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祖孙情 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盛世下的真实故事,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其中老人与孙子的言行令人感动,我有把此真实事件记录下来的一种冲动。于是我即刻动笔,将我耳闻目睹到的这些曾经的,现在的事情加以叙述。
事情的主要人物是奶奶——李爱宝,孙儿——陈迪宇。不过孙儿的出色表现将是在最后高潮中得以展现并结束。因为围绕李爱宝故事情节发展到令人感动之处便是一老一小两人的祖孙情。
事情要从共产后的前三十年开始说起,那是搞阶级斗争的红色专政年代。阶级斗争的观念像吃饭睡觉一样,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尤其是农村中的地主阶级被定性为“阶级敌人”那时期,专政年代“阶级敌人”的日子不好过,受到“贫下中农”的监督、斗争、改造。
江南水乡之一角,有这样一家人家。男主人姓陈,名根其,忠厚老实,为人善良正直;女主人姓李名爱宝,人好,心好,生就一副菩萨心肠,善待外人、儿孙,且聪明能干,主宰着家中的大权。
本村土改中被评为地主阶级成分的夫妻俩人生有四个儿子,生活过得比黄连还要苦。在那无产阶级专政的年代,尤其是在那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广大贫下中农生活过得也并不滋润。他们煮东阳草吃,啃糠饼过日子,只要能填饱肚子已算幸运,那种艰难困苦的程度更不消说地主阶级了。农业社发给广大农民每户一本购粮证,国家每月限量供应每人10斤大米,这个农民待遇,“阶级敌人”是无福消受的。
李爱宝看着这地主分子夫妻生养的骨瘦伶仃、嗷嗷待哺的四个儿子,善人发出慈悲心怀。她经常偷偷地将自家的购粮证塞给地主婆——何文英,让她到街上去买米给几个儿子煮一顿干饭吃。爱宝并嘱咐文英道“千万别让人家看见知道,否则的话,你们得遭,我也得遭。”在那个年代,谁都不敢帮四类分子,(地富反坏)谁帮谁倒霉。文英的四个儿子,正处长发头上的孩子,饭量大,吃东西像饿极了的狼崽子,狼吞虎咽的一副猴急吃相。李爱宝看着这四个可怜的孩子,想方设法接济他们。
在何文英四个儿子中,李爱宝曾经多次接济老三——铜生,老四——铁生,将他俩接到自己的家中,给这两个饿极了的地主小崽子喂饭,洗澡、安排睡眠。
如今这四个地主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结婚成家。但是铜生与铁生早就忘了之前曾经受过李爱宝的恩情,没有回报恩人曾经的相助。倒是老大——金生对待李爱宝老人孝顺有加,时不时的看望李爱宝。尽管金生是个老农民,每月100元的阳光雨露的照射滋润金,自顾不周,但他还是记着李爱宝的好,时不时的与我一起向李爱宝表示一点感恩之心,报答她对他曾经的好,报答好人的一片关爱之心。
在60年代末,老毛把在城镇的知识青年赶到了农村,掀起了上山下乡的政治运动。这个村中来了一个男知青,他姓许名尧钢,与地主家何文英的儿子金生属于同一类型的善良好人。
李爱宝把男知青许尧钢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接他住进了自己的家,精心关照与呵护。男知青许尧钢在农村插队落户,有这不是母亲却亲如母亲——李爱宝的关爱。尽管农村的苦难程度深重,但是有李爱宝的悉心照顾,许尧钢倒也觉得如亲情一样暖意融融,他把这些记在了心间,他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一直记得有朝一日报答好人——李爱宝。
几十年后,知青回城,许尧钢有了工作,并结婚成家,有了两个女儿。城市里的生活、经济条件与农村中的生活、经济条件相比,自然是两个世界,天上、地下般的不能比拟。夫妻两人的女儿长大成人,大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领,大女婿是嘉兴火力发电厂的工程师;小女儿、小女婿两人双双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他们家的经济条件早已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当年的男知青也已经是60多岁的小老人了,李爱宝已是80多岁的老老人了。许尧钢夫妻俩每年都要带上心意,来看望他们的干妈——李爱宝,表达当年受干妈的关爱,如今对老人的感恩之心。许尧钢不但送钱给爱宝干妈,并且资助李爱宝的儿子——金实度过难关,金实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道“我妈年龄大了,你送钱给我妈,孝敬我妈,我妈接受了,可是你还送钱给我,我真不好意思收下。”许尧钢说“在我最困难,下乡的年代,是你妈关心我、爱护我,我不会忘记的。那时你这个好兄弟与金生兄弟,你们俩对我的帮助也不小。如今你碰到了困难,我有能力帮助你,也是应该的。你收下这份绵薄心意,我会开心的。”
李爱宝年岁不小,身子骨还挺硬朗,更令人高兴的是,她的脑子还很清醒,这是她的福气。
李爱宝在农村中的家庭有了很大的变故,老丈夫常年瘫痪在床,是她端屎倒尿,细心护理,服侍照顾,陪他度过了长期瘫痪在床的很多年。老夫妻传承下的几个子女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农民故事,这里着重叙述二儿子——陈金实家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