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燕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漫忆》选

[复制链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22:54:22 | 只看该作者

(接上文)
                  进修生活
    上学期间,学校改了一次名字,原来校名叫“承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后改名叫“承德教育学院”,我上学时坐落在中兴路与五条(四条?)胡同交口。后来学校搬到高庙,成了电大一类的学校了。这两年来来回回坐公交车路过高庙,发现校址变作它用,学校又搬走了。
    我们是中文科首届学员,按照承德八县一市地域划分,我属于承德市班。
    每次面授学习,我都住在流水沟的一家旅馆内,里边的一位服务员大嫂好记性,第一次就认识了,半年后再去住竟记得我上次的事,我问她怎么竟然能记住旅客,她答得也干脆,本市哪有几个住旅馆的,又是个天津卫,好记。
    单身一人,一日三餐很简单,中午多买点,晚上索性在旅馆吃点剩的就行。
    考试那两天,早早起来去避暑山庄里复习,那时还未形成旅游热,清幽的山庄里有不少班里的同学,沿微波荡漾的湖水旁散步和诵读,很有些诗意。
    学员都来自承德市的各个学校,共同的需求、近似的教学经历让我们相处很好,课上课下团结互助,挺温馨的。
    班长叫高升,承德铁中的老师,是班里最年长的学员,人挺热情的,为班里的后勤杂务事情没少操心。
    大约到了第二年,班里突然增加了十多个学员,都是承德报社的编辑和记者,还包括一位总编。大概是能力有余而学历不足,到此插班“补”文凭来了。
无冕之王们可能是职业优势的习惯,刚接触时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和不屑与人为伍的感觉。
    开始还平安无事,很快老师们和报社的就分成两大派,起因是争座位。
    他们未来之前,我们座位是较固定的,个别来晚的也给留着座位,还常常互相让座,用现在话说,挺和谐。等这些记者和编辑们一来,座位就全打乱了。
    这倒可以理解,人家不知道嘛,但自己坐了还用东西占几个其它座位,且大呼小叫“在这儿呢在这呢”,这就叫人烦了。
    那天矛盾终于爆发,一位男记者占座、一位女老师要坐,争执起来,大庙的一位男老师看不公,冲了过去,记者便瞪起眼睛:“怎么?要打架?”我们几个男老师也冲了过去:“怎么?看你像是找打!”…..
    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且时间一长,都成了熟识的朋友,虽然有时无话不谈,但却很少谈及差点打群架的事。
           
                 我的老师们
    教我们的老师大多来自承德师专,为人都很和谦,课上传授知识挺谦虚的,课下家长里短地也挺随和。
    学员们都是老师出身,因此在学知识的时候也顺便品老师的学识和讲课风格。儒雅型的、激扬型的,各有各的特色。
    科主任叫李殿臣,第一天听他课我就听出他是我的天津老乡,你就是再说普通话,后音儿的天津味儿也难以掩饰。我挺欣赏他的课,学识和专业都不错,有些不是单凭备课备出来,能听出来。
    还有一位老师,当家子,也姓董,叫董仲湘,无论是外形还是讲课风格,都属儒雅型,讲课慢条斯理,听不进去的,就容易发困,听进去的,咋嘛咋嘛挺有滋味的。
    儒雅型的还有一位叫马尚的老师,教我们时间很短就离开了,但那不多的几节课却给我留下很不错的印象。
    有位杨老师,叫杨金明(?)纯粹的激扬文字派,不仅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分明,且表情丰富多彩,手势都带着韵味儿,很是吸人眼球,上他的课甭想打瞌睡。
    老师们对学员们还是挺负责任的,其工作的一项包括走访学员。
    那天,我的单身宿舍响起敲门声,打开门,是李殿臣和杨金明两位老师,说是下来看看,走访学员,了解学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
    我特别感动,把他们强留下来,到食堂打了饭买了拆骨肉和萝卜肉,我们仨在简陋的宿舍里边吃边聊了好久。
            
                  岁月悠悠
    光阴荏苒,一晃,进修已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虽时过境迁,但往事悠悠,有时回忆起来,也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段里程。
    替我答题的同事曹老师早已随丈夫调到北京,在北京市委党校任教,十几年前来一次承德,我们特地见了面,现在估计早已退休了;
    毕业几年后,我在学校任教导主任,一次去承德四中,办什么事忘记了,没想到接待我的教导主任是我进修班的同学孙老师,我们谈起当年共同的学习情景,很是兴奋;
    班里还有一位学员,是市委某科室的,姓周,当年学习很勤奋,曾聊过几次,印象挺好的,后来在电视里看承德新闻,突然发现其在主席台上就坐,桌前赫然摆着写有她姓名的牌子,但不知她的职务;
    十年前,孩子在高中就读,在市里师专家属院租的房子,我曾遇到李殿臣老师两次,他已经退休,但仍在给一些单位讲课;
    那位讲课激情四溢的杨老师,我去年在避暑山庄了遇到了他,好像在一个民间乐队里和一群退了休的老人们一起玩儿。我和他打招呼,讲了他当年讲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杨老师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102#
发表于 2017-10-4 08:20:49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0-3 22:54
(接上文)
                  进修生活    上学期间,学校改了一次名字,原来校名叫“承德地区教师进修学 ...

同学之间也有趣,
先打后和没脾气,
老师后来也遇到,
点点滴滴多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103#
发表于 2017-10-4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在避暑山庄复习功课,很有诗情画意。前几年曾到承德避暑山庄一游,感觉风景甚美。不过现在门票价格不菲,读书人要去那里复习功课不太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21:52:10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0-3 22:54
(接上文)
                  进修生活    上学期间,学校改了一次名字,原来校名叫“承德地区教师进修学 ...

咱知青的学历,大多是后来补学补考而来的,知青的学习和工作热情,都是可圈可点的。谢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21:58:41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7-10-4 16:00
在避暑山庄复习功课,很有诗情画意。前几年曾到承德避暑山庄一游,感觉风景甚美。不过现在门票价格不菲,读 ...


当时旅游热还未兴起,避暑山庄的门票是3分(或者5分),现在是150元,涨了5000倍,是物价涨幅中最高的。谢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22:0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津 于 2017-10-4 22:17 编辑

                    评课

    1986年,市教委中学教研室在全市中学开展公开课检查选评活动,各校六门主要学科(语、数、外、物、化、政)都参评。
先是本校内选拔推荐,后代表本校接受市检评组的检查选评,旨在全市推动教改和提高教学水平。
    我时任教导主任刚一年,接到通知后,立刻和校长商量,随即布置给各教研组。由校长、主任和各教研组长组成校内评课团,所有主科老师一律初评,从每学科中选出一名参评教师。

    接市教委通知,让我去市内语文检评组任评委。近水楼台,每次预备会后,我都把商定的评课打分标准、公开课注意事项及时传给学校,让参加公开课的老师早点做些准备。

    各学科的评委,除了教研室的几位工作人员,大多是各校的校长或教导主任,六个学科集中在一起,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听课。教研室制定了各校听课时间表,全市都下来,半个月也完不了。

    浩浩荡荡的几十人评课团,每到一校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贵宾级待遇。
按照事前定的规矩,每次听完课,评委不作任何点评,不留任何意见,但各校还是想办法把评委客气地多留一会,用各种方法为自己学校老师的讲课增光添彩,使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说句苛刻一点的话,听了几天的课,我对大多数的语文公开课不满意,语文本是挺生动的学科,怎么讲得这么刻板、或死气沉沉,或矫揉造作,最令我生厌的是,好几位老师讲的课已经不是“处女课”,起码已经讲过一遍了,一听就能感觉到,痕迹太明显了。


    近二十天的时间,终于把全市中学的课听完了,休息了一天后,评委们集中,按学科评出全市的一、二、三等奖。

    语文检评组的会开得挺热闹。先是每个评委谈听课印象,再是大家综合比较评价各讲课老师的特长和不足,最后定出一二三等奖。

    讨论了没多长时间,我就听出了问题:水平相近学校之间的竞争在这里很明显。一中和二中都是市重点,互相“咬”得很紧;五中和八中水平相近,也互相摽着劲

    语文组组长是市教研室主任,看着半僵局面有些棘手,就决定改变原先规定的选评方式,以投票方式决定名次。

    我是唯一来自企业学校的评委,和社会学校没有利害关系,只按自己的印象发言和投票。

    结果出来了:获得全市语文公开课一等奖的,居然是我们学校——一个小小的企业子弟学校!

    哈哈!差点没把我乐晕啦!

    我故作镇静了一会儿,抓个空隙出去,快给自己学校打电话报个喜!

    真是好事成双!刚出房间,外语组正散会,一个外语评委一把拉住我说:“知道吗?外语科的全市一等奖是你校的!”
一个小小企业学校竟然夺得两个全市第一,北在哪里?我怎么有些晕啊?
    喜讯先一步传回去了,第二天,我结束了20多天的评委职责,揣着两个学科的一等奖证书,高高兴兴凯旋而归。



   (其实,全市中学评课,两个学科一等奖落在我校,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其一,别看我们是个不大的子弟学校,可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在当时确实在市里名列前茅。教师是清一色来自师范毕业,中学部教师学历都在专科以上,小学教师也几乎全部为中师学历。这在当时,比市重点中学师资力量还正规。
其二,社会学校对于名次很看重,竞争很厉害,投票时,我们这个与世无争的企业学校可能有些渔翁得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107#
发表于 2017-10-5 07:59:23 | 只看该作者
全市同评公开课,
各校争执何其多,
企业学校不在乎,
竟将两个头等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108#
发表于 2017-10-5 11:12:5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子弟学校赛出好成绩,可喜可贺。过去企业就像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这里企业办的中小学校于1997年全部与企业分离,划归教育局统一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22:35:2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10-5 07:59
全市同评公开课,
各校争执何其多,
企业学校不在乎,

诗评总能抓住要点,简练而准确地归纳。谢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22:46:07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7-10-5 11:12
企业子弟学校赛出好成绩,可喜可贺。过去企业就像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这里企业办的中小学校于 ...

确实,企业是个小社会,学校、医院、商店,浴池、一应俱全,取暖、用电、烧水十分便利,不出企业家属院,什么生活问题都能解决。我们中学与社会学校合并是在1987年,保留了小学,小学约10年前才划归社会。谢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8 04:20 , Processed in 1.21680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