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呶不看《春晚》起码已六许年了,记得那年不看《春晚》闲着泡在发展论坛。 自己玩了一个《春晚》(到凌晨一点),主帖唔呶上了姑苏舞蹈《担鲜藕》,效果很 好,跟帖近百,点击好几万。主题思想,文艺喜闻乐见,关爱有加,根植于民间……
然而现在的春晚有这样的作品吗?《春晚》是顶层设计的“范儿”!呵呵……
[全屏欣赏]
俺以为“春晚”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原则,各省市自治区推荐(如同评比汇演)节目占三分之二,其中大型节目中的“伴唱伴舞”可以由在京文艺团体“代劳”。还有三分之一由主办单位在推荐集成后平衡、完备、多样化(包括港台、海外节目)构成。三十年春晚的“大集成”,那一定是“繁花似锦、色彩斑斓、弘扬传承”。都说“众口难调”,自下而上的推荐与选拔,从结构上予以解决了,然而“推荐选拔”也会有所适应的,况且省级的文艺团体可不老少,群星璀璨哈。大众化的春晚怎么能几个人拍脑门子呢?再说了,“春晚场面”犹如“GDP”的眩耀,本末倒置没这个必要。
俺对春晚评价是:啥贫嘴占了上风,北佬专了南人政,大汉淹了多民族,形式化造极登峰。
北佬扎,大汉把,场面造极把钱花。 (首韵:a ) 南人疏,淹民族,贫嘴沾光,罄竹难书。(尾韵:u ) 诉,诉、诉。 (引韵: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