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广州第84中学诗教纪实 ( 沉浮舌耕之38)
2004年春,我有幸于广州第八十四中学高二级代课半年。
一踏上八十四中学,让人好舒畅。校园高踞小山之上,绿树成荫,大楼、小楼错落有致。往南眺,是阳光下的浩浩珠江……
龚韶兰书记难忘。他与八十六中卢达谋校长同住一栋楼。她读了我《往事如烟》,说到对卢的描写:“你写得准确,他就是这样的人啊!”她以前是校长,因近退休而退居二线任中共书记。我说起曾任民主党派的“书记”,总喜欢调侃:“我们是‘国共谈判’啊!”语毕,双方一笑。
我的老乡、伍国华副校长难忘啊!他讲话高雅,一些老师顶嘴,他仍笑微微解释。
我的老乡、原宁中中学的同事陈永东老师,在家乡,他不过是教两个班,在这里,却是教高三、高二各两个班,再加年级组长。
“罗劲松老师,您好吗?”他是韶关客家人。我在八十四中学的第一顿饭,就被他夫妇宴请的。他是我《往事如烟》的热诚读者。
“张伟智老师,您好吗?”他作为班主任,认真配合我的工作。突然有一天,我竟然从广东卫视中见到您与记者谈话的镜头。我们对中国足球的看法,完全一致!
学校好似有序运转的机器。教工没时间闲聊,更不播弄是非,忙忙碌碌。
我教高二语文没多久,领导、同事接二连三听我讲课。凭几十年读书不辍,何怕之有?黄埔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听我讲老子的《逍遥游》,对我的学识、视野、启发,对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与局部感知的训练,知识点、线、面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移,等等,甚为肯定。
我继续发挥善写优势,在学生面前“露一手”。讲沈从文的《边城》,便用自己写的诗投影在教室屏幕上作“引言”——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这是作家厌倦了城市生活而编就的童话。
这里是作家日思夜梦的伊甸园。
这是一个隔着现代文明的所在。
古老而纯朴的美好传统,
在这群山里人大放光芒。
风景美中的人性美,
在《边城》的字里行间放光。
让我们在湘西诗情画意的爱河里,
尽情在山野小民生生死死中徜徉。
学习了孟子文章,对其“民本主义”,我发动学生以肯定、否定、有所取舍等三方面加以争鸣。最后,我把三方面内容分别写成诗,供学生参考。
伟大的孟子
在穷兵黩武的黑暗岁月,
在饿殍遍野的悲惨世界,
是您,我们可敬的孟夫子,
敢怒斥肉食者不顾百姓死活的征伐,
敢声讨肉食者花天酒地鱼肉百姓的罪恶。
您高举“民贵君轻”的大旗,
为万千饿寒交迫的奴隶请命!
您畅想人类大同的美好远景,
在漫长的黑夜里升起了希望之星。
不管在历史长河里谁把您抹黑,
您——永远是我心中的明灯……
丑陋的孟子
说什么“民贵君轻”,
说什么衣食丰足、天下大平,
说什么讨厌一切穷兵黩武,
还有什么痛骂肉食者非人……
算了罢,迂腐的老夫子,
你不过是要王者永远做他的万世帝王,
你不过是让老百姓永远做苟且偷生的奴隶。
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的今天
你还希望神州大地就是一片“王道乐土”,
——我们都是安居乐业的好奴隶,
五体投地地侍奉着一国之君……
孟子就是孟子
不是伟大的圣人,
也不是丑陋的魔鬼。
他,就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他,就是那个时代的特殊思想者。
他,当然要在“王道”上无怨无悔,
为“君君、臣臣”的永恒奔走终生。
然而,他更多看到了肉食者的丑陋,
既为“王道”,也为百姓请命……
在春秋战国,他是难得的“圣人”,
可惜,这样的“圣人”只纸上谈兵。
悠悠历史长河又逝去二千余载,
啊——孟子,到底是一介文人!
这里的部分同学可能对琼瑶小说读得多,写同学间情怀,缠绵,很有文采的。为此,我并不以内容”低调”批评,而是肯定他们的真情实感与文学细胞;同时告诉他们,低调与伤感反而有碍自己抵达光辉灿烂的明天。然而,只要在关键地方“置换”、“包装”一下,高考同样能拿高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