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的沉思

[复制链接]

1352

主题

4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2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09: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的沉思)
当一片黄叶缓缓的坠入池塘泛起一阵水波的漪涟时,秋色也许已悄悄地在你我思绪里盘旋,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心事还在盛夏的故事里辗转,眼前却是一派初秋的清寒,伸手触摸一瓣落花飘飞的思念,耳畔萦绕着四十几年的沧桑和遗憾;‘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天里,我真想去追逐那一抹金黄,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如是两鬓斑白的老同学相邀在岳麓江边的茶楼里聚集,这一季的秋,清浅,安静。波光粼粼的江水,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同学們心思安静的倚在时光深处,看远去青黛的岳麓山,看流年转换,从而窥尽自己走过的春秋。混入在烟酒茶的缭绕烟雾中,一地的零乱记忆,都落在那场青涩的红尘中。‘相矣时难别也难’大家见面总免不了扯到一些知青生活的话题,时而慷慨陈述,或而愤懑不平,捂语沉思,我想:“知青作为一种特殊年代的特殊身份,早已进入历史档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也只是文化大革命繁衍下的附属产品,也早已落下帷幕。但知青作为那一代人共有的一种称呼,却反映了共和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对这段历史的评论和舆论应比过去更加沉重,历史在回眸时总会露出一些瑕疵和粗糙,但我们不可能以今天的环境去挑剔昨天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性由无数的偶然性组成,如果说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还带有一定偶然性的话,那么30几年的改革开放就就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不会有深刻的了解,在青涩的眼光里,顽皮的习性中顶多只能从家长的谈话忧虑中,工作的疲惫中;知道国民经济的下滑,工厂的停产,甚至不少地方仍在武斗,文革以来社会历年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涉世不谙的我们只能是懵懂忐忑的,隐隐约约感到年少的不安。
很多道理和理论都是在我们成年后才逐步认识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发展都不能使人类社会超越其本来的发展阶段性。历史并没有为中国提供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空中飞路。有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总结,我们就知道,任何伦理道德的理想主义,倘若强加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上面,将何其荒谬。这些伦理道德的评价可以翱翔在空中,成为一个美好的观望景象,也可以成为平衡人类心理的精神照耀;然而,却绝不可轻易落在现实的大地上,那样,美好的天国就可能变成罪恶的地狱。
一个小生产成汪洋大海的中国,一个小农经济弥漫了几千年的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浪漫主义的伤感,当时是没有足够估计的。政治家們期望这些浪漫主义、伤感主义的精神在黑夜里演变成梦的故事,在白日里演变成梦的艺术。当纷纷繁繁、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批判物欲横流的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时,当人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真善美及人文精神被毁灭的动人故事时,历史按部就班地同时发展着。人类必须有现实的一面,也有梦幻的一面。允许梦幻的存在,又坚定地保护现实的发展,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全部理性。从理想、激情到沉沦,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的终结,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且给予这个梦想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角。
然而当时的政府却不能不为那个年代的社会矛盾作出当局利益的权衡考虑,如是,提出了崇高的、美好的、理想的纲领和蓝图。那就是组织发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样就一举三得:一是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状况,因为到农村插队落户,或者到边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劳动,都等于就业了;二是当时的农村确实需要年轻的劳动者,每一个村增加几十名知识青年参加劳动,是可以安排的;特别是山区、边疆增加一批年轻的劳动者,可以起到垦荒、修路、植树造林、保卫边疆的作用;三是对于这一批年轻人来说,客观上也是懂得中国国情的一次再教育机会。
当我们这一大批知青在艰苦的农村待久了以后,他们的思想、情绪、格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时人人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什么时候可以回城啊?但周围一看,当时农村中的老老少少,一年到头都在这田头、穷山沟里待着,只想靠自己的劳动能有碗饭吃,从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可以回城之类的问题。再看一些同我们年龄相差不大的农村小伙子、小姑娘,他们中有一些人几乎从来没有进过城,从来没有看到火车甚至连汽车也没有见过,更不知道城里是什么样子,同这些真正的山沟沟里的年轻人相比,知青中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因此,那种牢骚、抱怨,羞愧慢慢平息了,只是到了这个阶段,知青才从心里开始融入当地社会。有些知青说上山下乡的几年是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几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这是知青们的心里话。他们变了,他们不再像刚来时那样娇气、那样文弱,那样自视甚高,那样不合群。甚至一些知青当上了村干部、乡干部,被调去办社队企业了,经过培训成为赤脚医生,还有些知青做了小学或初中教师,辛勤地教课,批改学生作业。他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就是环境的力量。环境在无声无息地改变一个人,重新塑造一个人。知青们的上山下乡给当年的国家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已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但这只是知青就业问题的一个缓冲,因为就业问题只是拖延了解决的时间,而没有真正得到缓解。当知青们于1979年‘胜利大逃亡’大量回城时,各地政府用了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才使就业问题在新的政策措施影响下真正得到缓解,此外;还创造了一个计划外的乡镇企业商品市场,从而初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统天下
在我们多次议论;‘知青’这个话题时,所有当个知青或者与知青家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个社会阶层,对此,都会有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成百上千万的社会青年被一种伟大的号召卷入到一种没有选项的运动时,它已经波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将军或者士兵,不管是省委书记或是平民百姓,都有子女或亲人下过乡当过农民,“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就是当时唯一的政治选择,
但是,这一勉为其难的政治运动行为并没有能够支撑残酷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压力,它仅只能的解决了城市隐形千万青年的就业压力,表面上起到了当时稳定社会的作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我们应该承认当时的确锻炼了一批人,不可否认也耽误了一批人,并且它将正常的经济秩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的巨大破坏进一步放大。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要拿50年后的今天去看50年前的昨天。是否应该站在理性的高度解剖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运动。
说到底,知青运动的产生,都是当局政策的权衡,也是当时相关各方意愿和利益判断的体现。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品味琢磨,它留下了一笔永恒的精神遗产,也是对当代青年和过去逝去的青春的一种灵魂祭奠,它起到了培养了有信念、能吃苦、肯奋斗的一代人,造就了知青精神。同时对了解中国社会底层的作用更是难以衡量。无论是过去的知青上山下乡潮流,还是今天的改革局面,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思,它们都深深嵌进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年轮中。换句话说,知青的名字已经变成一种历史符号,在历史的音符中,我们只能根据这节凑来解答,为争论知青的意义而忘形或者抱怨这场运动的发生,都是没有什么意义,或者都是无用的呐喊。
这场涉及人数多达1700万人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虽然早已结束,但给今天的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知青们都有过自己的青春年华,有过自己年轻时的愿望和梦想,有过自己的不平凡的经历。相隔近50年了,我们这些知青如果当年16岁的话,今天已经60多岁了。我们也许还能从自己的相册中找到当初的留影,一幅幅风华正茂,勃勃英姿的老照片给了我们多少欣喜,多少留恋,多少回忆。但我们仍会有当初的气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此刻,我斜望麓山酒楼的窗外,空气里添了几分寒意,满地的落叶扬弃了秋天的温暖,挂着晨雨和薄雾的温度宣告这是一个季节的完美轮回,缓步,走入深秋的微雨,眼前,是一帘幽梦,半卷的闲愁。耳际,是山间的小溪,绕过苔痕滋生的石阶,缓缓流淌出空灵的音律,时光,就这样晕开了眼底,思绪,又攀爬上心墙,想起青涩的幽梦,我在落叶堆积的秋风里,感受岁月的枯萎与无声的消逝,不再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为此,在我心里‘知青两个字’总是我最在乎的词汇。有时候,挣扎和思念,都怕你听见,如何遮掩,一颗温柔的心跳在黑夜独眠,‘知青’想你,是我永远的语言。
知青作为历史已经是融进了社会进程的活化石,我们都有义务把它变成真正的人生历程的遗址。到那时,为了忘却的纪念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沉重。写不尽的往事追忆,必定能激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正能量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主题

4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21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18:07: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主题

2014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4151
7#
发表于 2017-9-9 17:00: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战友的好文笔!
只有健康是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主题

4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21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9:01: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阅读
陈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9

帖子

39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74
5#
发表于 2017-9-8 08:50:21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精神永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主题

4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21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5:27:50 | 只看该作者
在我心里‘知青两个字’总是我最在乎的词汇。
陈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主题

4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21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06:09: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506
沙发
发表于 2017-4-30 06:0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7-4-30 06:30 编辑

       “有些知青说上山下乡的几年是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几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这是“知青”们的心里话。”接触的知青不算少,但还没听谁说过这样的话。即然那里这么有意义,还回来干嘛?
       “知青”们的上山下乡给当年的国家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倒是真的。否则国家怎么按排这些在文革中勇于冲锋陷阵的小将们?正是读书的好年龄,他们却被统统赶到乡下,这是国家政策的失误,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知青是同国家共命运的一代人,是建国后最坎坷的一代人,是最坚强的一代人。
        祝五一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 11:46 , Processed in 0.20901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