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71#
发表于 2013-12-21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身边知青全走光,

只剩邮路尚通畅,

全靠半个老乡罩,

经常对他作盼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72#
发表于 2013-12-21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身在偏远山村,乡邮员就是绿衣使者,知青对乡邮员确实有特殊的感情。

      现在手机是人手一部,通讯便捷。当年我们大队只有一部老掉牙的手摇电话机,知青与亲友联系完全靠乡邮员带来的信件,还有汇款单。全大队知青都把自己家人看成坚强后盾,亲人视家庭状况,或多或少都会寄钱相助。我们村离邮电所有10公里,每当看到乡邮员骑自行车的身影,就有一种亲切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21 8:42:00的发言:

身边知青全走光,

只剩邮路尚通畅,

全靠半个老乡罩,

经常对他作盼望。

谢谢龙版!祝您新周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2-21 14:40:00的发言:

       身在偏远山村,乡邮员就是绿衣使者,知青对乡邮员确实有特殊的感情。

      现在手机是人手一部,通讯便捷。当年我们大队只有一部老掉牙的手摇电话机,知青与亲友联系完全靠乡邮员带来的信件,还有汇款单。全大队知青都把自己家人看成坚强后盾,亲人视家庭状况,或多或少都会寄钱相助。我们村离邮电所有10公里,每当看到乡邮员骑自行车的身影,就有一种亲切感。

谢谢老农老友!如果不是因为下乡,我们的确是很难想象得到乡邮员的辛苦的。而当年我们与乡邮员的特殊感情,今天的年轻人恐怕也实在难以体会。祝您新周快乐!迟复为歉!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四、馐米


     对糯小米最初的印象,我是在下乡前除夕的餐桌上获得的。母亲将亲友从乡里带来的糯小米做了一道甜食——小米鲊,那又甜又糯又油的滋味从此就留在了记忆深处。

   然而真正认识糯小米,则是下乡成为职业农民之后。

起初,世枚老是纠正我们“小”米的发音,嘲笑我们咬不准“馐”。尽管查字典得知,“粟”才是正确的学名。入乡随俗,我们也就没有与他争辩了。

   乡亲们管糯小米叫馐米。想想也不无道理。母亲当年端上餐桌的小米鲊不正是可口的珍馐么?另外一层意思,小米从播种、收获到脱谷,投入产出比太低,确实是来之不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不敢相信种植小米竟然采用最原始的农作手段——刀耕火种。

   让人困惑的是,为了产量不高的小米,为了来年栽种产量同样不高的包谷,或者说最终为了开垦那并不肥沃日照严重不足的山地,就用如此野蛮的方法一把火烧掉成片的山林,如今想来着实令人心疼不已。

   当然,那时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而乡亲们即使有异议,也不会贸然站出来反对。于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毁林开荒就堂而皇之公然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明目张胆地进行。

   栽种小米得先把确定烧荒范围的所有植物全部伐倒,再在周边劈出一圈防止火势蔓延的安全隔离带,然后选择阴冷风小的天气烧荒。烧荒时值守的都是青壮男劳力,出于对知青的保护,队里从不让我们参与这种危险的工作。

   好在贵州“天无三日晴”的气候帮忙,烧荒还从未出现火势蔓延越过隔离带的险情。

   烧荒第二天,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剔除尚未烧尽的枝干,清理烧荒现场,防止死灰复燃。

   等到春雨过后,队里才派老人和妇女前去撒种。

   小米长到一寸高时,依然由老人、妇女前往坡地里薅除(确切地说是用手拔掉)杂草。我曾经跟随桂花佬干过这活,活儿不重,但得细心而且考眼力。因为在我看来小米苗与部分嫩草形状色泽相差无几,加之当时视力不是很好,要在密密麻麻的小米苗里迅速分辩杂草将其拔除就不那么容易了。

   更要命的是,坡地上的咀蚊子(咀蚊子:当地俗称比芝麻还小的蚊子——笔者注)叮到裸露的皮肤上黑麻麻一片,咬得人疼痛难忍。薅草的人一字排开,也不知那蚊子欺生还是咋的,仿佛挨咬的总是我。那些蚊子讨厌之极,虽然一掌拍去能让几十只丧命,但顷刻间其它的又会卷土重来,弄得人烦躁不堪顾此失彼,顾得了打蚊子就顾不了除草。好在身边的乡亲善解人意,尽量向我靠拢,才让我不至于落在后面。

   薅完小米后,小米的种植即告完成,此后再不去管它。

收小米是妇女的专职。她们不用镰刀,实际上也无法用镰刀,因为小米地里杂草丛生,小米和狗尾巴草以及不知名的杂草参差不齐混在一起,只得一根一根地把小米穗从杆茎上部抽下来。这活儿看似轻松实则不易,需要细心和耐心,确实非妇女莫属。

   小米脱谷非常麻烦,由于没有小米脱谷机,只能用碓舂。下乡第一年我们分到的小米就是在房东金岸大娘的指导和帮助下由两位女同学舂完的。

   在农村,男子是从来不去舂碓的。我不顾乡亲们的嘲笑,试着到碓房帮忙。原以为舂碓只要有脚劲就行,没曾想舂了不到一刻钟我就落荒而逃——看到金岸大娘在碓锤起落的间隙伸手进碓巢去翻动小米,我胆颤心惊吓得要命,双腿肌肉紧张得几乎抽筋,深怕自己一不留神舂坏了老人的手,只得在她们的哄笑声中退出碓房。

   当地谚语云:馐米九层壳,懒脚婆娘踏不脱!(这里的“踏”指的是舂碓——笔者注)足见其脱谷之难。

   我踏碓的时间虽短,那腰酸背疼的感觉至今难忘。而小米的来之不易,从此更是刻骨铭心了。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76#
发表于 2013-12-23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七十年代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从文章中见识了原始耕种的全过程,而且脱谷也很麻烦,真是粒粒皆辛苦。如果这些烧荒的土地种植油茶树或果树,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77#
发表于 2013-12-23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按现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来讲,是有点败家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里,这个举动绝对是革命行动。几个那时会唱的一首歌:“南渡江啊水流长......”说的就是着一段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78#
发表于 2013-12-24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刀耕火种植小米,

烧荒大片种植稀,

呵护简单不精心,

收获困难也严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2-23 15:51:00的发言:

      没想到,七十年代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从文章中见识了原始耕种的全过程,而且脱谷也很麻烦,真是粒粒皆辛苦。如果这些烧荒的土地种植油茶树或果树,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实事求是的讲,当年烧荒的山林并不适合种果树,因为日照严重短缺,加之土层太薄种油茶树也没戏。但那些叫不出名称的灌木丛和杂树在惨遭焚烧之前却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天然植被,且能够不断向乡亲们提供燃料,保护它,远比毁林开荒有用多了。

    谢谢您,我的朋友!祝您岁岁平安!圣诞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3-12-23 20:07:00的发言:
     按现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来讲,是有点败家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里,这个举动绝对是革命行动。几个那时会唱的一首歌:“南渡江啊水流长......”说的就是着一段故事。

    诚哉斯言!事实上乡亲们——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人对此心知肚明,只是迫于当年的政治气候敢怒不敢言罢了。

    谢谢您,闲版兄弟!祝您岁岁平安!圣诞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14:10 , Processed in 0.20701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