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57:34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三字经》讲历史的部分其实也就是全书的第二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有的  《三字经》的版本一直讲到民国建立,那这些版本我们都知道,是由好多后来的学者增补的,其中好多是著名学者,比如像章太炎先生,但是我们就不再往下讲述。
   【画外音】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三字经》只用了两百多字,就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人类起源,到朝代更替,从开国皇帝,到亡国之君,从领先世界,到落后挨打,历朝历代的兴衰,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58:18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三字经》讲历史的部分有一段总结: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这一段话是不大需要解释的,一部二十二史全部在这里了,这样的一段,《三字经》这样的一段,或者这样一部二十二史载明了历史上的治、乱,从中你可以了解历史上朝代的兴衰,读史者,我们来读这些历史的人,考实录,应该去考察最真实的材料,这样才能通古今。我们对古代的情况,对今天的现状都有一种通解,若亲目,好像历历在目一样。至于实录,是指每个朝代为皇帝编纂的编年的大事记,按理而说实录应该是第一手的资料,最真实可靠的资料。所以,《三字经》在这里所谓的考实录。就是指你要参考真实的历史,是借用实录来讲真实的历史。换句话说,二十二史里边有好多并不可以完全相信,读史的人还要参考实录,参考真实的历史,你要自己来判断。当然,历史的事实是实录往往也靠不住,因为后面的皇帝会去改它,改前面皇帝,因为前面的皇帝往往是他的父亲,他觉得有些不好的也给他抹掉,而有的时候在位的皇帝,当然这个情况很少,觉得自己有好多情况不愿意让后人知道,他毕竟权力大,他也总有办法把它改掉,所以《三字经》在这里总结了它整书的第二大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59:06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钱文忠:《三字经》在第三部分开始又是这样四句话,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意思很明白,要求学习者口到、心到,不要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更不能像今天很多的所谓的读书人一样,连口都不用,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今天没有读书人,只有看书人,甚至连看书人都要打个问号,只有翻书人,而按照《三字经》的要求,是要“口而诵”,你要大声朗读出来,而且要持之以恒、朝夕用功,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这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则,《弟子规》里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里讲的,读书方法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是心眼口一个有效配合、良性互动的这样一个过程,缺一不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读书经常会读过了书都忘了,这本书你不见得没读过,但是你忘了,而古人读过的书基本上是不忘,读一本是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59:56 | 只看该作者
朱熹又讲:“今人做工夫,不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间有事,午间无事,则午间便可下手。午间有事,晚间便可下手,却须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数日,必直待后月。今年尚有数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岁月无几,直须来年。如此,何缘长进?”,朱熹讲的这段话也很清楚,现代人都不大愿意做功夫,尤其不肯马上下功夫,现代人喜欢等待,本来是今天上午有事下午没事,你下午就可以读书,或者你下午有事晚上没事,你晚上就可以读书了。但是现代人不行,今天早上有事我就推明天,这样一推一推就推到明年。朱熹是宋朝人,宋朝人就已经有这样的等待的心思,我们现代人等待的心思恐怕就更强了吧?所以朱熹强调,读书必须马上就读。
   【画外音】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钱文忠: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读书是一个终生的事业,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读书是一种修养身心、增进知识的方式。《三字经》在讲完了这个总纲以后在下面它是总结了哪些古人勤学的故事,来教给正在学习途中的人们,请大家听下一讲,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00:46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四十) 

    画外音:《三字经》作为一部蒙学经典,在梳理完中国历史之后,开始进入最后一个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生动的,古人勤学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求学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遵循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而这其中就提到了,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学有大成,后世都尊称他为“孔圣人”。而《三学经》中所提到的这个项橐,只不过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拜他为师,接下来《三字经》,还会为我们讲述哪些古人勤学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01:38 | 只看该作者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展示在我们大家面前,那么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古圣坚,尚勤学”,字面的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而那个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学有大成的人物,他尚且还要勤奋学习,这里边就引出一个,新的人物,项橐。项橐是春秋期间,鲁国的一位神童。当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关于他的确切的记载,民间传说很多,讲他眉清目秀,非常可爱,在我的脑子当中我从小就认为项橐应该是胖墩墩的,但是没什么理由,因为我也没有看到,有哪个记载说他,则胖的还瘦的但是我就是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孩子无师自通,聪明无比,他从小特别喜欢也特别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人物,观察自然而且呢,与生俱来有一种钻研的精神也就是说像这样的孩子在今天往往是父母,都比较头疼的因为他什么都得问下为什么,什么都得追着往下问,一般的父母见到这样的孩子,心情好的时候非常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02:27 | 只看该作者
心情不好的时候烦得要命那项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虽然只有七岁但是孔子居然拜他为师,后来的人就把项橐尊称为圣公,我们知道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老师不论多大,这个名字总得叫得大一点,所以名字叫圣公,孔了在鲁国设坛讲学,他听说在莒国,有个小国在莒国的东南沿海边,有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百姓非常淳朴但是都很有学问,有这样一块知识的宝块。所以呢孔子是哪里有学问就要到哪里去的,全世界的古代这些圣人,都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追着知识走哪里有知识,人就到哪里去。圣人都是追着知识走,哪里有知识就到哪里去。所以孔子就跟弟子商议,我们出去旅游一次,往东方旅游一次,去看看这个地方,体察一下那里的民情,感受一下那里人民的聪明程度。
    那么当然孔子乘着马车风尘仆仆,就来到这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一看,风景非常好那么孔子正在非常高兴地观赏风景啊,观赏长得非常好的庄稼。忽然看见前面的大路上,有一群孩子在那儿玩儿,那么孔子这个马车,当然就慢慢地走过去,别的孩子噌噌全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03:30 | 只看该作者
唯独有一个小孩就站在路当中一动不动,这个孩子不用说,当然是项橐给孔子赶车的是他的弟子子路,子路这个脾气因为子路是比较勇武的,一个人,脾气比较急,就大声地呵斥这个孩子,老夫子在此,你怎么挡在路中不走,那么这个孩子呢?听了子路这个活还是不动,就叉开双腿卡着个腰就在路当中不动,那么孔子当然是孔子是很有教养的,就在马车上探出头去,问这个小孩说哎,这个小孩子啊,这个小顽童,你拦在路当中不走,什么意思啊,项橐也不知道他。认识不认识孔夫子估计是不认识,他一听这位老人家,叫他小顽童,心里很大爽啊,就下决心要捉弄捉弄这位老先生,“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这里有个城池啊,有城墙啊,你车马怎么过去啊,孔夫子说这明明是一条路,哪里有城池,那就问他城在何处,项橐不是叉着腿,在那站着嘛就指一指,城在足下,孔子一看,哎,这有点道理,因为两个脚叉开,像城门一样,他用的一种象征,我就是城墙,我挡着你。孔夫子一看这孩子不卑不亢,而且气质非凡,孔夫子也动了一点童心,就下车去看,看你脚下哪里有城池,那么孔子一看哎呀,这小孩子是比较绝,两腿中间放着几块小石子,搭了一道小城墙,那么是有城墙在这里,人家没有说,我这城墙有多高,我就说有道城墙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49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13:51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孔子就问这孩子。哎,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御车马军兵说我这个城墙,就是挡你这个车马的,还要防防军队和兵,那么孔子就说,哎呀,小儿戏言。小孩子你就开玩笑,车马从此过又当如何,你这么小的一道城墙,我车过去又怎么样呢?项橐说这不对,这总还是一道城墙,既然是城墙,你的车马怎么过得去呢?孔子上下打量这个孩子,就觉得哎呀,这个地方的人真是聪明,小孩子如此聪明伶俐,只不过这孩子有点恃才傲物。那孔子也懒得跟这个小孩子多说,因为他要赶路,就跟这个孩子说那我怎么办呢?请教这小孩子,孔子已经自降身份了,那么这个项橐就说,哎,到底是城躲车马,还是车马应该绕城而走啊?孔夫子一想,没办法只能赶着马车,从他旁边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346
150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14:40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孔子慕名到莒国,却被年仅七岁的项橐拦住了去路,只得绕道而行,这件事情虽说孔子有失体面,但是孔子毕竟是至圣先师,学有大成,不会与项橐计较可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位博学的老者,自愧弗如,甘拜下风。甚至愿意拜项橐为师,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那么孔子一进这个地方,实际上就输给了一个小孩,孔子心里难免也有点不爽,就一路怏怏不乐,赶路,赶着路,看见路边有一农夫,正好在那儿锄地。孔子心里不快嘛,就下来就问那个农夫。“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他不是拿着个锄头在锄地吗,看你那么忙,你知不知道你每天,锄头要抬起来几次啊。问那个农夫,农夫一下憋在那儿了,这谁知道,我天天种田,我还一下下数啊,那个农夫正好,僵在那儿的时候,孔子和他的徒弟都窃喜,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好像又被我问住了,突然看见远方赶过来个小孩。项橐,项橐赶过来了,说哎,我爸爸年年种地,原来这个人是他爸爸,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手中的东西,每天抬起来几次了,你老夫子“行必乘车马”,你只要出门就得乘马车嘛,那你一定知道,每天这个马蹄,要抬起来几次了,孔子当场蹶倒,搞不过这个小孩子,但是孔子看见这个孩子,聪明得不得了,实在是少见那当然认定这是个神童,所以就下车仔细打量项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2 22:12 , Processed in 0.2240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