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那些闹鬼的老宅子
说起北京闹鬼的宅子,那可真是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地方,还有处宅子不得不说。这便是后海附近的一处宅院。
这座宅院的前身是明朝某位王爷的府邸,究竟是谁,已无法考证了。这位王爷生活在明神宗朱翊钧时期,与那荒淫享乐的明神宗不同,这个王爷为人正直,善待百姓,尽管对明神宗的行为看不惯,但也不敢有所表露。有一年好几个地方发生旱灾,百姓民不聊生,更何况又发生了疫病,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明神宗一味沉溺在温柔乡中,每天听曲看舞,却不管百姓的死活。这个王爷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赈济百姓。这位王爷本是清廉之人,而灾民却难以计数,自然是囊中羞涩。然而还有奸臣污蔑这个王爷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明神宗也不加细查,就胡乱给判了下来,这王爷给革去爵位,赶出了京城,而这座大宅院,落到了谁的手里就不知道了。
清初时候,一位皇族子弟看中了这院落里的雕梁画栋和地势位置,便打算买下它。但一个好心的老人叮嘱他不要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住在这里的人几乎都没有啥好下场。这个皇族子弟觉得好笑:现在是大清的天下,还有什么人敢作祟呢?
这个不听劝的傻小子还是搬进去住了,之后整座宅子就开始不安静了。
西北角的廊檐下经常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冤枉”,而在满月时分则会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吼叫,这种吼叫声完全不是人间应该有的声音,仿佛是从地狱里传来的一般。从这里路过的人听到这声音,命大些的被吓得神志不清,运气背的,当场便气绝身亡。
这宅院里的恐怖事还不止这些。在大冬天,宅院望的一口井翻滚着红色壓的水,而井水还散发出一股血腥的味道。一个老仆后来发现,这翻滚的不是靈箩红水,而是人血!而夏天呢,其他地方都是炎热的,只有这宅院里刮着一阵阵夹带着腥味的凉风,冷冷的,还打着旋,吹得人身上汗毛竖起。
刚住进去不久,这宅院里的人就相继患上了恶疾,那个皇族子弟年纪轻轻便口眼歪斜,而他的妻子则身上出现了很多红色脓疮。其他的仆从不是上吐下泻、便是头痛发烧。请来太医诊治,不见起色;找来道人作法,更是不见成效。唯有离开这闹鬼的老宅,一家人的性命才能保住。
就这样,好好一座宅院又空空如也了。临走时这个傲气的皇族子弟还不忘在老宅的大门上贴了个字条,上书:古宅荒废,恶鬼来袭。他本来是想吓唬人的,结果这个字条刚贴上不久,他自己就暴病身亡了。
另一处闹鬼的老宅位于劲松附近。其他一些被鬼怪光顾的地方多是傍晚或半夜才开始闹起来,可这里呢,无论白天黑夜,每时每刻似乎都有离奇古怪的事情发生。每到下午六点半就在走廊里响起女人的哀嚎声,而到了午夜12点小孩子们打闹嬉笑的声音又会在宅院里响起,人们只能听到这声音,却根本找不出声源在何处。每到逢年过节,宅院里总会出来一个只有上半截身子的鬼魂很高兴地到处飘荡,尽管他那个吊在脖子上的头颅已经腐烂霉变。
曾经有人大着胆子,在半夜三更时提着灯到园子里四处转悠,希望找到那些嬉笑打闹的孩童,可在宅院中只有一只球在滚来滚去,根本看不到是谁在踢,当时也没有风。还有个老伯一辈子无儿无女,他是专门看管这座宅院的。这座宅院的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老伯依然健在,而且在将近二十年的岁月里,他的容貌都没有发生过变化。
假如换作别人,在夜晚时分听到垂泣声、嬉笑声,来到空荡荡、黑漆漆的院落里一定会胆战心惊,可这老人似乎见过很多闹鬼的场面了,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表情,仿佛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让他害怕,有时他还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有人间起时,他会说他在教小孩儿们背唐诗,尽管他面前并没有所谓的小孩。
这座宅院最后的主人是前清的一位举人,这位举人在父母过世后便带着.妻儿和几名家丁来到了这里居住,原因就是这里的宅院很僻静,适合读书,而且价格也要便宜得多,尽管他对这里的闹鬼事件也有所耳闻,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住了进来,并嘱咐自己的子女,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许乱嚷嚷。
这位举人的一双儿女也确实很乖,看守宅院的老人经常说: “我在这里住了将近一百年了,像这么懂事的娃娃还真是少见。”他每每这么说,就会有人间: “老伯,那您多大年岁时开始看守这宅子的啊?”
“那时还年轻呢,也就不过五六十岁罢了。”老伯拍着自己的将军肚,十分满足的模样。而听他说话的人却早已惊得不知所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