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传薪 于 2017-4-27 09:19 编辑
自己木讷,一向缺乏幽默感,但说来也怪,我却特别崇尚那些具有幽默风趣性格的人。前几天,大海老师连续写了七篇《自动化所的故事》,大家之所以产生共鸣,认为文章写得好,我觉得除了思想内容上的形象形象生动、以小见大之外,与他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也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无论是谈吐,还是行文,都应该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在这一点上不妨向老外学习学习。许向真老师在第四篇的回复中说:“我联想到退休前到北京参加国际评估会议的情景,好像约好了一样,每一个老外在发言前,都说一个本国的经典小段子,逗大家开心一笑。不知是文化差异还是同声传译的滞后,往往是老外们笑过了,我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尤其是在会议结束那天,一个老外用投影播放了一个短片,这是他用在会议期间拍的花絮制作的一个短片,他给全片配上有情节的幽默对话,整个会场传来一阵阵的笑声。那次会使我领会了老外的幽默。”向真的这一段话,告诉人们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家老外确实比咱们有幽默感。 中华民族本来就不乏风趣幽默的素质。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诗经·国风》里就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的诗句。“戏谑”即语言轻松乖巧,“不虐”指内容严肃不过分。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也有一个“贱人贵马”的故事,虽然讲的是进谏,但也颇具幽默意味。楚庄王的爱马死了,非要以“大臣”的规格礼葬不可,并且不听别人的劝阻,威胁道:“有敢以马谋者,罪至死。”这时,一个名叫优孟的人走上宫殿仰天大哭,说:“以‘大夫’的规格礼葬此马还是太低,当以‘人君’的规格葬之,这样才能使诸侯们知道大王贱人贵马了。”楚庄王一听,顿然醒悟。可想而知,优孟若不是采用这种戏谑式的方法进谏,不但达不到目的,或许还会遭致杀身之祸。 听出国回来的人讲,幽默,在外国也是随处可见。就连庄重的墓志铭,也时有幽默的话语。如海明威的墓志铭只有六个字:“恕我不起来了?”让人忍俊不止。美国有一位钢琴演奏家波奈到福克林城去演出,幕布拉开时,他发现全场大半座位空着,他很失望。但是,他走向舞台的脚灯,对观众说:“福克林城的人一定很富裕,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没坐满的演奏厅里顿时爆发出友好的笑声。 看来,幽默不止是一种笑料,它表现轻松,实际上却蕴涵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样都是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但中外两种提示方式却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人们在国内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常有这样的提示标语扑面而来:“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闯杆砸车,后果自负”。前者看上去让人毛骨悚然,后者也让人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即使是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但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感。马来西亚柔佛也有一条提示标语,人家是这样写的:“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可以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同样是提示性标语,究竟哪一种更能让人乐于接受?恐怕是不言自明的。 幽默,就个人而言,固然有性格天赋的因素,可更多地来自自身的修养和对人生所持的乐观态度,而后者更是幽默力量的源泉。从一个国家来说,在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高低的体现。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活中多一点风趣幽默,它可以润滑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紧张,减轻人生压力,使生活更富有情趣。 多一点幽默,生活就多些跳动的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