱。
近来陈涛经常到咱家来,对你母亲很照顾。我们对你这样的好战友感到很亲切,并得到很大安慰。他谈到你在信中给他的鼓励,对他帮助很大,他对自己要求的也很严格,我们看他的确比以前大有进步。
润章于12月18日已完成珍宝岛的架线任务后调回团部,于23日已给家来信,毡疙瘩已收到,不知他给你来信否?
今烦李继军同志给你捎去麻酱一瓶和一些崩豆尝尝,另外带去一个热水袋用来挂在胸前暖胃用,我现在采用这个方法疗效很好,热水袋本身能产生紫外线,因此它的热能疗效很大,你试试看,有益无损。使用与保养的方法;使用时以90度以下的热水灌入,用毕将水倒出,倒挂于阴暗处自然晾干,防止油污等接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天气最近很凉了,可能你们那里要比天津冷,要注意冷热,增减衣服,饮食更应注意,别不多谈。另外又捎去箮茶20袋,用开水冲饮,暖肠用。
                  祝你
工作学习进步                           
                                         父字
                                            69.12.27
注:这是父亲在1969年写给我的第十二封信,也是该年度内的最后一封信。当时我正在西庙和七八个社员、知青一起从事收割芦苇的劳动。西庙位于达赖湖畔,湖边有庞大的芦苇荡,高高的芦苇足有一人多高,收割芦苇是为了来年春天接羔用芦苇编制草帘为羊羔遮挡严寒用的。那时牧区正值严冬腊月,夜间温度可达到零下40多度,达赖湖结冰可达1米多厚,冰面上面跑着拉东西的四挂马车一点也不用担心会塌陷下去,不时还可以看到附近渔场拉鱼的飞跑着的汽车。我们在那里迎来了伟大的七十年代。“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正是当时的一篇两报一刊社论(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记得那篇社论,针对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篇“玻璃罩里的演说”(尼克松说,到2000年,美国将庆祝诞生200周年)指出到2000年,世界革命人民将彻底埋葬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将在全世界取得根本的胜利。如今已是2015年了,45年过去了,当今的世界,不再提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概念,代之以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世界和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世界的巨变,在40多年前是无法预知的。当然毛泽东在他健在的时候曾经说过,从现在起,50年内外到100年内外,世界革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然他预言的是帝国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而今看来,这个预言还没有实现,相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却是越来越猖狂了。
李继军是我们队的女知青,她是69届的,却积极响应号召提前一年跟我们一起来到了牧区,因为她比我们小一届,人也长得不大,因此大家都称她为“小不点”,这多少代表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对她给予的一丝爱怜、一种爱护的意思。这些年,大家还常有些联系,知青聚会时还是能够相见的,她现在生活的非常好。
那时是下乡的第一年,第一个冬天,已接近年底,大部分知青都已回津或者做着回津的准备。所以父亲提到了已经了解到很多知青回家的问题,而且也表达了盼望我回家的希望。但是我并没有满足父母的心愿,而是坚持在牧区过第一个年,倒不主要是考虑家里生活困难,怕花钱,给家里增添负担,而是想看看面对牧区第一个严冬,自己能否坚强地度过?我将第一年不回家,留在牧区当做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一次锻炼和一次挑战。因此我坚决地选择留下,这才度过了在牧区的第一个终生难忘的年。
父亲给我寄来的热水袋,好像我一直也没有用过,并在后来选调回城后将它带回了家中。没有用过的原因,一个是那时自己的胃病确实好了,不再需要。另一个原因是那时牧区的条件,用水是比较困难的,住在蒙古包、和草地牧民生活吃住在一起也不允许你用个热水袋来保温、取暖什么的,那将显得你有些个别,有些特殊,那怎么能和贫下中牧打成一片呢?

psb (1).jpg (85.64 KB, 下载次数: 44)

psb (1).jpg

psb.jpg (61.01 KB, 下载次数: 42)

ps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23#
发表于 2015-7-25 08:01:21 | 只看该作者
信中详说天津事,
动员下乡强硬实,
可叹慈母思儿切,
老父焦虑费尽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0:44:07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11月7日
禹辰吾儿:
我于11月3日接到你寄来的邮件和信,内情均悉。每次来信都要求我们对你放心,今后你可不必为这一点忧虑,我们对你的情况现在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放心,哪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家中的情况也很好,不必惦念……你那里的情况,最近你们的皮袍、皮裤、毡靴都已发到,我们也就放心了。不过,杨永年来津谈到今年不发皮裤,和你来信所谈有点出入。如果真的没发皮裤,那你就不该把蓝布寄回家中。前者给你的信时,已经谈到剩余的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适当的做一件应该穿的,这个问题来信时还要讲清楚。
像片收到,底板已给你送去洗,洗好后给你寄去,不过,还希望你到照相馆照一张近身像片寄来。
关于天津近来的形势,主要是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准备打仗。以备战带动各项工作,人们的战备思想非常强。10月底前全市已全部完成挖防空洞的工作,每家都挖。另外对三届毕业生又进行一次总动员。学校配合工人、街道代表对尚未走的知识青年到家中去办学习班,家长的单位负责人也来参加办学习班,不分昼夜。家长和知识青年几时思想通了,学习班几时结束。然后当场退户口,派出所、街办事处、粮店都有夜班执勤,办理退户口手续。在办学习班期间,家长不得上班,待手续办妥后才能上班(对个别户)。目前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都退了户口,同时社会青年也都退了户口,10月底已有一部分去黑龙江七星泡建设兵团,其他待分配去向可能是邢台、邯郸。另外对临时工也进行上山下乡工作,全市已有部分厂的临时工已被解雇。看来你大哥也有被解雇的可能。11月初第二个大战役是疏散人口,目的是备战。方法是,对在津的省级干部家属都到所在工作地点去,对休假的干部、退休的工人、长期病号,有老家的回老家,有亲属的投亲属,没有地方去的,统一由政府安排去向,由国家给四个月工资、四个月口粮,其他手续以后再办。对老弱病残和在城市吃闲饭的人员也统一由各单位或街道按以上方法安排去向,全市的医务人员百分之五十迁往农村……大专院校一律迁往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家庭妇女、儿童统一听从街道安排。在职的工人、干部统一由所在单位调动。目前主要情况大概是这样。虽然如此,但秩序仍正常,一点也不乱,这项工作,要求在11月底基本完成。国家的准备是这样,咱家根据当前的形势也应该有个安排,一旦战争打起来怎么办?看来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要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的打算,如果你大哥被解雇,叫你大哥投奔你那里安家落户是否可以……另外现在的天气已经冷了,自从你们走后布票已经用尽,你母亲的棉衣没有,一兰、宪辰棉衣也不全,棉被只有三床,一旦分散开怎么办?……不管怎么样,我也要尽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你妈妈的病治好,能够满足她的愿望——待明年看到她最可爱的儿子。本来我不愿向你讲这些无关紧要的话,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怎能不对你说呢?咱家的事暂且写到这里,我已写不下去了,我已很累了。
在国庆节后我们五口人正好都在家,照一张像片随信给你寄去……。这封信是在10月11日以后相隔不到一个月写的,这是第十一封信,实在是因为我的精力有限,别的到没有什么。家中一切你不要惦念,有什么事我一定告诉你。
                                    祝你
学习进步
你的像片洗好后我负责给你寄去,你二哥可能是参军了。
                                               父字
                                                69.11.7
信的背面母亲又写了一些字,抄录如下:
种种的难题在妈妈的心里,我向谁说呢,千万保好你的身体。禹辰,妈妈的好儿子……你要提高警惕,注意自己身体,多多团结群众,不要像在家里一样出门到学校,出校到家里。你现在是社会上生活,各方面注意,妈就放心了。不知道我还能看见你和你的二哥(吗)?
                                                妈妈字
注:默默地读着这封信,我的心情不免沉重。40年前的现在,社会动荡不堪,上山下乡紧锣密鼓地进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被强迫性地下放到外地农村,从父亲的信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景象何等惨烈!战争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战前准备在紧张地进行,疏散城市人口,成为当务之急,正像父亲描述的那样,后来有大批的社会闲散人员、退休、无业,被裁减下来的临时工,还有许多没有正式城市户口的人都被迁出了城市,安排到农村、郊县或外地,由此对黎民百姓造成的伤害,也可以说后患无穷。我们家境贫寒,用父亲的话说,一家五口只有三床棉被,还有外债要还,母亲身体不好,因为我们离家而忧虑更加重了病情,还需用钱治病,此时可以深深感到父亲所身负何等巨大的压力,可谓心力交瘁啊!特别提到的我大哥临时工多年,此时也有被裁减的可能,父亲甚至提出了如大哥被裁减下来,被动员外迁时,就来投奔于我,到牧区来,那是何等的无奈之举。幸亏后来这事没有发生,否则真是不敢想象。看着母亲的字,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当年母亲写这些字的情景,那是用泪水写成的。如今,妈妈和父亲都已去世多年,但母爱犹存,父爱仍在。
父亲在信的开始还提到了10月11日写给我的第十封信,可能我没有收到。看来我真的没有收到,否则这封信也应该能够保持至今,放在我的面前。那时的牧区条件落后,公社没有邮局,来往的信件都是托人代为转送,一般和家里来往一封信件大约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过程中就难免丢失,所以也就不足为怪。父亲还提到了我二哥可能参军了,这只是当时的一种猜测。因为那时二哥在兵团,是武装连队,被派外出执行任务,很久没有给家来信,当时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以为参军了,这更加增添了他们的牵挂和心中的不安。


psb (1).jpg (86.94 KB, 下载次数: 43)

psb (1).jpg

psb.jpg (64.37 KB, 下载次数: 2)

ps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21#
发表于 2015-7-22 07:56:08 | 只看该作者
儿行千里母担忧,
病体过冬怎不愁,
父亲母亲都担心,
小伙自己不知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7:15:20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10月5日
禹辰吾儿:
     9月10日、18日连续收到你的两封来信……你18日的来信你妈妈看后,当时是很难过的。然而你的每句话对你妈妈的思想帮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近来你妈妈在行动上也有很大变化,经常参加学习,对你们的走,现在思想是通了,因为近来天津对66、67、68三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抓得很紧,并由学校、工厂、街道组织了三结合小组,在9月份又走了好几批(陈阳利是在9月22日去黑龙江七星泡了,可能他要给你去信)看来不走这条路是不行的,这次动员主要是加强备战疏散人口。
……
你们那里的气候最近可能比润章那里还要冷些,你们的冬服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听说天津河西区慰问团去你们那里访问去了,你们见到了吗?棉布发下来了吗?
你说不叫寄棉裤了,现在有没有困难,我很不放心。
最近永红队又回来了一个女同学,已到杨永年家去了,听杨永年父亲的口气,可能是杨永年的对象。杨永年的父亲准备给寄30元去,想叫杨永年回家,你看如有什么事或信,顺便可以叫他带来。
天气已经冷了,你的病是不能着凉的,你千万要注意冷热,饮食方面更应注意,你的像片照好后尽快寄来。
最近你们的工作有没有变动,你妈妈很希望知道一些你们那里的情况,工作和生活情况,你可以随时做个介绍。
再有,你们那里皮袍、皮裤、鞋、帽等现在发下没有,来信时说一下,以免惦念。
                             祝你学习进步
            工作顺利         
                                          父字
                                            69.10.5
注:下乡离家的最初几个月,父母最关心的就是我的身体情况。因为在68年,不知什么原因,我患上了严重的胃炎。总是上腹胀满,反酸水,还常常呕吐,那时正值文革初期,时兴过一阵针灸治疗,那时针刺麻醉也曾一度被吹捧得神乎其神。我也到过当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著名的南开医院扎过一段时间的针灸,但疗效甚微,一直到下乡离家也没有好转,这也是父母对我十分惦念的原因之一。但是奇怪的是,自从到牧区后却一反常态地好了起来,吃着那里的牛羊肉、小米子,在东庙的时候还总是吃东北和内蒙的特产——大茬子,一种半粉碎的玉米粒,很粗糙,不好消化,却也不肚胀、不反酸了。此后这些年,一直到今天,胃口相当地好,吃啥都行,从来也不闹胃病。从这一点上讲,也应该感谢内蒙、感谢草原,感谢我的第二故乡。父亲关心的另一件事就是天冷了,我们的过冬问题,生怕缺衣少穿,不能承受内蒙冬天的严寒。其实,这有些多虑了,在天气变冷之前,我们适时地发下了皮袍、皮裤、皮被等越冬的衣物,这些都是草地牧民“阿嘉们”(大娘、大婶们)亲手缝制的。1969年3月2日,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苏武装冲突,以此为激发点,中苏关系越发紧张,颇有大战一触即发的可能。“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了当时最为响亮的一个口号,不管是边疆还是内地,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战争的准备。所以父母的牵挂就更深切了。


psb (2).jpg (86.93 KB, 下载次数: 97)

psb (2).jpg

psb (3).jpg (59.61 KB, 下载次数: 97)

psb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9#
发表于 2015-7-21 08:18:23 | 只看该作者
千方百计求信息,
父母总为儿着急,
天天以泪来洗面,
全轰下乡残酷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20:44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9月10日
禹辰:
8月18日给你的信并捎去7.23布告一份,8月24日赵子立回去时又给带去麻酱一瓶、番茄汁一瓶。25日又给你寄去一封信晾均收到。估计你现在盖房和农活是很忙的,至今我们还没收到你的回信。近来你们那里回来的同学很频繁,不断地带来了你们那里的消息,因此对你的情况逐渐地并且更清楚地了解了。特别是郑长顺对你的情况给我们做了较清楚的介绍,使我们也是比较放心的。但是对你的身体情况还是担心的,你的坚强意志、革命的豪情也的确使人钦佩,为了革命事业时刻不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个人利益不顾,把革命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位置永远也不能摆错的。你这种行动使我们也深受感动,因此使我们也非常想念你,特别是你母亲希望你尽快地照一张像片寄来。
现在眼看着冬天即将到来,你们的棉服是否还发?皮袍、皮裤等物最近发了没有?你走时只带了一条破棉裤是不能御寒的,今冬如果棉服不发,你要火速来信告诉我,马上给你准备一条棉裤叫郑长顺给你带去,你还需要什么都来信说明,一块给你捎去。
……
天津近来形势大好,通过贯彻学习“7.23”布告,大批无政府主义,社会秩序非常好。再有于8月28日下午四点天津市区下了一次冰雹、大雨,这次冰雹是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重达0.75斤。8月29日下午八时左右又下了一次大雨,同时刮有龙卷风,受灾地区在南开区小梢子口一带,房屋倒塌很严重(这个情况要注意不要随便对人讲,严防阶级敌人钻空子)。
最近有你们永红队的老知识青年陈明新于9月9日来咱家,你母亲和他进行约一小时的谈话,他详细地把永红队的情况给我们作了介绍,他准备9月11日回内蒙,路过东庙时可能找你去。
我正在给你写这封信时,你于8月31日写来的信于今日(9月10日)上午10时接到,我们看了信知道了7月26日的信没有收到(内有8分邮票5张)并且也没谈及见着赵子立,8月25日的信可能现在收到了,今后来信时,收到几月几日的信要注明。
关于调黑龙江的问题,你妈妈说无需再等冬天,到冬天如果胃口犯了不就晚了吗!最好你能向领导探讨着研究,如果能办到,你妈妈再高兴没有了。那么我们准备明春我和你妈妈一块到黑龙江看你们俩人去。
……
为了革命的长远大计,你要慎重考虑,没有健康的好身体,怎么坚持革命呢?
                                            父字
                                              69.9.10
信的背面,还有母亲写给我的字,密密麻麻的一篇。
禹辰你向领导要求时郝大姐是你的表姐,你一定要上你二哥那去或大姐那里,我好看你们去,你知道我多么想你们呀。自你们走后妈妈一时一刻没有忘下你们,我不敢给你们写信,我的眼泪是永远不止,你知道妈妈是多么想你呀,我的好儿子呀。最好你要求上级回津一次看看妈妈和爸爸来吧!不再写了。
                                       你的妈妈字
但是后面又接着写了十几行;
阳利大概上黑龙江七星泡去,就是嫩江。现在天津大批判无政府主义,所有六六、六七、六八年毕业生一律都走,这次动员很厉害。
禹辰今托老知识青年陈明新同志给你捎去味精两瓶,他是永红队的,和杨永年认识,人家竟有回家养病的,你怎么就不回来呢?咱们家虽然困难,你就不家来了吗?你这样更使妈妈难过,妈妈没有一天不哭,想起你来妈妈一阵一阵就要发疯,你知妈妈的眼睛都哭坏了,我今天狠心给你写的,你不要难过。
注:此时再次看着妈妈40年前写的字,看着妈妈当时那种浓浓的思儿之情,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不记得当年阅读母亲的这封信时是怎样的一副心情了,恐怕早已泪流满面了。
在那个极左年代,人们就像疯了一样,起初对领袖、对共产党是无限崇拜无限信仰的,狂热地追逐着领袖指引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绝对服从,没有条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动在我们的心里也有所动摇,从父母亲给我的信里,就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给所有经历过这场风雨的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是何等强烈的一种冲击!母亲没有多少文化,是解放后参加识字班学会的写字,所以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基本上也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在抄写这一段时,我为母亲的信加上了标点符号,为的是读起来更为通顺和方便。母亲提到了老三届一个不留都要下乡的事情,提到了这次动员很厉害,具体怎样厉害信中没有提及,毕竟那时还在文革高潮,信中是不能随便乱讲的。其实那时上山下乡的性质已经从当初的提倡自愿变为强迫性的群众运动了。一年多以后回津探亲时,才知道了后来的动员何等强烈,在今天看来应该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了。
因为那时呼盟已划归黑龙江省,所以父母在封信中,再一次提出希望我尽快调到远在黑龙江兵团的二哥那里去,不仅考虑那里的条件可能比牧区好些,更重要的是我们哥俩能够在一起,他们甚至提出了转年春天去那里看我们哥俩的想法,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但是当时的情况即便我想调过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陈明新是先我一年到牧区的天津老知青,想不起他的模样了,也不知他现在的情况如何,假如有一天能够相见,我当向他表示感谢,感谢当年他曾来我家探望,并曾给我的父母带来过安慰和希望。父亲是个心很细的人,我们的每一封家信,父亲都要保存好,几月几号收到的、是第几封信,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在这一方面我可能继承了父亲的这个特点,心也比较细,做事也比较认真,否则也不会将父亲40多年前写给我的信还有在牧区时用过的护照、饭票、汇款单、照片等保留到今天。
初到牧区的第一年,面对草原的恶劣环境,一些同学表现出怕苦怕难的情绪,所以思家心切,只要有机会就要想方设法回天津呆上一阵子。我之所以一直坚持近两年才回家探亲,恐怕还是一颗幼稚的心、一颗充满幻想、理想和豪情壮志的心所驱使的吧。


psb (1).jpg (74.15 KB, 下载次数: 39)

psb (1).jpg

psb.jpg (86.08 KB, 下载次数: 33)

ps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10:09 , Processed in 0.225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