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 (参照叙事电影《黄金岁月》拍摄模式而作) 《原错》 【又名:灵之殇】 万缘空 著 ------------------------------------------------------------------- 2016年3月 序 幕(一) 【随着著名知青诗人舒婷振聋发聩的画外音;缓缓展现那个时代的画面】 【舒婷这两首诗发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也许》 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道路开始就错了,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亮了一盏盏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 ,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一代人的呼声》 我绝不申诉,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 无数不眠之夜,留下痛苦的记忆。 我推翻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一层层枷锁, 心中只剩下一片触目的废墟... 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 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假如是我,躺在“烈士”墓里,任青苔侵蚀着石板上的字迹。 假如是我,尝遍铁窗风味,和镣铐争辩真理的法律。 假如是我,仅仅是我的悲剧,也许我已经宽恕,泪水和愤怒可以平息。 但是,为了孩子们的父亲,为了父亲们的孩子, 为了各地纪念碑下那无声的责问不再使人颤栗。 为了一度露宿街头的画面,不再使我们的眼睛无处躲避。 为了百年后天真的孩子,不用对我们留下的历史猜谜 为了祖国的这份空白,为了民族的这段崎岖。 为了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我要求真理! 序 幕(二) 【随着易学专家卜贞子老教授浑厚凝重的画外音;缓缓展现相关画面】 《灵之殇,谁之过》? 面对人生逆境,无可奈何时,他选择了淡定。 凝视水面,江底有蓝天白云和自身的倒影,他心里静中有动。 扪心自问:善心善愿的确并非自私的奢望,然而可曾诚感天地? 青春和真善原本纯美,可惜总被暴殄。 善于趋利避害者不但道路通达,还能心安理得。 他爱到忘我,恳切趋于极致,却悲怆孤寂。 他终于老了。却从未发觉自己的生命,其实早已生动精彩。 每个人心灵深处,任何时候都有一片尚未开拓的净土。 那里有一扇门,通往一个更祥和的世界,那世界原本就属于人生。 人生既然没有倒档,或许也只能是“将错就错一意孤行”了? 但当生命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已经为大爱而存在时,心灵的世界得到了净化。 行道不论道。大悲唯大慈。写诗未必用文字,无声的行为最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情到极致神思超然,宠辱不惊悲喜两淡。 这是《原错》的写作心态和意境,也是优秀知青们鲜明的时代性格特征。 其实所谓苦尽甘来青春无悔的自我欣慰,并非什么伟大高尚的情操。 那不过只是对逆来顺受的不幸命运一种事后无可奈何的释然与解脱而已。 《原错》的确能引发读者从苦涩的咀嚼中品尝回味一代知青性格和命运表象背后那些深刻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深思“谁之过”这个沉重命题。 序幕(三) 【随着北京大学博士后学者陆地教授深沉庄重的画外音;缓缓展现相关画面】 《一面折射社会人生的多菱镜》 知青万缘空老人的《原错》阐述真实,情节生动。 叙事形式为影视文学前所少见。 所言真人真事极富戏剧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能清楚地感觉得到其间并没有丝毫虚构,没有任何艺术加工。 《原错》不是文学创作,胜似文学作品。 读来欲罢不能,读后催人沉重、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的是,《原错》说的只是作者个人坎坷经历和爱情不幸的往事。 却如同一面浑然天成的能从许多角度折射社会人生真实面目的多菱镜。 能让人从中反观诸多炎凉世态,看清诸多深浅人情,照见诸多真假善恶, 获得诸多深刻启迪,明白诸多事理。 《原错》给人予深刻的情感教育。 能让读者增强对生命的自觉,对爱情的理解。 对文化的信奉,对社会的认知。 提高对命运的把控能力,刷新思想精神面貌。 面临当下如此这般的文化市场,如果真把《原错》拍成电影,估计票房率会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还差。但我认为《原错》还是值得搬上银幕。 因为故事主人翁对个人命运的无能、无奈、无助的深刻原因,非常耐人寻味。 因为《原错》独具匠心,颇具艺术张力。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均不可低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每日18点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