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南,我的情 【转帖】

[复制链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0:23:37 | 只看该作者
                          大世界里面的旋转木马
    肚皮饿了怎么办?大世界的小吃也很多,双档、单档、油豆腐线粉汤等。也有不少人喜欢自带饭菜,带着饭盒游大世界当时也成了一种风气,一是省钱,二是便于赶场看戏。
    一张大世界门票二角五分,那时候二毛五是什么概念?妈妈拿着二角五分钱,可以拎半篮子小菜回来。当时“白相”大世界,家里头是要估摸一番的,三两个人去一次大世界,全家的菜金都在里面了。
    个么有些人就自备干粮了,然后从开门一直瑟瑟根根玩到天黑关门,上海人叫“玩出本钿”来。外地人要来上海,可以不去外滩,但一定会去白相“大世界”,坊间有句话就叫“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3:26 | 只看该作者
                           1980年代的上海大世界(青年宫)
    90年代大世界推出的“大世界擂台”和“吉尼斯纪录擂台”赛,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绝技高手,创造了国际和国内众多“唯一”和“第一”的纪录。
    那时候每逢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新婚夫妇还在大世界举行集体婚礼,又热闹又节约,这种新的婚礼方式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5:13 | 只看该作者
                            百岁大世界
    大世界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或者对于很多上海人来讲,都是挥之不去的一种记忆。
    然而随着电影电视的繁荣,文化娱乐生活的多样化,各类顶尖时尚地标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曾经风光的大世界逐渐不声不响地隐身于历史的深处,再没有了往日的门庭若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5-28 14:5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5-28 15:0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57:16 | 只看该作者
从2003年时为了修缮,大世界闭门谢客,这一关就是13年。中外游客、上海市民慕名而来,只能远远地遥望“空世界”而叹息。但是,上世纪流传的那句“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或许明年又要流行了。市政协会上说,大世界将于明年,也就是建成100周年时复业,保留传统的哈哈镜,同时引入现代技术形成的升级版哈哈镜。
    但在我看来,不论如何修缮,大世界终究不是当年的大世界,人也已不是当年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5:02:46 | 只看该作者
                  【看懂上海】“阿拉”宁波人
    说起上海和宁波的“渊源”,别的不说,上海话中的称呼“我”或者“我们”的“阿拉”二字,就是从宁波来的。上海本地人不叫“阿拉”,叫“吾”和“吾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
    说起上海和宁波的“渊源”,别的不说,上海话中的称呼“我”或者“我们”的“阿拉”二字,就是从宁波来的。上海本地人不叫“阿拉”,叫“吾”和“吾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主题

25万

帖子

1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1357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5:03:41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移民潮
    有学者专家统计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上海人口激增,正是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的第一次高峰,当时在上海的宁波人,约占总人口的1/6;到194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5。现在很多上海人,只有在填写涉及籍贯的各种表格时,才有可能想到自己的祖、父辈原来也是“巴子” ——曾有网友在微博上开玩笑比喻说:“宁波人看上海,就像不列颠人看美国”。
    当然,现在我们将的“上海宁波人”,已是广义的“大宁波”,包括宁波府城所属的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和以后划入的余姚、宁海,有时也把绍兴一带归于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3 06:58 , Processed in 0.191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