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07:1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在这里了。说了一会,萧红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概又咚咚咚地跑下楼去了,第一,她不能耽搁先生的工作,第二,她得顾忌许广平的感受,如果这个家她还想每天出入的话。
  站在萧红的角度,以她那自由奔放的天性,这段时间她是很压抑的。
  又有一次,她要出门赴约,许广平替她打扮,找来各种颜色的绸条用来装饰她的头发,其中一根红绸条,扮得萧红似乎不是很好看,鲁迅生气了,大声地对许广平说:“不要那样装她……”这一幕真是意味深长,在那不知是春天还是冬天的房间里,三个人,静静地站了一两秒,有什么东西似乎昭然若揭了,许广平很窘,萧红安静下来了,鲁迅呢,他把眼皮子往下一放……然而也就这一两秒,这艰难、隐涩、沉重的一两秒过去就好了,过去了,又是什么都没发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09:12 | 只看该作者
后来,萧红便离开了,她去了日本,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她为什么要离开呢?据说是“养病”,又有说是“精神上的苦闷”,她走的时候,鲁迅正在生病,她走了三个月以后,鲁迅就去世了。
  这三个月中间,她跟鲁迅没有任何联系;萧军也觉得蹊跷,很多年后,他跟牛汉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他似乎是欲言又止的。
  这之前发生什么了吗?
  然而这些不说了,再不会有人知道了。
  鲁迅死了两个月以后,萧红回到了上海,先去万国公墓祭拜;这是1937年1月,半年以后,中日战争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0:01 | 只看该作者
                            萧红的灵异与气场
    萧红的作品不够成熟。有些语句不合语法,生涩别扭,结构散漫,不合乎小说常规。评论家指出其缺陷,的确言之凿凿。
    然而,如此不成熟的作品,为什么数十年流传下来,产生了越来越强劲的吸引力呢?
评论家认为是女性主义理论家“拔高”所致。我觉得也有其道理,萧红的作品是不能用既定的理论阐释的。说其“伟大”,恐怕萧红如地下有知,也只能默然否认。因为她从来不求什么“伟大”,反倒总是从别人不经意的细微处着笔落墨。
    其实,任何作家作品都不可能依靠外力赢得读者的喜爱,也不可能凭藉权力和金钱扭转这种喜爱。且看有些东西一出,就有报纸大版刊登大牌“名家”天花乱坠的吹捧文章,一时间闹得不亦乐乎。但不消半月,即烟飞云散,什么印象也没有了。“文革”中铺天盖地批判巴金、老舍等作家,将人间最黑最恶的污言秽语掷在他们身上。然而雨过天晴,他们的作品散发出更引人的清香,批判他们的人倒不知哪里去了。
    作家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源于自身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底蕴,其他皆无济于事。对于萧红来说,她的那些欠成熟作品的吸引力,来自一种灵异和气场,这是不能用文学概论的既定理论解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0:5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灵异,就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奇异的生命潜意识形态,可以把这种形态称为灵异现象。文学艺术,是人类生活中较多出现灵异现象的领域。有的人孜孜矻矻数十年,经过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写出的作品非常规范、老成,却一般化,引不起注意,更谈不上传世;有的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完备的培训,文字并不成熟,却年纪轻轻就出手不凡,一写就冒出令人惊异的才气。人们不能不惊叹遇到了天才和灵异。文学史上中国唐朝的“鬼才”李贺、现代的鲁迅、曹禺、沈从文、废名,英国写出《简爱》、《呼啸山庄》的勃朗特姐妹等等,就是这种“文学灵异”。萧红也属于灵异群中的一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1:40 | 只看该作者
你看她的成名之作《生死场》,绝不写任何大场面,而是从“山羊”、“榆树的根端”、“山羊的胡子流延着”的“粘沫”、菜田边道“绣”着的野菜、“艾蒿的气味”等等“梦魂”般的细微处用笔,却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幅明丽和新鲜的画面。虽然不过是略图,但如鲁迅所言“已经力透纸背”,透发出了对人情、世情、自然之情幽细、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数十年后改编成话剧,满场流溢活灵灵的生气,使人感到“鲜活人生扑面而来”(韩少华老师语),就不能不叹服萧红的生命力了。以后的《后花园》、《小城三月》就更其幽幻,而成熟之作《呼兰河传》,则梦一般的朦胧、幽邃,令后世几代人梦中绕梁。我愿拈出萧红自己的两个词来形容她的文笔:“苍凉、幽渺”。萧红恰是以“苍凉、幽渺”之笔写出了“幽美的故事”。她简直是个文学的幽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2:2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那篇《回忆鲁迅先生》,完全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和罕见的天赋,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活生生地以画面感极强的形象出之,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没用一句夸大的赞誉和空洞的议论,就把一个和蔼可亲、老练深沉的鲁迅活脱脱地托将出来了。例如关于鲁迅笑声的描绘,鉴赏她的衣饰时的对话,“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时的神态,拿自己的校样纸请客人擦手的嘱咐和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的细小动作,以及瞿秋白穿过的拖鞋、海婴给父亲烟嘴上插香烟等等,都无不极为生动、深含意蕴地凸现出了鲁迅独特的个性。萧红的描写是这样富有视觉形象和画面感,简直可以直接当作电影或电视剧的分镜头剧本进行拍摄,摄成一放肯定效果奇妙。如“魁夺菊花诗”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那样,萧红在浩如烟海的回忆鲁迅文章中独占鳌头,远远超越了许多老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3:20 | 只看该作者
据靳以回忆,萧红在重庆黄桷树镇秉庄写《回忆鲁迅先生》时,同居的端木蕻良问她:“你在写什么文章?”
    萧红一面把原稿掩上,一面低声回答:“我在写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端木蕻良凑近看了看,鄙夷地笑起来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萧红脸红了,对他说:“你管我做什么,你写得好你去写你的……”
    其实,端木蕻良认为不“值得写”的地方,恰恰是萧红写得最妙的过人之处,也是文学的真谛所在。创作是细节的艺术呈现。萧红的文学气场,正是从她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出发,以“越轨”而准确、细腻的笔致,刻划这种看来不“值得写”的细节,从而烘托而成的。文学天赋就是对生命具有深入骨髓的超凡体验,又对生活细节与语言文字具有先天的敏锐感觉,并具有超越凡尘、无比丰富的诗化的情思与想象力,善于将生命体验用突兀、质感、含有特殊传感系统的文字和文体刻划和表现出来,传递给对生命有过类似体验的人。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这三位萧红的男友,在中国现代男性作家中称得上是俊杰,但他们文学上的灵性和对文学本质的领悟,与萧红是没有可比性的。因而他们的气场以及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无法与萧红相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7:51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气场,是一种吸引力,一种魔力,也可以说是某种具备神秘能量的魔咒。具有气场的作家,不论他或她怎么写,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共同体验使这些作家与读者紧紧系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难以言状的气场,相互怜惜着,相通着。而这些作家之间,也往往惺惺惜惺惺,相互爱惜。鲁迅有这种气场,他所倾心提携的萧红同样有这种气场。有人说鲁迅与萧红是“精神恋爱”,未免缺乏根据。但说是两位一老一少“文学灵异”的相知相通,气场相合,却并非没有道理。否则,鲁迅为什么对萧红的服饰那样注意又做出那般精辟的评品;萧红又怎能注意到鲁迅晚年在枕边放着一幅木刻画,小得和纸烟包里的商标差不多。画面上,一个诗人手捏诗卷在朗诵,地面盛开着红玫瑰花;远方,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长发的女人在大风中奔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18:57 | 只看该作者
   她的一生,确实可堪同情,可是,她为什么总是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呢?
    和她时代相近的才女,虽然情路都不是很顺当,但起码都活得很有尊严。就说丁玲吧,胡也频对她始终钟情,冯雪峰虽为现实所阻,却也脉脉有情,更不用说与她白头偕老的丈夫陈明,在她去世多年之后,写回忆文章时,仍饱含着动人的柔情。张爱玲算比她运气差点,但也只是感情上受点伤,没有家暴,也没有和自己看不上的人在一起。
    萧红的处境,和她习惯于在灵魂上依赖他人有关。这个他人,不专指男人。我们都知道,鲁迅对萧红很爱护,萧红也写过一些怀念性文字,可是这份友谊在许广平的笔下又是一种味道,尽管她努力写得非常温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0779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19:20:35 | 只看该作者
许广平说,萧红特别喜欢去她家,几乎每天都去,一呆就是大半天,鲁迅先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奉陪,就让许广平陪着,他自己在楼上看书。许广平身在楼下,心却在楼上,那时鲁迅的身体很差,她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又没法上去探视,一边陪萧红说话,心里却非常紧张。果不其然,有次鲁迅看书时,坐在躺椅上睡着了,被子滑落下来,先是小病,最后演变成大病,再也没有起来。
    许广平是在萧红去世后写这篇文章的,仿佛只是为了怀念,但那份怨责怎么着也是掩饰不住的,像我这样的读者看了就要叹,萧红,你也真是的,老是去人家家干什么呢?你难道看不出人家的不耐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7 18:01 , Processed in 0.25201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