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22-8-27 09:43 编辑
一位老知青的匠心 ——记陕西省职工作协副主席张翟西滨二三事 文/马菁芸 迈入幸福生活。 “欲写文,先做人;欲写好文,先做好人。”这是老知青、陕西省职工作协副主席张翟西滨从事写作的座右铭。30多载咬文嚼字、持之以恒奋进在文路上,他先后在中省市几十家报刊和主流媒体平台发表有关“三工”(工厂、工人、工会)的消息、通讯、言论等稿件6000余篇,积累的一摞见报稿件剪贴本达15卷宗;2004年出版漫画配诗集《人啊人》;2005年出版杂文言论集《尘世走笔》;2008年出版随笔言论集《带着作业上路》;2015年出版个人《工会新闻作品集》;2021年出版长篇知青纪实文学《青痕》;2022年出版纪实作品《梦桃精神的传人》;第二本漫画配诗集《一地鸡毛》已撰书完成。足见,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一位老知青的匠心,是时间淬炼下的坚守,是不懈“爬格子”的积淀。于时间之下,于坚守之中,躬耕不辍、跬步不休,一笔一划书写职工文化,一字一句传承时代精神。 为职工书写 为时代放歌 入田间地头采访全国劳模、 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左)先生。 为职工书写,为时代放歌。退而不休,耳顺年,三更眠、五更起,青灯黄卷、笔耕不辍。倘若每一名劳模、先进工作者皆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能激发无穷之力量,那他就是一名踏踏实实、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用语言播种、用笔尖耕耘,种下的是时代精神、是职工力量、是家国情怀,收获的是希望、是梦想。以笔为刃,以文聚力。疫情封控不封情,奔跑着、逆行着、疾书着。今年初他随同市总慰问组深入市域30多家企事业单位采访拍照,一支笔、一个采访本、一部相机,白天采访,夜晚撰稿,每天手按快门、敲击键盘,与疫情无声较量。天天以方便面充饥;有时,一天仅能吃上一顿热乎饭。仅一周统计:相继在《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咸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战“疫”稿件17篇(幅)……疫情危难中用文字传递力量,用镜头传递温暖,在战“疫”中彰显工会人的担当作为,谱写英模曲、弘扬正能量。以笔为荣、礼赞劳动。见人睹物写故事,他用微距聚焦劳动之美、唱响奉献之歌。从其笔下,走出了“热血小哥”、咸阳市政协委员、陕西省劳动模范朱聪磊;他的镜头里,定格了全市重点项目“四比一建”劳动竞赛的火热场景;他的采访中,记录了市自来水公司计量监测站抢修班24小时待命,守护城市“毛细血管”的“雷锋式班组”……他以敬业之心、勤奋之名,书写记录着一个个用奋斗绘就梦想色彩、平凡又不凡的劳动者。 为梦桃精神传人立传 入企采访全国最美奋斗者赵梦桃 生前好姐妹陈淑华(右)。 16年纺织情,38载工会志。他,1976年4月从插队知青到1980年8月摇身变为纺织工人,1996年调入市工人文化宫。缘于对纺织行业的情愫、基于对工会事业的钟爱,他用脚下的路,手中的笔,追记采写出80余篇有关“梦桃精神”的系列篇什。择一事、终一生,那些漫漫长夜与柳暗花明,那些独行踽踽与踏破铁鞋是情怀、是热爱、是责任、是坚守。东奔西走、登门入户,一滴滴搜集、一点点淘金、一字字斟酌、一句句推敲,时常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在浩若烟海的史料中搜集挖掘出难得一见的历史图片影像,可谓拨云见日。采访、拍照、写稿、为梦桃好姐妹送样报、甚至悉心帮其念稿、不容字句有差错,每一次专访从梦桃生前好姐妹的只言片语变成图文并茂见报稿,他也从最美工会人变成老姐妹口中的“梦桃小组编外组员”。他说,用梦桃精神撰书《梦桃精神的传人》,这是一本历时12年用心用情用力跑出来、访出来、谈出来、攒出来的纪实作品,苦过累过,却从未放弃过;如今,这部书稿曾被推荐为2022年陕西省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更是一部真实追记还原梦桃精神传人们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 为扶持新人加油鼓劲 聚焦战“疫”。 有一种传统职工文化叫做“传帮带”,这种文化口口相传又代代相传。所谓师者,不论行业、不囿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在我眼中就是“师者”,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有为的过程。他“传”的是敬业之志、爱岗之道,“帮”的是尽责之能、崇善之心,“带”的是践行之路、奋斗之行。坚持一线采访,不用转述素材;恪守提前到岗,了解熟悉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常学求新,紧跟发展之需;坚持常写求精,守住初心匠心……每每与年轻作者在一起,总会习惯性多聊几句,聊聊最近的稿件、说说存在的短板、唠唠当前的热点。轻声细语,指点迷津。有些稿件,署名顺序多是学弟(妹)在前、师者在后;一番对白,一次交流的内容多是鼓励在前、指教在后;一句叮嘱,一席交代的工作多是责任在前、难题在后。面对面传、手把手帮、心贴心带。经其多年“传帮带”先后有10多位新人成为“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