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暗淡轻黄 于 2018-11-25 06:34 编辑
肯尼亚见闻 肯尼亚共和国。 它第一次吸引我眼球,是四十二年前在松花江中的东方红号客轮上。当時顺流而下,躺在卧铺上,阅读《化石》杂志。其中一篇介绍一位英国姑娘,十八岁時赴内罗毕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向一位人类考古学家申请工作。後来,她被派到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畔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只身考察黑猩猩的行为,并且坚持不懈数年时光。她就是後来鼎鼎大名的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就在这一天的下午,丧钟敲响了。那“四个伟大”没了——九月九日——所以,很是记得:肯尼亚,内罗毕。 今年“十一”,举家一行五人,去《动物世界》中早已扬名天下的肯尼亚觀光。历时十天,有机会得以与其“亲密接触”。現将点滴见闻记录如下。
第一印象便是出乎预料的寒凉。其实,未入境之前,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倒机時,已经领教了:候机楼里的椅子都冰屁股。比起在北京登机時冷多了。环顾四周,真是“二八月乱穿衣”啊!但见匆匆过客,光腿的、袒胸的、套长衫的、穿短袄,各取所需,五花八门。看来这中国谚语还真具有普适性。这亚的斯亚贝巴可是在非洲大陆赤道以北才十度附近啊!到了赤道以南五度附近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時,感觉几乎一样。可也是啊,此時还正是中国农历八月時节。不過,有一点却被严重忽视了——其实也不是忽视,而是无视——埃塞俄比亚全境均处在非洲腹地内陆高原即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平均海拔两千五百米多。而肯尼亚大部也处在东非高原上,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多。这种高原气候,生平还是第一次领略呢。虽然曾在同一時令到過地处北回归线上的云贵高原的墨江县城,却也没感觉到寒凉,更是绝对没有人穿羽绒服的。而墨江的海拔高度是在两千米多。 这下可好,所带夏装几乎无用武之地了。多亏备了一套长衣裤。抵达内罗毕的当天夜里,还下了场小雨,清晨起来,更是寒气袭人了。于是,穿上长衣裤,内套线裤,外罩坎肩,全副武装。後来,几乎一直没脱過。 这可真是,赤道之上亦寒凉啊!後来曾远眺肯尼亚山的雪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顶的雪线,便更增添了一分寒意。
地处东非的肯尼亚,地理上有两条线相交:一条是西部纵贯南北的地球第一大断裂带东非大裂谷;另一条是南部的横穿东西的赤道。两条线在西南部交叉,十分独特。 十月三日早晨,乘车冒雨出内罗毕西行,前往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大约两小時,便看到了大裂谷。此后至少有一小時,就是沿着大裂谷的东部边缘行驶的。谷深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谷宽自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不等。谷底一般较平坦,植被一般比较茂密且郁郁葱葱,与裂谷上方旱季的枯萎草木形成鲜明的對比。谷底隐约可见极少村落,几乎未见耕地,也未见河流与湖泊。 十月七日,从纳瓦沙湖前往博格里亚湖途中,穿过赤道。公路旁东边立块碑牌,其下便是赤道了。赤道处一片荒凉。公路西边有座小屋,是赤道博物馆。很遗憾,因为是星期天,人家闭馆,所以我们无缘得入。公路东边,离碑牌约三十米,散布几排简陋小屋,都是店铺,买些纪念品及饮料之类。还有一间厕所。除此之外,四周空荡荡,不见人,也不见牲畜。正值旱季,草木均无生机,就像中国大陆北方秋末冬初未雪之時。只有金合歡,还算点缀些许绿色。这种树,好似肯尼亚唯一之常青一族。你看它,葉娇小如梅瓣,针坚硬似铁钉。或高大,或粗矮,或舒展,或虬结。道边,舍旁,草原,山丘,時常可见。也奇怪,後来我们看到那些长颈鹿却不怕它的针刺,而以它为主食。 不過,这里一位妇女的表演,倒是很有趣。她先是置身于碑牌之北,将水注入一漏斗儿中,只见水面草棍儿随水下移并逆时针旋转。然后,她跨過碑牌,在赤道南面做相同表演,可是草棍儿却顺时针旋转。看来很神奇,实则与地球自转有关。所以,南北半球水流漩涡是相反的。透过这种现象,反过来便是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的有力证明。回到北京後,我以抽水马桶注水反复试验過,确定无疑——水流漩涡逆时针旋转。
對肯尼亚外觀的整体印象,好似中国大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房屋低矮,街道不整,尘土飞扬,垃圾飘散。当然,这与旱季之荒凉不无关系。还有一点比较突出,那就是生活用水很不方便,至少是供水系统不甚发达,到处都可以看到出售大圆储水罐的,材料都是现代塑料的。我们抵达内罗毕当天中午,在市郊一家比较知名的饭店用餐,正赶上水车往院子里的储水罐泵水,轰轰隆隆好一阵热闹。不过,据一些资料介绍,肯尼亚还是一个水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呢 至于首都内罗毕嘛,还是别有一番景色的。虽是旱季,因为有了灌溉系统,绿化没问题,到处草木欣欣。毕竟它是个具有二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嘛,更何况还有联合国驻在非洲的唯一一家机构——世界环境规划署的荣耀。除了高楼大厦不甚密集,与中国大陆一般大城市无甚大区别,并无特色可言。店铺、廠房、公寓、机场……除却英文招牌,外觀便与中国大陆的别无二致。这或许也充分显示了各国都市面貌的雷同,亦即所谓“国际化”了,尤其後发之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有的可以说是從原始之野蛮直接跨入了现代文明。很遗憾,肯尼亚虽与埃塞俄比亚的人类元祖“露西”毗邻,同为人类发源地(以发现二百五十年前人类头盖骨为证),却与埃塞俄比亚同样历史悠久进化极为缓慢。这从参观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便可清楚地看出来。直到十五世纪欧洲人发现南部非洲大陆之後,原始部落的黑非洲才渐入文明世界。他们基本没什么丰厚的文化积淀。像内罗毕,连殖民时期的建筑都很少见。不过,据一些资料介绍,现代肯尼亚在东部非洲还是很发达的,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尤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