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荒:百万知青青春砥砺

[复制链接]

96

主题

99

帖子

5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1: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改造走向改革,从两极冷战到全球化,从人定胜天到科学发展观,从斗争为纲到和谐社会……60年来,中国的道路正在由模糊而清晰。

1949年10月1日,一个新中国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诞生。从此,激流勇进的改造开始,中国人希望走出旧势力和旧文化的窠臼,描画平等、均富的理想图景;摆脱历史的周期率,真正实现人民做主的社会。群众一次又一次被唤起,掌舵人与追随者,一起在真理与谬误的峰谷间载沉载浮。

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南方都市报将全方位巡视共和国辽阔版图,选取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具有标志性的地域,钩沉档案,叩访证人,纵向还原特定领域60年的政治地理:天安门见证的政治风云,沈阳铁西区的崛起与沉疴,在风沙前失守的民勤和消匿又复兴的福建黄村宗族……它们一同构成可触摸、可感知的共和国史。

透过肤表的体温,把握血流奔涌的脉动。不尚虚浮的热闹,静现真实的历史。60年来家国,南都记录。

“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

在被称为“东方第一场”的黑龙江农垦总局前哨农场场部,记者找到一位“北大荒”的早期垦荒者———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坦克兵伍顺光。

时隔半个世纪,伍顺光还记得自己刚到北大荒的情形。1957年,他转业来到三江平原的八五九农场。北大荒的蛮荒和苦寒,让他震惊。“除了树林子就是草甸子,荒无人烟;住的是‘马架子’。”那是一种半截子在地底下,潮湿阴暗,土墙草顶的简陋房子。周遭的沼泽地被称为“大酱缸”,随时可陷人于绝境;一天到晚“三班倒”的蚊虫如同云雾裹胁。

伍顺光并非第一拨垦荒者。他的前辈是一批被称作“老铁兵”的转业军人。伍顺光来到北大荒的三年前,同样从朝鲜战场归国的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发现,部队驻地附近土质肥沃,“肥得都冒油花了。”一个开发北大荒的宏图在他脑海里萌发了。这位曾经开发过南泥湾的将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开创者,动员铁道兵部分复员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建设机械化农场”。

1955年元旦,第一个以铁道兵番号命名的军垦农场——八五九农场在虎林西岗成立。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是比“老铁军”还早的拓荒者,早在1948年,18岁的她就开上了拖拉机,这位中国最早的女拖拉机手曾是这个农场的开荒队长。新中国诞生前,中共东北局先后在北大荒建起通北、查哈阳、鹤立等农场,播下农垦的第一颗种子。

八五九农场成立后,铁道兵的复转官兵近两万人来到北大荒,建设了从八五一到八五九等一系列铁字头番号的大型农场。这些农场,多数处于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带。伍顺光来到八五九农场所住的马架子,就是“老铁兵”领着劳改犯人建的。

北大荒更大规模的开发是从伍顺光到来的次年———1958年开始的。

和伍顺光一样,喻敏学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从战场下来后,他被安排到重庆步兵学校学习,再过一年他就毕业,这时学校集体转业,目的地是北大荒的密山,要从头建点垦荒。但到了哈尔滨,才知道密山因为安排不了大批军人而告急,整个步校的人都将去充实已经存在的“解放团”农场———宝泉岭农场。

“我们要去荒原,不是农场!”喻敏学向本报记者表示,当时充满了激情,希望在一片荒地建功立业,所以对安排他们去已经开垦的农场曾提出抗议。不过最后他们接受了现实:“军人,有令就得行。”

他们军校的400多人分别编入预七师农场4个分场。不久,时任国务院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写信给徐先国,称赞道:“你这首诗是北大荒战士们的声音。”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列列军车从大江南北、南海之滨,向北大荒汇集。事实上,当时交通工具根本不足以运送这支队伍。于是人们响应王震号召,徒步向北大荒进发。无数像徐先国、喻敏学这样年轻的战士来到北大荒。1958年到来的垦荒者,有一个历史赋予他们的专有名词“十万官兵”。

与“十万官兵”几乎同时间来到的,还有另一支无声的队伍———那是在1957年开始的“反右”中,从首都各部委被送往北大荒各个劳改农场“监督劳动”的“右派”们。

不过,除了丁玲、戴煌、丁聪等知名文化人曾经留下记录,其他芨芨无名的“右派”事略不得而知。

饥荒,批斗、战争……

喻敏学和伍顺光他们都是满怀激情而来,然而面对北大荒的残酷现实,激情开始消退。喻敏学和伍顺光都向记者说道,在最初一两年,一些来自南方的战友选择了退场,“回老家当农民也比这儿强。”

1959年春,为了解决官兵的婚恋问题,国家从山东农村动员了约6万之众、女性占多数的“支边青年”。不过那时候,“大跃进”已经开始。“活儿累,还吃不饱。”伍顺光还记得,1960年春节前,八五九农场十几名支边青年逃离农场,却在草甸子里迷了路,全部冻死。

人心不稳,有情绪,解决的方式是“思想运动”:有情绪的反面典型叫“拔白旗”,干得好的叫“插红旗”,严重的就被打成右派了。

伍顺光在1958年跟当地农村的姑娘周凤英结婚了。妻子在“大跃进”中成了青年突击队的妇女主任,他却因为说错两句话,被“拔了白旗”,工资降一级。“思想运动”让人们逐渐接受生活的现实,但由于“大跃进”中的“高指标”和“浮夸风”,这成果并未转化为生产力。以伍顺光所在的八五九农场为例,自1957年至1963年,建场7年,开荒93万亩,号称百万亩大场,但1963年初统计,全场耕地面积为60.93万亩,年末废耕21.31万亩。

周凤英记得1959年之后,玉米秸子磨成粉,“瓜菜代”、“头疼面”是人们的主要食粮。“头疼面”是小麦受潮生赤霉病后磨的粉,蒸馒头没筋,吃了恶心呕吐,头疼欲裂。她记忆中,生活好转是在1962年;好转的标志是“不吃头疼面了。”

大饥荒之后,国家对北大荒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新成立的东北农垦总局强调垦建结合,建立了一百个重点机械化生产队。1966年粮豆总产14.5亿公斤,盈利1213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建立商品粮基地的要求。1966年2月,周总理对总局局长王正林说:“我们手里有了粮食,社会能安定。”

就在农场经济好转之际,“文革”开始了。1966年,喻敏学所在的宝泉岭农场成立了两个“造反派”组织,人人都得站队。

喻敏学还记得那一年,场部的造反派在北京来串联的红卫兵怂恿下,揪斗在农场落户的“大右派”丁玲,她两年前从汤原农场转到宝泉岭农场。在农场的正式史志里,1966-1968年发生的事情常常是语焉不详。

1968年,伍顺光是农场修配厂的修理车间主任,被要求“当官儿的靠边站”,被赶去开推土机修公路,一个月以后再被揪回来,天天写检查。

写检查中断了,因为进入了“防修反修一级备战”。随着苏联不断向中苏边界增兵,中苏边境摩擦日益频繁。

1968年6月18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次年3月2日,珍宝岛战役就在八五九农场东南方向打起来了。已经成为“三师23团”的八五九农场先派出了第一批上前线的人,伍顺光进入了第二批预备队。他还记得,速战速决的战役中,农场牺牲了四个人,包括修配厂的同事彭福旺

“我们也有两只手”

1969年7月,黑龙江鹤岗市18岁的初中毕业生关吉禄,来到黑河的建设兵团一师,和他一起到达的,是1000多名鹤岗知青。和其他同学一样,关的行李中,带着四套四卷本《毛选》。

让关吉禄们来到北大荒的是前一年年底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通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该文在编者按中披露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关吉禄背得滚瓜烂熟的“12·11指示”掀起了狂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1700万年轻人的生活轨迹。黑龙江建设兵团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批垦荒者,共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共约45万人,一度达到职工比例的65%.

除了严寒,关吉禄还记得晚上经常在营地附近看得见信号弹升上天空;兵团的6个师通讯地址都如军队一般保密,各以“建”“设”“钢”“铁”“边”“防”中的一个字起头,实行建制信箱号———这给人“戍边”的神圣感。只是晚上十点多经常摸黑“战备集训”,让大伙儿洋相百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1967年就志愿来此下乡的北京知青杲文川,本是为了逃避高知家庭出身带来的政治歧视,但到了北大荒便被编入“牛鬼蛇神班”一年,从事最脏最累的劳作,譬如,把冻成冰柱的粪便敲碎。而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北京知青黄一丁记得,“那是极限状态的单调、匮乏和劳累”:5点下地,在太阳暴晒的气味中干到7点收工,浑身麦芒的不适……他用反映苏联劳改营生活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来比拟自己的兵团生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2959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711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1 18: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是美好的,青春是光彩的,人生是辉煌的,老了是无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5 19:19 , Processed in 0.16300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