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半醉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1:5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3-29 22:03 编辑

    党委书记岳中林也在学习《人民日报》的这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
    我相信他也和我们一样,会越学越糊涂。
    这位年轻就背叛地主家庭,参加革命,然后随军南下大别山,三十来岁就担任太湖县县长、县委书记的革命者,在内心绝难承认“五一六通知”中所指出的,中央和中央各机关,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机关的领导人里,都有阶级敌人这个荒谬的定性。他也不会相信林彪、江青主持的、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发给全党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宣称的,建国以来文艺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样的话。
    只是身在官场,他亦无奈。
    岳书记学习的结果,是不敢对上开火,只能对下开刀。
    场党委决定在全场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破四旧,立四新”活动。要求各队以党、团员为主要骨干,组织成立“红卫兵”,挨门挨户“破四旧,立四新”。
    我们叫他们为“官办红卫兵”,这些人,大部分后来在文革运动中成为我们场的“保岳派”。
    首先受到冲击的老场长孙家禹。
    “官办红卫兵”在场党委支持下,首先写大字报,说老场长孙家禹是混进党内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一贯用物质刺激来抵制毛泽东思想,还挖出他是国民党反动军队旅长的历史问题,说他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
    “官办红卫兵”对将老场长孙家禹进行了抄家,将他老婆陈会计以前穿的各种旗袍、高跟皮鞋查抄出来,连同在各家各户翻出来的各类“四旧”物品,公开举办展览。
这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让很多在生活中没见过旗袍和高跟鞋的穷小子们大开眼界。
    大傻蛋在参观破四旧是对着高跟鞋叹曰:“这玩意穿在身上脚上,还怎么干农活?”
    这让我们大笑不止。
    “官办红卫兵”们痛批这些“毒害”人民的封、资、修的东西,然后将这些私人物品统统焚烧毁坏。
    场党委要求各队的“官办红卫兵”到场部参观,学习。各队的“官办红卫兵”回来后,自然照此办理,甚至更甚。
    我们王台孜队的政治空气,变得复杂而微妙。
    葛队长有点萎靡不振,从他主动叫老伴乔聚梅将家里的一切涉及到有“四旧”的物品,都统统主动拿出来公开毁掉。
    可以揣摩出他内心很不安。
    葛队长外号葛小刀,行事以精明强干,爽快干脆著称。但他是老场长孙家禹的爱将,自己曾经既是解放军的中尉,也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尉。而党委书记岳中林与老场长孙家禹不和,故他的底气有些不足。加上他可能也被《人民日报》这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的这把火给烧晕了,所以对破“四旧”不愿积极,也不敢反对,只采取应付和旁观。
    副队长刘子仪当过国民政府的保长,更是忧心忡忡。
    团支部书记是女的,叫孔德兰,对此较为积极。
    但她没有阜阳的一个女知青积极,这个女知青不仅认为鸳鸯是四旧,还认为牡丹花都是四旧。你被子上被面的图案,若有鸳鸯或牡丹花,她“咔嚓”一剪子,就给你剪掉。至于什么八仙过海、福禄寿喜、观音送子和鲤鱼跳龙门之类的图案,更是标准的“四旧”了。
    我们背后给她起个外号,叫“臭鸡蛋”。
    钱大鸟为此在自己的肚皮上,用钢笔画了一朵牡丹花。
    他对我说:“甄老,我请求你向‘臭鸡蛋’告发,就说我小肚子上有一对鸳鸯戏水,屁股上还有牡丹花,叫她来剪。”
    我笑道:“你是想女人想疯了吧?”
    不打无把握之仗,我对“破四旧”,也做了一些应急措施。
    我一贫如洗,别的地方没“四旧”可言,唯独有书,书上必然有“四旧”。
    我先自查,烧掉几本有蒋介石语录,有国民党党徽、党旗和明显有反共言论一类的书籍。将中性图书,如唐诗宋词,散曲剧本,中外名著,我偷偷送到缪师傅家保存。
    缪师傅不识字,别人不会去搜书。他家里不是“四旧”,是破旧。都是破旧的衣服,没人感兴趣。
    然后我将一些工具书和时政学习资料,以及马列和毛主席著作集中在一起,放在我床下的书箱子里,锁上了一把锁。
    我特别将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放在上面。
    我在书箱上贴了一张我自己写的封条,上书:内装毛主席著作,无论官民,毁我箱中图书者,男性骟蛋,女性毁容!不信试试!
    霸气十足,无人敢动。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172#
发表于 2015-3-30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文革人人都发懵,
场长早先受狂冲,
队长主动作准备,
楼主最是搞得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0: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3-31 10:12 编辑

三十六,乱象丛生
    形势瞬息万变,谁也料不到今后的发展趋势。
    五月十八日安徽省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的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决定成立省委文化大革命小组,李大钊的儿子、省委书记李葆华任组长。
    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二日,安徽省委召开有省直厅局党组书记参加的地市委书记会议,并扩大到县委书记参加。与会人员对照中央“五·一六通知”,进行了检查。对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凡夫反对林彪的“顶峰论”,进行了批判。会议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全省开展 “文化大革命”运动。
    六月初,在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煽动下,安徽省省直一些机关和大专院校、中学掀起贴大字报高潮。《安徽日报》还刊登题为《彻底批判万绳楠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的文章,说合肥市师范学院讲师万绳楠是吴晗的忠实门徒,是“三家村”黑店闯将。
    七月初,《安徽日报》发表题为《彻底揭露李凡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面目》文章,将其定为安徽省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主帅。其时,李凡夫是安徽省副省长。
    紧接着,七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彻底砸烂中国赫鲁晓夫篡党复辟的黑碑—批判陈登科的反动小说〈风雷〉》的文章,对陈登科的长篇小说《风雷》进行批判。
七月中旬安徽省委召开一万多人参加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积极分子大会,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作了《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乘胜前进,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讲话。
    葛队长有点无所适从,他抱定主意一心抓生产,别的一概不问。我们本来就累,他这一带情绪的抓生产,使我们累上加累。
    我们的反革命“四人学习小组”实际已经解散,但我们明显感觉到没有了政治压力。现在的形势,不是群众怕上面,而是各级干部怕下面。上面和外地传来的花样百出的新革命精神和行动,使我们应接不暇,都感到好奇而兴奋。
    田本阳和我对场党委的态度,观点不同,因此他以后很少再与我联系。
    葛队长只抓生产,让我们的体力不堪负荷。我和周班副、钱大鸟商量,准备写一张大字报敲打敲打葛队长,指责他只抓生产,不抓革命,此议得到他二人赞同。
    但未待我们动手,一张“打倒南霸天葛永昌”大字报,业已醒目地张贴在大食堂的外墙上,让人震惊。
    葛队长的名字叫葛永昌。
    南霸天,是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的海南恶霸地主。
    大字报指葛队长是南霸天,直接就将其当成阶级敌人。
    这张大字报列数了葛队长历年来的一系列“罪恶”,其中最要害,是那个思想进步,我们谓之“假积极”的人揭发的。此人在大字报上说,他曾经亲口向葛队长建议,写几块毛主席语录牌子,插在西瓜地警示偷瓜者,但葛队长却说“没用,那玩意没用”!
    葛队长居然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毛主席语录没用!
    他居然说光辉闪闪的毛主席语录是“那玩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死有余辜啊!
    大字报的落款是“革命群众”。
    我嘲弄地对这张大字报一笑。
    像我们准备写的那种对葛队长小敲小打的大字报,与这张击中要害、要人命的大字报比起来,那是一点想象力和造反精神都没有。
    呵呵,惭愧啊,我们悄悄收兵,乐得隔岸观火。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74#
发表于 2015-3-31 14:43:47 | 只看该作者
在那个年代,大字报的公用不光是为了批判,也可以进行挟私报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175#
发表于 2015-4-1 07:50:35 | 只看该作者
文革混乱成一团,
上上下下手脚乱,
这边才议提意见,
那边已经动真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1:0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4-1 11:06 编辑

    老场长孙家禹也蒙了,不知道上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究竟要做什么。
    孙家禹和岳中林比,没岳中林硬气。岳中林是党委书记,他是场长。不言而喻,岳中林领导他。再者,岳中林是标准的共产党人,而孙家禹曾经是国民党的反动军官。这一历史问题,也使他无法和岳中林抗衡。
    但孙家禹是老农垦,一九五五年就带人破草开荒开垦华阳河农场,后开垦龙亢农场和大圹圩农场。功高劳苦,德高望重。他手下自然不乏忠心干将,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我们场的“保孙派”。他们并不在乎场党委书记岳中林,甚至有些人还看不惯岳中林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认为他的这些做法这是表演。
    不服归不服,形势所迫,“保孙派”这些人也不敢公开为孙家禹鸣冤叫屈。
    场党委书记岳中林信任的一些干部,则说孙家禹是混进党内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一贯用物质刺激来抵制毛泽东思想,还挖出他是国民党反动军队旅长的历史问题要坚决打倒他,让人震撼。这些人,后来在文革运动中大部分成为我们大圹圩农场的“保孙派”。
    毛主席说:“八亿人民,不斗行吗?”那就斗,就起来革命。
    “保孙派”开始反击,要革岳中林的命。

    一九六六年八月,安徽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要求领导干部要“引火烧身”、要“炮打司令部”。
    下旬,合肥一些大专院校和中学红卫兵走出学校,在大破剥削阶级的四旧, 大立无产阶级的四新口号下,在社会上焚烧古书、古戏剧服装,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抄反动学术权威和艺术家的家,将他们挂牌游街。
    此风迅速波及全省。
    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合肥市百货大楼出现署名“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系六 七级全体革命同学”的《炮打安徽省司令部—造李葆华的反》的大字报。二十七日,一部分持不同意见的人,也贴出大字报进行批驳。双方在大街上展开辩论,发生暴力冲突,即著名的安徽省“八·二七事件”。
    各城市到处都有造反派散发的传单和小报,这些事情,当然瞒不住。
    既然著名革命烈士李大钊的儿子、省委书记李保华都可以炮打,可以造反,难道还不能炮打农场的党委书记?
    于是,一份“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岳中林”的大字报,赫然在场部张贴出来。
按照“五一六通知”(即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和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精神,“革命群众”想打倒谁不行?
    所以,岳中林也在劫难逃。
    “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岳中林”的大字报,例数了岳中林的种种“罪行”,指责其担任太湖县县委书记时,在大跃进时期紧跟刘少奇,推行三自一包,反对毛主席。
岳中林现行罪名之一,就是疯狂镇压王台孜革命青年甄远东等人自发组织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四人学习小组”。其实质,是反对革命青年学习毛泽东思想。
    这几条也够凶狠。
    我则更为“保孙派”和“保岳派”注意,都想争取我加入他们的队伍。
    党委书记和场长的矛盾关我屁事?我不为所动。我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官员内部矛盾,不关我们老百姓事。我们和他们没关系,就是有关系,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有矛盾,也是官民矛盾。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77#
发表于 2015-4-1 11:35:17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当个逍遥自在王也不错。只是能安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6: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4-1 16:20 编辑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这十七年,我国开展的以阶级斗争为主体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粗略统计就有几十次。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涉及千家万户。其实质,就是在干部和群众中,找对党和政府有意见,对上级领导或上上级领导提出过批评,或说过牢骚怪话的人,将其打成阶级敌人。
    都必须把设想中的敌人“变”成事实,以印证阶级斗争理论的正确,以彰显自己是革命者。
    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恐惧。
    特别是民间成分不好的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庭成员,包括资本家、伪职人员家属及子女,还包括直系亲属在台湾、香港、澳门及在海外的人,他们低人一等,被当成隐患。
    按当时政策,农村伪保长以上、城镇科员以上、军队排长以上人员,都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象。
    即使是他们的子女,在“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威吓下,也只能成为“可以改造好”,即本质是不好的人。批准入党,提拔干部,招收工人,大学招生,所有好事都将他们拒之门外。仅仅是为了证明政策正确美好,才有少数幸运者跻身入内。军队征兵都明文规定不收他们,他们连保卫祖国的权利都被剥夺。
    下放到农场的知青,这些人的比例更高。
    像刺配一样,阶级烙印,无情地烙印在他们的脸上、身上、心上。他们敢怒而不敢言,自卑的心,对社会满怀怨恨。
    但他们不敢表现出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甚至连冷风热潮的权利也没有,也不敢。
无中生有的横祸,随时会因为他们无意中一句玩笑,或者是他人的刻意栽赃诬陷,而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伟大领袖会开展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大圹圩农场各队与社会上其它地点一样,几乎都出过所谓的“反革命”和“反革命小集团”。
    这些人,现在可以扬眉吐气地革命了。他们革命的对象,必然是曾经革过自己命的场党委书记岳中林。
    他们和岳中林的矛盾,实质是官民矛盾。
    而孙家禹以及“保孙派”和岳中林的斗争,其实是派系矛盾。
    将岳中林和孙家禹之间的矛盾,说成是路线斗争或阶级斗争,没一点道理。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6:5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4-1 16:55 编辑

三十七,谈恋爱和自立门户造反
    两派互斗,与我何干?
    大部分人都置身事外,当起逍遥派。
    一些已经在谈恋爱的知青开始结婚,没结婚的开始找对象、谈恋爱。
    可男多女少,比例绝对失调。
    王台孜当时未婚青年约有一百六十人,只有三十多女生。
    这三十多女生,有少数已婚,有的在家乡订过婚,有未婚夫。有的正在热恋,准备结婚。有的压根不打算在农场成家,在寻机回城。三下五除二,只有十几个女青年是单身。
    这十几个女生,一个个不论高矮胖瘦、美丑病健,都有几个人跟在后面追。
    钱大鸟说“我们大圹圩闹屄荒”,是粗话真理,脏话真相。
    老乡赵婊子关心我,他对我说:“甄老,我很快就要结婚了,你再不抓紧时间找个对象,这里和尚多,尼姑少,很快就没你的份了。”
    我说:“谢谢操心,我找好老婆了。”
    赵婊子晕了,问:“你找好老婆了?谁?”
    我煞有介事地说:“我们班的小杨。”
    小杨是太和县女知青,忠厚老实,文雅柔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
    赵婊子不解地说:“我怎么不知道?”
    我一瞪眼,说:“你现在不是知道了吗?我谈恋爱难道还要主动向你汇报?你谈恋爱的时候怎么不跟我说啊?你这样问我话,公平吗?”
    赵婊子抓抓头:“不是要打听你隐私,是关心你。我听说谁、谁、谁,在追小杨,没听说追小杨的人里面有你啊?”
    我严肃地说:“追有什么用?我和小杨很快就要结婚。你去告诉那几个骚公鸡,小杨是我老婆。嘿嘿,你叫他们别费心了在去追她了,省得让我碰到,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
    赵婊子满腹狐疑地走了。
    不出我所料,不到一天,全队都知道我宣布了:小杨是我老婆。
    有人怀疑,有人不信。
    我言之凿凿,也有人相信。
    这话很快传到小杨耳朵里,她大怒。
    据说,她在听后还说了一句“流氓”,好像是说我。
    事情被葛队长知道了。
    为此,葛队长找我谈了一次话。
    他问我:“我问你,你怎么能说小杨是你老婆?”
    我问:“怎么了?”
    葛队长此时虽然当时自身难保,依然对这件事情很生气:“我听说她都气哭了,说你这是耍流氓。”
    我笑笑,说:“葛队长,那你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和小杨说好悄悄恋爱,等结婚时再向大家宣布喜事。现在我说出来了,她委屈,生气,骂我一声,不很正常吗?”
    我说的有鼻子有眼。
    葛队长将信将疑,问:“那你们既然已经说好,谈恋爱不公开,你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单方面将事情公开呢?”
    我说:“我不说,就有人纠缠她,向她求爱。葛队长,你说,这烦不烦?我当然要说出来。”
    精明一辈子,糊涂一会子的葛队长点点头,被我蒙住了。
    爱管事的葛队长既然都不管了,别人更真假难辨。但小杨那里,是没人再去纠缠,找她献殷勤讨好了。
    嘿嘿,都怕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
    我静观事态发展,看这个小杨怎么办。
    事情明摆着,事关终身大事,闺阁名声,她要是对此事吞声,就是默认。换言之,就是允婚。
    她要是来跟我大吵大闹,就拉倒。
    无非是我再声明一下,废除我单方面假造的婚约,我没啥损失。
    窃以为,这办法比婆婆妈妈向小杨献殷勤,挖空心思去取悦、讨好她,来得利索。
    情场如战场,先下手为强。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180#
发表于 2015-4-1 20:13:27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流行的说法:“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要造成舆论……”看样子,在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找老婆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6 03:50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