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6.18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1:1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3 11:20 编辑

这是北大荒人笔下的兵团历史——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的农场场史史志。
1968年兵团组建——1973年的历史,我以为这才是可以载入中国历史;等同于过去载入中国历史县志的正史。
  兵团二师组建后,原由政府主管的文教、政法、金融、财政、商业、外贸、税收等,都一并归由二师管理。这样,二师就成了党政军民四权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相对独立的社会与经济体系的半军事化组织。
  组建兵团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处在高潮的时候。各农场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大派群众组织,竞相争当革命“左”派,力图掌握农场的一切权力,互相攻击,从对方组织中揪人、批斗,甚至发展到全场性的大型武斗。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通过组建兵团,迅速扭转了两大派群众组织分裂对立的形势,促成了两派群众组织的联合,对增进团结,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生产建设上,一方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使各团(场)有了新的发展,并新建了十七团(现普阳农场);另一方面,为适应生产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需要,扩大了房建面积,修筑了道路,架设了各团(场)与二师师部的长途电话通讯网。与此同时,文教卫生等事业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兵团二师的组建,毕竟是在“文化大革命”高潮中建成的,不能不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二师组建伊始,就全盘否定所谓“旧农场”。各农场原有领导干部与机关工作人员,以至一些生产队的干部,多数被下放劳动。二师师部、各团团部,从首长到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统由现役军人担任。副职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与各生产连队的干部,除保留了一少部分原有农场干部之外,主要从城市知识青年中选拔。各农场原来行之有效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被全面地废除了;批判了原农场所谓的“奖金挂帅”、“物质刺激”,否定多劳多得,普遍实行了等级工资月薪制;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砍掉了职工家属园田地,限制职工家庭副业生产;盲目照搬大寨经经,大肆宣场“革命化打败机械化,小镰刀战胜康拜因(收割机)”,任意贬低农业机械的作用。此外,瞎指挥、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风气日益盛行。再加上大量地接受城市知识青年,基本上无限制地吸收投亲靠友到农场来的农村劳动力,对职工子女实行包下来就业的政策等,使职工人数急剧增长。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与经营成果每况愈下。广大干部(包括多数现役干部)与职工,对组建兵团二师以后的问题,多次提出过中肯的意见,在行动上进行过抵制。但是,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势态的发展。加上自1968年以来连续的自然灾害,使农垦事业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1968年至1973年,国家对二师的投资累计达7784.5万元。以1973年与1968年相比,农用拖拉机增加了50%,耕地面积增加了40.3%(粮豆面积增加15.2%)。但粮豆总产量却减少77.9%。
    从经营成果上看,除1968年在农场原有基础上盈利1091.1万元之外,从1969年到1973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了10634.2万元。1973年当年亏损4359.2万元,是历史上亏损的最高记录。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102#
发表于 2018-11-23 11:52: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各军区生产建设 兵团史研究(1968~1975) *
罗利华  《兵团党校学报》2013 年第 3 期

[摘要]1968~1971的四年间,我国在东起江浙,西至西藏,南抵两广,北到内蒙古、黑龙江的15个省和自 治区,新成立了12个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 )。而在1972~1975的四年内,连同1954年组建的 新疆兵团在内,全国的13个兵团被相继撤销。研究兵团的组建和撤销,既可以理清这一重要事件的来龙去 脉,又可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进行深入梳理。 [关键词]中国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撤销 [中图分类号]E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3)03—0072—06 [作者简介]罗利华,男,兵团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1968~1971 年的四年内,由于我国面临的国际 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局势陷入混乱,为应对这种紧 张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决定在东起江浙,西至 西藏,南抵两广,北到内蒙古、黑龙江的 15 个省和 自治区,新成立了 12 个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 称“兵团”),加上 1954 年组建的新疆兵团,全国共 有兵团总数达到 13 个之多(1972 年 7 月江西兵团 改为江西农业建设师)。 一、兵团组建的背景 (一)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 1.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中苏边界长达 7300 多公 里,随着中苏隔阂的不断扩大,中苏边境冲突日益 增多。 1960 年 8 月,中苏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 发生了第一起边境纠纷。1962 年,苏联在新疆策划 了“伊塔”边民外逃事件和伊犁暴乱事件。中苏边境 冲突自此进入频发期,根据中国政府后来声明, 1960 年至 1964 年 9 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高达 1674 起。 1966 年,苏联和蒙古签订了带有军事性质的友 好合作互助条约,并向中蒙边界地区大量增兵。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苏军一再在中苏边界 乌苏里江上挑起严重的纠纷。1968 年 1 月,苏军动 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杀害 4 名中国边民,制造了第 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1968 年末 1969 年初,苏边防 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送武装军人登上珍宝 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1969 年 3 月, 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苏军遭到 沉重打击。1969 年 8 月 13 日,苏军出动 300 多人, 动用飞机、坦克和装甲车等大批现代化武器,对新 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一个排的边防分队 实行袭击,中国边防军除一人被俘外,全部阵亡。 2.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采 取敌视政策。1950 年 6 月,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 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同时又发动侵略朝鲜 的战争,并不断出动飞机侵犯和轰炸我国领空,之后中美在朝鲜发生了直接的军事冲突。1964 年 8 月,美国利用“北部湾事件”连续对北越地区进行轰 炸,开始扩大印度支那战争。中国政府发表声明: “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 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 ①美国不顾中国的 反对,不仅派兵直接参加越战,而且多次侵犯中国 南方领空、领海。1966 年初,中国空军奉命进驻海南 岛, 4 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取消对入侵美机“只起 飞监视”等规定,命令“对侵入我大陆和海南岛上空 的敌机采取坚决打击的方针”。② 中苏关系的破裂对峙,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 给我国的边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促使我国在边境 地区组建了大批兵团,如在三北地区组建了黑龙江 兵团、内蒙古兵团、兰州兵团。在南方组建了广东兵 团、福建兵团、云南兵团。因此《关于生产建设兵团 会议的报告(摘要)》中说: “全国 12 个生产建设兵 团,除新疆外,都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号令下,以国营农场和农建 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③ (二)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毛主席 在 1955 年号召: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 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 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④1956 年,中共 中央政治局拟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 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 39 条也指出: “从一九五 六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五年或者七年内, 解决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 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参加农、林、牧、 副、渔各种生产事业和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卫 生事业。” ⑤ 虽然在毛主席和中央和中央的号召动员下,有 一大批城市人口走向农村,一定程度减轻了城市就 业压力。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形势陷入 混乱,大量因参加红卫兵大串联活动而滞留在城市 的农村中学生,和数以百万计的无法升入高中或大学的城市中学生,使得城市就业问题变得更为凸 显。1968 年 12 月 22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讲 话: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全国立刻掀起了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的高潮。 农村插队、农场插场成了安置数以千万计知识 青年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有为数甚多的知识青年 被充实到刚刚组建的兵团,有些兵团组建的主要原 因就是为了安置知识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兵 团最终安置了知识青年 220 余万人。 (三)新疆兵团的成功经验 1954 年 10 月,新疆兵团成立后,兵团战士立足 于新疆贫瘠的荒漠戈壁,不但承担起艰巨的戍边使 命,而且大兴屯垦发展了现代农业,使兵团经济得 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在 1959~1961 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新疆兵团经 济虽然也遭到一定破坏,但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 速度。在这段时期内,新疆兵团人口、国营农场数 量、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工农业产值都得到了极大 的增长,国有企业这三年盈利近 4 亿元。1959 年至 1961年间,新疆兵团不但没有发生饿死人的现象,而 且还向内地支援了大量的物质: “支援河北、河南、山 东等省灾区人民500万公斤的救命粮。1960年 12月 21日,新疆兵团党委决定支援山东灾区人民小麦种 子15万公斤,油菜种子 2.5 万公斤,黄豆 2.5 万公 斤,冻羊肉 50 吨,豆饼 2.5 万公斤,糖渣 1 万吨”。⑥ 新疆兵团不仅经济上取得了罕见成就,而且戍 边方面也功绩显赫。在 1962 年的“伊塔事件”中,新 疆兵团战士执行了“三代”任务,并建立了一批边境 团场,犹如在边境地带拉起一幅无形的铜墙铁壁, 为巩固祖国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 形势和严重的国内经济状况,新疆兵团在这两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理所当然成为成功的模板。黑龙江 兵团、兰州兵团和西藏农建师等就是在新疆兵团直 接帮助下或参照新疆兵团模式而组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103#
发表于 2018-11-23 11:5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2:04 编辑

二、兵团的大规模涌现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各大军区开始在其管 辖地区组建兵团,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共组建了 12 个兵团。这些兵团的组建一般经过以下三个步 骤:一是改组原有国营农垦系统组建兵团;二是调 入大批现役军人领导兵团;三是动员大量知识青年 充实兵团。 (一)改组国营农垦系统 按照毛主席“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各大军区 和各省纷纷把所管辖地区的国营农垦系统改组为 生产建设兵团。 黑龙江兵团的组建是: “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 场,与黑龙江某些省属农场、黑河农建一师、合江农 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 产建设兵团。” ① 内蒙古兵团的 6 个师都是在内蒙古原有农、牧 场等基础上组建的。如一师主要是由原乌兰布和农 场、原巴彦套海农场、原哈腾套海农场、原太阳庙林 场、原包尔套勒盖农场和原纳林套海农场等改组而来。 广州兵团成立时, “海南农垦局、湛江农垦局、 海南五料局及所属农场(站)、工厂、医院、学校等单 位,以及海南兴隆农场、彬村山农场,湛江奋勇农 场、阳春农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及其所属 在海南、湛江地区的单位,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 热带作物产品总公司及其在海南、湛江地区的分公 司,总后勤部的海南八一农场(除产品归总后勤部 外),从 4 月 1 日期改归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 管和领导。” ②其他兵团大都也是在改组当地国营农 牧渔场的基础上而组建的。 (二)配备现役军人领导兵团 这一时期的兵团都是按军队形式组建,直接或 间接由各大军区领导。兵团的各级领导主要由现役 军人担任,现役军人在各兵团领导人数中所占的比 例都非常高。 内蒙古兵团组建时,北京军区就从所属各部队 中,调集现役干部 3266 人前往兵团任职,不仅兵团、 师、团三级的领导和军医都是由现役军人担任,就是 正副连长、指导员都是由清一色的现役军人担任。
新疆兵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调入了大批 现役军人担任各级领导。1968 年 11 月, “中央军委 决定:任命张竭诚(现役军人)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任命吴登云(现役军 人)为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③1969 年 3 月, “中央军 委调入兵团现役干部 401 人,全部到达乌鲁木齐 市,分批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任命赵志祥(现役军 人)为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④与此同时,新疆军区还 调了大批连、排级干部到兵团现役部队团部任职。 至 1975 年兵团撤销时,在兵团担任各级领导的现 役军人达 3257 人。其他兵团的各级主要领导,也都 是由各大军区调来的现役军人担任。 (三)动员知识青年充实兵团 兵团在组建时就展开了招收知识青年的工作, 最后各兵团都招收了大量的知识青年。 1968 年黑龙江兵团组建当年,就接收知识青年 4 万多人。截止 l975 年底,黑龙江兵团共安置了 39 万余名知识青年。内蒙古兵团 1969~l971 年,共计接 收知识青年近 10 万人,知识青年占了兵团职工人 数的 77%。l969 年广州兵团成立当年,就安置城镇 知识青年 29452 人。l970 年接收知识青年 27187 人;l971 年接收知识青年 9416 人;l972 年接收知识 青年 1372 人。1967~1975 年,新疆兵团接收城镇知 识青年 l0 万余人,其他兵团也接收了大量的知识青 年。 到 1976 年,全国兵团共安置了知识青年 220 余万人。知识青年的加入,不仅给兵团带来了大量 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为兵团的发 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改组各地国营农垦系统,调入大批现役军 人领导兵团和动员大量知识青年参加兵团这三个 主要步骤。在 1968 年至 1971 年的四年间,全国共 组建了 12 个兵团。 表1 内地各兵团创建时间表 兵团名称 黑龙江 内蒙古 兰州 安徽 江苏 江西 成立时间 1968.6 1969.1 1969.1 1969.1 1969.2 1969.3 兵团名称 广州 云南 福建 山东 浙江 湖北 成立时间 1969.4 1969.10 1969.12 1970.3 1970.5 1971.5

三、兵团的备战防边工作 各地兵团组建后,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备战防 边工作中。兵团在当时特殊的国际条件下,为保卫祖 国边防的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兵团的备战防边 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几个主要内容: (一)实力相当的武装队伍 各兵团组建后尤其是 “林副主席第一各号令” 发 出后,都进入临战状态,都积极的组建了一批武装队 伍。 黑龙江兵团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武装 队伍相对庞大,而且配备的武器也比较先进。据原黑 龙江兵团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梁文玺回忆,1968 年 至 1969 年初,黑龙江兵团: “组建战备值班营 35 个, 每个营编 500 余人(其中编 3 个步兵连, 1 个机炮 连)。同时还组建 367 个武装排,总计达 2.2 万人被 武装起来。共装备步 枪 8000 支,冲锋枪 4000 支,轻 机枪 630 挺,12.7 高射机枪 45 挺,60 炮 210 门,82 迫击炮 110 门,75 反坦克炮 130 门,76 加农炮 30 门,40 火箭筒 320 具。还装备相当数量的手枪、手榴 弹、反坦克手雷等武器,并备有至少一个基数的弹 药。” ①内蒙古兵团的每个团都装备有 1~2 个武装连 队,配备了各种轻重武器,其他各兵团也都组建了人 数不同的武装队伍。尤其是新疆兵团,在此之前就不 仅组建了数量庞大的值班部队,而且还组建了现役 部队,这一时期更是注重了武装建设。 (二)不辞劳苦的军事训练 除了组建武装队伍外,军事训练也是各兵团备 战防边的重要内容。军事训练一般安排在农闲和冬 季进行,主要是对武装战士进行必要的战术、技术基 础训练。训练项目繁多,包括射击、投弹、刺杀、爆破、 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 (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近战、夜战等。 1970 年 11 月 24 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 “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号召,各兵团迅速掀 起野营训练热潮。黑龙江兵团二师、三师、四师各组 建了 1500 人的武装拉练团,进行一个月的冬季千里 野营拉练。 (三)不畏牺牲的边防战斗 兵团组建后,成为阻止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强大
力量,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9 年 3 月 2 日,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打响 后,沈阳军区向黑龙江兵团司令部发出了全力支援 珍宝岛战斗的命令。兵团令第三师通往珍宝岛战场 的公路各要点的团营连,建立支前领导小组,建立兵 站和物资供应站,把拖拉机修配场、工程队、医院改 为战勤分队。地处珍宝岛的三师 21 团,于 3 月 8 日 接到组建担架营开赴前线的命令后,立即组建了一 支 450 人的担架营,承担战勤支援救助任务。由于不 畏牺牲,贡献很大,沈阳军区给担架营一连三排立二 等功,给杨一平立二等功,朱波、陈放、黄元培、芦爱 信立三等功。 在支援珍宝岛战斗中,黑龙江兵团在其他方面 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三师 3 月 2 日至 3 月 20 日 的统计,全师参加抢修公路有 12529 人次,抢修公路 380 公里,修建桥涵 55 座,出动支前车辆 39 台次, 为过往车辆加油 112502 斤,抢修车辆 187 台,消耗 零部件 182 套(件),接待就餐人员 13280 人,运送主 食 21018 斤,蔬菜 29864 斤。② 四、兵团的“文化大革命” 各兵团组建后,并不能超脱全国“文化大革命” 的氛围,也都立即卷入了这一运动的漩涡。 (一)形式多样的阶级教育 受全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阶级教育在 刚组建的兵团迅速展开。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兵团 的阶级教育采取了多种形式。 1. “天天读”。兵团是按照毛主席“准备打仗”的 思想组建起来的,为了领会毛主席的精神,紧跟毛主 席的思想,当好毛主席的学生,各兵团都采取了“天 天读”这种形式。所谓“天天读”就是每天安排一定时 间,专门学习毛主席著作、语录等。“天天读”的时间 大都为一个小时左右,一般安排在早晨上班之前。
不 管工作任务多繁重, “天天读”都要不折不扣进行,而 且必须保质完成,不然就是阶级意识淡薄,有打为阶 级敌人的危险。“天天读”活动不仅破坏了生产,禁锢 了思想,而且还制造了许多荒唐之极的悲剧。 2.再教育。兵团为了完成毛主席提出的“接受贫 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都对知识青年进行了各种 形式的再教育。
①黑龙江兵团网:http://www.hljbt618.com/2007 年 5 月 11 日。 ②吕书奎编: 《亲历兵团》,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4 页。
屯垦研究
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104#
发表于 2018-11-23 11:56:11 | 只看该作者
忆苦思甜教育是知识青年的必修课,它一般有 以下内容,首先邀请老贫下中农、老工人给知识青 年做忆苦思甜报告,讲述旧社会的艰辛。然后是吃 忆苦饭,忆苦饭就是让知识青年吃旧社会劳苦大众 吃的饭,让他们不忘父辈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生 活。此外,还经常请一些知识青年现身说法回忆旧社 会的苦难家族史,经常教知识青年唱忆苦思甜歌等。 各兵团阶级教育的方式还有“天天批”、“生活 会”、“讲评会”、“讲用会”、“一对红”、“早请示、晚汇 报”等。 (二)残酷无情的阶级斗争 1968 年,毛主席指出斗、批、改就是: “建立三结 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 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 厂里的斗、 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①这里虽 然说的是工厂的斗、批、改,但随后全国各单位都迅 速掀起了斗、批、改的大高潮。各兵团虽然刚组建, 也被卷入这场政治运动,都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 和 “一打三反”运动。 1. “清理阶级队伍”。1968 年 5 月,党中央转发 的《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 的经验》提出“清理阶级队伍”的问题,要求全国参 照新华印刷厂的经验, “有步骤地有领导地把清理 阶级队伍这项工作做好”,各兵团的“清理阶级队 伍”运动便迅速展开。 新疆兵团“清队”的恶果是,兵团政治部 261 名 干部中有 204 人被揪斗, 2 人被打死,农二师揪斗干 部 2697 人,打死 12 人, 36 人被逼自杀, 9 名师党委 常委有 8 人被打倒靠边,全师高达 87%的干部被揪 斗。黑龙江兵团的清队致使兵团干部大换班,其中 农四师被揪斗的干部达 756 人。 其他兵团的情况也与这两个兵团差不多,大批 干部被打倒靠边站。同时,还有大批的职工在这次 “清队”中被揪斗清洗。 2. “一打三反”。1970 年 1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 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 2 月又发出《关于 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 浪费的通知》,随后 “一打三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
速展开,各兵团政治运动的重心也转移到这一运动。 结果各兵团都抓出了大批的所谓 “现行反革命分子”。 1970 年 3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清查“五·一 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次年 2 月又发出《关 于建立五·一六专案联合小组的决定》,要求各地追 查和抓捕“五·一六分子”。与“一打三反”运动相互 交织,马上在各兵团形成了一场声势浩荡的肃反、 肃特运动。又有许多人被冠以各种罪名而荒谬的打 为反革命分子和特务。 新疆兵团截止到 1971 年 10 月,被揭发出有问 题的人数达 1.152 万,判处 3959 人。云南兵团截止 到 1973 年 6 月,共揭发出 5611 人有各类问题,定 案 3780 人。其他各兵团查处的人数也非常多。 五、兵团的撤销 20 纪 70 年代初期之后,由于我国所处的国际 环境不断改善,加之各兵团因“文革”的破坏而一直 处于严重亏损的局面,中央最终决定撤销了所有的 兵团。 (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69 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缓和,正如基辛格所说: “在苏联和中国军队在一条 没没无闻的江上冰封的西伯利亚冻土地带爆发冲 突的时候……一切膜肪不清都消失了,我们毫不犹 豫地走向世界外交的重大变化。” ②1970 年 12 月,毛 泽东在接见斯诺时说: “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中 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 交啊?” ③1969 年 3 月,在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次 会谈中,尼克松提出希望与中国开展对话,并请求 法国向中国转达他的这个意向。1970 年 1 月,中美 两国大使级代表在华沙举行了会谈。 1971 年 4 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 访问。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美 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 顾问基辛格等,开始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 (二)中苏关系好转 中苏之间爆发战争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因此,在 关系日益紧张的同时,双方就已开始谋求缓解的办法。 1969 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联政府于 3 月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31、532 页。 ②基辛格: 《白宫岁月》(第 1 册),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26 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36、437 页。
29 日发表声明,主张“恢复于 1964 年在北京开始的 协商” ①中国政府也在 5 月 24 日发表声明表示准备 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 力。 7 月 26 日苏联再次提出举行苏中高级会谈的建 议。9 月 11 日,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举行了著名 的机场会谈,达成了一个临时的口头协议,商定了 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边 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等问题。 1969 年 10 月,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在北京举 行,这次谈判于 1978 年 6 月结束。虽没有达成任何 协议,但从未中断的谈判,保证了这段时期中苏边 界的安宁。

(三)普遍的严重亏损 各省国营农场被改组为生产建设兵团后,由于 原农场干部大多被打倒靠边,而接管的现役军人又 缺乏管理农业的经验,而且大量知识青年的涌入使 兵团劳动力出现过剩,加上兵团实行的军队管理体 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以及“左”的思想,特别是“文 革”的破坏等原因,各兵团都出现数额巨大的亏损。 新疆兵团 1974~1975 年,国内生产总值从 6.2134 亿元减少到 3.5648亿元,国民收入从5.3752 亿元降到3.3198亿元,社会总产值由12.8571亿元降 到 6.8431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由 10.1864 亿元降到 5.386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由 3.4959 亿元增加到 3.7313亿元,工业总产值由6.6905亿元降到1.6547亿元, 财务经营亏损从1.9602亿元增加到2.4712亿元。 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企业经营亏损 严重: “1970 年亏损 1322.34 万元,1971 年亏损 1260.12 万元,1972 年亏损 1251.92 万元,1973 年亏 损 1416.60 万元,1974 年亏损 1693.64 万元。” ②由于 橡胶开割树逐年增加,广东农垦利润开始大幅度增 加,但在广州兵团的管理下“从 1971 年起至 1974

年,利润年年下降。1974 年利润为 1.06 亿元,比 1970 年下降 29.3%。” ③青海省的军垦农场划归甘肃 生产建设兵团后,工农业生产也出现了较大的亏 损,1971 年工农业总产值亏损 492 万元,1972 年亏 损 642 万元。 (四)兵团的撤销 各兵团普遍严重亏损的情况,引起了相关部门 的高度关注。1972 年农林部对广州兵团橡胶生产情 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兵团生产上不注意 从实际出发,缺乏科学态度,生产不计成本,花钱不 按计划。 同年,财政部对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三个兵 团的财务进行了调查,也指出兵团存在以下五个方 面的问题:(1)丰富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必须加强 一元化领导;(2)党的政策还不够落实,积极性没有 充分调动起来;(3)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不明确,农 业学大寨不普遍,艰苦奋斗精神差;(4)存在供给制 思想,经济核算观念淡薄;(5)资金渠道不清,基建 超支严重。④ 1972 年 5、 6 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 国务院农林部联合派出 3 个调查小组到黑龙江、新 疆、内蒙古、浙江、安徽等五个兵团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组发现: “不少兵团办得不好,投资多,产量低, 亏损大。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国家对兵团投 资十三亿四千万元,弥补亏损七亿八千万元。…… 内蒙古、山东、江苏等以农业为主的兵团,粮食还不 能自给。”因此认为: “内地组建的兵团,一般没有边 防任务,采取兵团的组织形式意义不大。” ⑤根据这 个报告的建议,兰州兵团于 1973 年被撤销。1974 年,云南、福建、广东兵团被相继撤销。1975 年,邓小 平副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全面整顿,这一 年全国所有兵团都被撤销。
①《人民日报》1969 年 5 月 25 日。 ②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甘肃省志—— —农垦志》,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05 页。 ③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东省志—— —农垦志》,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27 页。 ④⑤农垦部政策研究室,农垦部国营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经所农场研究室编纂委员会: 《农 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796~798、805 页。
屯垦研究
表2 各兵团撤销时间表 兵团名称 江西 湖北 兰州 广州 云南 福建 山东 江苏 新疆 浙江 安徽 内蒙古 黑龙江 撤销时间 1972.6 1972.9 1973.5 1974.6 1974.6 1974.11 1974.11 1975.6 1975.6 1975.6 1975.6 1975.6 1975.12 (注:由于新疆特殊复杂的环境,中央于 1981 年恢复了新疆兵团。至此新疆兵团成为现存的唯一兵团。) 责任编辑:杨伟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各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研究”(11XDJ014)的阶段 性成果

①《我珍藏一份“六.一八” 批示》http://www.hljbt618.com/2007 年 5 月 10 日。 ②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东省志—— —农垦志》,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2 页。 ③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8、200 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新华月报》1964 年 9 月第 161~162 页。 ②《周恩来年谱,1949~1976》 (中卷)第 724 页。 ③编纂委员会: 《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 农业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777 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62 页。 ⑤《人民日报》1956 年 1 月 26 日。 ⑥方英楷: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439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105#
发表于 2018-11-23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1-23 14:20 编辑

当年兵团历史中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件:

一是69年苏联派遣了一组特务前来侦探兵团虚实,都是由越境投敌的国人叛徒组成的。他们装扮成地质队,到我们这里“找水喝”。后来我们内蒙兵团的人们把他们当成座上宾,好吃好喝的款待,什么秘密都让人家弄去了。后来这伙特务又如法炮制,前往黑龙江兵团也去“找水喝”,结果被警惕性很高的黑龙江兵团人给识破了,将其一网打尽!审讯中特务们供认了在内蒙兵团“旅游”的经历,后来中央军委表扬了黑龙江兵团,批评了内蒙兵团。

二是73年前后,我们兵团一位女战士被接到中南海,她的姐姐是毛泽东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老人家听说那位工作人员的妹妹在内蒙兵团后专门派人把她妹妹接到中南海仔细询问了内蒙兵团的情况,随后全国兵团就撤出军队建制改为地方管理。当年在兵团网有不少人知道此事,有的还认识那位女战士,当时她是在西直门外原苏联展览馆附近被中南海派来的汽车接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1:3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4 11:37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1-23 11:15
这是北大荒人笔下的兵团历史——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的农场场史史志。
1968年兵团组建——1973年的历史,我以 ...

通过这篇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农场史对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1973年的历史评论:兵团是文革高潮中建成的,不能不受“文化大革命”的的影响。从二师组建伊始,就全盘否定所谓“旧农场”。各农场原有领导干部与机关工作人员,以至一些生产队的干部,多数被下放劳动。二师师部、各团团部,从首长到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统由现役军人担任。副职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与各生产连队的干部,除保留了一少部分原有农场干部之外,主要从城市知识青年中选拔。各农场原来行之有效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被全面地废除了;、、、、、、。
当年也就是我们8团是兵团组建七年后,才被像兵团成立后所有65个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农场;被现役军人全部下放了各农场主要领导和各生产队负责人——把所有负责生产和两级基层党的组织全部下放、异地安置改造。由不懂农业生产的初到兵团的城市知识青年来担任基层生产连队的领导,再加上不懂农业的团级以上的瞎指挥。根据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怎能不连年亏损,使北大仓这国家粮食生产基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2:0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4 15:49 编辑

接上帖  
1968年至1973年,国家对二师的投资累计达7784.5万元。以1973年与1968年相比,农用拖拉机增加了50%,耕地面积增加了40.3%(粮豆面积增加15.2%)。但粮豆总产量却减少77.9%。从经营成果上看,除1968年在农场原有基础上盈利1091.1万元之外,从1969年到1973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了10634.2万元。1973年当年亏损4359.2万元,是历史上亏损的最高记录。
  1973年,黑龙江省粮食局写了一份报告,分析了兵团粮豆产量与上交粮豆大量减少的原因是:自然灾害严重,指挥不力,机具不配套与施肥不足。10月,在全国粮食会议上印发了这个报告,分送给了国务院总理与各业务组。10月6日,李先念副总理在这份报告上写了批语:“这个兵团的生产情况,真有些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再不过问,恐怕明年要吃国家的粮食呢?我想兵团的全体指战员是不会甘心常此下去的”。同时指出:“材料所写的几个原因,可能有些道理,但不是主要道理,问题在于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方针、政策不正确,人们的积极性是调动不起来的”(引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合编《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
  1973年冬,中央决定生产建设兵团原由沈阳军区领导改为黑龙江省领导,把应由政府主管的金融、税收等,都交还给了地方府。在建设商品粮基地方面,国家给予重点支持。二师及各团,先后分别召开了各种会议。有的召开党代会,有的召开干部或职工代表会,如实地传达了国务院与各级领导对兵团的批评,进行了初步的自我检查,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了生产连队。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总结了经验教训。以此为起点,把经营管理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加强了干部培训,改进了生产管理、定额管理、劳动管理、机务管理、计划与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增产节约以及各行各业的增产措施等等。重视了科技人员的作用与科学种田。大力发展了工业,调整了部份产业结构,并对个别单位进行了整顿,放宽了职工家庭副业生产的政策。所有这些,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使二师的生产建设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1975年是二师的最好时期,比组建二师以来较好的1968年,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地发展与提高、、、、、、。
     我们8团在1973年开始也和全兵团一样,把其它团异地下放的老农场场长提为副团长,把原二九0农场生产科科长任命为生产股股长主抓全团的生产,还成立了团五七大学;把原老农场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机戒工程师聘为教师,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然后充实到基层连队——现今的北大荒集团的当家人就是当年的学生。
说起来当年兵团组建时我团的第一任团长是全国战斗英雄赵中华,在我团却整天游手好闲,因为不懂农业且我团的五个营全被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把持着。就是召开春季播种、夏季麦收、秋季豆收也是干坐在主席台上,听负责生产的副团长讲话。
1975年后,兵团对于8团的这种现役军人根本插手不了营级以下所有54个农业连队的领导的情况下,所以才在8团开展了全面夺取基层连队领导权的战役!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2:15:03 | 只看该作者
而这场战役的开展,是以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名义开展的;缘由就是开拓了北大荒建立北大荒第一个军垦农场(建成农场一个月以后才脱的军装、转业)的原农场的党委书记不服从兵团分配,要原地复职引起的。
请看我的一篇回忆录:也来煮酒论英雄
在我刚到北大荒的时候,就常听他们讲的过去二九0农场的光荣历史。
“当年在东北农垦总局,另眼看待的几个牛气的农场——友谊、853、二九0,每逢在总局开会,都专门派小车接这三个农场的领导。”
“我们二九0,要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想定的小火车早就开到农场啦。”那牛气,为当年的二九0自豪极啦。
后来来到机关,又听那老农垦干部吹嘘:那二九0的刘书记,因为当年文革打倒他时所有的问题都是诬陷,想让他恢复工作。
那刘书记说啦:“要恢复工作可以,我有两个条件:
第一:我还要在被打倒的地方恢复原职,既然错啦,哪儿打倒的哪儿爬起来。
第二:我要自己花钱,请我们原来和我开拓北大荒的战友吃顿饭。
就这两条没别的要求。”
末了,这些老农垦人随后又说到:这两条虽少,但这不是要这兵团、二师现役军人的命吗?!而后举着大拇指说道:我们老书记真是英雄,不回二九0就不出来!
真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6:39:47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以为:第一是根据当年中苏斗争的战略需要。第二不得不说是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出现的插队知青与本已落后的贫困地区农村争口粮、争工分——就是国家每年给于巨大投入依然解决不了插队知青的具体困难。
全国12汁生产建设兵团和3各农建师确实全部安排了老三届和69届毕业生——1970年以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再也安插不进一名兵团战士了——兵团组建了六师开拓抚远湿地、我们2师也将汤原的17团交给兵团直属的62团,迁址到普阳河开拓湿地新建了17团;首先修筑了防洪大坝,以防止在湿地上新建的连队和开垦的耕地遭到破坏。各师和下属的各团也新建了许多连队(开荒点也基本上是湿地)。
兵团组建后大批城市青年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城市文化、整体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农垦结婚晚,子女小——大面积开荒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就是机械化力量再强,那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大豆、玉米的管理、收割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兵团组建后,到来的大批城市青年几乎是农业连队原有农场职工的两倍,不但解决了兵团生产力的问题,而且使建设兵团加大了农田基本建设——水(排水、灌溉渠)林(林网化)田(耕地的整合)路(各地块的道路)综合治理的开展。使农田的小气候,排水、灌溉更加便利,农作物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哈哈,我快成农业专家啦——可能中国知青网的网友们更想不到我在连队和我林业班的战友还发明了大面积机械造林法呢,对北大荒的土壤、气候、林业有着深入的研究、、、、、、。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8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6:4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5 13:30 编辑

       永远的遗憾——未推广的发明
    在宝泉岭信息港(宝泉岭管理局官方网)我曾看到一幅二九零农场农田彩照,一下被纵横的林网所吸引,作为当年的林业人员,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在评论中抒发了我的情感,多想回家看看,最最真实当年规划和亲手栽种的林带、树木。同时也为我们当年创造发明的中耕机杆尺划印造林法没有推广而感到遗憾和心痛。
    二九零农场在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植树造林都一直十分重视,从知青的到来起,给本已就人均耕地面积过重;人力紧张无法顾及的水、林、田、路农田基本建设增添了生力军。
  造林品种的多样化,速生林的增加和杨树优质品种的引进更加提高、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的速度。由原来的双阳快杨,引进的美X青新品种减少了第一年还需抹芽打叉的管理程序,减少了疏于管理后小老树的形成。
    在一九七三年,新品种在连队苗圃大面积繁育成功后四月在中旬大田播种前的农忙到来之前,北大荒的地表化冻将将够杨树插条12公分深度时,在全团掀起的植树造林大会战运动开始之初,因为几年前插条造林时,有的地块化冻不够深度,扦插作业人员手心因为必须达到扦插要求,就是戴上配发的掌心有粘糊上橡皮特殊手套也会红肿,北大荒的4月晨起还是冰冷无比手拿刚刚侵泡过的插条作业,辛苦无比。
    看到此景,又见扦插的距离、间距凌乱不堪,我和林业班的班长在第二天从菜窖储存的杨树插条运送到田间工作时,偶尔看到机械排正在检修中耕机,看到卸下铧犁的杆尺很长,就过去和要好的同学咨询,如果用拖拉机牵引,杆尺现在能划多深,得到的答案是,能划破快化的冻土层,起码十三、四公分。
    听说此言,我们激动不已,马上找到当时督促检修的副连长,把我们想试验一下用中耕机杆尺给插条造林划沟的想法,利用拖拉机手的丰富经验,一是解决了当前化冻不够扦插难的困难,二也可以解决造林成行不直的问题。
    因正在检修的中耕机铧犁正好卸下,主管机械排的副连长马上调过来有丰富经验的拖拉机驾驶员去和我们做实验。
    等我们运送杨树插条到地头,拖拉机后面牵引着中耕机已到地头,按造林地带直接作业,看拖拉机十分轻松的划出笔直的十二条印痕,我们俩走过去,轻松的就将十二公分的杨树插条送入土中,再往深送恰恰达到答复我们的14公分,手指竟入土两公分。
    当我们看到造林人员,轻松、一路小跑的将杨树插条轻松的送入土中,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赶紧迎上划印回来的拖拉机,深表感谢。坐在拖拉机上的连长听到我们的感谢和实际情况汇报,马上让拖拉机奔赴今年计划造林的其它地块,协助我们尽快的完成任务。
   一天下来,收工时发现,我们当天竟完成了今年造林计划的一半,功效提高了4倍。从原来的倒退式人工瞄准、量步扦插造林,变成了运动员式的一路弯腰小跑轻松送条入土游玩似的作业,而且不见了多年杨树插条造林的困苦。高兴之极。
    没想到,在检查苗木成活率上报造林成效时,成活率由原来的85%竟达到了100%。当时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眼前的成活率数字,后来又复查了另外几个地块,竟是一模一样。除了一根不知什么原因被甩在一旁的插条外,全部成活。
    当时真的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们在查核特殊的一条两苗抹芽时,意外的发现,当时中耕机划印的浅浅印迹雨后竟变成了一道小沟,雨水的存留,集聚到插条送入土手指处,等于特殊灌溉。我俩人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扦插季节,苗木因为不是硬度强插,没有损伤根部表皮,插入后接触面是冻土在发芽前土下密封冷冻保持不风干,发芽化冻时土壤水分充分供应到根部,再加上北大荒黑土地的表层土壤基本上是江底迁移江泥的成份居多,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深度不到一米的挖坑作业后,回填时土不能填满特殊现象就证明了我们划印造林后出现一行雨水小沟——进而形成特殊灌溉提高成活率的结果、佳绩。
    可惜的是当时团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从我们连商调我们班长时,由于至今不能解惑的原因,连队将我推荐了上去。对此当时求调我们班长的农建指挥部林业负责人非常不满。所以当我把我们连的发明、发现对他汇报后不以为然、没有重视和推广,碰钉子后我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可能由于他对连队的调人事件的不满,一直以我是团{场}部护林员的身份使用,没事就催促我,去路边看树去,别让马把路边的树皮啃了。所以我后来就天天上班后就游逛在团部的各条道路旁,倒也悠闲自在。
    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当然不甘如此的现状,每有闲暇空隙就跑团副业连偷学林业育苗、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向果农学习修剪、管理技术。在77年春节回连时机,三天修剪了全连从未结果的500多颗果树,78年的秋天,20连原老连长(离休)在我回连游玩时,亲自笑呵呵的对我诉说,当年果树结的沙果整整装满了拖拉机的一拖斗。十几麻袋,当年初夏看到满树的幼果,他专们安排了两个老职工,日夜看管,以防偷盗毁坏。
    至今我一直在想,北大荒的特殊土质环境,我们当年的发明一定会给现今的林业发展带来和当年一样的成果。我盼望、我盼望、我盼望当年的心血在当今的北大荒土地上能够带来我希望的成绩与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4 22:42 , Processed in 1.27920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