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苦辣酸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文......添加中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2: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49 编辑

                        七十四黄昏恋
                              (一)

      知青老宋和前妻离婚已经四年了,儿子结婚后,他一直孤孤单单的自己过。有时在外面吃一顿,有时在家对付一口,日子过的冷冷清清,没有一点热乎劲。
      一年前兵团的战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方也是个离婚的知青。两人相处一段后,感觉还不错。必竟都下过乡,共同的话题多些。不料老宋的儿子知道此事后,坚决反对。说女方目的不纯,是为了父亲的房子。老了老了又要受儿女管,老宋不服,为此爷倆吵了好几次。无奈老宋只好和女方商量怎么办,女方倒是挺大度,说:“你儿子无非是从经济利益考虑,怕我惦记房子,告诉他房子还是他的。”可老宋的儿媳说得把房证改成他们的名,如果不更名,倆人就立个字据。老宋听了气坏了,说:“人还没死哪,就惦记上了。”女方劝他说:“我和你在一起,是为了互相照顾,是为了晚年有个美好的宿,而不是为了什么财产。他们得到房子就放心了,以后也不会阻拦我们了。”没办法老宋只得将房产证更了名,才得到现在这份差点失去的幸福。
            
                                  (二)

         高菊花返城后,进了工厂。她聪明,漂亮,曾被工厂的人称为厂花。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调到了政府机关。她 什么都好,事都顺,惹得大家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知天有不测风云,儿子七岁那年,丈夫患病去世了。扔下她们母子二人,日子过的好苦。高菊花个性好强,什么事都不肯落后,她工作很出色,几年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她一直未再婚,直到退休。
      几年前儿子结婚了,家里只剩她孤身一人,难免感到孤单,一次同学聚会,得知班上过去那个帅气的男生老婆死了,于是有热心者极力撮合。高菊花和儿子商量,儿子举双手赞成。菊花和男生相处一段后,也没登记,男生搬到了菊花家,那段日子生活费基本都由菊花支付。转年春节到了,菊花给男生的孙女五百元压兜钱,可是自己孙子来时,男生却一毛不拔,菊花很生气,说:“哪怕你给一百元也行啊,这样做太过分了。”两人为此吵了几次,最后只得分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2:2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2-1 09:42 编辑

                            七十五遗产

       家里的老人都走了,他们有的什么都没给后人留下,有的留下了几万元的存款,有的留下一处房产,还有的留下了更多,更多。面对金钱的诱惑,人性又一次受到了检验,儿女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于是上演了一出出争夺财产的闹剧,也有了体现亲情,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

       李大娘在医院住了五十三天后,没留下一句话,悄悄的走了。子女们从火葬场回来后,直接去了饭店。一是这几天忙忙碌碌,家里人都没好好的吃上一顿饭。二是有些家事想在饭桌上商量商量。
      李大娘老两口一直和小儿子一起过,七年前老伴患脑梗塞去世了,一年多前小儿子又因心梗突然去世。老人留下了一处四十多米的房子,还有六万元钱。小儿媳妇推说有事借故走了,剩下哥仨三家。一家人在桌前坐好后,二儿子首先发言,他说:“咱妈他们一直和老四过,房子就给老四吧。”当过知青的老大说:“老人和老四一起过,事不少。老四两口子这些年没少付出,这可不是多做点饭,多洗件衣服那么简单,我也同意把房子给老四。”老三说:“咱妈留下的钱四家分吧。”几个媳妇什么都没说,家产就这样很快分完
了。第二天,老大打电话把家里的意见告诉了老四媳妇。她很感动,说:“大哥,啥也别说了,我谢谢哥哥,嫂子们。”

                                      
    (二)

       知青阿力自从和老婆离婚后,就一直走背字。先是单位改制,一刀切赶回了家。每月只给开300多元的生活费,这哪够他花的,幸好弟弟阿南经常的接济自己。回家后没几年,阿力又得了肺癌。阿南忙把哥哥送进了市里最好的医院,手术、化疗,那钱花的都不叫钱了,就象流水一样。阿力哪有那么多的钱,全是阿南的私房钱,一算花了十来万。第六次化疗后,阿南总算不用去医院了,可是这营养得跟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阿力觉得对不住弟弟,就对阿南说:“你给我花了十几万了,以后我住的这个房子就给你吧。这个旧房不大,但是地点好,以后能动迁,多少就这些了,就算还你的钱吧。”不到一年阿力去世了,办完丧事后,阿南和侄女学了哥哥生前说的话,谁知侄女马上翻脸,说她父亲生前没花叔叔钱,也没说过要把房子给叔叔。阿南气的和侄女吵了起来,这一吵不要紧,门外阿南的老婆听见了,老公给大伯子花了二十来万,而且是私房钱,她也和阿南大吵起来,一家人乱作一团。
      回家后阿南老婆接着吵,声称要不回钱就离婚,并一气之下跑到了沈阳女儿家。之后阿南又和侄女谈了几次,可是侄女两口子死不认帐,每次都是吵吵闹闹,没有结果。无奈阿南到律师事务所去咨询,律师告诉他,这属于口头协议,没公证,法律无效。要不回房子,老婆又不停的闹,一向聪明的阿南也没了办法。当他和我诉说完这件家事,五十多岁的阿南,已是泪流满面。

                                   (三)

      罗大娘生前是个干部,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头走后,她就在几个儿女家轮流住,每月近三千元的工资,在谁家就给谁家。罗大娘喜欢旅游,退休后这些年,她和老伴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因此手里也没剩下多少钱。
      她是在大女儿家中突然去世的。其他几个子女闻听母亲的死讯后,马上都来了,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办丧事。二女儿说,咱妈存折上还有钱,先可着上面的钱花,如果不够咱们四个均摊,大家都表示同意。大女儿说咱妈没钱了,随既拿出一个活期存折,二女儿抢过来一看,可不是,上面只有八百多元。再看前面的支出这几个月陆续被取出不少,算算也有近二万元。她问大姐取钱干什么了,大女儿说给母亲买营养品花了。二女儿不信,于是两人吵了起来,大儿媳和小儿媳也不相信,也跟着吵。只见他们越吵越凶,最后竟扭打在一起。哥俩忙上来拉架,事没商量成,闹了个不欢而散。
      因为大女儿咬死没钱了,没办法大家只好均摊了丧事的钱。其实那钱确实被大女儿拿去了,她把钱买了股票。 从此后几家人和大女儿就象仇人一样,再无任何往来
                   一份遗产现百态,考卷面前验人性。
                       血浓于水是亲情,何必怒视闹翻天。
               
                                             
                                                      四

       在售楼处的小桌前,我遇到了他。一位相貌平平,穿着普通的老人,他在指责开发商,建的房子是阳春白雪,可老百姓喜欢下里巴人。我说:“师付谈吐不俗,文化不低啊”。以为他是同龄人,于是问:“师付你是哪届毕业生?”“我59年高中毕业。”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你上大学了吗?”“哈工大毕业的。”“你79了,像六十多”旁边那位男士说。“听你这话,比说我是亿万富翁还高兴。”老人笑着说。说起了动迁买房子,他说他买了三套。“你怎么买那么多?”“我旧房多,4套。二个换二套小的,两个合起来换一套大的。”“够给孩子们分吗?”“我谁也不给,留着养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呗,好像每个月五千。”“那不行,有的养老院虐待糊涂的老人。”“那就请保姆。”“也不可靠,我让五个孩子轮流来监督保姆,那个诱饵放在那儿,他们不会不来。”“你到公证处做个公证吧,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写上每个孩子分多少钱。但是现在不能让他们看到,别有意见就不好了。”“这个主意不错。”他边说边点了点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2:4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0 编辑

                 
                      七十六糊涂人老陈

       去海南那段日子,在旅游团里我认识了一位广东的老人老陈。他六十多岁,个子不高,前额宽大,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每当大家休息时,他总是独自一人点上一支烟,坐在那里发呆,我很好奇。几天下来团里的几位老年人,彼此间比较熟悉了,一天晚饭时我与老陈的座位挨着,饭后我们都没走开,于是聊了起来,说着说着,老人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五年前老陈的老伴患心梗突然去世了,他一下子懵了,不知所措,生意也无心打理了。广西的大儿子阿东和深圳的小儿子阿英说“把生意处理了吧,把钱平分了,我们一人买一个大房子,给你带出来一间,你愿意在哪住,就在哪住”。老陈答应了,于是转让了生意,把老家的房子也卖掉了。两个孩子拿到钱后各自买了房,他也分到了40万。最初他住在小儿子家,没过几天小儿子说“你把钱放到我这儿吧,别丢了,你什么时候看好房子,我去给你买”。于是老陈放心的把钱打到了小儿子的帐户上。不久老陈看好了一个一屋一橱的房子,就和小儿子说,要把它买下来。可是小儿子说,他把那些钱都投到生意上了,现在拿不回来。还说“我和我哥家都有你的住处,别着急买了”。老陈要了几次阿英总是找理由不给,就这样一拖就是两年也没结果。他一气之下搬了出来,租了间房自己过。后来大儿子阿东知道了此事,特意从广西赶回来,他对父亲说“你怎么能把钱都给阿英哪,还有我一份哪”。老陈听了,彻底绝望了。几个朋友忙出主意,让他去告小儿子,用法律程序要回那笔钱。可他说“那是我儿子,我怎么忍心去告他”。看着面露痛苦,老泪纵横的老陈,我竟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0 编辑

                       七十七圣洁的爱

       门铃响了,桂芝赶紧关掉炉灶上的火,急忙从厨房出来去开门。门开了,只见门外站着一位满头白发,七十出头的老者。他五官端正,面色略黑,圆脸、一双大眼睛还算有神,额头和眼角上布满了细细的皱纹。他上身穿一件灰色上衣,下身穿一条黄色军裤,脚上穿一双懒汉鞋。礼貌的点了点头,轻声问道:“这是华思明家吗?”桂芝道:“是。”随即问道:“您是?”来者自我介绍说:“我姓付、是她同事,我听说她病了,过来看看她。”桂芝啊了一声,笑着将老人迎进屋里。老人跟着桂芝径直走进了她母亲的卧室,原来桂芝妈在二年前患了脑梗塞,整个右侧已不听使唤,由于活动少,她的腿已经开始变细了,虽然自己能用左手吃饭,但是大小便却要家人伺候。从前快言快语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
      两位老人见面了,只见他们彼此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对方,也许很长时间没见面的缘故吧,有种陌生又似曾相识的感觉。过了半天桂芝妈终于认出了对方,他们的神情变得激动起来,老付才说了几句问候的话,泪水已盈满了他们的眼眶。事后桂芝才知道老人年青时,是个中专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母亲的单位工作,后来他与母亲成了一对恋人。文化大革命时,一次老人在三敬三祝时,因为忘了放下手中在写大字报的毛笔,而举着它高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便被当时的造反派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多次批斗后,老付被进厂里库的小黑屋里,长达两个多月,后来又被下放到农村。临行前桂芝母亲去送他,她嘱咐老付说:“到了那儿,你好好劳动,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老付说:“别等了,像我这样的人是会给你带来灾难的。”桂芝妈说:“不,我等你,要饭,我给你挣口袋。”说罢两人哭的已泣不成声。
      从此每年桂芝妈都要请假,到几百里外的农村去看望老付。他在改造中,扫大街、掏粪,总之村里人不愿干的活,都交给和那些“坏分子”干。桂芝的姥姥当时是反对她和老付来往的,但是桂芝妈不听。四年后老人不得不下了逐客令,桂芝妈怀着绝望的心情,无奈和厂里的司机老罗结婚。婚后她了两个儿,大女儿初中毕业那年,老罗车祸去世了,从此桂芝妈一直着两个孩子生活。后来乡下的老付也和当地个姑娘结婚了,并有一子。唉,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爱的是一个人,结婚生子的却是另一个人。文革结束后,老付被平反、实了政策,这才携妻儿重新回到了这座城市。一晃二十多过去了,老付的老婆于七年前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也结婚了。这边桂芝、桂香姐妹俩也都已结婚生子,华思明总算熬出了头,不想自己却病倒了。几天前老付在街上,碰到了原车间的一个同事,这才知道了华思明的近况。
      几天后老付再次来到桂芝家,他和桂芝、桂香说他要把桂芝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由他来伺候桂芝妈,还说他要和她结婚。姐俩听了几乎惊呆了,现在哪还有这种人,娶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简直是前所未闻。姐妹俩不同意,但是老付的态度十分坚决。多次商谈后,姐妹俩终于被老人的诚意所打动,同意他把母亲接走。桂芝妈走的那天,老付找了个救护车,你看他笑逐颜开、忙前忙后的样子,就像捡了个宝贝,邻居们则用异样、不解的目光看着他,好像在看一个怪物。
      老付接走桂芝妈后,每天除了要按时调样的做饭、喂药,还要给桂芝妈擦身、按摩,接屎、接尿,忙的是不亦乐乎。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姐妹俩每次去看母亲,老付总是乐呵呵的,没有一句抱怨。桂芝感慨的说:“我爸就是活着,也未必能把我妈伺候的这么干凈,这样好。”她说的是心里话,也是实话。
       我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后,十分感动,心灵深处再一次被深深的震撼。人们常说爱情是伟大的,那么这种不计付出的爱情岂不是更伟大。在现代这个众多人追求物质和金钱的社会里,试想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付出哪!他们的故事向人们演绎了爱情的真谛,不思索取只想付出,不离不弃这就是真爱。可惜这对老人的爱情来的晚了些,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幸福,甜蜜的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2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1 编辑

                       七十八好男人张医生

       这几年我的牙老是出问题,不是窟窿露了神经,就是上火了牙痛。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有时痛的真是连觉都睡不好,无耐只得求助医生了。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位转业的军医,说他人品好,医术好。于是我按着地址找到了这家私人医院。
       这是一间二十多米的房子,走进去一看,见里面坐满了人,患者都是老年人和中年人,我只好站在角落里。那医生姓张,看上去有近六十岁,高高的个子,略微发胖。堎角分明的脸,浓密的眉毛,眼睛不大,鼻梁高挺。他一边给患者看病,一边和气的与患者说着话,看上去为人随和。因为每回看牙都要去几次,一来二去我便和张医生熟悉了。一天外面下了很大的雪,我去时患者只有三个人,一位中年人说还有事,午间再来便走了。那位患者要拔牙,打了麻药,得等半天,于是我和张医生聊起来,他和我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那年他在部队医院和另一位医生恋爱了,女医生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亲是位部队干部。对于他们的关系老人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女儿漂亮,人品好,院里有不少人要和他结亲家,条件都比张医生好。可女儿执意要和张医生,父女两人僵持起来。张医生对女医生说,你父亲不同意是因为他不了解我,他要了解我,会接受我的,不要因为这事和家里闹意见。女医生时常有点小毛病,一次女医生问张医生:“以后如果我病了,瘫在床上,你怎么办?”张医生说:“我背你走。”最后女医生不顾家人的反对,还是和张医生结婚了。
        婚后半年,女医生常感身体不适,有时还会莫名其妙的发烧,去医院做了几次检查后,诊断为红斑狼疮。夫妻俩被这消息震惊了,张医生马上请了假,领着女医生,后来是背着她,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住院治疗。整整四年半的时间,无论在哪里的医院,张医生始终不离不弃,不管白天夜晚,一直陪护在女医生身边精心的照顾她。女医生最终还是走了,她死在了张医生的怀里,她走的很安祥,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大概是在庆幸自己没有嫁错人吧。没有白头偕老的约定,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张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我背你走的诺言。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女医生患病期间,她的父母曾多次来看女儿,见张医生一直对女儿那么好,很感动。岳父对她二女儿说;“以后你找对象不管贫富,不论丑俊,只要象你姐夫对你姐那么好就行。”
      后来经人介绍张医生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他妻子是个姑娘,她是听朋友讲了张医生的故事,才同意见面的。初次见面两人谈的很投机,相处一段后他们就结婚了。新婚之夜,张医生又梦见了前妻,他哭醒了,妻子忙起来安慰他。婚后三天张医生领着妻子来到前妻的墓前,妻子对前妻说:“以后你不要再找老张了,他身体不好,要找你找我。”婚后七天他又领着妻子来到了女医生的父母家认亲。近三十年过去了,张医生依然和前妻家来往,而且关系一直很好。对此妻子从不干涉。我说:“你找到了一位好妻子,她能理解你。”
      此时张医生走到外屋,点燃了一支烟,说:“不想说了,说这些很难受。”他一口接一口的吸着烟,再不作声。我起身和他告辞,说:“张医生,你是个好男人,大姐敬佩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3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1-2-1 09:34 编辑

                   七十九警惕这样的骗子

       现在的骗子很多,有电话诈骗的,有在街上行骗的,还有公然到家中来骗的。老人们多因反映较慢,走的不快,还有买东西图便宜,迷信等原因,成为骗子们的主要目标。你稍不留神就会被骗,我的经验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说的多好听,只要让我掏钱,免谈。
                                                      ()
      
        去海南旅游时,一日在街上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推个自行车,旁边挂个筐,上面摆着两串香蕉,一小堆西红柿。我上前问:“香蕉多少钱一斤?”“一元五角。”于是我让她给我称一串,她边称边说:“我老公病了,我卖完了回四川,所以卖的便宜,十一元五角。”我忙递过去十二元钱,她并不接钱说;“你给我换个大票吧,买车票方便。”说着从兜里掏出厚厚一打钱,都是十元、五元、一元的,恰巧最上面有个五角的。我说:“我没大票,你那不是有个五角的吗?这不就找开了吗。”她眼尖,看见了我钱包里那张五十元的,于是说:“五十元的也行。”我还是坚持给她十二元。她又说:“你怕我给你假钱呀,那我给你五元的。”说着抽出几张五元的给我看,我还是给她十二元,你猜她怎么着,她不卖我了,推着自行车走了。
      回家后我和二姐说了此事,她说有一次也被同样的方法骗过。一个卖姜的老头找给她钱,她认真的点了一遍,对。老头找理由又拿回钱重点一遍,二姐一直在看他点钱,对。接过钱后随既装进包里。回家后感觉哪不对,拿出钱来再点一遍,居然少了好几十元。找回来是不可能了,“这帮骗子,真可恶!”二姐忿忿的骂道。

                                              ()

       这几天先后有两个电话打过来。一“我是邮电局,你有个邮件,已经投递三次了,无人接收,现在要退回。”我问:“邮电局在哪?”他答对了。我又问:“邮包里是什么?从哪寄来的?”他说:“得上电脑查。”随既问我姓名,其实那年青人口音里带着南方口音,我随便说了个名。他又问:“这是你的名字吗?”我说:“不是,是我儿子,他在公安厅工作。”对方把电话撂下了。
      二“你有份法院传票,涉及你欠款一事。”我说:“我在股市,没有时间,回头我让会计查查,给你寄二亿。”那女人听了放下了电话。
                           
                                            ()
       昨天上午有人敲门,“谁呀?”“煤汽公司的。”我打开门,见不是以前那位看煤汽表的,就说:“换人了。”他走到橱房,打开柜子,看了看说:“得安煤汽报警罩。”接着将一本表格摊在窗台上。我说:“要钱吗?”“二百六。”我伸出一只手,做出请走的姿势,并说:“一百六我都不安。”“那以后罚款我们可不负责。”我说:“爱咋地咋地。他就出门上楼了。我马上给煤汽公司打电话,公司的人说:“阿姨那是骗子,让他有多远滚多远。”我忙穿上鞋,到楼下熟悉的几家去告诉此事,还好他们也没同意安装。

                                             (四)

    今天去弟弟家,弟妹告诉我大侄差点被骗。起因是一天大侄接到一电话,说“你是李响吗,白雪出国前在我这借了一万八,现在我急需钱,白雪让你先替她把钱还了。”白雪是大侄二姨家的孩子,今年出国去了加拿大。大侄以为是真的,就想替表姐把钱还了,忙找卡,这时对方又打电话催,问汇没汇款哪。这次是侄媳妇接的电话,她听对方略带南方口音,起了疑心说一会儿寄。然后他们就给二姨打电话询问此事二姨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表姐的QQ号被盗了.

    如今骗子损招多,用完一个又一个。

    头脑清醒不上当,提高警惕战恶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4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2 编辑

                         八十走近部分八零后

       知青们的孩子现在基本上都结婚了,不少人还都看到了隔代人。每当谈起儿女时,知青们有的笑,有的摇头叹息,还有的气的直拍大腿。下面写的就是几个知青子女的事,看了这些故事,你也许不会相信,若不是他们都是熟悉人,身边事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大吃一惊后,把它写出来,部分知青是否应该反思,我们有没有错?

                                         (一)
         
       同事的女儿姗姗结婚了,新房有四十多米,是新郎官康凯的父母用一辈子省吃俭用的钱付全款买的。新房布置的很漂亮,让我羡慕了好几天。
        一年多后,当我随姗姗妈再次到昔日的新房时,竟让我目瞪口呆。只见屋子的桌子上,椅子上,沙发上,沙发桌上,电视柜上,窗台上,地上,到处都是东西。所有能放东西的地方,都堆的满满的,厨房和凉台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屋子如同一个超市,应有尽有。我偷偷数了数,光毛绒玩具就有三十多个。听姗姗妈说,她女儿爱买东西,上学时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花钱大王”。她三天两头的买,只要喜欢不管需不需要都买。怀孕后不方便出去,她就在网上买,快递给送。听别人说姗姗妈卖了一处房子,那钱让她女儿花了有一半了。这次我接受教训,没有多言。可是脑袋变的老大老大

                                             (二)

       石磊一个聪明,帅气,懂事,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阳光男孩。身边不乏追求者。可是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找到女朋友。上班后单位不少热心人给他介绍对象,可是看一个黄一个。我很奇怪,他个人条件不错,父母做过买卖,家里光房子就有五处,其中还有一处是门市房,价值一百多万。怎么回事哪?一天我趁他来家中忙问他原因,希望能够帮助他。谁知我刚一开口,他就给我学了和女孩见面时的对话。女方问:“你父母在哪上班?”答;“我爸单位黄了,我妈下岗了。”女方问:“你家房子多大?你结婚有单独住房吗?”答:“我家房子有五十多米,但是我奶奶,爷爷和我们住在一起。”之后再聊几句,女方就找个借口迅速撤退了。难怪他总是谈不成,原来他一直在说谎啊。可他对我说:“我不想找物质女孩,我要找愿和我同甘共苦的女朋友。”以后石磊又相继看了不少女孩,依然是看一个黄一个。直到他二十九岁那年,一个女孩才进入他的视线。那个女孩对他说:“你的个人条件我满意,我就想找一个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男朋友。其它方面差不多就行,我没有太多要求。”就这样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女孩孝顺公婆,主动做家务,小两口也很恩爱,一年后石磊把家中的真实经济情况告诉了女孩

                                  (三)

       杨帆的父亲脑子很活,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做生意了。多年下来,了不少钱。由于家庭条件好,杨帆从小就被妈妈娇生惯养,在家时保姆,妈妈两个人伺候。出门一摆手,不是坐私家车就是打车,直到高中住校。在学校他嫌学校的伙食不好,妈妈就每月给他二千元的伙食费,不够再给。杨帆动不动就上饭店,有时还约上班里的同学喝酒。可是他学习却不怎么样,眼看考不上大学了,父亲只好托人把送到了部队。这少爷哪吃过这种苦,没待上三个月,就被部队退了来。
      五年后杨帆结婚了,女孩叫佳佳,是父亲生意上朋友的孩子。他们也是单过,一百多米的房子,用最新的装修材料,收拾的相当不错。他们不会做饭,每天早餐牛奶,面包,午饭和晚饭不是叫外卖,就是上饭店。婚后不久杨帆的妈妈去儿子家串门,这一看气的不行,原来儿子家乱七八糟的不成样子。要洗的衣服这三件,那二件,到处都是,数数竟有上百件。没办法,杨帆妈给儿子家请了个保姆

                                        (四)

       老杜两口子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儿子结婚了。儿子虽单过,但不开火。早上对付一口现成的,午间在外面吃,晚上今天上你家,明天上我家。老杜不满意儿子的这种生活方式,背后叨咕了好几回。老杜媳妇说,咱现在得给他们打溜须,要是得罪了,以后该对咱们不好了。
      一年多后,儿媳甜甜生了个男孩。可这个孩子就象给他们生的。甜甜喂完奶就没事了,洗尿布,晚上喂奶全是婆婆的事。儿媳妇上班后,孩子彻底甩给了两个老人,看孩子,喂孩子,做家务,把老杜媳妇累的腰酸背痛直哎喲。老杜气哼哼的说:“眼珠都没指上,还能指上眼框啊。把孩子给她送回去,谁爱看谁看。”老杜媳妇说:“你不帮一吧咋整,你没看见别人家呀,有几家不这样。”老杜不吱声了。

                                               (五)

      老韩的儿子和儿媳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北京的外企工作。收入高,工作也忙。老两口不放心,于是拿上大包小裹,不远千里一起来到儿子家。刚进家门老韩两口子就眉头一皱,只见床上被还没叠,沙发桌上堆满了果皮,废纸,饭菜的残渣,老韩媳妇放下东西,二话不说就赶紧帮着收拾屋子。后来她听说,一天早上媳妇就是因为忙着收拾沙发桌上的东西,结果把一个戒指也一起丢掉了。他们还听说,一次儿子说秦皇岛有个饭店,海鲜做的不错,两人就利用假日,从北京开车到秦皇岛吃了顿海鲜。
      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消费理念差距太大了。老韩两口子兴高采烈去,没住几日,便垂头丧气打道回府了。

                                                 (六)

      高飞一个相貌平平,性格温和,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北方女孩。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和一个来自于福建的同学结婚了。婚后两人忙于事业,成绩喜人。高飞上学时母亲就经常教她做家务,所以婚后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打开衣柜,每件衣服都叠的整整齐齐,皮鞋擦的铮亮,一双双摆在鞋盒里。卧室,客厅,厨房,所到之处都擦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污垢。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厨艺不错,做的饭菜十分好吃,有的东西做的,连我们上了岁数的人都自叹不如。
      婚后五年,高飞见丈夫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于是张罗着把婆婆接到家中。家务活她依然做,连婆婆的衣服都拿过来洗。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惹得众亲友羡慕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3:5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3 编辑

                      八十一冬日冰城  
     
        冬天的冰城冰天雪地,雪后地上、树上、房上,银装素裹,到处是一片白色。市里虽然多是高楼大厦,将寒风遮档了许多,但还是很冷。老年人很少出门了,喧闹的街道上行人少了很多。
      今天是平安夜,走出家门坚持每天的日行万步,顺便感受节日的欣喜。街上时尚的女士们穿着紧身裤,小皮靴,雪地鞋,长衣服,脖子上搭着各色的围巾。时尚的穿衣打扮,把冰城装扮的五彩缤纷,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些商家门前几乎在播同一个曲子,铃儿响叮噹,如今生活好了,中国人也过起了洋节。
      路过的那个广场上,十几个中老年人啪啪的甩着鞭子在打冰嘎,孩子们高兴的在冰上打爬犁,尽情玩乐。路边几组冰雕作品已做完了,驻足观看,令人眼前一亮。冰雪是冰城人独特的自然资源,这里的冰雕、雪雕早已驰名中外,成了冰城的特点与名片。每到冬季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晶莹剔透、神奇瑰丽、流光溢彩的冰雕、雪雕让他们新奇,震撼。市里主要街道和广场上,随处可以看见冰景,能工巧匠们用冰铲,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雕出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冰雕、雪雕艺术作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冰雪的装扮下,它们造型各异,或小巧玲珑,或大气磅礴。那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街区冰景成了抢眼的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里,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一路欣赏着冰雪美景,感受冰雪的魅力,真是喜不自胜。天渐渐黑下来,霓虹灯和冰灯交相辉映,冰城的夜晚更加美丽了。可能今天出来的时间长些,感到有些冷了,为了健康,我只好依依不舍的返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4:0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3 编辑

                       八十二知青冰城齐放歌

      八月六日晚我早早吃过晚饭,沿着江边向防洪纪念塔走去。今晚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京、沪、浙、哈知青“圆梦之声”文艺演出将在那里隆重举行。
      已是傍晚时分,江边游人如织。这边垂钓者在专心致志的钓鱼,那边老年舞蹈队在跳舞,更多的人三三两两的在结伴散步。防洪纪念塔下,人如海,歌如潮。哈尔滨知青连谊会的一千多名知青,穿着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的知青两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他们打着的几十面红旗,迎风飘扬。上面有的印着哈尔滨知青连谊会,有的写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某团的名字。不少知青三一群,两一伙的还在忙着拍照。整个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我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到台前,向演员们询问有没有我所在团来的知青,还真巧,居然碰到了一位北京来的知青。虽然我们不认识,却感到十分亲切。因为他还有事,只匆匆聊了几句。
       演出开始了,相继登台献艺的有上海黑土艺术团,杭州西湖知青艺术团,杭州知青歌舞团,北京荒友艺术团。北京知青开心艺术团,知青们不远千里,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参加演出。哈尔滨老知青艺术团,哈市知青联谊会和谐之声艺术团等也来助兴。这次演出有大合唱、舞蹈、诗朗诵、二重唱等。各地知青激情四射、多姿多彩、声情并茂的表演。欢快、轻盈的舞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青们精彩的演出,让大家赏心悦目,一饱眼福。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可称是盛况空前。来看演出的不仅有知青,还有全国各地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哈尔滨的市民。哈尔滨电视台还自始至终的做了跟踪报导。
      晚上十点多演出结束了,各地知青们仍沉浸在刚才那难忘的演出中。大家在一起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我在知青们的脸上又看到了那灿烂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789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4:1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20-8-13 17:54 编辑

                        八十三串段东北话

            我们连许多人都有外号,最有意思的是四大。第一个是在宿舍负责给知青烧水的--看不够老赵。他蔫吧、身板直溜长的碜。磕了吧磣的像个曩曩踹脸上总是魂儿画儿的,眼角上常有眵目糊,有时还流哈拉子鼻涕拉瞎埋了咕汰,连鼻嘎吧都洗不干净。穿的衣服皱吧,水档尿裤,踢哩趿拉。好在人很老实,他自个儿划拉苞米该子每天都按时把水房的水烧开。他老蒯山炮吱咋火燎、咋咋唬唬,破马张飞,二虎吧唧夜个她上北安该里溜达才走了不远匣,光顾瞎搭噶被台阶拌了一下,倒了,来了个狗啃屎咯的波棱盖儿秃噜了。
          第二个是跑腿子----酒仙老钱罗锅拔象说话吭吃瘪肚的。他不是什么好饼因为干仗蹲过笆篱子。还特爱喝酒,从不断溜儿五迷三道,吊儿郎当的样。把身体都体登了,胎胎歪歪的。住的那个屋里递溜蒜卦,造的皮儿片儿的,破烂老鼻子了,也不嫌挡害。他做起事来吧二正,毛愣三光稀里马哈,得儿喝。年记不大,整的老么卡眼儿的,粘的糊哧得得瑟瑟的。
       第三个是土包子----大忽悠老孙,他诡道白话整天虚头八脑,舞舞喳喳的,瞎八字没一撇的事。他老婆没眼力价,还爱拔犟眼子。可是生了对双棒儿,这下她可打腰了。东家送只老报子,西家送几个列巴,连知青也去随份子,他家的碗家柜里、被垛边上堆满了大家送的礼物。一天她穿上棉脑茅楼出外头嘶嘶哈哈的回到屋,大忽悠鸡头掰脸的说:“噶哈去了?崽子把我的笔都鼓捣没了。他老婆说:“别整事儿,你装呐,别脚着自己了不起,稀罕你那破玩意备不住掉到哪个犄角旮旯了”。大忽悠急眼了说:“点儿删着。嘞嘞,我你。”他老婆处决横丧说:“熊色,别跟我装大掰蒜,这几天没说你又跟我赛脸俩人叽咯了半天,竟支把起来,披哩扑鲁撕吧到了一块,一个寸劲,老娘们被打的紫了皓青的。她火赤燎地的痛,只撂杆子哎呀妈呀,忽悠拿起水舀子扔了出去吓得他那刚会扎巴走道小小子旮得儿直哭。
      第四个是坐地炮---欠儿蹬老李,他梏咚说话疙不溜脆,打锛儿嘴茬子厉害.,就会扯蛋昨个他家要来且,是他钢钢好的朋友。一大早他穿上嘎嘎新,锃亮的皮鞋,叫老婆沙棱儿地快准备。老娘们眯着眼睛嗯呐一声,约摸差不多了,立马起来。他老婆长的带劲儿,眼睛滴溜圆。就是隔路特性,她能捣扯,换上了布拉吉板正儿、立量地可是不会做饭,在外屋地费劲扒拉鼓求了一上午,做的菜水了巴察、稀的流地咸。蒸的馒头干巴地,梆啷硬米饭夹生串烟了 整个浪儿白瞎了,她麻爪了,巴叉寻思这可咋整。欠儿蹬见了觉得现眼、跌份闹听说:“你做的什么破玩意儿,唬弄谁哪在早就让你学学,你可倒好主意正,跟你怎么说都白扯。看看人家都知道守铺应时应晌的给老爷们做顿饭,你可倒好整天就知道和那些没正事的打连连,穿个踏拉板,盯吧站在当街撒目唠嗑、毛磕呆呵地,象个马大哈,煮个面条干的糊地,做个大米饭粘咕抓地,吃的我直反蹬,吃伤了。滚犊子!不咬人咯应人的玩意。”气的他老婆武了豪疯的,曲咕:”咋唬啥,你好老天巴地的,就知道溜须嘘呼撒谎撩屁,交这些八杆子拨拉不着的朋友。办事秃撸反涨的,没个准称儿那钱都打水漂了,要不是点儿走字儿,早抓瞎了。”
   一天他们四个闲的无机六瘦凑到一起,也不怕街上暴土扬尘.坐到草稞子闲嘎嗒牙.。酒仙像个二百五傻了八叽的要和忽悠打赌掰腕子,谁输了买酒。欠儿蹬老李说:“真咋地这主意不赖。” 看不够老赵便随风倒忽悠今天可不敞亮,掏钱让看不够先去买瓶便宜娄搜的酒,再买盒洋火。” 坐在当腰的看不够渍扭不愿去,霸道、拔尖儿欠儿蹬骂道眼狼儿。”接着抢过钱,着急忙慌的跑了。那小卖店在旮旯胡同,急了拐弯的,可别脚了。估么有半个时辰,欠儿蹬呼哧带喘的回来了。忽悠说:“怎么不在跟前买。”儿蹬说:“她寡妇扯业的不容易,我落忍,咱不能包源儿能照顾就照顾点。”
      酒仙先给自己倒上,都浮溜浮溜的了。又给当间儿的看不够和欠儿蹬大忽悠倒上。然后拿起杯,一饮而尽。欠儿蹬说:“别介,你倒不夹咕,这么喝可够戗 ,一会儿又该磨叽了。”  酒仙听了撂下拿起的酒瓶子,不高兴的说:“咋地,这么喝解嘎吱。你像个二椅子似的,坐地根儿就没想和你喝,你横是腻歪了,管我。” 欠儿蹬觉着憋屈,就和他掰扯,两人犟咕起来。大忽悠忙上前,扒拉开酒仙,欠儿蹬说:“你二五眼哪,说的那么邪呼,人家酒仙尿性提愣格儿喝了这么多年,晃常喝一瓶,都没烧心过。”就这样打赌黄了,几个人不欢而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8 18:26 , Processed in 1.2948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