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4:15: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养花,还有一段,没敢发。看到有同学说我们党否定了文革,没有否定插队,索性发了,请同学们指教、批、评。
       我想虽然没有否定它,它还存在吗?现在许多同学认可了插队之主要原因就是就业问题,一定时期形势所迫的就业方式。至于有作为、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当然合作化时记工员、会计出现了一些缺口,大约那就是作为吧。
       索性发喽,欢迎指教。

       养花,养好花是要因花制宜的,喜阴喜阳喜肥喜水各不相同,闻香观色观花观叶情趣各异。虽然花儿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一视同仁不分差异一样对待,那必定有些花儿就不开花,就打蔫儿,甚至枯萎。
      花也有不同的作用,最早许多人家养过月季花。但是现代的小区里都有不小的绿地,月季成了市花之后,绿地花池都有月季花,陪伴她的有玉兰、桃花、迎春等等。于是家庭就很少再盆养月季花了,偶尔一楼的窗前可能还有她的身影。很多草花不太出现在家庭,都是节日搭花坛或摆在单位或小区的门口,平时就在马路边或隔离带里有他们。
       这话题说不完,主要还是想说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人生一定要一个模子刻出来吗?
       我们欣慰习近平插过队接地气,但是不能说不插队就没有习近平式的领导人。我想当一个被看好的干部委以重任之前去农村去基层代职,体验生活,也会有同样效果,不必这么多人陪绑。且做领导的终归是少数,二产三产人员下不下乡好像没有必要,插队结束后的分配就业招工创业情况,说明不下乡一样有好干部好工人好教员好职工。
       在我们下乡了,且克服了好多什么以后,思想上身体上知识上都有了收获。这不能说插队就是必要的,只能说我们意外的收获了这些。非把这些往插队初衷上靠拢,有说教之嫌,空洞的说教当年解不了饥渴。
       因为社会陋习比学校的功课好学,加之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一些弊病,不能解决,连讲出来都不敢。不做领导,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
       所以插队这种方式的结束就证明了它不是必要的,因为不是人人都想当将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有自知之明的士兵,也是好士兵。倘若世上只有一种或几种花,那么就永远没有万紫千红,也就没有了多姿多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4:25:58 | 只看该作者
      用曾经填过的一阙词,真的结束养花这一段。

         《一剪梅》知识

      温室花苞尚弱娇,
      六点红阳,缓缓爬高。
      忽如神助教三娘,(教:jiào教育)
      知识无多,语壮言豪。

      习课田间笔换锹,
      心苦身劳,志弃文抛。
      回城无力再翻书,
      知识无多,此憾难消。

      唯恐词不达意,再生其他,详解一下。
      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爱说(曾)是生长在红旗下的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那时曾经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那时就是凌晨六七点钟的太阳。在祖国的关怀哺育下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幸福之至。在学业未成之时,忽被寄予了希望,“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十六条)。于是多次被接见,被鼓励。戏里唱“三娘教子”,“现在是‘子教三娘’”,豪气冲天。
      上山下乡理想与实际的落差,估计不会被误解。我们才下去时还有接受再教育,改天换地的想法。实际情况是除去本身具有的传统本质和农业技能等等方面外,他们不能很好的再教育我们,(尤其是思想理论方面)。当时实际情况是即改变不了农村面貌,也改变不了农民思想。遗惑,思考,无奈。回城后的知青没有人人正规复学,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初中生,也只有参加业、夜、电、函,成人教育了。
      知识青年怎么与知识这么无缘,解不开,说不清,空余憾。
   (解:hài,解不开:闹不明白,有的地方是:解不下,下:发音h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113#
发表于 2015-4-26 20:20:54 | 只看该作者

          开始讨论吧,同学们。
          应该有很多同学赞同,当然也有不同意见的,总之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插队不管什么意见,都已经翻篇儿了,对于不对也无法纠正了,所以我先无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14#
发表于 2015-4-27 15:04:43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说,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上山下乡运动这双鞋,穿在我们广大知青的脚上多达十四年之久,舒服不舒服我们心里最淸楚,我们最有发言的权力。我们不需要别人说三道四,鞋穿在自己的脚上,我们干吗非要等着权威说舒服还是不舒服?这难道不是歪理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身并没有错,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用学到的知识搞科学种田,搞养猪,养鸡,养魚等,有的大学生还用高科技搞高尖端的科学养稙,而且很成功。
董佳耕,邢燕子,作为青年人的榜样,将永远的载入史栅!我认为上山下乡运动错就错在(运动)!
你把上乡下乡搞成全国性的大规模运动,就从根本上剥夺了人们自己迭择道路的权力,就从根本上剥夺了绝大多数人,选择人生命运的权力!就突显了个人意志,和个人权威强加给多数人的霸道行经。
(然尔一九六八年岁末那场运动的悲剧意义在于,不论你主观上如何抗拒与抵触,但是你必须服从,必须上山下乡。群体意愿化为乌有,个人意志统治一切。不是去农村传播文化,传播科学,改造贫困和发展生产力,而是去进行被动的思想改造,去接受一个千百年来以手工方式进行耕作的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的再教育,从而达到把自己变成最普通意义上的农民的崇高目的。
历史在这里开动倒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15#
发表于 2015-4-27 16:09:09 | 只看该作者
四川南充军分区副参谋长,袁候新,在地区革委会任生产组长时,以安排知青工作为名,奸污女知青达九十余人。••••••
国务院知青办。    简报十一期,
丨拷打批斗:云南兵团不完全统计:吊打知青六十九起,仅一师批斗知青七百二十七人。有的知青被吊走来活活打死••••••,
奸污女知青(不完全统计),
黑龙江兵团,三百六十五起:,内蒙兵团二百四十七起。云南兵团,一百三十九起。广州兵团,一百九十三起。其中师级干部二人,团级干部三十八人••••••。
工份事故:
黑龙江死亡五百五十三人。
内蒙兵团,死亡一百二十六人。
广州兵团,死亡二百一十人。
云南兵团,死亡二百九十七人。
新疆兵团,一九六九年来,仅自杀事件就达一百三十四起。
这双鞋穿在知青的脚上舒服吗?他们的青春还有无悔吗?他们的父母,还有他们的家人,会给上山下乡运动定成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运动,难道还需要那些权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16#
发表于 2015-4-27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军区后勤部应下乡子女五百一十二人职工子女下乡二百四十人,干部子女未下一人。十三军和五十军干部子女从一九六八年至今未下一人。武汉军区,湖北省军区机关干部子女应下一百八十一人实下四人,到农村不久,两人参军,一人进厂。该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以上干部子女共共五十九人,无一人下乡。昆明军区,一九七二年应下乡子女八十七人,只有两人下乡•••••。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是很有必要吗?。
傍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1:46:57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4-27 16:09
四川南充军分区副参谋长,袁候新,在地区革委会任生产组长时,以安排知青工作为名,奸污女知青达九十余人。 ...

一些乘人之危的歹徒!
插队的也会遇到,一位晋南插队的知青写了部小说,就揭露了他们县安办的混蛋领导奸污、索要等等恶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1:52:13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4-27 16:32
成都军区后勤部应下乡子女五百一十二人职工子女下乡二百四十人,干部子女未下一人。十三军和五十军干部子女 ...

我看到这里,忽然萌发了写写党风、社会风气的渐变。小时候是不错的,逐渐长大了,觉得社会好可怕,与老师教的,媒体播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2:18:45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4-27 15:04
习近平说,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上山下乡运动这双鞋,穿在我们广大知青的脚上多达十 ...

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真的帮助农民提高品位,改善生存,是需要知识的,而且是有专业知识就更好了。当年的知青,尤其是初中及以下的青年可能不具备这些。纯粹做社员,体验贫困,不知道有多大意义。我所去的地方有大专一所,师范一所,中学两所(县城),一些公社有中学,几乎全体学龄儿童都上学。我去的公社有中学,我去的大队有小学,村里没考上高中的初中生,没考上中学的小学生不少。公社有农技站、农机站、种子站、广播站。汾阳当时全县通电,地肥水美,55、56年毛泽东批示“一人一亩水浇地”就是说的汾阳。汾阳的“晋商”很多,京津为多,因为什么什么回到村里的不是一个两个。我们去了,只能学习,接受再教育。发挥什么?人家什么都不缺。
提起晋南同学的小说,发一段感触。
谢谢大哥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2:25:49 | 只看该作者
                         肉身菩萨

        一个在晋南插队的知青qucp写的小说《一条向西流的河》里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神坪的小庙落成了,神殿里塑着龙王和风、雨、雷、电几个神像。塑成后,和好的泥还剩了一堆,还没来得及清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外乡人来到庙里,看样子像个家道中落、遭遇不幸的书生。他问老师傅,这塑的都是哪些神灵?老师傅一一说给了他。谁知那书生听完之后,竟然长叹一声,说道:“噫——天地之大,却无我容身之所!”小徒弟指着那堆泥巴对书生说:“地方给你留着呢!你就上那儿坐着去!”那书生对小徒弟说了声:“多谢指点!”走过去一屁股坐在那堆泥巴上,把两腿盘起、双手合十,就此闭目凝眉、一动不动了。
        大家用这堆和好的泥,包裹在遗体外面,按照这书生的模样塑成一个坐像。由于谁也不知道这书生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所以只好称之为“肉身菩萨”。
        小说里写到:“破四旧时,(庙里所有的)泥胎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出现在知青小说里,一定与知青命运相关。怎样解释这里面的联系,仁者见仁。

        一位知青从回顾上山下乡讲到我们在山乡是不能大有作为的,他说:“《肉身菩萨》若比当时的知青,似乎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某一根神经,出路在哪儿?!传奇故事中的那位落魄书生,绝非凡人,最终应了书生说的谶语:“噫——天地之大,却无我容身之所!!”即使一个小山村也没有神仙的容身之所,在文革中被破四旧扫地出门,未能修成正果。既然神仙在此皆未能修成正果,知青倘若真扎根,也不会修成一位成正果的“肉身菩萨”。 看来还是早点离开此地,方能修成正果。”         
      
        我认为《肉身菩萨》若比扎根的知青,知识不足,求学无门,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他们看了不能说,想了不能做,连那流浪书生的到处流浪都不可能。不是吗?书生若有为或大有作为,也做个官呀商呀什么的,或立个山头,搞个变法,也不至于流离外乡,以求一席之地。知青呢,竟与百姓一样,不能也不允许有自主选择的用武之地。那样,我们若真扎根一辈子,……那情景出个落魄且厌世的流浪知青,胡乱选个地界儿,无棺椁无亲人,一抔泥土做归宿,应了那句“何处黄土不埋人。              

        作者的解释是这样,《肉身菩萨》若比那成为了先进典型的知青,叫人家拿泥巴给裹起来,在泥巴外面涂上点儿油彩,就像封在小庙神殿旮旯里的那个傻逼书生。他们让人给你烧香、让人朝你下跪。还告诉人们说,跟着你学就能‘位列仙班’!也许有人心诚,还真指望着入了‘仙界’能呼风唤雨呢。可你知不知道?一旦要是到了让人给塑成了泥胎的那个份儿上,也就只能坐在那儿‘装神弄鬼’的蒙人了!甭说入什么‘仙界’了,再想说句‘人话’、想活动活动、想挪个窝,离开那墙旮旯?呸!我看连门都没有!      

         除此之外,一定会有其他的看法,但是绝对不会有也不该有赞美插队的说法, 因为那几个不满意。一种说法是邓小平讲的“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还有一种说法是 “四不满意”,是李先念讲的“青年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嘛!”至此,绝大部分知青回了家,留在当地的也不再插队,基本都安排了工作,都挣了工资。
        [1980年初,鉴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央书记处审时度势,果断决定:从当年(1980年)暑假起,应届毕业生不再上山下乡,一律作为待业青年,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崇拜、信仰都是希冀 消灾解难、越来越好。法自然 应是 顺应天时,合乎地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为自然就是荒漠长草,沃土植粮,苍山松柏,温室花朵。那书生不能在他可以发挥能力的地方发挥能力,亦违了自然,如同于沙漠植牡丹,于樊笼养金鱼,岂有此理。

        有感而发做首诗,取名《落难神仙》,

    神仙圈里亦参差,(圈:quān)(参差:cēn cī)
    既有精明也有痴。
    自在真佛真自在,
    背时老叟老背时。
    高山大漠松杨壮,(松柏、胡杨)
    陋圃小溪花柳滋。(娇花、弱柳、滋润)
    万物荣枯循正道,
    一生褒贬是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8 23:29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