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丝路老翁 于 2018-7-27 19:48 编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知青的初心源动力:投身三大革命运动,缩小三大差别。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党和政府对知青政策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1958年的大跃进及以后的3年中,经济超常规发展,到1960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增加了3124万,职工增加了2500万。仅1958年年,就增加职工20005人;相当前8年增加职工人数的1.26倍,而这个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进入了沉寂阶段。
1962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主席及时地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指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这里,把反修防修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同时也贯穿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来。毛主席在其后的一系列文章和讲话中,开始强调青年学生参加农业劳动、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加强思想改造等问题。强调知青上山下乡“是一项具有革命的战略意义的大事情。”关系到实现革命化,发展农业生产,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的差别,防止产生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培养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制度和措施。 而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科学实验,是三大革命运动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关键,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所以,不大搞科学实验,不采用新技术,就不能大幅度地提高芳动生产率,就不能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有落后挨打的危险。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大问题。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对于迅速改变中国农村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禁锢下形成的落后封闭的生产关系,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力量,这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也就显得非常迫切的了。 196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报告。按照报告提出的前景规划,15年内将有1500万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每年为100万人,规模已相当可观。 同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安置城市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主要方向是下乡上山,下乡上山的主要办法是到衣村人民公社插队。” 1964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中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推进从战略构想、政策框架,到组织体系、实施步骤等,都已全面形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成为社会上一件很有影响的活动。 1965年第9期《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毛泽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的手稿,并在题为《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高高兴兴到农村去到山区去》的社论中指出:“十年来,成千上万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山头,树起了一面面红旗,他们用自己的革命行动,打破了人们的旧观念,使得社会舆论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这些知识青年,用自己的革命行动,为以后千年万代的后继者冲开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全国各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由此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投身三大革命运动,缩小三大差别,也就成为知青们政治抱负与社会责任感的紧密嵌合,并成为广大富于革命热情的青年主动投身上山下乡洪流的重要动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知青的初心源动力:广阔天地炼红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成果丰硕期。这期间,大批的知青先进人物在农村的各行各业中涌现、他们的先进事迹得到了推广传扬,成为知青,乃至青年一代的新风尚。特别是知青英雄人物的出现,成为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召开的知青先代会,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及全国先进知青代表座谈会的相继召开并进入常态化,一些重要的国家级会议,也专门邀请知青代表参加,知识青年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时代的政治舞台上,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广大农民群众一道奋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实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时代价值。正如1970年4月1日,国家计委的军代表给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报告》中所说:“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促进城乡斗、批、改,建设社会主义新衣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党和政府在这期间也形成的一系列指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理论、基本文献、基本经验、基本结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体现了从萌芽到形成、从成熟到发展的全过程,确立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运动学说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扎根农村干革命,青春献给新农村。”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安家。”
“广阔天地炼红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 这就是在那个年代里,当时青年一代在广阔天地中,通过三大革命实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航标,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确立的知青初心源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