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被免职,从此他立下了读书的志向,就在一个地方叫麓台,埋头读书,一直苦读到40岁花了几十年时间读书,建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40年,汉武帝继位,下诏访求,这些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的公孙弘已经60岁了。这才应招以贤良的名义应招被告任命为博士,所以公孙弘是一个,晚成之人,公孙弘为相数年,他起身于乡鄙之间,居然能够位极人臣,而直到今天,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公孙弘推祟备至。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能够登上高位,毫无疑问,他的这种持续苦学的精神,他的这种在贫困当中,依然通过学习,来掌握自己命运,改造自己命在旦夕运的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即使在贫困当中,依然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你的才能不能得到拓展,不学习你的本领不会增多,非志无以成学,你如果不立下学习的志向不发愿苦读,那你也不会学有所成,这一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就是公孙弘讲的,也确实是他本人的,真实的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8:42 | 只看该作者
披蒲编讲的是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的故事,削竹简讲的是,公孙弘将文字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阅读的故事,是说他们两个都很穷,买不起书,但仍不忘勤奋学习,《三字经》意在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来勉励后人,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用功读书。
   《三字经》在讲述完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读书的故事以后,《三字经》接着,标举出一种学习习所需要的刻苦,勤奋的精神,《三字经》用哪些故事来讲述勤奋来讲述刻苦,请大家听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9:29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四十一)
 
 
   【画外音】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三字经》在明确了学习的态度之后,开始向我们介绍几个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以激励后学者的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其中就提到一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比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头悬梁锥刺股,经常被人们作为刻苦学习的榜样而广为传颂,可是人们对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却知之甚少,那么悬梁刺股讲述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在现代社会,发愤读书是必要的,但是勤奋一定要用这种毁伤肢体的方式来彰显吗?对于悬梁刺股这种过于极端的行为,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三字经》中所提到的这些古人的励志故事,对于今天的现代人还能否适用?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41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0:25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一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了一个成语——悬梁刺股。这里边有两个故事,头悬梁是汉代孙敬的故事,当然这里的头是指头发的意思,不是说把自己的脑袋给吊在梁上,那一不小心就给勒死了,它是头发吊在梁上。他为了刻苦学习,用绳子绑住自己的头发,然后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读累了,疲倦了,想睡觉的时候,头这么一点,一个瞌睡,头发被拉一下,一疼就被惊醒,这样就可以提醒自己继续学习。《汉书》里这么讲:“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汉书》”,就讲到孙敬这个人太喜欢学习,不愿意浪费一丝一毫的光阴,就采取了这个貌似极端的办法,而孙敬正是通过这样的苦学,后来成为了当时的大儒,成为汉朝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1:05 | 只看该作者
【字幕】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钱文忠:“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的意思是讲悬梁刺股的这位人物,并没有人去要求他这样做,或者没有人用一种强迫的教育方式,去迫使他这么做,但是他自己非常自觉的觉得自己要刻苦、要勤奋。勤不仅能够补拙,勤更能使一个人完善,需要先飞的,往往并不仅仅是笨鸟。我们知道,先飞的往往是更聪明的鸟。
   【画外音】悬梁刺股一直被作为刻苦学习的榜样,汉代的孙敬凭借“头悬梁”的苦读精神,最终成为知名的大儒。那么《三字经》中所提到的“锥刺股”,讲述的又是谁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1:46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锥刺股的故事,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谋士,一个纵横家苏秦的故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著名纵横家。和另外一个纵横家齐名,叫张仪。当时的人形容他,怎么来形容苏秦这个人?来形容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力呢?“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像苏秦这样的人,只要一发怒,一不高兴的话,整个天下都觉得恐惧。而只要他不出门,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天下就觉得没什么大事。以这样一个个人,留给整个社会、当时的人们这样强烈的印象,大家想想这是个什么人物?苏秦出生于农家,他是个农家子弟,但是从小立志,发奋苦学。苏秦曾经很想有所作为,他这个人从小有大志,曾经去求见周天子,但是没有门路。你一个农家子弟,你想看到天子,哪儿有那么容易呢?所以一气之下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当时的中国分成好多国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很多人就在各国之间来回游动。但是苏秦东奔西颠,历尽千辛万苦,在外边奔波了好几年,却没有谋得一官半职。后来钱也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2:37 | 只看该作者
垂头丧气回家了,只能垂头丧气回家,家里人看到苏秦什么样子呢?拖着一双破草鞋,挑着一副破担子,担子里面一堆破烂货,非常狼狈地回来了。苏秦的父母就把他恶狠狠地骂了一顿,你这几年不老老实实待着,你在家里干点农活也好,东跑西颠。而他的妻子,苏秦的妻子,看到他回来了,还坐在织布机上织布,看都不看他一眼。苏秦饿得不得了,一看老爸老妈骂自己一顿,一看自己的太太又不理自己,就哀求嫂子能不能做顿饭给我吃吃?饿死了。嫂子理也不理他,扭头就走。苏秦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就从此决定争气,他总结了自己为什么失败,为什么不能成功的道理,就发现自己读书不够,知识的积累不够,所以他发奋读书,天天到深夜。那我们知道,这样连续的苦读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所以他会觉得疲倦。每当又累又困的时候,苏秦就拿一个锥子扎自己大腿,这就是刺股,锥刺股。一扎大腿当然疼嘛,一疼又清醒过来,就接着读下去,这样锥刺股刺了多久呢?苏秦刺了一年多时间,连续苦读,当他觉得对自己的学养,对自己的知识有所把握的时候,重新离家出游,到了秦国不被所用,还是没有成功,但是他正好遇见当时的燕昭王,燕国的一个王,广招贤士,苏秦就到了燕国,凭借自己锥刺股得来的这种知识,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3:28 | 只看该作者
苏秦认为,如果燕国要报齐国之仇,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关系很复杂,燕国和齐国有仇,必须先向齐国低头,因为你现在打不过齐国,所以你应该先向齐国表示屈服,深深隐藏自己复仇的愿望,赢得时间,让燕国重新振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鼓动齐国不断地进攻别的国家,防止齐国一心一意对付燕国,又可以削弱齐国的国力。这个时候,苏秦就跑到秦国,说服秦国去伐宋,去打宋国,然后又说服他们合纵攻秦。公元前的285年,苏秦到了齐国,挑拨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这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经常用的一个手段,离间、挑拨,在当时被视作一门技术,挑拨离间是专门的技能。有学派的。他取得了齐国齐愍王的信任,被任命为齐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4:26 | 只看该作者
他居然到齐国当了相国,但是纵横家虽然挑拨,虽然离间,但是纵横家是有底线的,不是像我们现在认为纵横家没有底线,所以苏秦心里依然忠于最早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燕国,他依然为燕国在谋划,站在燕国的立场上。齐愍王不知真相啊,哪知道自己的相国心里装的是燕国,所以任命苏秦率军抵抗燕军,他不知道,而当齐国和燕国交战的时候,苏秦有意使齐国战败,齐国一下子损失了五万人。这一点放在今天不大好理解,因为苏秦在燕国并没有官职,而在齐国已经是宰相,但是他依然记着自己的故主,而且他通过各种手段、各种谋略让齐国的君臣不合、百姓离心,为后来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创造了条件,之后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攻打秦国,于是六国达成了一个联合的盟约,苏秦担任了纵约长,就是六国有一个合纵,他担任指挥长。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历史上仅见的一幕,苏秦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啊?一人配六国相印,就是他一个人担任了战国七雄里面六个国家的宰相,是他一个人。所以他一个人拿着六颗相印,苏秦取得了这样的成功。秦国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吃一惊,吓坏了,被苏秦搞成功了。此后15年,秦兵不敢再向函谷关以内进攻,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苏秦一个人,用锥刺股的方法刻苦学习,以一人之力,实际上延缓了秦朝灭六国,延缓了秦朝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一个成就,很大的一个成就。《三字经》讲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是一种精神,我们今天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提倡用毁伤肢体的方法来表示勤奋,但是我想,勤奋的精神永远是宝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2228
15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35:10 | 只看该作者
【文忠寄语】我们不提倡用毁伤肢体的方法来表示勤奋,但勤奋的精神永远是宝贵的。
钱文忠:《三字经》在讲完了这两个故事以后,又回过来从历史当中寻找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不管家境有多贫寒,人都不应该放下学习,不应该停止自己追求知识的脚步。
   【画外音】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寒门出英才,为什么越是家境贫寒的人学习越刻苦,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三字经》中所提到的囊萤映雪,又是讲述的又是谁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2 05:30 , Processed in 0.1780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