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历史的碎片》(23)完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4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3:26: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十三章 夕阳红

    柳絮在丈夫退休回上海以后,就不再打工。他们的退休金过日子是够花的,他们习惯了平平淡淡,对生活从来没有奢求。要想靠打工给儿子买房子反正是不可能的了,他们便干脆放弃了努力。他们租住8平米小屋的地方要拆迁了,不能继续住下去,他们也正想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于是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柳絮想开了,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享过福,该对自己好一点。其实她家的石库门房子要是拆迁的话,他们就可以分到房子。拆迁是穷人改变境况的最大希望,住在破房子里的上海人都盼望着这样的机遇,原先她一直怀着这样的希望。但是后来听说他们那条弄堂被定为保护建筑了,她的这种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这弄堂该不该保护她不懂,只是她注定不能被保护了。没有了拆迁的希望,就没有了改变生活境况的希望,
    儿子的婚姻大事她已经不敢想,想也没有用。为儿子为自己,她现在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保重身体。丈夫当了一辈子矿工,能够毫发无伤地退休,就是上苍对他们最大的眷顾,他们不能愧对上苍,必须好好活着,还必须健健康康地活着。生了病就是最大的麻烦。虽然他们有了上海户口,但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上海人,他们的社保医保仍然在外地。他们在外地领退休金,在外地报销医药费,在上海他们只能参加医疗帮困。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上海人,叫做"回沪知青"。 上山下乡的时候,相对于许多没有读过书的农民,"知青"是名副其实的"知识青年"。文革以后,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知青"在别人眼里就是文革时候下了乡没有读书的没有知识的青年。随着知青们渐渐老去,他们就成为没有知识的老年,"知青"只是他们这群人的代名词。他们是永远的知青。   
    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多锻炼,公园是他们最好的去处,风景不错,又免费开放。柳絮夫妻俩每天都要去公园。公园里有柳絮儿时的记忆,她还记得哪个地方的篱笆墙常常是坏的,她们从那里钻进去。现在想起来,恐怕是被调皮的孩子故意弄坏的,把篱笆墙掰出一个洞来,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篱笆墙早已经没有了,现在公园的墙都很漂亮。
    小时候公园里多的是孩子,差不多家家都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孩子,大人们管不过来,孩子们是自由的,可以到公园里疯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成了套在孩子们头上的紧箍咒,而且越勒越紧,孩子们成为最繁忙的一群人,忙功课,忙补课,忙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起得最早的是孩子,睡得最晚的也是孩子,没空去公园自自在在地玩耍。在柳絮看来,这也是一种潮流,这潮流一但起来,似乎所有人也都只能跟着走,起劲地走或无奈地走,不跟着走的是极少数,就象兰兰不下乡一样。至于潮流把人们带到哪里去,是天堂还是地狱,没人说得清楚。
    现在公园里多的是老人,在公园里随意地走一走,所到之处熙熙攘攘的都是老人,他们不见得有钱但是有闲,只要愿意可以整天呆在公园里,不会寂寞无聊,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老人队伍的40后,50后的老人们,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练瑜伽,他们打腰鼓,他们抖空竹,他们打太极拳,还有地书爱好者们,沾了水在地下写字,环保而高雅。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在这里还可以真实地体验什么是老年社会。有许多老人们并不死气沉沉,而是朝气蓬勃的。常常是远远看过去有一群时髦的女人们在跳舞,走近了看,却原来全都是时髦老太。女人们天生是爱美的,无论她们有钱没钱,都要美给世人看。
    柳絮的大姐给女儿看孩子,是不去公园玩的,除非是带孩子去玩。二姐和姐夫是公园里的常客,他们的女儿结婚以后一直没有生孩子,是丁克一族,在当下也比较流行。公园里的老人们有不少是象柳絮一样,有儿女三、四十岁了没结婚的,但是当然并不都象柳絮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是有条件相当好的剩男剩女们,这也是潮流吧,这样的潮流不知何时开始的,也不知何时会结束,或许永不结束也未可知,在潮流中的人们会去往天堂还是地狱也未可知。柳絮在这些剩男剩女的父母们中间似乎自在了许多,心理也平衡了许多,至少他儿子不是这世间唯一孤独的人。
    公园里最特殊的人群该是新疆知青,聚集起来专门跳新疆舞。柳絮的二姐柳叶和姐夫,就常常去那里,他们不跳舞,就是坐在边上看,遇到老朋友的时候聊聊天。他们是最特殊的知青团体,上海给予他们特殊的医保社保,因为他们是去到了距离上海最远的兵团。他们人群最集中,数量最庞大,而且是1966年文革以前的知青。而柳絮他们是1968年毛泽东号召以后大规模去的,虽然规模大但地域分散,各地的知青境遇都不同,没有太多共同的记忆,也没有太多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爱好,不能号召起有特色的活动群体。新疆知青都是在兵团里集体生活,他们有共同的艰难困苦的记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范围的朋友圈。当他们老之将至,回到故乡,留在他们共同记忆里的还有新疆舞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舞姿。他们穿起新疆的少数民族服装,围起大圆场,双双对对翩翩起舞。那是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吧,当苦难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人们只愿意把曾经的美好留下,在现在和未来好好享用。
    公园里多的是唱歌跳舞的方阵,大的方阵会有好几百人,壮观极了。各家都放着高音喇叭,或悠扬的,或雄壮的,或欢快的音乐充斥在每一个角落,汇聚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歌舞升平的世界。常常引得老外驻足观看,或拿出相机来咔嚓咔嚓地拍摄,吸引老外的大约不仅仅是壮观的人群,更是因为那人群中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那么多老年人聚在公园里意气风发地唱歌,跳舞,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柳絮也加入到这样的人群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园里有很多人唱起了红歌,所谓红歌,不过是现在人的叫法,其实就是毛泽东时代的革命歌曲。伴奏的也是老年人,常常用的是手风琴,是他们年轻时流行的乐器。手风琴响起来的时候,无论演奏的是什么歌曲,都会给柳絮带来年轻时的味道,几十年前的味道。那味道里有一种久违了的英雄精神,虽然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人真心实意地去颂扬了,也很少有人象柳絮他们那代人不顾一切地去实践了,但唱起歌来的时候,柳絮心里不由自主地会有些感动,一种怀旧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中国人还应该崇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的英雄精神吗,柳絮不知道,但仍然会被那种英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是从小埋心心底的东西。难以磨灭的。
    唱歌的人们都很认真,一如他们这一辈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歌声昂扬而整齐,柳絮在他们中间放声高歌的时候,久违的激情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点燃,但这激情已经不象年轻时那样单纯,是对青春的怀念,是对青春的祭奠,还是对逝去的时代有了别样的感悟,她说不清楚,唱起那些老歌来,她会觉得亲切,为什么会亲切呢,她也说不清楚,也许,无论那些老歌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青春记忆,人生影响,苦涩的还是甘甜的,那毕竟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特殊岁月,他们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只不过常常被埋在了心底。
     柳絮带丈夫回家看望姐姐们的时候,会指点给丈夫看小时候学雷锋摆摊给过路人送水喝的地方,感叹现在要是摆一个小摊怕是没人敢喝他们的水。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简单而纯朴,没有人敢随便往嘴里放陌生人无偿给予的任何东西,更何况有很多人已经不喝用自来水烧的开水,而是喝瓶装水,起码也要喝经过过滤再烧开的自来水。小时候在路边经常可以看到的卖水的小摊,已经几十年不见踪影。
    路过苏州河,她会和丈夫说起帮工人推车上桥的事情。现在的三轮车都装上了马达,速度比汽车还快,不但过桥不再需要人推了,而且成为闯红灯的主力军,许多电动三轮车不管红灯绿灯,都勇往直前,看到它们都得躲得远远的。
    有时候,她也会和儿子说说往事,但她知道,儿子只是在听故事而已,所谓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而且她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对于年轻人,那是遥远的过去,是他们非常陌生的过去,对于那样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时代,无论她怎样对儿子描述,甚至无论拍多少电影,写多少书,都只能展现那个时代的冰山一角,永远无法还原那个逝去时代的全貌。当下的年轻人与过去的时代总有天然的隔阂,永远无法体验那时人们的理念与行为。正如柳絮们无法了解他们的上一代所经历的真实岁月一样。一个时代过去了,后代要去了解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拾取一些历史的碎片而已。历史只属于当时的亲历者,当亲历者们走完了他们的人生,那一段历史便消失了,只剩下那些碎片。柳絮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一个人开始思考历史的时候,就是她开始走入历史的时候。张华的父亲为自己一事无成而遗憾,柳絮这一生同样一事无成,但是她无从遗憾,人生常常不由自己把握,时代的大潮主宰着你,带给你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一切。她没有读过大学,更没有留过洋,她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百姓,她的一生早已注定一事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4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08:33: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碎片》连载完毕,谢谢大家阅读点评,特别要感谢龙版主一路精美诗歌相伴,谢谢,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2 04:46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