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1:16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
   【钱文忠】《三字经》在讲来了刘晏的故事以后,用了一段动物比喻,来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里讲的学习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这一节,拿人和一些小动物进行比较,犬守夜,狗要守夜。鸡司晨,公鸡要打鸣。蚕吐丝,这不用讲。蜂酿蜜,也不用讲。这些动物、小动物都在尽自己的本分,靠自己的本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他人,当然他不一定是他人,也为他者做贡献、提供服务。学习难道不也是有这样的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1:58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三字经》在这里,最后的六个字“人不学,不如物”,就你人不学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这里边还有一层深意,什么深意呢?这些动物的本领,在当时中国古代人的知识水准上来看,是什么?本能。当时古人是这么看的:狗生下来它就是会看夜的,也没见过狗上看夜学院。那么像公鸡,生下来它总归会打鸣的;蚕总归要吐丝的;蜂总归要酿蜜的。它们都是本能。而人假如不学习的话,人除了消耗,恐怕就谈不上什么贡献。所以人不学习,还真不如那些动物。
   【字幕配画外音】“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2:34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是一段传统的说教。在传统文化当中,这段话被认作天经地义。幼年的时候,你应该学习。壮年的时候,你应该起而实践。这样才能上致君,上为皇帝、为国君服务。下泽民,下可以使老百姓得到神泽、可以为老百姓造福。就你本身来讲,你可以扬名声,天下都知道你。你可以显父母,父母也因为你得到荣光,为天下所知。因为中国古代,大家要知道,只要一个人当官了,父母、祖、曾祖,随着官阶的大小,会被封为不同的官职。哪怕祖父、曾祖父都已经过世了,但是同样会因为子孙后代的成功,获得一种荣光,“光于前,裕于后”这一段也不用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3: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段话,传统气息的确非常浓厚。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说,这段话是过时了,我个人不认为这段话是过时了。无非是在这段话里面,把“上致君”改成“上致国”就可以。今天没有皇帝、没有君主,但是每一个人,还总有他认同和归属的国家。每一个人,还自有他与生俱来所属于的民族。你如果幼年好好学习,成长起来以后,凭着知识将你学到的付诸实践,你还是可以为这个国家、民族,作出一些贡献的。可以使和你生活在同时代的人,或者是更晚的后来者,多少获得一些你所带来的利益。所以我讲,像这样的话毫不过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3:48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到这里就结束了。钱文忠教授认为,《三字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第二部分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第三部分以众多勤学的例子,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三字经》在最后的结束语中强调,给孩子留下多少金银财宝,都不如教子一经,那么,这个经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个典故又出自哪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4:24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三字经》最后还是用一个故事,来结束了它整个一部书。人遗子,或者叫人遗[wèi] 子,遗留的遗,在这里应该读[wèi]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别人留給孩子的是一笸箩、满满一筐,或者满满一担黄金、钱。我教给孩子的,只不过是一经,一部经书。这部经书不一定指《三字经》,也有可能指《三字经》。而这一部经书,也泛指中国传统知识的结晶。这些结晶以书册的形式、以书卷的形式穿过历史留到了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5:0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典故,用的是汉代的韦贤。【韦贤,约公元前148-公元前67,西汉大臣,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就是跟孟子是同乡,他非常质朴,而且非常善于学习,精通《诗经》、《礼记》、《尚书》,当时就号称邹鲁大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他当过博士,当过给事中,而且进宫为皇帝讲解过《诗经》。在公元前71年,他曾经当过丞相,并且封为扶阳侯,食邑七百户。到了公元前的71年,韦贤已经70多岁了,他在当了五年丞相之后,以老病为由请求退休,汉献帝也同意了,因为觉得这位大儒年事已高,就准他辞职,赏给他100斤黄金。几年以后韦贤去世。他还有个谥号叫节侯,所以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受到皇帝的器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5:51 | 只看该作者
韦贤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经当过一个县令这样的官,一个州县令,不是很大。次子当过太守。第三个儿子留在邹县,为父亲守坟。小儿子韦玄成,又以才学超群,受到皇帝的重用,再次担任丞相。而邹县留下了一个谚语,“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这是邹县的谚语。韦贤当过丞相,当过帝师。退休的时候,皇帝又赏赐给他一百斤的黄金,但是他都没有留给儿子。这些钱、他的俸禄所得,完全用来教育子孙。给子孙创造一个必要的、或者说是和别的人相比,略好的一些读书条件,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小儿子又当上了丞相,那么在传统当中这当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父子丞相”。也可见,在《三字经》作者的眼里,或者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得到一致的公认的。这句话并不仅仅是西方的谚语,实际上也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7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6:39 | 只看该作者
【文忠寄语】知识就是力量,很早就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当中。
   【字幕配画外音】韦贤久居相位,退休时皇帝又赏赐给他百斤黄金。但韦贤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把这些财富留给子孙享用,金山银山也会有吃光花完的那一天。所以他只是用这些钱,为子孙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子孙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这才有了后来“父子丞相”的美谈,也因此留下了:“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的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钱文忠】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特别地有教育意义。我们现在都在忙碌,我们现在都在奔波,都在面对各种竞争。很多人都讲:“我为什么要这样,我为了给孩子留下一点东西,我为了给孩子留下房子、留下财产、留下一笔钱,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生活得更好”。这无可厚非,但是与其給孩子留下有形的财产,不如给孩子准备好教育,不如给孩子留下知识,或者至少别忘记,在给孩子留下财富的同时,也要使他们成为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拥有真正的知识的人。孩子是花朵,但是,应该是、也必须是健康的花朵。《三字经》讲到这里,在最后又加了四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398
15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4:47:28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钱文忠】这个四句放在最后,实际上是一种语重心长,真可以说是一种谆谆嘱咐。“勤有功”,不是说勤奋是有功劳的。“勤有功”,是指只要你勤奋,总归会有所成;只要你耕耘,总归会有所获;只要你努力,总归会有所得。
   【文忠寄语】勤奋总会有所成;耕耘总会有收获;努力总会有所得。
   【钱文忠】“戏无益”这个“戏”并不是泛指所有的游戏,而是一种游戏人生之戏。《三字经》并不排斥一些有益的游戏,这里的戏是一些特指,特指那些没有什么好处的、徒然耗费精力的、甚至是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的那些游戏。在这种不良的游戏当中,人生不仅是被虚度、光阴不仅是被浪费、而人生本身将受到摧残、人生本身将受到玷污。
   【文忠寄语】在不良游戏当中,人生被虚度、光阴被浪费、人生本身将受到摧残和玷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2 23:53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