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六章拜师学艺 作者 董连峰

[复制链接]

89

主题

602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2: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章、拜师学艺
在团部机关外围的东南角,有两栋较为宽敞、齐整的新建砖瓦房,西北相邻的两侧各一栋,呈直角状,坐西朝东的一栋砖瓦房是几间存放小型农用工具的库房,坐北朝南的一栋就是木工车间和供人居住的几间宿舍。东南两侧均为一人多高的土坯围墙,顶端插满了碎玻璃片,在阳光下闪闪地放着耀眼的光彩。院内就是隶属于团部的木场,也是我们即将学艺并临时居住的所在地。木场内搭建了几栋四周通透的巨大棚屋,还有许多露天码放的木垛,大部分都是全团生产所需的各类木材和不同用途的农用物资。
我们的三位师傅都是河北籍民工,来自同村,又都沾亲带故,年纪最大的赵师傅已经五十出头,从事木匠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了,他思想保守,老于世故,见人总带三分笑,从不与人争论什么,也是个不轻易吐露心机的人。另外两位是三十岁上下、体格粗壮的年轻小伙子,都是赵师傅亲手带出来的徒弟,二人的性格正直豪爽,血气方刚,也都是技术熟练的木匠师傅了。
所谓拜师,实际上并不像我事先想象的那样复杂,过程非常简单,由政治处的一位年轻干事把我们引领到木场后,再在几位师傅的面前逐一自报了姓名,顺便叫声师傅也就算了事了。
然而,拜师虽然简单,但学艺是否就容易呢?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呢!此时此刻,尽管我们都还年轻气盛,求知欲强,但却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上述俗语富含的人生“哲理”是不可能完全参悟透彻的。何况拜师学艺也只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头一遭,且又处在总也克制不住的愉悦和激动的情绪里,能够看在眼里的只是一片光明,是没有穷尽的一路坦途,哪里还会想到去和那些不可预知的困难挂起钩来?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几个新来的师兄弟径直来到木工车间,这是昨晚大家聚在一间宿舍里闲聊时商定的计划。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学徒工,早起晚归为师傅们做些应当应分的事,譬如清扫卫生,为师傅们预备好开水等,好像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就是徒弟们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再说,年轻人本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地多做些工作,以便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打下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过惯了军营式管理生活,初次进入木工车间,在我的眼里,似乎一切都毫无秩序,地面上到处是刨花,好像很长时间都没有认真清理过了,但又总是觉得,这样的环境似曾熟悉,心情显得格外激动。房间里充斥着木材、鳔胶和油漆等混杂而又浓重的气味,四周的墙壁上胡乱悬挂着手锯、角尺和手钻等常用工具。两组对头摆放、可供多人同时操作的双向工作台占据了房间的中央位置,工作台上凌乱摆放着很多杂物,比如刨子、凿子、斧头、墨斗、木锉等,还有不少尚待加工的木制半成品。车间宽敞明亮,长约十米,宽约五米。因为已在初冬时节,屋内配置了两个铁制的大号取暖炉,只是炉内无火,屋内寒气逼人。看到这样陌生且又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大家均感茫然,需要做的事情似乎很多,可偏偏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有人开始撇嘴叹气了,我却一如既往的还是那样兴奋,甚至恍然感觉,仿佛是在属于自己的工作间里一般。
不久,几位师傅也来了,看到我们不知所措的样子,赵师傅瞬间堆积起一脸的笑容,他连跑带颠地来到我们的跟前,拉拉这个的手,拍拍那个的肩,嘴里还不停地嘘寒问暖,显示出了足够的关切与热情。听说我们想要提前为师傅们做点什么,赵师傅立刻流露出更加满意样子,堆满了笑容的脸庞像是投石水中泛起的层层涟漪,既灿烂,又生动。层层叠叠的皱褶固然是岁月沧桑留下的痕迹,但是否也是复杂心灵的必然反映,或者说只是对新收的徒弟表示欢迎的真情流露,对传授手艺充满了期待呢?我隐约感到有些迷惑,因为眼前的这张笑脸是我见过的所有笑脸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即便是在相对安静的情况下,那笑容依然堆积在脸上,表面皱褶只是深浅不同而已。看上去有些夸张,不那么真实,而且滑稽可笑,似乎还富含某种深意。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两只眼睛总在不停地转着,不但说话之前转,言语之间也在转,结束之后还在转,而且似乎各有不同的含义隐含其中。尽管我一时无法猜透他那对并不明亮的“天窗”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释放出来的又是何种含义,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不久后,我便从赵师傅的欢声笑语中,隐约感到了些许的疑虑,或者说是某种忧虑隐含其中,是闪烁在他那对不断转动的眼神里,还是混杂在他那极富感染力的言语当中呢?当然,这样的感觉在自己的头脑中不过只是一闪而过,毕竟我们都是满怀希望,到这里学习木匠手艺的,每位战友也都背负着各自连队的嘱托,初来乍到,谁会过度留意这些模糊不清的感觉,那和学艺又有什么关联呢?眼下,学习手艺的具体安排,以及如何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真本事,确保今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连队,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而这些,我们也都有意无意地在和师傅们的寒暄中,七嘴八舌地表露出来了。
显然,赵师傅才是木工车间的主人,他的两位徒弟,也都是他的晚辈,自然是以他为马首是瞻。赵师傅了解我们的心思,表面上也接受了团政治处让他在一个月内带好我们这些速成徒弟的嘱托,因此,对如何安排我们的学习以及相关的生产任务,理所当然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可伴随着更多的接触,他的态度总是让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在表示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上,他虽然并不讲究措辞和修饰,但却总能面面俱到,纤悉无遗,外加诚恳和体贴,让人听后既感到温暖亲切,又让人心存感激。当涉及传授手艺这个敏感话题时,他却立刻闪烁其辞地刻意强调: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团部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一则对不起领导们的关心和照顾,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为了报答领导的关心和照顾,就是加班加点,也要对兵团的生产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等等。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居然引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刻意强调实践出真知,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争取在实践中学到真本事。总而言之,他就是绝口不提我们究竟师从何人,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真手艺。针对我们这些新收的徒弟们,赵师傅竟然以如此模棱两可的态度进行敷衍,这是很令我感到怀疑和不安的。
渐渐地,我从赵师傅这些冠冕堂皇的高调表态中,似乎品出了些许的弦外之音,隐约感到,赵师傅对传授手艺很可能会持消极态度,或许,在他的骨子里仍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种传统的旧观念在作祟。所谓工作繁忙、任务为重、实践出真知等,或许只是为了回避或掩盖其真实想法而编织出来的华丽托辞而已。难道传授手艺,带好徒弟的责任在他眼里可以忽略不计吗?情况果真如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圆滑和老到,可谓滴水不漏,无可挑剔,也让我对今后的学艺之路产生了忧虑。看来此次“入门修行”多半只能靠个人了!
细节看人,这理儿一点儿都不错。看到我们搓手跺脚驱寒的样子,赵师傅习惯性地堆起满脸拥挤的笑容,一边和颜悦色、满怀关切地和我们说些无关紧要的客气话,一边督促他的族侄赶快为我们这些“孩子们”生火取暖。碰上这样和蔼可亲、对你知冷知热、关心备至的好师傅,除了感激之外,你还能有什么过分的奢求呢!但愿我以小人之心所品出的那点弦外之音完全彻底是错觉!
炉火自然是我们七手八脚一起点着的,况且这也是昨晚我们商定的事。木匠房里可不缺少刨花这种引火用的下脚料,门外的窗下有成堆黑灿灿的优质无烟煤,没过多久,木匠房里就有了融融的暖意。我仍然期待着赵师傅做出合心可意的学艺安排,希望再也听不到哪怕只是细若游丝般的弦外之音,与此同时,也在悄悄观察着赵师傅脸上那些复杂多变、且又难以捉摸的神色。
赵师傅的两位徒弟都在忙着上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位姓赵,是赵师傅的族侄,另一位姓李,是赵师傅的外甥。为了谋生,他们从小就跟随着赵师傅走南闯北,四处漂泊,也都是技术全面,可以独挑大梁的木匠师傅了。两人的性格与赵师傅明显不同,他们开朗、正直、豪爽,浑身充满了活力。可以看出,同为年轻人,他们很愿意和我们接触聊天,但却总被赵师傅会说话的眼神所制止,或者借口什么事把他们支开到别处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6 17:51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