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救救孩子”(一)

[复制链接]

712

主题

739

帖子

27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9: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10-7 10:51 编辑

也谈“救救孩子(一)

1

   “先生,点支歌吧?”一个稚嫩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低头看去,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件粉红色小褂,一条撒腿花裤,微有些泛黄的头发挽成双髻,上面簪了些简单的饰物,风尘扑扑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烁着小姑娘特有的灵气。从那浓重的地方口音里听出,她是个外地来的农村女孩。
   小女孩肩上横背着一把硕大的吉它,这吉它竖起来,差不多抵得上女孩的身高。女孩手里,举着一张印制的节目单,她穿梭似地在场内行走,不停地央告过往行人:“先生,点支歌吧!”
   我没有去接女孩手中的节目单,脑子里仿佛是一片空白,下意识地摸出身上仅有的几枚钢镚,递给了面前的她说:“去吧,孩子!”“谢谢先生!”声音依然是那么清脆,而我却听得心里发痛。“为什么不听她唱一曲?”同游的朋友问我,我摇摇头,没有说话。我怎么能忍心去听她唱呢?这不是和谐阳光下的童声表演,这是同等年龄的幼儿在街头卖唱。
   朋友箴默了,我不由得思绪翻涌:七八岁年纪,正是父母怀中的娇儿,我下过乡,也接触过贫困山区的儿童。尽管她们比起城市的孩子们,成熟得早,生活条件也困苦的多。但是在当时,她们至少应该有饭吃,有书读,她们毕竟没有成年呀,社会和家庭有保护她们的义务!
   可是,面前这些孩子们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步入了无情的现实。她们沦入了街头卖唱的江湖生涯,成了别人的赚钱工具!女孩今年七八岁,倘使再过七八年,她的命运会怎样,我不敢再往下想……
   “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过去只是在影视节目中,控诉不平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时,才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而今天,这幕悲剧却在九十年代的中国街头活生生地上演了。我感愤之余,不禁仰首昊天,是谁让这些稚嫩的花朵过早地经受尘寰的风雨,是谁又一次剥夺了这些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是谁让这些无邪的幼儿背井离乡,颠沛流落,是谁?!
   女孩背着吉它的身影逐渐走远了,场内还有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继续追逐着行人。孩子们的天真显然还没有参透世道的险恶,也许她们还觉得好玩。他们互相追逐着,欢叫着,灿烂地笑着,那笑容,使年长的人看了心酸。
   当晚,我失眠了。凝视着黑黢黢的屋顶,我想了很多。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校园求学生活,想到前人们为改变眼前这一切的奋斗,想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想到当年的忆苦思甜教育……
   思维好象放开了闸门的潮水,一发地没了睡意,索性披衣起来,想写下自己的感受,但又觉得无从落笔,耳边不断萦徊着那稚嫩的童音:“先生,点支歌吧……”

2

   临街行人道上,跪着一个约有十五六岁的大男孩,一绺长长的额发遮住了他低垂的面孔,看不清他长得是什么样儿。这孩子穿一套校服式样的运动装,胸前别一张不知甚么学校的学生卡。大约衣着过于单薄了罢,在清晨凛冽的霜风中那尚未完全发育的瘦小身躯微微颤抖着。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乞讨这行当改用了跪式,自从辛亥革命废除跪拜礼节以后,多数中国人特别是生长在新社会的人都把下跪作为一种特别屈辱的标志。我小时候也见过乞丐,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端着一个破碗或拄着一根讨饭棍,低声下气地向行人或住户求告,尽管多数时候面对冷漠与不屑,也时常遭遇到驱赶,但从未想到要跪下去的地步。
   孩子胸前挂了一块纸板,上面是一篇墨笔写的告白,一只不大的塑料盆放在腿前。那写在白纸上的文字,虽然没看我也清楚。无非说因家贫或父母有病无奈辍学,祈求好心人慷慨救助云云。塑料盆里,零零星星地撂着几枚硬币和几张小面额的纸币,不知是孩子自己的积蓄还是路人好心施舍。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匆走过,却很少有人在孩子身边驻足或投去同情的一瞥。我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那孩子,他依然垂着头,长跪在路边。
   听人们议论过,这类孩子,大多不是真正的在校学生。他们中间不少人,实际上是受人操控的职业行乞者。据说他们有组织,有策划,行乞的收入有人统一掌管,而且对每一个人还定有任务,完成得不好甚至不让吃饭……在头人的带领下,他们不断地变换地点,以乞资求学为名博取好心者的同情和慷慨。
   他们或男孩,或女孩,相同的扮相,相同的理由,今天看见了,隔一段时间还是他,见得多了,人们的热心逐渐地冷却了。
   这类事情于我并不新鲜,说心里话,我没有心情去考据他们的真实身份和行乞目的。但是肯定地说:他们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每次走过他们的身边,我的心里都感到异常沉重,十五六岁,多么灿烂的年华,正是清纯的少男少女们无忧无虑地编织着自己人生梦想的如花季节,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却忍受着屈辱,在风尘中挣扎……
   细想起来,我们也确实没有太多理由过分地谴责孩子们的不长进,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究竟给他们提供了多少能够健康的成长氛围?在钱权交错,物欲横流的污浊环境里,孩子们耳濡目染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社会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又提供了什么样的保证?
   我是一个父亲,我也有自己的儿子。儿子长大了,没能进大学,经常奔波在求职的疲途上。孩子走投无路的焦虑和父母百般无奈的苦酸,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刺心。夜半扪心,真正应该受到责备的,是我们这些没有尽到责任或者根本不想尽责任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沙发
发表于 2020-10-6 16:06:2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友佳作,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20-10-7 07:41:44 | 只看该作者
风风雨雨可怜娃,
沿街卖唱挣零花,
还有跪地求告事,
心中难忍撒泪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6 20:12 , Processed in 1.2636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