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重阳劲草 于 2016-10-30 10:45 编辑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老知青奔赴长征落脚后创建的第一个“红都”志丹县——插队时的“第二故乡”,见闻感受,愿与诸插友分享!......
“打前站”纪行(之一)
重阳劲草
(一)
提到“打前站”,人们即会联想到“远征的前奏”,而今秋我们打的前站,却是老知青们商定2019年“插队陕北50周年”回乡计划的序曲。“少小离家老大回”“儿行千里故乡魂”!当年的知青,如今都年过六旬,却魂牵梦绕青春插队的黄土地,如何重返“第二故乡”,令我等辗转思量,故决意实施“打前站之行”。
因“延安女婿”的身份,我成为打前站的“前哨”。2016年9月5日乘飞机先赴延安。艳丽的秋阳下,机翼掠过蜿蜒的金延河,欲吻苍翠的宝塔山时,我的思念和激情终一起降落在金风飒飒的黄土地。四十载春秋了,心里呼唤着延安,当年的“北京娃”又回来了!
我先行瞻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和“南梁革命旧址”,这两处陕北根据地的遗迹,都与志丹前辈当年闹红打江山的业绩息息相关,从而更加深了对红都人民的牵挂和敬意!
(二)
“九九重阳”前日午间,我和当年的插友张小建、李华在枣园路上会合,向着我们插队的第二故乡志丹进发。47年前我们北上志丹时,乘着带防滑链的军用卡车,翻山涉川,在白雪覆盖的冰冻土路上竟走了近半天;如今我们穿隧道过钢桥,沿着新修建的包茂高速公路,乘坐家乡轿车在柏油路上疾行,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
驶进志丹县城的“百米大道”,街前商铺红火,远处高楼林立,平房土窑已经绝迹,昔日不起眼的周河竟是绿波荡漾,潺潺流淌。而观山城周边的山峦,漫山披上绿装。同车的志丹同志介绍: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志丹新城扩大了8倍,环保排洪除污,筑起新型橡皮坝,孕育周河清流再生!退耕还林还草十几年,终于使黄土高坡换了新颜。 入住志丹宾馆,这个当年县招待所已焕然一新。小建当年带出的志丹县第一支“少年足球队”队长阎文军,也赶来迎接40年前的启蒙恩师教练。
下午歇息片刻,我们便由县里同志引导陪同祭奠刘志丹烈士陵园,瞻仰红军大学旧址和毛主席在保安的旧居。重修的红军大学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长征后中央重视培养干部的情景,小谷讲解员深情讲述了1936年秋毛泽东对 “红大一科”40位学员幽默而深远的教诲:“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麽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激励学员们安心学习钻研,迎接促进抗日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之后这些学员都在战火中成了元帅、将军。望着毛主席旧居前的老槐树,聆听到动人故事:主席健在时,老槐树一直枝繁叶茂往上生长,而主席逝世后,树冠下垂落叶纷纷。直至现在树荫似伞,遮护来者,令人动容!9月9日,志丹县同志送给我们毛主席像章,是斯诺先生在志丹窑洞前拍摄的,带着八角帽,英俊刚毅,据说是老人家一生最中意的一张照片。加上志丹作为红军长征后确定的第一个红都之地,解决西安事变亦在此决策,都使我们对志丹的历史地位作用更深感触,对我们也是志丹人增加了几分自豪。
这情怀直持续晚间,向阳沟乡亲们得知我们到来,毛娃和10位老乡,开夜车往返近50里上县看望我们,中间有当年的民兵连长陈福才,拖拉机手李帮中,“老秀才”满成,四队木匠二牛,现任村支书康文强,石油队工作的何平,县上工作的樊广智,还有一队的女子晨晨和手班。当众双手紧握一起时,北京知青与志丹人民的心贴得更紧了!除了问候,便是回首往事,更关心啥时回村看看。热议间,李华和我曾在县上、公社共事过的当地老干部又来会见,原双河公社书记张志文还辗转送来93年我回县时与社干部的留影,23年了,他至今还惦记着“物归原主”,令人钦佩珍惜!一时间小会议室内热语喧哗,互诉衷肠,直至夜阑,星斗银河,秋夜难眠!......
(三)
为我们知青回乡打前站,也需了解“家乡”近年开发建设的特色名胜,从9月9日起至12日我们先后拜访了风光文化名胜九吾山、三台山、永宁山、旦八寨、金鼎寨等。
蒙蒙秋雨中,我们登临苍翠葱茏的子午岭脉的马头山。在最高耸的“马头峰”上有座明代英宗年间的顺惠王庙旁,竟供奉着一尊为坚持道义而献身的“道士坐化真身塑像”,这是国内罕见、全省唯一的道教真身像,文物价值极高,据专家考证和碳14鉴定,该道士化身于天启五年(1625年),曾200年不腐,1810年左右弟子用谷草泥塑至今完好,令人惊叹,更为古人为理想追求的献身精神所动! 在三台山、金鼎山、太平山都见有当地群众组织起宗教会社,自发捐钱,修庙建道,扶贫济困,各级政府尊重宗教,百姓信仰自由。
在雨中的旦八镇,我们更看到了镇县两级新建的六层高楼的“移民新村”。走进王女士一家新居,装饰明亮时尚,小建与主人攀谈中得知:她家是去年从山岭乡郝家湾搬迁来的,当时迁来26户,另20多户迁到县城。政府提供的标准间都是100—120平米(人均25平米的安置面积,多出面积按商品房价),连装修他们出了8万元。男人外出打工,她带一对双胞儿子乐居,周边是学校洛河广场,十分便利。当看到客厅的“全家福照”时,我们仿佛融入幸福的一家!记得曾在双河镇拍到移民新村大楼照片,发到北京老知青微信群中时,有人质疑“这真是给农民住的吗?”如今我们就在农民新居家中,眼见为实啊!同时,了解到县里严令禁止干部住移民安置房,令我们略感放心。 午饭是在我妻弟旦八村长陈贵林家中就餐,小建更为惊叹“这是农民家吗?!”我忙解释:现在富足起来的农民大多不住土窑洞了,陈家盖起二层小楼,院中建有旅馆,约有客房20余间,同时住下40多人不成问题。我们几个当场商定:50周年知青再回陕北时,将旦八村也算一站,住农村新居,观农村新颜!旦八乡亲以地道的志丹西川农家饭招待北京客,久违的麻汤饭、糜子糕、豆水米汤令客人称赞有加。席间堂妹陈丽子还演示了“西川婆姨剁荞麦”,这拿手绝艺曾登上《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银屏,手移刀走间,雪白的荞面,和着婆姨手腕上的银镯相碰,耳环摇动的鸣响中,柔软的面丝落入蒸腾的水锅,这真是奇妙的美食文化享受!乐得小建 、李华赶快让随行的小王“现场拍照学习”,带回北京回味传扬!小王赶到灶旁虚心求教,还与丽子合影建立联系。
洛水环绕的永宁山更是风景奇峻,素有“洛上奇峰”美称,据载1927年由届任县长贺耀武所题,苍劲字体赫然雕刻永宁山腰,与滔滔洛水争辉。永宁山上崖洞处处,石阶相通,地势险要,如网勾连,陕北闹红时保安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诞生,燃亮洛水,创建苏区,大跃进年代洛河上游建水库,山顶曾刻下“毛主席万岁”巨幅。2011年中央电视台曾在此地根据陕北作家高建群所著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拍摄成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名扬全国;新播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的主要摄影地也在此。而旦八寨子,这个毛泽东在“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的名言中提到的古寨名寨,已修缮一新,烈士陵园高踞山巅。志丹周河、洛水两川,正打造成红色旅游之线,期待国人......!
到永宁镇,镇里同志介绍这里开发出“志丹第一口油井”,标志着红都人民多种经营脱贫致富的伊始,至今发展成全县羊只大镇,今年预计圈养72000只,占全县一半;山地苹果挂果8000亩套袋约10万,以1袋1元计算,去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就有60来户,今年会更高;去年12月起乡镇通了天然气,各机关学校街道甚至农村都能用啦!镇长谦逊讲:“我们虽是全县大镇,但发展还赶不上双河、旦八、杏河重点强镇,只是潜力很大,还需努力!” 这使我联想到陕北老乡讲过的笑话:“当年红军在咱地界尿下的尿水,放出的屁气,今天都变成石油天然气了!拉下的㞎㞎,都变成煤炭啦!”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辈舍命换来的红都,一定要建设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