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随想》
我对脚手架的情有独钟是源于我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和广大无所作为的热血青年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的时候,第一次见识了房子是怎样盖起来的。以后,还有幸成为了当时农村土建筑队的一员,当上了架子工,在农闲时为村民,为当地一些小单位盖平房或者两三层的小楼。每当一座房屋完工,我从脚手架的最上层拆卸架杆的时候,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就象一个母亲望着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的婴儿所释放出来的孕育情怀。
后来,改革开放,回到了城里,干了别的工作。虽然忙得无暇顾及其它,但在我的潜意识里,脚手架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常常会在街头巷尾奔波的间隙,驻足于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在建建筑,有时还特意绕道,经过某工地去浏览几眼。当人们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赞叹着城市变化太快时,我却把脚手架看成是一座座崭新城池的襁褓,工作之余,偷闲四处去浏览着她快速行进的足迹:在那旧城改造的工地,脚手架从废墟中轻盈地走过,一片片美轮美奂的住宅小区和商业街立刻承载起了多少市民的欢声笑语;在城区的扩建周边,脚手架更象是魔术师手中神奇的道具,让我们的城市犹如放射光环般一轮一轮扩展了,变美了。
到了退休,这种情结更是达到了空前的膨胀。然而,此时的我,悠闲地走近工地,细细地欣赏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身躯时,突然发现,眼前的脚手架和我当年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就象我们原来火柴盒式的楼房所构成的灰色城市,如今变得多姿多彩一样;传统搭建脚手架用的北方松木、南方毛竹和捆扎的铁丝几乎都被钢管、铝合金管及新型的扣件所代替。脚手架的样式也随着不同的需要出现了双排式、满堂式、门式、悬挑式和移动式等等不同的形态。在我的眼里,那整齐划一的网格,配之翘首扬臂的塔吊所组成的方阵,简直就是一个个头戴安全帽,身穿整洁工作服,粗犷而姣健的建筑工人的形象。一张张蓝图,在他们的手中,飞快地变成了明天崭新的风景。
高耸入云,长虹卧波等等建设早已司空见惯了。一天,我在街头被一排蜿蜒的脚手架所吸引,那是一个立交桥的工地。那长龙的阵势,那逶迤的动感几乎要凝固住我的视线,使我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间追随着她的走势,直至那新生作品飘逸的身姿完全展现。我奇怪,改革开放以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立交桥看过、走过不计其数,为什么偏偏这座并非最大、最好、最壮观的立交桥如此打动了我的心呢。细细一想,原来就是那脚手架的情结,使我对这件作品,有了一个家人守望着家中的孕妇临产后,第一眼看见婴儿的那种至深的感情。我寻机乘车从这座立交桥的几个方向驶上驶下,如同轻轻抚摸着新生儿每一寸甜美的肌肤,喜悦之情真是无以复加。
曾几何时,脚手架的方阵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形状各异,变化多端。从那里孕育出来的建筑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玲珑剔透,秀丽雄伟,真是目不暇接。我脑海中许多过去在画报、电视上看到并惊叹和羡慕过的国外建筑造型,早已被真实的场景一次次所淹没。多少次,我从建筑工地外围,远远眺望着脚手架的英姿,将广告牌上的效果图复制到脑海里,等待着庐山真面目揭晓的那一天。每次,我都为眼前的现实远胜于效果图而惊喜,而慨叹。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建筑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有些不能亲临现场,我也要从电视等媒体中完成这个欣赏程序。比如,北京奥运场馆中的“鸟巢”、“水立方”等,虽然整个建设过程都在全国以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之中,但是,当她们从脚手架中脱颖而出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站立在她们的面前的时候,仍然被那独具匠心的构思,返朴归真的造型,磅礴宏伟的气势所震惊,所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期间,我有幸长住了一段。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春笋般冒出无数风格各异的建筑,把个黄浦江点缀得如梦如幻。当我被一抹“中国红”的炫丽色彩所吸引,走到“东方之冠”的脚下时,我模糊的泪眼已经想像不出这样的旷世杰作是从怎样的脚手架中脱胎出来的。我眼中闪耀的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现代进取精神的完美结合。激动的心情慢慢沉淀下来,我竟然担心起我的这种脚手架情结,在今后科技飞速发展状态下还能不能装载得下更奇妙,更卓越,更伟大的建筑作品了。
就在我每天接二连三地从不同渠道获取着最新建设讯息,一次次释放无法按捺的激情的时候,猛然发现,脚下这积淀了多少故事的神州大地,怎么一天比一天年轻,一天比一天健美硕壮起来了。我的潜意识里感悟到,我们十三亿炎黄子孙不都是脚手架上的一根架杆,一个普通的扣件吗!为实现邓小平总设计师在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基础上,所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而做着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一座“美丽中国”的宏伟大厦,定然会通过我们的双手,在世界之林昂首矗立!
老知青:陈乃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