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钟厚河 于 2014-6-26 13:16 编辑
开封府的建筑 开封府的建筑都是新建的,在建筑形式上,依照北宋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 开封府大门朝向,中国有一句老话“自古衙门朝南开”。所以,开封府也不例外,坐北朝南,正门是朝南的。
从府门到大堂的百米甬道中间有道门,叫仪门,这是一间庑殿顶式的建筑,是用做迎送客人或暂做休息的地方。而百姓们用来喊冤的鸣冤鼓就设在仪门前的东侧,西侧则设有长官出巡时所用的开道锣。
仪门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中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气满乾坤严惩邪恶施德南衙”。
过了仪门是开封府的正堂大院,院中矗立着一块白石,上写“公生明”三字。正面是大堂,两侧是左右二厅,整个大院显得庄严威武。 进入正堂,迎面是一高台,台上摆着审案的桌椅,台下有三口铜铡,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正堂的正面写着“正大光明”左侧写着“清正廉洁”右侧写着“勤政为民” 开封府的大印
包公塑像
梅花堂是开封府最后边的建筑 梅花堂说起来还有一个趣谈 据说走后门是包青天的发明,传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后来,包公微服私查了解其中原因: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并决定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处理不完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梅花堂的后门,允许百姓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入府内诉说冤情。 梅花堂北面即是府衙的北门,从路线上来讲,走后门比从府门即南门进人大堂还要快捷、方便,甚得民心,人民相互称赞,后来,在包公的戏剧小说和传闻中便演义出一段“包公倒坐南衙”的佳话来。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 但后来走后门就演变成了办事情要托关系找门路,使得佳话变了味,成了贪官污吏借机受贿纳脏的手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