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书德 于 2017-5-17 09:44 编辑
《西安三日》之:西安第二日 高书德 早晨7点30分,在西安空港国际旅行社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后来到了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以及骊山,参观了那里的名胜古迹。负责导游的是一位叫朱儿的女孩,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声音非常好听,对各景点的历史渊源和历史文化了解颇深,为我们这一天的旅行增添了许多的快乐和兴趣,也使我们了解了很多看到而不知其意的历史文物,听到了很多熟悉而不知出处的典故和传说。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台地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它发现于1953年,兴建于1958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博物馆主体大厅建在三千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它是黄河流域最为典型而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遗址,距今已有5600-6700年,因其位于现在半坡村附近,故称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充分体现了“砾石为器,治陶为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全面、清晰地揭示了新石器时代聚落文化丰富的内涵。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都生动地展现了六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集权和繁荣。农耕、艺术、军事、建筑、文学、数学等人类先期文化在这里成为溯其渊源、考其进程的见证。陈毅元帅在参观半坡遗址时,感慨地写下了《半坡村访古》,诗中写道:“半坡村是原人居,彩陶纷陈世所稀。绝无甲骨方块字,七千年前往可稽。” 走出展览大厅,我默默地注视着博物馆庭院中央圆形水池中假山上伫立的半坡少女塑像,她身着麻衣衫裙,高绾发髻,手提尖底瓦罐,神情专注地汲着水。这是一个多么生动、多么逼真的史前人物形象啊,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生活,也生动地展示了史前人类生活的画面。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从教科书和老师的授课中,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关于北京猿人、半坡遗址的画像和讲述,今天看到这一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先创造史前文明的艰难,领略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我祭奠我的祖先,更颂扬我的先哲,是他们创造了华夏史前的文明,是他们成就了华夏今天的子孙。我站在“半坡遗址”铭碑前,抚摸着铭碑,一种景仰和追思之情油然而生…… 按照行程安排,上午参观完西安半坡博物馆后,还应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朱儿突然接到旅行社的电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在接待一个国家元首级团体,暂时不能参观。为了节省时间,朱儿将下午参观的秦始皇陵调到了上午。我想不管先参观哪一个景点,都有必要介绍和了解一下中国“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历和功绩。 秦始皇,姓赢,名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8年,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亲政,挫败了嫪毐集团的反叛,迫使吕不韦自尽。随后他积极采纳李斯灭六国的建议,并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诸国,建立起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后,为了有效地治理国家,也为子孙后代奠定基业,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建立君主制度,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罢黜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一个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组织网络,这种制度由秦以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烧六国史书,统一天下思想。在国防上,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侵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死于河南沙丘,终年五十岁。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一位开天辟地的英雄,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能量建立了一个矗立于天地间的多民族统一的帝国。他的生命是一首史诗,从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亘古不衰的一统华夏,有了自强不息的泱泱中国,秦始皇为大中华奠定了一个辉煌的根基。毛泽东对秦始皇的功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秦始皇的历史功业,首先在于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历史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而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实际上规定了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又说,秦始皇不搞国中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现在这种制度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 秦始皇陵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宫殿,俗称“秦陵地宫”。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面建筑为金碧辉煌、气势壮观的陵园;下层地下建筑为幽谜、恐怖的地宫。当年为了修筑陵园,秦始皇征用徭役七十余万,历时三十八年,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前所未有。建筑中“下铜致椁”、“宫观百官”、“奇珍异宝”、“徙藏满之”以及“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骨为烛”,从而也验证了“头枕金,脚踏银”的民间传说。在地宫底部的秦代版图上,秦始皇躺卧的龙舟棺椁荡浮在水银灌输的“长江”、“黄河”之间,地宫顶部是日月星辰交替运行的苍穹天象,在人鱼灯的烛光中,地宫四周重现了嬴政登基、横扫六合、始皇出巡、秦宫宴乐的盛况。 在返程的车上,朱儿让车速减慢,并告诉我们车窗外那个庞大的土丘,就是秦始皇陵墓。我们隔窗望去,远远看见朱儿说的那个土丘。朱儿告诉我们,秦始皇陵墓原本不是这样的,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这座陵墓已经失去了棱角分明的线条,变成了现在平缓圆润的样子,但它庞大卧踞的规模和俯瞰山川的气势,依然令人感到“千古一帝”的威严。朱儿还告诉我们,墓冢里埋葬着无数的奇珍异宝和令人无法猜透的机关暗道。据专家考证,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完整地发掘秦始皇陵墓,为了保护这一重大的历史文物,国家决定暂时不进行发掘,只能留给后人发掘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秦陵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一个大型遗址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五万余件,馆内陈列展览面积约三万平方米。 1974年3月29日,临潼区西杨村农民在春耕打井时挖出了红烧土和陶片,随即逐级上报到国家文物管理局。经专家考证,确认这里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处大型从葬坑,并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定名为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至此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面世了。1978年9月,时任法国巴黎市长、法国前总统希拉里参观兵马俑时惊叹道:“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古城西安完全可以与雅典、罗马、开罗媲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创造了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西方记者奥德丽·托平女士这样描述最初看到兵马俑的感受:“我们亲眼看到了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御林军塑像——数以百计的全副武装的战士、仆役和战马拖着载人的战车。他们在中国黄河流域盆地中沉睡了两千多年之后,现在从阴湿、粗糙的红土中探身出来。那粗犷刚劲的武士和骏马的陶俑群,全部像真人真马一样大小,这真是一幅令人终身难忘的景象。当时我们站在雨中,激动的几乎掉下泪来。” 兵马俑中最为著名的是将军佣、跪射佣、立射佣、御手俑和骑兵牵马俑,这些兵马俑记录了古代兵士的智慧和勇敢,彰显着古代军人勇猛善战、视死如归的英武气概。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是静止的,但对于整个世界它是永恒的,这种永恒是一种生命的涌动,更是一种生命的再生,因为古人普通的世界观在这里有了最为直接、最为充分的展示。展厅内有两部铜车马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一号铜车马,其优美的整体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奇妙的设计原理和淡雅的色彩搭配令世人所惊叹。马头上的金银络头、穗状璎珞;马身上的辔绳以及苍穹似的车篷盖、嵌着各种图案的车箱,无不显示着威风凛凛、气势浩大的皇家气派,堪称“青铜之冠”、“国之瑰宝”。可以说,兵马俑、铜车马融技术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汇集了我国古代早期青铜冶炼、陶佣雕塑技术和艺术的精髓,是我国古代先进生产工艺最好的展示,也是我国古代优秀军事布阵最好的见证,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之无愧。 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可以用“惊叹”和“震撼”四个字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站在坑边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一种敬仰和追思之情油然而生,不仅为兵马俑的风采神韵所感染,也为兵马俑的艺术魅力所惊叹,仿佛时空在这里逆转,让人想象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呐喊厮杀;仿佛历史在这里凝固,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波澜壮阔。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朝代发展、兴盛的历史,每一个民族有每一个民族永恒、不朽的灵魂。秦兵马俑展示的就是一个伟大朝代辉煌的历史,诉说的就是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它虽然只是一个朝代的缩影,但体现的却是一个民族的精髓。观赏秦俑,研读秦俑,对发掘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余脉,山上苍松翠柏,茂密馥郁,远远望去好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因景色美如锦绣,又称“绣岭”。漫步骊山,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遗迹承载了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烽火台铭刻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老母宫纪念了女娲“补天”的壮举;并蒂皂角树(俗称夫妻树)见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千古绝唱;晚照亭“骊山晚照”奇观尽收眼底;兵谏亭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形成…… 华清池座落在骊山脚下唐代华清宫遗址上,是中国第一个皇家御用温泉。相传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骊宫,当时温泉“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沐浴时可见星辰,故称“星辰汤”。始皇帝、汉武帝、北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等都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离宫。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对华清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僻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和“尚食汤”等专用沐浴汤池,形成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的鼎盛景象。每年从秋到春长达半年的时间,唐玄宗都要携贵妃杨玉环到此避寒游幸,甚至在这里处理政事,接见外史,举行重大庆典活动,并演绎了一段千古流传的爱情传奇。“春寒赐浴华清宫,温泉水滑洗凝脂”,“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这段爱情传奇的真实写照。华清池记载着中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兴衰,抒写了一段千古流传的爱情传奇,也为中国近代史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使中国近代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聚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却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和不抵抗政策,继续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时刻,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从华清池五间厅逃往骊山藏身于石缝中。在中国共产党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也使华清池这个历代帝王的离宫和锦绣的骊山,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重重地写下了生辉的一笔。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二周年,我衷心地祝福我们的党,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我们的人民,伟业永成,国泰昌盛,生活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